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讀《人爲什麼活着》有感作文

本文已影響 3.41W人 

近日,讀書會的同伴推薦了稻盛和夫的《人爲什麼活着》。這本書讓我對稻盛和夫產生好奇,並上網瞭解了很多他的事蹟,使我打開了瞭解日本企業管理的一扇窗口。以前MBA學的是西方的管理,平時看的也大多數是西方的管理和商業書藉,一直以爲西方的管理體系發展最全面,層次最高。讀了此書後,有一種感覺是,原來東方的管理還有着更高的境界,西方的管理是“術”,東方的管理上升到了“道”。

讀《人爲什麼活着》有感作文

人爲什麼活着?這個問題很大,是有史以來所有哲學家都盡力回答的問題。哲學有三個基本問題: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將到哪裏去?我們爲什麼存在於此?稻盛和夫在本書中清晰地回答了這三個問題。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將到哪裏去,這兩個問題可能沒有認真的思考,但是對於“我們爲什麼存在”,估計是很多人經常思考的問題,也就是我活着是爲了什麼。翻書之前,我也靜心思考一下,人爲什麼活着?人們大概有以下幾個理由吧:

一、活着是爲了人類的解放。在革命時期,這是最崇高的理想,但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人們的精神反而貧乏了,人們變得現實了,這麼崇高的理想好象已不現實。

二、活着是爲了真理,尋找真理。就象蘇格拉底以自己的無知之知,追求真理。

三、活着是爲了吃更多的飯、享受更多,或是爲獲得更多的名譽、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錢,現在所有人都好象被現實劫持了,奔命勞碌,活得很累,但就是停不下來。

四、活着是爲了追求自己理想、實現自己心中目標。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這是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了。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後,追求名譽地位金錢大多隻是處於追求安全感、歸屬感、或受尊重的二、三、四層的需求。自我實現是爲了實現其人生的意義,已不在乎名譽、地位與金錢了,即使追求的過程中帶來名譽、地位與金錢,但已超越了這些。

五、活着是爲了受苦受難。斯科特說,生活是艱難的。確實是,我們活着受的苦還少嗎?

六、活着是爲了愛。很多做了父母的人都明白對子女的愛。有些劫後餘生、大難不死的人也會暫時開悟,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美好,以前追求的名譽地位金錢連糞土都不如。他們心中充滿了愛,每一線的陽光、每一片的綠葉、鳥鳴、微風,都是愛的體現,平時在馬路邊上感到厭惡的嘈雜紛亂,都充滿了愛與圓滿。託利的《當下的力量》,克里希那穆提的《愛的覺醒》,不就是提倡爲愛而活嗎?

七、“爲什麼活着”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會變的。弗蘭克在《活出意義來》,說:生命的意義是會改變的,但永遠不失其爲意義,我們能以三種不同的途徑去發現生命的意義:(1)創造、工作。(類似於“自我實現”)(2)體認價值(類似於“愛”),(3)受苦。

稻盛和夫的《人爲什麼活着》,對此問題的回答與弗蘭克三種途徑類似。

稻盛和夫這本書各章篇幅短少、文字途述平淡,論述了衆多主題,給我的感覺是博大寬廣,但也不失深度。雖然本人並不認同作者的所有觀點,但收穫頗豐,有很多精神上啓迪與激勵。舉例以下三點:

一、利他之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子說,既已爲人己愈有,既已予人己愈多。黃金法則:你想別人怎樣待你,你就先怎樣待別人。因果報應,種下什麼因收穫什麼果。人類社會存在互惠法則。這是簡單得很多人看不到的道理,人們通過爲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才能得到自己所得的。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競爭、叢林法則、適者生存、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大行其道,以至於這真理,很多人看不清。這被智者、聖人、哲人們提倡了幾千年而未消亡的真理。

二、思想即物質。你有什麼樣的思維心態,你會吸引什麼樣的人在身邊。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你有什麼的思維,你就有什麼的行爲,你有什麼樣的行爲,就會產生什麼的結果,你的行爲改變你身邊的環境。按吸引力法則的說法,你周圍的一切,是你的思想吸引過來的,是你思想的外在體現。

三、六度波羅蜜: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知行合一,對提高自己心智以及對自己子女教育,有很大的啓示。

最後,還是以稻盛和夫的話來自勉:“無論你讀過,聽過多麼好的道理,不親身實踐就毫無意義,爲提高心性,到聖賢們的著作中尋求真理,乍一看,盡是理所當然的、太簡單的道理,很多人往往用頭腦理解後,就自以爲已經掌握了,已經成了自己的東西了,其實不然,他們並沒有真懂,因爲他們不想將這些真理付諸於實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