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冀教版《29、冬至的夢》教案(優質課)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教材分析:

冀教版《29、冬至的夢》教案(優質課)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描繪了冬至後萬物萌動和人們的生活,字裏行間包含着作者對春天的嚮往,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之情。文中的段落的安排雖然鬆散但符合文章主題,所有段落都圍繞作者對春天的嚮往這一主題;語言文字非常優美,雖是平時較常見的事物,可是在作者筆下都顯得那麼生氣勃勃,尤其是爺爺塗白梅的描寫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文段。總之這篇文章作者選材的內容美、作者的文筆美、其中所蘊含的詩一般的感情美。

教法說明:本文文質兼美,這樣的文章非常適合讀中悟情、情中去寫、積累佳句,所以本文我將採用讀、背、寫結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本課第二自然段要求背誦,結合這一目標在第二自然段中我將設計這樣的環節:冬至前後……萬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動一節,將指導學生盡情朗讀,配樂朗讀創設一個溫馨的氛圍,然後就這一節中蘋果樹、葡萄枝等一些事物都做着自己溫暖的夢,希望的夢,讓學生暢想這些事物在自己的夢中都夢到了什麼?由此讓學生寫一小段話然後配樂朗讀。本段後半節不信……它們好像已經等不及了,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背誦這一小節。關鍵詞語爲:不信……藤條……樹枝……凍土地……冰河。草根……樹苗……它們。

第三自然段等待期盼春天中有爺爺的紅梅圖讓學生暢談感受,然後教師引出第四自然段,利用自己讀、齊讀的方式將那種盼春的情感渲染到極致。

第五自然段結尾學生暢談,吟詠“但看圖中梅樹紅,便是門外柳葉青”。

  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能夠較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也很容易走進文本體悟情感,安排讀寫背環節對他們來說也並不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一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窖”,掌握四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窖、蚯、蚓、藤”。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 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多種形式理解重點詞語。

2、讀與品詞相結合,讀與想象、寫作相結合,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在讀中加深對詞句和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讀中昇華情感。利用背誦這一手段來促使學生積累好的詞句,同時達到知識與技能第二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我和爺爺嚮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出示《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師:這琅琅上口的節氣歌不僅韻律優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第四句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冬就是冬至這一節氣。你都收集到那些關於冬至的資料和大家交流?(學生交流)

師:關於冬至我們瞭解了很多,今天我要學習的就是關於冬至的一篇文章《冬至的夢》。(師生共同讀題)

  二 初讀全文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將自己預習時理解了的詞語句子好好讀一讀。

2 交流詞語句子。

3 再讀課文,嘗試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你讀完課文的感受是什麼?

  三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學生讀文了解冬至這一節氣的特點(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2 冬至這一天人們都有何習俗

師:冬至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氣,各地人民都有不同的生活習俗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你知道哪些關於這一天的習俗?(我們這裏冬至日要吃餃子,在寧夏地區冬至日要喝粉湯,在福建人們要吃丸子,蘇州要吃餛飩憶西施,臺灣要用九層糕來祭祖。)

教學小結:這節課我們大致瞭解了冬至這一節氣,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冬至的夢》,繼續走近作者的童年世界,走近作者心中的夢。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冬至的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冬至的夢講的是什麼嗎?(2、3生說)

 二 走近文本初悟感情

1 輕聲讀文,思考問題

師:冬至的夢講了冬至過後世界上的萬物都甦醒了,準備迎接春天,我和爺爺也期盼着春天的到來。讓我們走進文字,去感受作者的夢。輕聲地自由讀課文,說說讀完之後,你覺得冬至的夢還是一個怎樣的夢?(學生自由讀文)

2 回答問題:這還是一個怎樣的夢?你又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溫暖的夢希望的夢)

  三 精讀課文,暢談感受

1 勾畫句子,記下一時的感受

師:爲什麼說冬至的夢是“溫暖的夢、希望的夢”?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細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相關內容,並作出批註。

2 學生默讀,勾畫批註,教師巡視。

3交流

預設與引導:

1 冬至前後,大雪飄飄……但慈祥而深情的大地母親,卻能夠感覺到那萬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動。(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字。)

