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爲狼和小羊續尾巴

本文已影響 2.3W人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爲狼和小羊續尾巴
《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講的是狼爲吃小羊故意找碴、小羊據理申辯反駁狼的故事。儘管小羊把狼駁得理屈詞窮,無話可說,但狼還是蠻不講理地向小羊撲去。課文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狼不想再爭辯了,齜着牙,逼近小羊,大聲嚷道:“你這個小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樣。”說着就往小羊身上撲去。
  學完這篇課文後,有一個學生向老師問道:“老師,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沒有?”
  還沒等老師做出回答,一位小男孩搶着回答道:“狼那麼兇狠,當然小羊被吃掉了。”
  另一位小男孩反駁道:“書上又沒說小羊被狼吃掉了,你咋知道的?我說小羊跑掉了。”
  班裏頓時熱鬧起來,分成了“兩大派”。一派說狼吃掉了小羊;一派說小羊善良,但也很機智,想辦法戰勝了狼,終於脫離了危險。兩派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各執己見,不肯讓步,班裏像開了鍋。
  老師並不急於表態,他沉思了一會,又認真地看了幾遍課文,認爲課文在這裏沒有明確地交待結局,爲的就是給學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餘地,何不“將計就計”,設計一堂作文課,讓學生給課文續上一個結尾?
  待同學們爭論一陣之後,老師說:“課文中確實沒有寫出小羊到底是被吃了還是脫險了,讓我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爲這篇課文續上一個‘尾巴’。看誰的‘尾巴’編得合理,有說服力。”
  同學們對老師的這一安排很感興趣,課後悄悄地做着準備,都希望拿出個“一鳴驚人”的“尾巴”來。
  最後,老師讓學生亮出自己爲《狼和小羊》續上去的“尾巴”。
  一位學生說道:“小羊在狼撲向它的時候,勇敢地跳過小溪,狼看着嘩嘩流動的溪水,搖搖頭走開了。”
  另一位學生說道:“小羊勇猛地向狼一頭撞去,狼沒有防備,跌進了溪水裏,小羊乘機逃走了。”
  還有一位學生說:“小羊見惡狼撲來,掉頭就跑,一邊大聲呼喊‘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聞聲趕來,趕走了狼,小羊得救了。”
  這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小羊大聲呼喊救命,附近的牛伯伯、馬叔叔急忙跑了過來,狼夾着尾巴逃走了。”
  ……
  雖然還有的學生給課文裝上了一條悲哀的尾巴,讓小羊最終成爲狼口中的犧牲品,但大多數學生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和“好有好報”的善良願望,包括原來一部分“吃掉派”的同學,都讓小羊安然脫險,給課文續上了一個美好的結尾。
  然而,同學們的所想、所“續”是否都很合理呢?老師組織同學們進行了討論,並讓他們說自己的看法,之後進行修改、謄寫。
一堂小小的說寫課在快快樂樂中結束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