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蘇教版必修2課文《圖片兩組》複習學案

本文已影響 3.55W人 

 一、作者信息

蘇教版必修2課文《圖片兩組》複習學案

王小亭(1900年-1983年),一個記錄地獄的攝影師。是中國人投身於新聞電影界之鼻祖。王小亭早年即擔任英美公司新聞短片之攝影師。之後,他於1925年-1937年間,歷任“萬國新聞通訊社”攝影記者、上海申報新聞攝影記者及美國赫斯特新聞社記者。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淞滬會戰爆發,8月28日,日機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當時任職於美國赫斯特新聞社的中國攝影記者王小亭用最後一點電影膠片拍下了一個滿身是血的幼兒坐在鐵軌上號啕大哭的照片。被認爲是美國在1855年至1960年間發表的最優秀的新聞照片之一。照片首發在美國《生活》雜誌,受到國際上高度評價。於1981年於臺北去世,享年81歲。

羅伯特雅各布森(1931-1954),匈牙利人。1936年西班牙內戰,他和女友共同奮不顧身的出沒於硝煙瀰漫的戰場。女友不幸死於坦克履帶下。悲傷的羅伯特從此永遠關注着戰場,他一生的攝影創作多取材於戰爭,他把戰爭作爲揭露戰爭的武器。1954年他不顧親友的勸阻,悄悄來到越南戰場。他用照相機反映了《越南的悲劇》,不幸誤踏地雷身亡,他最出名的一句攝影名言就是:“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爲你靠得不夠近。”

 二、重點段落賞析

1、圖一1937年8月28日下午4時,三架日本轟炸機轟炸了上海火車南戰,等候在這裏準備撤離的1800人(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只有300人死裏逃生。記者王小亭拍下了這幅照片後,發現自己的鞋子已經吸飽了鮮血。這幅照片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憤怒,日本侵略者曾懸賞捉拿王小亭。

圖中的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已經受傷,他無助地哭號,背後是被炸燬的火車站的瓦礫堆和廢棄的車軌。有這些雜亂的廢墟之間,隱約可見被奪去生命的不幸的人們。畫面中所呈現的景象,把日本的滔天罪行呈於世人面前,讓世界人民共同討伐這滔天的罪惡。照片下方於廢墟中坐哭的孩子,令人睹之心酸,見之悲憤。孩子全身污黑,突然的變故之後,孤苦無依。此時,他的哭聲裏,或許是炸後的餘驚,或許是哭喊媽媽的悲傷,或許是對眼前一片慘寂的恐懼。這哭聲從畫面中淒厲地傳入我們的耳膜,敲擊着每一個讀者的心,更激起了人們無比的憤怒。

孩子是人類未來的希望,他們本應該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長。可是,無情的戰爭殘忍地摧滅了這一切,侵略者的黑手扼殺了這些稚嫩的芽苗。剷除罪惡,呼喚和平,就成爲此時此刻最強烈的心聲。

這幅照片,以慘烈的背景,烘托出一個孩子坐哭的畫面,藝術地突出了反戰的主題,發人深思。

2、圖二 1966年8月13日,美國南達科他州的一處機場,從越南戰場歸來的海軍陸戰隊下士庇隆·辛納曼擁抱等候他的妻子。

整幅照片,留白處較多,背景光線明亮,從投射下的影子,可以推斷是日色斜照之時,爲此情此景籠罩上一層灰亮的悲哀氣氛。

辛納曼用左手擁住妻子,五指叉開,腕上的手錶閃閃發光。他的頭深深地埋在妻子的頸窩,表情悽惻、哀傷。有多少別後的話語要傾訴,而此時卻只有淚流。相逢的喜悅在這裏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生離死別後再度相見的百感交集。戰爭,這場對越南的侵略戰爭,讓這名下士飽嘗了殘酷與艱辛,忍受了精神的折磨和摧殘。

然而,這場戰爭帶來的又何止是這些!

辛納曼爲什麼只有一隻手擁着妻子,你或許會奇怪吧?那麼繼續觀察下去吧!支撐着地的竟然是三條腿!辛納曼軍裝下面只有一條腿!這就是戰爭。它奪走了辛納曼一條健壯的腿,慘烈的戰爭把一個曾經健全、強壯的青年無情地變成了一個殘廢人。他們的左側不遠處,一隻柺杖橫躺在地上,無聲地訴說着發生在辛納曼身上故事。可就在此時此刻,又有多少辛納曼,甚至多少亡魂----他們成爲統治者肆意擴張的犧牲品,成爲資本主義國家迅速發達的血的墊腳石。這是何其悲慘的事情。

3、圖三 1942年,記者羅伯特 雅各布森在歐洲某地拍下的照片,孩子哭喊着:“爸爸,別去!”

這幅照片是1942年法西斯橫行於歐洲時所攝。時逢法西斯暴虐勢力大肆蔓延的時期,千千萬萬的父親和兒子經歷着這樣撕心裂肺的離別場面。

照片中父子相擁的畫面填充了整個平面,人物的表情細緻入微,打動着觀者的心。先看看父親,他一心專注在兒子身上,是安靜無聲的,卻又是內涵豐富的。從裝束來看,他已經整裝待發,軍帽、鋼槍,告訴人們年輕的父親即將奔赴戰場,要在硝煙瀰漫中度過每一個日夜。戰爭,是殘酷的,每一個與它有關的人們都生死難料,更不要說和親人的相聚了。也許正是對戰爭的殘酷有着深刻的認識,他的臉上籠罩着難以言表的悲傷、擔心、恐懼和不捨。面對懷中的孩子,他的目光久久不能移去,他的大手久久不願鬆開兒子稚嫩的小手,這一別,誰能預料會有怎樣的結局。或許,此時,他心裏正在默默地爲孩子祈禱,希望他能平安;也許他正在擔憂,不知能否再次重逢;也許他正在詛咒,詛咒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無論怎樣,他所流露出的情感代表了千千萬萬正在戰爭中受摧殘的普通百姓。

一頭黃髮、一身淺裝的孩子,緊緊靠在父親懷中,眉頭緊鎖,眼淚微閉,毫不顧忌地張着嘴,難過地大哭着。他的天真的心裏,也許並不知道自己和父親面臨的究竟是怎樣的局面,也不知道父親所去何方、所做爲何,但是他卻能感覺出離別帶給他的壓抑和痛苦。他知道父親即將離他而去,在他的哭聲中,我們體會到他的不捨和難過,也彷彿聽到了孩子那一聲聲哭喊:“爸爸,別去!爸爸,別去!”

