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實用】小學三年級作文1300字四篇

本文已影響 9.55K人 

小小學三年級作文1300字 篇1

  一、習作內容:(第五冊習作八)

【實用】小學三年級作文1300字四篇

請讀讀下面的詩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你知道以上詩句各出自哪首詩?你知道這些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們是哪個朝代的人?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選擇其中你不太明白的兩句詩進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寫出來。相信通過研究,你會有許多新的感受,增長不少知識。

  二、教學要求:

.認真閱讀古詩句,通過蒐集資料,仔細研究,瞭解其出處、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認爲最爲重要的或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決心研究,學會用研究報告的形式寫出來,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三、教學重難點:

學會寫關於古詩句的研究報告,用查閱資料的方法,研究古詩句,深刻理解其含義。

  四、教學準備:

.《中華經典誦讀》、《唐詩三百首》;

.研究結果彙報表一份。

  五、教學過程:

習作指導課

(一)例文指導,學習寫作。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有一個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寫了一篇關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你們想看看嗎?

.指名讀屈美生同學的《關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思考:這份報告中講到了些什麼?

小結小作者的寫法:

(1)先寫詩的出處

(作者、朝代、詩題、全詩)

(2)再寫兩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後點明兩句詩對人們的啓發或激勵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資料充分,還可以寫什麼?

(詩的寫作背景、有關趣聞等)

.你打算怎樣寫自己的研究報告?你還想研究些什麼嗎?小結:步驟:提出問題——查找資料——研究資料——解決問題——撰寫報告

(二)小組學習,研究古詩

請讀讀下面的詩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這些詩句,有的比較深奧,要到四五年級才能學到。這堂課,教師讓你們自己研究、學習,你們有信心嗎?

.小組同學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詩句進行研究。

研究指導:詩的出處、作者、意思等,都可作爲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可查閱資料,提供《中華經典誦讀》、《唐詩三百首》。

.小組同學相互探究,進行熱烈的討論。

.整理研究結果,填寫研究結果彙報表。

(內容包括詩人的簡介,詩作的背景,對詩的理解或賦予詩句新的意義。)

(三)集體交流,彙報結果

彙報:通過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麼?

討論: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班級討論。

教師可補充介紹詩作的背景,從而更有利於理解詩句的含義。

(四)撰寫研究報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寫成一篇研究報告。

要求: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學生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評點】本次習作內容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教學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了解自學詩句的一般方法;二是瞭解研究報告可以寫什麼。在自主、合作中學生進行了探究性的實踐,學生學得有法,學得有“心”。

習作講評課

(一)複習

什麼是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應怎樣寫?

(二)學生繼續修改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在巡視過程中,選出需要點評的作文草稿)

三)評點學生習作,提示要點。

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作文草稿進行評點。

(1)自由讀這篇作文,小組討論:這篇作文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地方寫得不好,還需要改進?

(2)交流,師小結。

(3)針對以上不足之處,集體修改這篇作文。

根據學生作文草稿的情況,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與文章內容無關的應略去,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關的文人故事,讓人讀來倍感生動有意思。

(2)把研究報告寫具體。

四)學生根據以上修改要求進行修改,教師輔導。

學生自己修改。

小組互相修改。

讀一讀修改好的文章。

五)學生謄寫作文,教師巡視。

【設計評點】緊緊圍繞研究報告的層次清晰,語言準確,內容真實的習作要求,對學生的習作草稿進行有針對性的評點,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呈現一些文人逸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

小小學三年級作文1300字 篇2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成爲普遍現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爲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願望,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纔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在學習《我愛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觀看關於紅橘的資料圖片,還讓學生訪問種植紅橘的農民伯伯,使學生對紅橘生長過程和紅橘樹的外觀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紅橘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把紅橘果實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對紅橘的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二、“不積跬步,無以到千里”。

量的積累纔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本期我佈置學生每週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文體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讓學生每週寫兩個日記,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做手工,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三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老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帶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桌子上拔河”等遊戲。學生親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以前我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每次習作時,我只是要求學生修改,但未引導他們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學生寫掉字、寫錯字,還有些句子不通順等錯誤。由此看來,成功的作文必須要經過反覆的打磨。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先寫好草稿,然後再修改良好習慣,並根據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文采。

寫作文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老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

小小學三年級作文1300字 篇3

一到韶關羅壩,我頓時感到心情格外舒暢,一路顛簸了6小時多的疲憊一下煙消雲散。獨在異鄉爲異客,想到要在這異地生活5天,心裏不免有些興奮。

  一

經過老師介紹,原來羅壩是以養蠶爲主。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便去摘桑葉了。朝陽初升的早晨,空氣是那麼清新、那麼的爽朗,可謂“風景這邊獨好”。來到桑葉園一瞧,啊!碧綠碧綠的,枝繁葉茂,都比人高。我跟隨在小慧姐姐後面走到桑葉園裏的中間摘桑葉,這樣就曬不到太陽。我小心翼翼地摘了一會兒,心中的熱情被澆了一半——桑葉的枝繁葉茂,招惹了許多不知名的蟲子駐居:上有類似蜘蛛的蟲、有一碰桑葉枝就抖下芝麻大小的白蟲,到處飛揚、還有少許的蝗蟲與野蠶;下有螞蟻,這螞蟻可不簡單,有指甲般大小,“人高馬大”的',一咬就不得了。當“任務”完成之後,我汗流浹背、頭髮凌亂、衣衫滲着桑葉汁、還有皮膚受叮咬不適而撓抓過的痕跡······根本就沒有古代婦女的“采采芣苡,薄言採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般的快活心情嘛!哎,這麼辛苦!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二

