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曠野讀碑記經典散文

本文已影響 3W人 

曠野讀碑記經典散文

對墓碑的印象和認識,是從二奶奶的死開始的。

二奶奶死的時候,棺材就停在我家隔壁老屋裏,嗩吶鑼鼓在門前不遠的桔樹下嗚裏哇啦咚咚鏘地叫了幾天。

那幾天裏,一到晚上,我就睡不安穩,關掉燈,眼前就會浮現二奶奶躺在黑漆漆的棺材裏的樣子,想得不敢再想時就拉亮燈,開燈後,又彷彿看見她在明晃晃的燈泡裏望着我。

我感覺心裏很害怕,但到底怕什麼,自己也說不清楚。其時,我還不知道死是怎麼一回事,只隱約覺得不過是人的另一種熟睡罷了。二奶奶在世時對我們很好,樣子很慈祥,所以我相信,她雖然死了,也一定不會變成鬼來嚇唬我們這些侄孫子。

很多年後,看到村裏更多老人和不老的人離去的情景之後,我才終於弄明白,我當時怕的不是死的本身,而是二奶奶死時的慘狀,臉黃得像金箔紙,身體廋得像一根柴,眼光深深地陷進去,據說還在腹部開了刀。臨終的前幾天,就躺在和我只有一牆之隔的老屋的另一面,半夜的時候還聽得到她的呻吟。

這樣的恐懼和幻想,直到二奶奶被葬入祖墳地,立好墓碑,砌好墓牆之後,才完全消除。人們常說,入土爲安。想來的確是這樣,人一旦掩入黃土,不但死者安靜了,連生者也安寧了。從此以後,太陽依舊會天天升起,生活一切恢復如常。

祖墳地就在小村的南面,是茂密的桔樹林和開闊的莊稼地的中間地帶,也是熱鬧的村莊和寂靜的曠野的分界點。

由於視野開闊、陽光充足、綠草如茵,而且每到春天和夏天,地毯似的草坪上,還有很多不知名的黃色和紫色的小花遍地開着。所以,這裏一直是我們放牛和遊戲玩耍的好去處。放牛的間歇,在墳堆碑石之間捉迷藏,在草坪上摔跤滾爬,是我們的樂趣所在。

玩累的時候,我們就會齊刷刷地躺在草地上,枕着祖輩的墳尾,望着藍天和白雲,看哪一朵雲彩飛得最快,形狀最奇特。或者趴在地上看螞蟻在草葉間的活動和他們瑣碎的生活。夕陽西下的時候,還會靜靜臥觀太陽怎樣慢慢落下去,收盡最後一塊霞彩。

但是,要是墳地裏添了新墳,墓地裏就會陡然升起一股恐怖的氛圍,即使在大白天,我們也不敢來到這裏,只好集聚在侷促的巷子間。黃昏放學回家的路上,遠遠走着,只要看到一堆新立的碑石和新培的黃土,還有花圈立在墳頭,紙花被風吹得嘩啦啦響,我們便會拔腿而逃。

儘管人的情感源自本能,但我相信恐懼並非先驗。我們的害怕是因爲常常聽到人們的談話,說是某某在野外鋤地的時候,看到了故去的老人站在墳地裏哭泣和彷徨。雖然我們從來沒有誰見過這樣的事,但還是覺得長滿青草的墳地更親切。

二奶奶墳上的草,不知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反正直到花圈完全萎落,紙錢也腐朽成泥,遠看綠油油一片的時候,我們纔會重又來到墳地的草坪上放牛和遊戲。

我重新到墳地的'第一樁事情,就是約二奶奶的孫子們,一起蹲在二奶奶的墳前,仔細讀她的碑石。因爲我記得二奶奶去世的第二天,他的兒子就從隔壁村裏請了一個老石匠過來,戴着老花眼鏡,在一塊大青石上,寫下我們這些晚輩的名字,然後拿着刻刀在青石上篤篤篤、篤篤篤地刻了兩天。

我完全沒有想到,一塊很平常的青石板,刻上字,立在野地裏的時候,竟然會這樣引起人的瞻仰和敬慕之情,而且顯得那樣肅穆和莊重,就連最頑皮的傢伙在墓碑前面也是一副老老實實的表情,不敢大聲說話和隨意亂來。