師出示文字“但是那誰也看不見的春天,也就在這一天隨着飄落的白雪向我們走來。只不過,她不願意那麼快地與人們見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開始做着自己溫暖的夢、希望的夢。果園裏的蘋果樹,白雪覆蓋着的葡萄枝,泥土中的冬小麥與老草根兒,地窖裏的白菜和樹苗兒,還有冬眠的青蛙和蚯蚓……”

師指一到兩名學生讀

教師指導朗讀第一句話。

師:從這個句子中你發現了什麼?(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春天就像一個小姑娘,那麼羞澀卻又那麼充滿生機,她羞怯的不想與人們見面,可她又讓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溫暖希望的夢,這個夢美不美?你要怎樣來讀?(指兩到三名學生朗讀)

教師將文字出示完整“雖然你聽不到它們甦醒的聲音和囈語,但慈祥而深情的大地母親,卻能夠感覺到那萬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動。”

配樂將所出示的一段文字朗讀出來(指一名學生配樂讀,其他學生閉眼專心傾聽,看大屏幕配樂齊讀這段文字。)

師:蘋果樹、葡萄枝、老草根兒、青蛙等都做着溫暖美好的夢,你覺得還有誰在做着這樣的夢?(生答)想不想知道他們的夢裏都有什麼?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動筆寫一寫他們夢到了什麼,夢中的景象是怎樣的。(學生動筆寫)

師播放音樂指幾名學生來朗讀

2 “不信,你撥開積雪或扒開泥土仔細地看看吧……它們好像等不及了。”(學生暢談感受並朗讀)

教師指導觀察句子“黑色的藤條變青了,乾硬的樹枝變軟了,凍土地開始鬆動了,冰河下面有了“嘩嘩”的聲音。細小的草根兒,有的已經綻出蒼白的芽胞,地窖裏樹苗兒的枝條上吐出指甲大的紫紅色的小葉子,”

師:兩種不同顏色的句式相同嗎?能說說怎麼不同嗎?(前邊三句較簡單並沒有十分細緻的描寫,只是說了三種事物怎麼樣了,而後邊描寫草根樹苗的句子描寫比較具體。)

師:作者爲什麼要用這兩種不同的句式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出示“黑色的藤條變青了,乾硬的樹枝變軟了,凍土地開始鬆動了,冰河下面有了“嘩嘩”的聲音。細小的草根綻出芽胞了,地窖裏樹苗的枝條上吐出小葉子了。”讓學生充分朗讀後說自己的感受。

總結出:如果都採用同一種句式列舉以上幾項事物,感覺比較重複,毫無新意,而作者用兩種不同的句式描寫,讓人讀起來愛讀且充滿新意,比較有層次。

師:這麼好的句子,我們真應該積累下來,爲自己所用。能不能嘗試背誦這幾個句子。(學生嘗試背誦,指名背誦,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又快又好的背下來的。)其實在背誦時可以抓重點的詞語幫助我們記憶。

師出示:不信……藤條……樹枝……凍土地……冰河。草根……綻出蒼白的……樹苗……指甲大的紫紅的……它們……。

3 師:誰還想再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暢談,也可適當朗讀。)

教師弱化處理三四五自然段。對於第四自然段可讓學生多讀幾遍,教師範讀一遍。(這樣的排比句讀起來就是酣暢淋漓,作者嚮往着明媚的春天這樣的強烈的情感,怎麼能不用排比這樣的句式來是之噴薄而出,我們再一起讀第四自然段。)

 四 再次回顧,談特點

教師帶領學生參照板書回顧:蘋果樹、葡萄枝、青蛙蚯蚓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溫暖希望的夢,我和爺爺也做着這樣的夢,作者用這樣的文字描寫無不透露着對春天的嚮往熱愛,也就是說作者用描寫這些植物動物,又描寫我和爺爺的行爲心理都是圍繞着對春天的嚮往與熱愛選題的,從表面來看,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聯繫不大可是卻都圍繞着一箇中心,這就是散文的最主要的特點形散神不散。一般的散文都有這個特點

小結:冬至的夢是溫暖的夢,是希望的夢,植物動物、我、爺爺無不用自己的方式描繪着自己的夢,這就是作家徐魯爲我們呈現的她的童年世界。一篇文字就是作者精心構建的一個世界,這節課同學們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瞭解了冬至這個節氣帶個作者的滿懷的期待與幻想,下課之後請同學們蒐集其他一些有關冬至的文章或者詩作,用自己的方法去解讀作者的內心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