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談談小說的創作散文

本文已影響 3.52W人 

文學作品大致可以分爲四大類,即: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今天就談談小說的創作和文字的書寫。至於散文、詩歌和戲劇以後有機會再談。

談談小說的創作散文

【一】小說的典型性

小說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作者通過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的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小說的主題要積極上向,具有一定的引領時代的精神。小說必須具備由人物、情節和環境三要素,以塑造藝術形象爲中心任務,憑藉敘述和描寫爲主要的表現方式,通過講述局部連續、完整的故事情節或描繪具體、生動、可感的生活環境,多方位、多層次、深刻而具象化地再現社會生活的樣態與圖景,表達主題思想。我們創作小說,首先要設置好人物、情節和環境。

小說的人物、情節和環境一定要有典型性。所謂的典型性就是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概括性。人物形象在小說裏的出現,要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這樣的人物在社會生活裏有影子,這樣的影子就在社會生活裏可以隨時隨地看得見。人物的形象又可分爲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正面形象要讓讀者爲之振奮,他的言行舉止,思想情操要有一定的時代進步的象徵。反面人物在小說裏是對正面人物而言的,他在小說裏起到了襯托正面人物的作用。不管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或者是介於正反兩面的襯托性人物,都必須是社會生活裏有影可見的。不可能是天外來客的另類。人物的面貌、言行都必須是符合社會生活裏的實際規律和社會邏輯,違背了社會現實中的邏輯,就會使人感到人物失去了真實性。人物形象本身一旦失去了他的真實性,那麼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些情節也就會失真。不管你把那些情節寫得如何驚心動魄,也會讓人覺得作者是故弄玄虛。

【二】小說的內容

小說的情節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情節在小說裏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階段。作者在設計開端的時候,就要同時考慮到小說的發展,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個最能表現主題的制高點,這就是小說的高潮。小說的高潮就是小說思想主題最能體現的階段,前面的開端和發展都是爲高潮蓄勢的。小說達到了高潮以後,緊接着就是結局。不管是喜劇結局還是悲劇結局,都必須與小說的主題思想有高度的統一。

文學作品的創作並不一定都需要專業人士,往往有的名不見經傳的人也會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衆所周知,解放後一直被廣大人民羣衆所熟知的《白毛女》,那是賀敬之先生和他的同事們集體創作的,而賀敬之先生當時僅僅是個初中生而已。電影《俺們村裏的年輕人》的作者馬蜂,他僅僅是高小的學歷。世界著名的大文豪莎士比亞起初只不過是劇團的打雜工。他們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其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有豐富的生活,能夠從生活中提煉出精華來。這就說明,文學創作首先要有生活。故曰“文學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沒有生活不會創造出好的作品來。但是,是不是有了生活就一定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呢?也不盡然,這就是說,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還要有提煉生活和高度概括生活的藝術能力。文學作品屬於藝術品,它不是生活的簡單克隆,絕不是把社會生活裏的人和事照搬到文章裏。社會生活的素材就是文學創作的原材料,需要整理加工提煉。打個比方說,這就像一個工匠在製作一件器物,木工要選擇上好的適合自己所要製造的器物的木料,並且要根據木料本身的特性和形狀,來製作某個不同的器物。修長而筆直的木材可以用來做棟樑,彎曲的木材可以用來做犁杖,梧桐可以用來做琴瑟,帶有枝杈的木料可以用來做木叉,雲杉高大可以建築高樓大廈,桃核雖小可以雕成核舟。這些不同的木材也就像是我們文學創作中不同的生活材料一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人物、事物、景物以及那些發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事情,都是我們文學創作的源泉。

【三】關於小說的取材

同樣發生在社會上的人和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這就需要創作者要獨具匠心,從不同的生活材料裏去發現和發掘其中的有用的東西。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就看你能不能發現和發掘出來。再打個比方,我們看到閱兵的方陣步伐整齊威武,英姿颯爽,那是美的享受。可是,就在那個方陣裏,有過就有一個瘸腿坡腳的人也跟着隊伍一起走,那麼這個閱兵的方陣便會頓然失去美的魅力。相反,如果有同樣的一羣瘸腿坡腳的人,不妨我們就說有64個吧,排列成8X8的方陣,在統一的號令下,這個瘸腿坡腳的人步履一致地行走,誰能說這也不是一種美?這就是說,美需要在匠心的塑造中產生。

至於如何運用好我們生活中的素材,讓普通的生活材料在我們的作品裏成爲藝術品。不妨講一個我小時候聽過的民間故事:說舊社會有一個員外家,又是那個閨女,找的對象都是坡腳的人,由於舊社會都是媒妁之言,男女雙方根本不可能見面,就以媒妁和父母之命定下了婚事。三個閨女結婚後,女婿怕岳丈家是個員外,十里八鄉很有名望,怕給岳丈家丟醜,於是都不敢上門。可是,到了岳丈六十大壽的時候,又不得不到岳丈家裏來給岳丈大人拜壽。傳說員外的三個女婿都是富貴家子弟,且都有些文化。於是在岳丈六十大壽那天,員外家的門前衆多看熱鬧的人,把院子圍得裏外不透風,三個女婿都坐着八擡大轎來到了岳丈的門前。

