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父母是明月散文

本文已影響 3.1W人 

在我家鄉,有一句話,“八月十五大過年”。這話雖然有點誇張,但中秋確也是除春節之外的第二大節日了。

父母是明月散文

小時候,過了端午節就盼着八月十五的到來。中秋賞月吃餅幾乎是一年的夢想與奢望。毛不懂事,更不知道家窮父母苦,沒到中秋,我們兄弟幾個就會纏着父母問:中秋節有月餅嗎?問得父母心酸無語,甚至眼淚直流。記得有一年,父母實在攢不到月餅錢,只好將母雞賣掉,換回了兩盒月餅。儘管母親賣了她的“金鳳凰”很心疼,但她看到我們兄弟姐妹蠻高興,她也強裝笑臉的說:中秋節我們也要賞月吃餅!

那一晚,父親將一張八仙桌擺出屋後的一片空地裏,我們也忙着幫搬凳。桌上放了那兩封切得很小片的月餅、幾隻大柑(自產)和一堆“五穀豐登”,泡了一壺濃濃的家鄉茶。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明月,好似一個大玉盤,月光皎潔明亮。我們一家圍坐桌邊,一邊賞月吃餅開大柑,一邊聽父親講故事。月餅不多,每人幾片,輕吃慢嚼,真香。而父親娓娓道來的那些故事很生動,令人難忘: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傷人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裏爲嫦娥搗藥……聽得我們耳朵流油。然後,他又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做人要做得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坦蕩如月。

後來,我求學在外,每到中秋,思念家鄉想念親人的心情更濃更切,正應了“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那句話。特別是看到有錢的同學瘋狂的購月餅買水果,拜月吃餅,嘻哈大笑。心中,那纏綿不斷的總是鄉情啊。舉頭望着故鄉的明月,故鄉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人一物又浮現在眼前;美麗的鄉景,濃濃的鄉音,還有那憨厚老實的故鄉人,都讓我無法忘記。思鄉甜啊,思鄉苦。柔腸百轉牽鄉伴,千思萬縷瘦鄉顏。然後,獨自到校邊的小店,買了二兩“半暴頭”,對着明月一飲而盡。懷着無限的思鄉愁緒入睡……

如今,人在旅途,漂泊在外,都在爲生活而打拼乞討。雖談不上富裕,但溫飽已解決,想吃一盒月餅不必賣母雞傷腦筋。未到中秋,我們會打電話問父母要買幾盒月餅,吃豆蓉還是叉燒。但奇怪的是,父母總是說:月餅就不用買了,回來團團圓圓過中秋就高興。於是,中秋一到,我們兄弟幾個不管多忙多遠,都儘量趕回。當然,月餅照買。

隨着生活的變化,過中秋也有點變味了。以前都是晚上賞月吃餅爲主,晚餐很簡單,稀粥爛飯家常便菜度過。大概是條件不許吧。現在,是“做中秋節”了,晚餐爲主,賞月吃餅爲輔。節日前幾天,人們便開始做餈粑,嘗月餅,吃水果了。節日當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捉塘魚,一派節日喜慶的氣氛。

這幾年,每到中秋,父母早早就劏雞殺鴨煎魚炸好扣肉等我們回去。一家十多口人圍着大圓桌“緊密團結”在一起,舉杯暢飲,其樂融融。兒子侄子侄女們咬着雞腿啃着鴨翅不停的稱讚爺爺奶奶的雞鴨肉與城裏的不一樣,又香又甜又脆。樂得老爸老媽尾巴翹起:有空多點回來,土雞土鴨有你吃。

晚餐後,月亮出來了,孩子們忙着搬臺拿凳擺月餅,一家人又圍坐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聽老爸講那老掉牙的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樹,小玉兔搗藥……當然,還囑咐我們:做人要做得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坦蕩如月。

父母如中秋明月,照亮我們的前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