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童年記憶片段散文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我小時候,家裏還沒用上電。最早的收音機,是裝電池的,四四方方半塊磚頭大小的樣子,上邊一根小天線,右側兩個半露的小輪子,手指滑動輪子,一個是管開關,一個是換臺的。這個神奇的小匣子,是我們接收外界信息、娛樂生活的唯一電器。

童年記憶片段散文

常常,聽着那個小匣子裏有人說話及各種聲音,帶着各種奇怪和胡思亂想的疑問,問父親那裏面有人嗎,那麼小的地方,人是從哪進去的?是從兩個輪子的小孔爬進去的嗎?他們怎麼出來?不用吃飯睡覺嗎?父親就大笑。那時年紀尚小,還不懂什麼無線電、信號波,父親的笑倒是讓我更覺得神祕了。

後來,見過父親把收音機拆開過,原來後蓋是可以打開的,前蓋裏面除了放電池的地方,就是一塊線路板上小釘似的各種元件,看來這也沒什麼路數嘛,那應該就是兩節電池裏面有內容了,因爲它們纔是“總指揮”,有了它們,纔會有聲音。於是電池就像一個萬花筒,在我腦海裏充滿着各種神祕的想象。

天上過飛機時,收音機會嚓嚓地響幾聲,父親說是飛機干擾了信號。這飛機離那麼遠,怎麼會影響到收音機哪?我又多了一些疑問。這些十萬個爲什麼,就像天空眨眼的小星星,偶爾在我這傻傻的小腦袋閃現出來,激發着天馬行空的想象。

從小在沒有電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許有點理解不了“電”是個什麼概念。見到有些大哥哥大姐姐上山放牛時,也帶上收音機,邊聽邊跟着哼哼,有時還會跟着裏面的旋律手舞足蹈。我好像感覺到,收音機能給人帶來快樂。

這小小收音機的好處就是便於隨身攜帶。常常大人們去幹活時,晚上出去乘涼時,都會邊走邊聽。父親他們多是聽些新聞民生類的,而我和堂哥他們,就主要聽聽音樂、故事類。那時,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流行音樂,不知道什麼是明星,那些離我們的世界很遙遠。而最早會唱的歌,是堂哥他們從收音機裏學會再教我的,就是當時應該很流行很火的歌,記得有《粉紅色的回憶》、《十不該》、《信天游》。

後來知道了一個鄰居爺爺家還有更大的收音機,聲音比我家的大。夏天每天午飯後,就跟堂哥他們一起去爺爺家聽小說,有什麼《七俠五義》、《三國演義》、《少林寺》,其實我根本聽不懂,也沒注意去聽,所以等於跟大家一起去混時間、湊熱鬧。

再長大一點後,把廢電池砸開,裏面除了一層一層的膠紙,就是一根黑色的電池芯。之後才知道電池只是提供電的,而收音機的聲音是通過接收天線纔有的。

比收音機更讓人們着迷的,是露天電影。因爲有聲音有圖像還有故事,放電影的人只需把一張大幕布扯好,用放映機轉動膠片,隨着幻影燈光投射到幕布上,就成爲有聲有色的流動畫面了。

那時能趕上一場電影很難得,一般是誰家有喜事了,如果是比較殷實的人家,就放一場電影以慶祝,同時也熱鬧衆人。觀看者不用花錢買票,自帶椅子前去即可。父親說,爲了看場電影能跑幾裏地的村子,有些年輕人甚至能跑十幾裏,往往都是全家出動,或者大人帶孩子們去。沒有電話,都是人們一傳十十傳百,一個村子一個村子這樣傳播開的。

起初人多的時候,電影都是放在大空地或曬穀場上,還未放映,場上就擠滿了大大小小黑壓壓的人,一排一排的,沒搬凳子的就站在後面,還有的坐到樹上、柴垛上,到處人頭攢動。小孩兒爲找個好位置興奮地跑來跑去,嬉鬧聲、喊人聲、說話聲,不絕於耳。直到電影出現了畫面,人們的視線才被聚焦到一處,場上也安靜了不少。看着看着就聽到鬨堂大笑了,有時膠片放完暫停了,人羣裏就開始出現嘆息聲,焦急的催促聲。一般一場都是兩個影片,天冷時也有些老人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的,就提前退場了。電影結束,人羣開始散場,搬椅子的,抱孩子的,拿手電筒前呼後應呼朋引伴的,熙熙攘攘,聲勢浩大。走着走着就兵分幾路分道而行了。儘管凍的不行,也樂此不彼,現在想起來,真是活受罪,卻是童年不可磨滅的、承載着溫暖開心的記憶。