照片細膩地表現了戰爭威脅下親情受到極大衝擊的現實,多少家庭離散的悲劇,令人噓唏,讓人憤激。讓我們記住這幅照片,一起呼喚和平!

4、圖四 1945年,臭名昭著的德國貝爾森集中營,在納粹潰逃後,寧靜的中午,一個孩子走在遍佈屍體的營地的路上。

當一段歷史永久地沉積下去時,它會給人們留下怎樣的記憶呢?來看看這一幅令人倍覺陰冷、深感悲憤、充滿憂鬱的畫面。

1945年,納粹潰逃後,臭名昭著的德國貝爾森集中營傾刻間成爲空巢,不,看吧,在這幅照片上,還依然保留着他們罪行的證據。

一條彎曲的小路,夾在濃密的叢林之間,在這個孩子的身後無聲地延伸着。它似乎沒有盡頭,就像法西斯的殘暴和罪惡;它似乎又是通向一個更爲可怖的所在。這曾經充滿暴力、毒害、虐待的地方,此時變得寂靜無聲。但是在空中瀰漫着的卻是無數冤魂的控訴。

正午的陽光灑在這可怖的土地上,灑在孩子的身上,灑在這些屍首上。而孩子的表情是沒有恐懼感的,是平靜的,他邁着從容悠閒的步子,熟視無睹地從這些屍體旁邊走過,是不是他在集中營裏看到的這種情況已經很多了?集中營的生活已使他的心靈變得扭曲和麻木。

陽光,陽光畢竟來了,世界人民終於盼來了和平的陽光。人類也必將如這行走於陽光中的孩子一樣,永遠地將災難拋在身後,走向充滿光明的未來。但戰爭留給我們的心靈的創傷和痛苦的記憶又怎樣才能抹平呢?

這幅照片,作者採用順光、遠景拍攝,使畫面內涵清晰,對照鮮明,能激起人們的聯想。

5、第二組 圖一 被奴役了14年的中國東北人民,在1945年8月15日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後熱烈歡呼的場面。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被日奴役了14年的中國人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慶祝抗戰的勝利。全國各地洋溢着壓抑已久的歡樂氣氛。

看,最近的三個人高舉着雙手熱情地鼓掌,其中一位回頭向着身後的羣衆大聲歡呼,稍遠的男男女女笑意盈盈,把內心鬱積14年之久的恐懼、憤怒、企盼都發泄出來。翻身自由的喜悅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表情裏流露着。照片整體被一種喜悅、熱鬧的氣氛所包圍着,對人物神態的傳達細緻而感人,讓人自然地融入其中。畫面帶給人更深廣的聯想:過去的被奴役的痛苦將一去不復返,而新生活的甜蜜和幸福將漸漸來臨。這也是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對和平生活的呼喚。

這幅照片畫面充實,格調高昴,令人振奮。

 三、圖解課文 負傷的兒童

戰歸的士兵

第一組 離別的父子 戰爭的苦難

神情麻木的孩子

圖片兩組 結束戰爭 維護和平

東北人民熱烈歡呼

第二組 渴望和平

倫敦婦女盛裝集會

 四、知識梳理

撤離(chè) 臭名昭著(zhù) 潰逃(kuì) 攝影(shè) 躡手躡腳(niè) 庇護(bì) 瞬間(shùn) 廢墟(xū)

盛 (shèng)茂盛 著 (zhù)臭名昭著 寧 (níng) 寧靜

(chéng)盛飯 (zhuó) 執著 (nìng) 寧死不屈

震(zhèn)震憾 潰 (kuì) 潰敗 昭 (zhāo) 昭示

振(zhèn)振奮 饋 (kuì) 饋贈 照 (zhào)照耀

聵(kuì) 振聾發聵 詔 (zhào)詔書

死裏逃生:在極危險的處境下幸獲生路。

臭名昭著:壞名聲人人都知道。昭著,明顯。

潰逃:(軍隊)被打垮而逃跑。

盛裝:華麗的裝束。

近義詞辨析

|震懾 震撼 |

|同 |都有震動之意。 |

|異 |震懾指震動得使人害怕, 震憾指震動、搖撼。 |

|例句 2010年國家要遏制房價,我想要先從這個領域裏抓貪官開始,震懾了貪官,也就震懾住了地價和房價。 |

|玉樹地震救援者的犧牲精神、志願者的無所求在這裏全部體現出來,震撼着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

|臭名昭著 聲名狼藉 |

|同 |都有名聲不好的意思。 |

|異 |臭名昭著 指壞名聲人人都知道,程度比“聲名狼藉”深; |

| |聲名狼藉指名聲很壞。 |

|例句 德國納粹修建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臭名昭著的標誌——集中營大門上方懸掛的“勞動使人自由”的鐵鑄標誌被人偷走。 |

|章子怡因爲一語不慎誇大募集資金數量而與實際捐款數不符,遭致聲名狼藉。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