當初的那個媒婆站在門前理事。對大家說:“大家看着,員外的幾個女婿給大家展示一下文化。先看大姑爺給大家展示梅花篆字吧。”

大女婿的一條腿悠悠噹噹的,走起路來一步一悠盪甩腿。他穿一身長袍大褂,掀開花轎的門簾,從大門向正堂屋走去,每走一步,一條腿就繞一個圈,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繞着圈走進了正堂屋裏,看熱鬧的人誰也沒有在意這大女婿是個坡腿的人,驚歎有文化的人走路都與衆不同,就像是畫家在描畫花邊呢,卻是一片唏噓。

到了二女婿走出花轎,媒婆對二女婿說:“二姑爺,你看大姑爺這梅花篆字寫的怎麼樣?”二姑爺一揚手,說:“他這個梅花篆字好是好,就是中間都缺少一‘點’”。媒婆說:“哦,還是二姑爺厲害,那就請你把他缺的那一‘點’都給補上吧。”於是,二女婿臺步向正堂屋走去,每走一步,都要擡起一條腿“點”一下,一直走進了堂屋裏。原來這二女婿是個踮腳,卻也沒有被看熱鬧的人看出來。 三女婿坐在花轎裏,看着前面的兩個姑爺都是腿腳不好的人,心裏想:“他們一個甩腳說能寫梅花篆字,一個墊腳卻說每一個梅花篆字都少了一‘點’,我這是一條腿擡不起來,我該怎麼辦呢?”正在思忖之時,媒婆叫他出轎了。三女婿也掀起花轎門簾走出來站在花轎門口。媒婆問道:“三姑爺,你看大姑爺二姑爺的字寫得如何?”三姑爺指着面前路上說:“寫的.什麼破字,完全都是錯字。我把它全部擦掉,免得讓衆鄉親笑話。”說完,他擡步向堂屋走去,每走一步,一條腿就在地上拖一下,一步一拖一直走進了堂屋裏。然後,媒婆對着看熱鬧的人說:“今天三個姑爺剛到,等員外過完大壽,再給大家展示吧。”於是衆人散去。

這個故事應該說是杜撰的,沒有可信度,僅作爲朋友們一笑而已。至於衆鄉親是否看出三個女婿的腿有什麼破綻,姑且不去討論。不過這裏面有一個道理,那就是如何巧妙地運用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材料,使之成爲藝術。也許朋友們會理解,社會生活裏的所有材料,都是可以在文學創作中加以利用的。陽春白雪是塑造典型藝術材料,蒼涼破敗也是塑造典型藝術的材料。要根據作品的需要選取所需的素材,使之成爲藝術品。

【四】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是靠情節的發展推動小說的進程的。不管是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或者是小小說和微型小說,都要有具體的情節。小說的情節在作品裏要合情合理,哪怕你是誇張的,也要讓讀者感覺有可信度。吳承恩的《西遊記》裏面的那些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完整的情節,儘管讀者會覺得很離奇,但是它一點也不缺乏可信度。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大都是鬼狐與人之間的故事,卻能夠讓世世代代的讀者愛不釋手地去閱讀,如果那些故事沒有可信度,誰還會浪費時間去讀?這就是說,小說的情節一定要讓讀者感覺到社會生活裏有或者可能有。《哈姆雷特》裏面的王子手中那把帶毒的劍,刺向了國王,而這個國王卻是他的叔父,然而,那位國王叔父手中也是一把帶毒的劍,也同時刺向了王子的胸膛。那樣的悲劇故事讓人驚心膽怵,讀者在感嘆唏噓之餘,驚歎莎翁的創作藝術,更說明故事的情節在創作時作者做了精心的設計,諸多情節中的那些細節都是符合邏輯的。這種邏輯性也就是由情節的發展而組成的結構。正是在這樣合情合理合符邏輯的情節結構的組合下才成爲不朽的藝術品。

在塑造小說情節的過程中,更值得注意的是細節。小說的細節是情節的組成部分。情節是靠細節展示出來的,如果沒有生動的細節,就不會有精彩的情節。一部好的小說,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往往都是細節的作用,這是決不可忽視的。小說的細節要生動逼真,這就需要作者仔細地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之處。

如果把小說說成是一部機器,那麼,情節是這部機器的主要部件,而細節又是每一個情節的零部件。

前面提到,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這三個要素是缺一不可的,人物的形象是通過情節表現才塑造出來的,而人物和情節都必須在一定得環境裏纔會發生,當然,環境又分爲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人物和情節一定要和環境相統一,遠古時期的人和事絕不會發生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自然環境也必須與人物和情節相一致,冰天雪地的環境裏絕不會有鮮花盛開,赤日炎炎的環境裏的人絕不會穿着皮襖。關公戰秦瓊的事一定不會存在。這就是人物、情節和環境的互相統一。

總之,小說的創作,是一項很艱苦的勞動,在這裏講的也都是紙上談兵,真正要創作出好的文學藝術品,只能靠實踐。希望我們的作者朋友,能夠用心總結歸納社會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藝術的營養,結合創作的理論,匠心獨具,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藝術品來。

至於在寫作中的語言以及語文基礎知識,以後再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