其實那時候我是看不懂電影的,主要是爲了好玩。有時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回去時被大人揹着,路上鞋子掉了都不知道。有時候,看到有孩子很懂事的'劇情,父母就會在一邊教導我,看看人家怎麼怎麼樣。我不吭聲,其實心裏是不以爲然的,因爲我覺得電影裏面都是假的,不能拿真人去做比較。記得有一次跟姑姑們一起看《媽媽再愛我一次》,記得身邊很多人都哭了,我什麼也沒看懂,也不知道大家爲什麼哭,自己也跟着掉眼淚。第二天大家討論電影情節,說怎麼怎麼苦,怎麼怎麼難過,說他們眼淚止不住地流,問我哭了沒有,我就傻傻地笑,不知道看個電影爲啥要哭。

後來看電影不用那麼稀奇,也不用跑那麼遠了,因爲隨着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幾乎每家遇到娶媳婦、生孩子的喜事,就會放場電影。因爲電影老闆資源有限,有時候看多了,就發現有些已經看過了重複了,有些能重複看好幾次,就成了雞肋一樣的感覺。然後,鄉村大戲臺又成了一道新的風景。

剛上小學的時候,每年三月或夏季農忙後,人們說是趕會時節,男女老少要去趕會。“趕會”就是大戲班子們下鄉演出,或多家戲班子聚集到一個地方唱戲,少則三五天,多則持續十多天甚至一個月之久,是當時鄉下最隆重最爲吸引人的一個大型娛樂活動,同時又像是一個農貿市場聚集會。因爲在戲會的駐紮地,會有很多做生意的人前來擺攤,從小吃、玩具到衣物、布匹,從花鳥魚蟲到書畫古玩,從傢什雜物到工具首飾,應有盡有,目不暇接。除了行人、生意人,還有各種修修補補的手藝人、有獎競猜的釣魚者,賣唱賣藝的乞討者,坑蒙拐騙的壞人,形形色色好不熱鬧。

這趕會,不僅僅是爲了看戲,更多人是爲了買所需東西,或者是圖熱鬧順便看幾眼戲。那段時間,人們見面最愛提的話題就是,去趕會了沒有,準備啥時候去?有啥新鮮玩意兒可看,淘到好東西了沒有?好像趕會看不看戲並不重要,只要去了,轉一趟多少買點東西回去,就算不枉此行。

看戲不用買票,唱戲人的生活及勞酬是由地方政府及當地百姓共籌的。

如果戲臺集中在街上,那是相當熱鬧。藉着戲會的熱烈影響,那些魔術表演、歌舞團、馬戲團、民間雜耍藝人們,也都紛紛慕名而來,各自搭臺,然後跟圍觀或看錶演的人,多多少少收點錢。他們錢也賺了,老百姓也樂呵了,引得人更多更熱鬧了,也更利於生意人大賺一筆了,對誰都有好處。

當然更加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世界。幾乎每個老人都熱衷於看戲,因爲那是帶給他們最初激情的新奇經歷,是曾經貧瘠之地迎來一年一度的別樣繁華,是老人多年來自娛自樂、融入藝術的癡迷。就像小孩子渴望童話故事一樣永遠充滿期待,老人們纔是絡繹不絕真心想看戲的大部分羣體。

街上的戲,好像母親就帶我去過一次。記得經過的地方,到處人山人海,說是看戲,還不如說是趕集。母親可能是想着,既然來一場,怎麼也得看一會兒吧。於是就帶我到了一個小戲臺的大棚子裏,又擠又悶,還被不停涌進來的人推推桑桑,實在是難受。原來是表演魔術的,看了一會兒,覺得也不怎麼喜歡,我們就出來了。之後就去外公賣東西的地方玩去了。