爲了壯膽,我們蹲在墳頭,腦袋碰在一起,由成績最好的我輕聲細念墓碑上的字。墓碑上的字中間一行一般大一點,寫着“某某公之墓”或“某某母某某氏之墓”,右邊是死者的出生和臨終年月,左邊是死者的後世子孫的名字,一輩輩排下來。據說,名字越多,就說明老去的人生前越有福氣。

二奶奶的墓碑上刻着很多名字,但我不知道她這輩子過得幸福不幸福。其中,也有我的名字,不知爲什麼,我看到我的名字有力的刻在石碑上,就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

我們讀碑的時候,四圍的田野通常很寂靜,只有柔和的微風吹拂桔林和莊稼葉子的沙沙聲響,還有小鳥在枝頭的幾聲啁啾,太陽靜靜地照着墳頭的青草和碑石,也照在我們的身上,空氣中雜糅着鄉野的泥土的香氣。

在這樣靜謐而安詳的氛圍裏,我們一點也不覺得害怕,就好像二奶奶生前,圍在她身邊嬉鬧一樣。不同的是,她已經睡在地下,而且一定睡得很安詳,所以我們不敢大聲喧鬧,生怕吵醒她。

但是,偶爾也有路過的喜歡惡作劇的傢伙,看到我們的頭聚在墳頭,就會遠遠站着或者悄悄走近我們,驀地裏突然大叫一聲“鬼來了”。這一聲,對於我們,不亞於晴天霹靂。每個人都會靈魂出竅,軟到在墓前的草地上,然後翻身滾起,狂奔四散。

當然,一兩回這樣的驚嚇,不會影響我們讀碑的興趣。祖墳地裏幾乎每一塊碑石上的文字,都被我們反覆念過。漸漸地,碑石上的名字和村人們述說的鄉間傳奇經常聯繫融合在一起,進入我們幼小的心靈。直到很多年後的今天,我才似乎有些明白,墓碑的意義,其實在紀念之外,還有引發故事的經久流傳。

我曾經深深被墳頭牆上刻着的“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千古常在,萬年不朽”這樣的句子所吸引。雖然我當時還不懂這些句子的具體意義,但總覺得很有氣勢,意境深遠,而且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悠遠的厚重的美感。

然而,祖墳的碑石几乎讀盡的時候,我常常生出一股莫名的遺憾和悲慼來,因爲,我沒有看到祖父祖母的墓碑。

村裏的老人都說,祖父母死的很早,很年輕,祖父雖然葬在祖墳地裏,但沒有立碑。祖母就連進入祖墳的資格也沒有,草草的埋在村子西面的亂墳崗上,父親和叔叔也是寄養在外婆家裏長大的。

祖父母的早逝,並沒有減卻我與家鄉的聯繫。相反,這樣的家史,使我加深了對故鄉風物的理解,加深了對“來處而來、去處而去”這樣近乎偈語的理解,也常常讓我感到一些悲涼,似乎看到父親童年的悲苦無依,也莫名想到自己的來處的寂寞和淒冷。

每年清明,站在祖父母沒有碑石的墳頭,看着墳地擠擠挨挨的墳冢,我的眼前總是會浮現一條若明若暗的界限,那是生之光明和死之幽暗的界限,是生而不息和死而寂靜的界限。我常想,這樣的界限,往往是人們所忌諱的。然而,雖則忌諱,卻無法擺脫。逝者無語,刻着文字和後輩姓名的碑石無非是人造的紀念,以此聊表對死者的留念和對生者現世生活的一絲慰藉。

魯迅先生的在《墓碣文》中寫道:“我夢見自己正和墓碣對立,讀着上面的刻辭。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剝落很多,又有苔蘚叢生,僅存有限的文句——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

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我雖然沒有做過這樣的夢,但卻十分醉心於這樣的文句。這種直面的勇氣和抗爭虛無的意志,曾經讓我克服過很多生活中不斷侵襲而來的的挫折和傷感,得以義無反顧的走到現在,走向未來。直至讀到史鐵生“死是必然來臨的節日”的判語,我才又忽然感到,無論墓碑的下方有多幽暗,陽光下的歡喜追逐確是永恆的活着的使命。如是,那麼,“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