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小學端午節作文

本文已影響 3.06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端午節作文

小學端午節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起了牀,她去超市,買回來一些糉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讓後把蜜棗和糯米放進鍋裏蒸一蒸。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做好之後,媽媽便包好了糉子。

只見媽媽不慌不忙拿起糉葉,捏了個三角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糉子來。

糉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細細的品嚐,我看着媽媽的表情像個剛吃完苦瓜的臉,媽媽看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小學端午節作文2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在汩羅江裏死去的,老百姓很尊重屈原,知道屈原死後,連忙到汩羅江中尋找他,一直都沒找到。因爲江水把屈原的屍體沖走了。老百姓以爲,江裏的蛟龍會吃屈原的屍體,所以把糉子扔進汩羅江裏,讓蛟龍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

後來吃糉子變成了端午節的習俗。糉子原來是三角形的,現在,有其它的形狀了。糉子是用糯米做的,在陽光的照耀下,糯米猶如一顆顆晶瑩的寶石。糉子有兩種口味,鹹的和甜的。甜的可好吃了,有棗子的,有豆沙的,讓人吃了還想吃。

端午節還要給小孩佩戴香囊,爲的是除掉蚊蟲、辟邪。我有一個藍梅香囊,漂亮得不得了,還把家裏薰得香氣濃濃。

小學端午節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爲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屍體,同時,爲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爲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繫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爲我們準備了水,在水裏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小學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龍舟節、糉子節、地臘節、詩人節……

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糉子、賽龍舟了。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爲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他們還把糉子投入江中餵魚蝦,以免吃屈原的屍體。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媽媽還會用五種彩色的線,搓成五彩縷給我戴在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意謂可避災、除病、保安康。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

怎麼樣,咱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小學端午節作文5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爲“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牀,然後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糉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車買糉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爲什麼,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爲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6

端午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這個節日主要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還認爲,端午節就是龍節,此時就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就是賽龍舟和吃糉子。相傳賽龍舟就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入江中,就是讓魚蝦吃飽了,此時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的來歷我不就是個性清楚。此時端午節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爲重五的原因就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此時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爲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期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小學端午節作文7

大家都應該知道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6月16日是什麼節日吧?對,沒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活動也是各種各樣的。有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葉菖蒲、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等,但是你們知道爲什麼要吃糉子、賽龍舟嗎?下面就讓我來爲大家說一說吧。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叫屈原。爲了楚國的強盛他主張聯合齊國,共同與秦國抗爭,楚王聽信奸臣讒言,把他降職流放,屈原不忍看到祖國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決心[來源]用生命喚醒大家振作起來,於是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江裏。

老百姓知道後搶着划船到江裏去搭救他。爲了不上水中的魚蝦咬食他的身體,人們向江裏投食物,後來演變成爲包糉子投入江中。每逢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用賽龍舟、吃糉子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小學端午節作文8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目的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糉子,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做起了包糉子的活動。大人先用兩片葉片疊在一起,然後放入糯米和各種餡料,包裝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口味也有很多,有紅豆餡的,板栗餡的……糉子的樣子也有很多,有橢圓形的,有斧頭型的,還有圓形的……讓人看了眼花繚亂。煮糉子的時候,香味撲鼻而來,真是香啊!熟了,剝開咬一口,讓人吃了還想吃!

特別是賽龍舟,龍舟間的比賽非常激烈,其中有的龍舟像搶第一名,落到第二名,最後只好成爲了第三名。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端午節既能吃上好吃的糉子,還能看到精彩的賽龍舟,真是樂趣無窮啊!

小學端午節作文9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就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就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很多,此時但就是,我還就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齊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此時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就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小學端午節作文10

是端午節。每家每戶的廚房裏都飄出的清香——糉子。糉子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了,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有肉餡的,有白米的。

我和、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談開了。問:“誰是節日?”

我和搶着回答:“是端午節!”。“端午節這天,爲要吃糉子呢?”又問。我搖了搖頭。就此給我講了端午節爲吃糉子的故事:有人叫屈原,創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抵抗秦國。

可楚王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屈原從楚國放逐了。後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憂愁。不久,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大家得知消息後,都去屈原的屍體,可。害怕江裏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米包成糉子扔進江裏餵魚。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人人都要吃糉子、賽龍舟。”

聽了屈原的故事後,我感動。屈原這爲國捐軀的愛國精神真令人敬佩啊!以後,每年的端午節多吃上糉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