大人帶着孩子的,也就是簡單地買點東西。看到琳琅滿目的東西,小孩不停地要玩具、要吃的,央求聲哭聲、大人哄着訓斥聲、小販的吆喝聲、買東西的討價還價聲,盤旋在頭頂上空,聲聲入耳。外公給我買了一份水煎包吃,因爲這份香濃的幸福,再看身邊的人,才覺得有了幾分可愛。

除了看來來往往的人,絲毫不覺得好玩。但是這戲會,卻是孩子們最嚮往的,也許正是因爲大戲臺在人們心裏的特殊意義吧。哪怕能出趟門看看景緻,能吃到一串夢裏甜到掉牙的糖葫蘆,得到一件母親千挑萬選、比較到最低價纔買下的一件衣服,就是戲會帶來的歡樂。

記得有一年,三爺去看戲,問了一圈哪個小孩想一起去,去的趕緊找媽媽要錢。其實每個孩子都想去,但沒有大人開口,知道是要不到零花錢的,誰也不敢迴應。後來母親答應了讓弟弟跟三爺一起去,儘管一羣孩子起鬨,母親還是隻給了弟弟五毛錢。弟弟回來時,我們問他都買啥了,他說就買了一串米花團。當時覺得母親真吝嗇,覺得弟弟挺可憐的,可是他卻顯得興奮無比。

有一年,戲會到了我們村裏唱戲。因爲離得近,我們常常一放學就跑去看。說是看戲,其實是去玩,根本不知道臺上在唱些啥,母親也會給一點零花錢,一次只能買一樣吃的。還有兩次,被同學攛掇着,下課時間也跑去戲場,本想玩一會就趕緊回去,結果一去就忘了時間,不記得返回去上課了。

吃過晚飯後,到了天黑,還要纏着大人去看晚場戲。有一次沒找到父親,以爲他提前走了,我就一個人就着月光跑到戲場,一路上也沒見到父親,也不驚慌,就獨自坐在地上等戲開場。正擔心到時候一個人怎麼回去時,父親就找了過來,我不安的一顆心才定下來。

家鄉戲臺,總會在每年的一段時間,吸引着孩子們無邪的童心,給沒有娛樂的童年增添了多彩童趣。讓鄉村人有機會重溫心裏的經典,是一種無法取代的溫暖。

我10歲的時候,家裏用上了電。一夜之間家家裝上了燈泡,感覺把房間照的如同白晝,特別驚奇。

鐵蛋兒家是最早買了電視機的,老式黑白,沒遙控,開關、換臺、調音量,都是手動按鈕,還有一根天線接收。山裏沒信號,還得配一套室外天線,電視機連接室外天線頂端的信號架上,信號架要用一根固定好的長長高高的竹竿擎起來,越高越好。越高可能收集到信號越多,收到的頻道就越多。有時候換臺,還得去外面轉動那根竹竿,對應的方向纔是一個頻道,想不停換臺,還得不停折騰那根天線架。但這樣絲毫不影響人們的熱情。

白天晚上,鐵蛋兒家都像看電影似的,屋裏屋外圍的水泄不通。那時的《小龍女》是我最早看到的一部非常喜歡的電視劇,每晚都去早早地等着,演完了還不捨得走,爲了能多聽幾句片尾曲。星期天也不再出去瘋跑了,集中到鐵蛋兒家看電視,也不管人家煩不煩。除非停電,才老老實實在家待着。

後來陸續買電視的人家多了。我家也買了電視,不用再去別人家守候了,興奮到不行。

很快地,錄音機也開始相繼熱鬧開了。有小有大,小的輕巧可以提,大的有帶彩燈的大喇叭,聲音很大,能從這片村莊傳到那片村莊,但還是沒有後來音響的音質漂亮。那時候只能放磁帶。然後知道了什麼是流行音樂,知道了一些歌手的名字和名氣,有了很多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電視開闊了一代人的視野,帶給我們知識的同時,也帶給我們無限歡樂。

等到我家換了大彩電,用上了衛星定位接收器,電話等一些常用電器開始在鄉下普遍,收音機、露天大電影開始逐漸被人們淘汰的時候,我已經結束了童年時期。

家鄉的變化,時代的發展,伴隨着我童年的成長,承載了我從懵懂到懂事的喜怒哀樂,成了我多年後念念不忘、想起來就喜笑顏開的記憶片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