這天採完桑葉後便直接去看蠶寶寶,一看地上密密麻麻的蠶,差點暈厥!閒着無聊時,小慧姐姐提議帶我們掃後面小溪玩玩。我們立即答應了。走到屋後,沿着羊腸小路,一條清澈見底的水流呈現在我們眼簾。我連忙捲起褲管,踩向小溪流。“啊!”我情不自禁地驚歎道,那種很爽的感覺真是隻可領會,不可言傳,還記得雪碧廣告:亮晶晶,透心涼。也不禁想起: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詩來.這源頭從哪而來?這時,耳畔傳來“宏壯”的水流聲,如瀑布一瀉千里。我轉身一望,噢!但見源頭瀉水,溪流奔淌 ,隨着“交響曲”,領着我們一步步走進一個童話世界。於是我們便成了巡行在林中的小矮人,沿着山間纏繞的石徑,去尋訪源頭活水來。“到了!”我蹲坐在石頭上,腳丫子放進水中,波濤洶涌的水向我的腳丫子襲來。我捧水玩,哇,好水耶!我立刻想起一首流行歌曲:“今天我又有好心情,像冰檸檬清涼心······”

趁着這個心情,我們去攀登羅壩一級水電站。我們一行人邁向青石鋪成的山道,拾級而上。擡頭一望,一排陡峭的階梯彷彿直插雲霄。我大步流星地往上走着,到了432個梯級時,我們聽下來休息,往背後一眺,“好險啊!”令人望而生畏。片刻,我們繼續前進,不久便登上這674的階梯了。小慧姐姐告訴我:“這673個階梯是我爺爺那一代的人一步一個腳印一塊塊扛上來的。”我望了望整個臺階不由得對先輩肅然起敬。我走上石臺上向下鳥瞰,羅壩景象盡收眼底:看哪,那一排排的瓦房子鱗次櫛比,柴煙繚繞,別有一番情趣;看哪,那一潭清水,碧如翡翠,水鳥在追逐嬉戲,不時打破平靜;看哪,那一方方的稻田金燦燦的,在陽光的映照下,泛着光輝。向下俯視,但見山下羣峯盛氣凌人,不知名的大樹遮陰蓋日,一眼泉水潺潺流下,山清水秀,我們陶醉了。

  三

當蠶寶寶上架吐絲時,我也幫不上什麼忙了,在家裏悶着無聊,便跟着小慧姐姐去菜園。走了一段小路,迎面撲着混着花香與青草味的氣息,一塊塊的水稻田展現眼前,金燦燦的,仔細一看,小稻上帶點青色,尚未成熟。這裏還有農田裏弓着背脊耕作的人們,用收割機割稻子``````哦!好一派田園風光。

小慧姐姐來到菜園是想來摘點花生,讓我們回去帶一點特產,我遠遠地望着她彎腰拼命地往籃子裏裝花生的倩影。我明白了,明白了一顆樸素而熾熱的心啊!小慧姐姐想多裝點花生,便走到樹陰下把一顆顆花生摘下,再去拔苗再摘花生,忘記了辛勞……

  四

短暫而又漫長的五天三夜的旅程,我滿載而歸。包袱裏沉甸甸的,因爲裏面還裝着那袋花生和當日阿姨幹完活後不及休息匆匆爲我炸的麪餅。啓程時,我看見小慧姐姐的眼神與道別的手,明白了包袱中最重要的不是身上之物,而是小慧姐姐一家人對我的濃濃的情, 還有我滿懷對韶關羅壩風情纏綿的依戀……

小小學三年級作文1300字 篇4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孔子曾說“人而無言,不知其可也”。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資產。

我們第一天跨進校門時都曾經說過:我要做一個好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這就是我們對學校和老師作出的承諾,更是對自己和家長作出的承諾。

可是今天在我們的身邊卻有許多誠信缺失的事例,發現的誠信問題有:

1、我的作業忘帶了。我不知道有這樣作業啊!我忘記讓家長簽字了。

2、我沒有認真複習,這個字我不會寫,我翻開書本看看吧。

3、媽媽問我作業寫完了嗎?沒寫作業的我說:寫完了。

4、上課我沒有和同學說話,是他找我說話,我很委屈。

5、進校了,我剛跑到教室,老師問我:你又跑着走路了。我說:沒有呀,我就是剛跑了一下。

6、週五我想到同學家玩,我告訴老師,我家長知道,讓我跟着同學的家長回家吧。……

這是我在同學們每天的學習生活中偶爾看到、聽到的話語。這些不敢勇敢的面對自己錯誤的語言,讓我們漸漸地失去了同學、老師、家人的信任,更讓我們容易養成撒謊、偷懶、意志力薄弱的壞習慣!

有些同學經常不完成作業,老師催要時,總是說:沒帶來。就連沒有做完作業這一事實都不敢承認,久而久之,老師、同學都不信任他,就算他真的沒帶作業,老師同學也認爲他沒做。這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也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抄襲作業更是愚昧之舉,欺騙老師,欺騙家長,自己卻是最大的受害者。一篇漂亮的抄來之作,也許會換來老師的好評,會贏得家長的微笑。但是,實際上自己並沒學到該學知識,一到考試和實際應用時,便暴露了自己無知的本質,再美好的機會也會成爲泡影。所以貪圖一時逍遙快樂,不刻苦鑽研,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活生生的例子證明人要對自己的承諾守信,要不然的話,就要承受許多的尬尷。比如,爲買我喜歡的玩具,我總會信誓旦旦地對爸爸媽媽說:“我一定好好遵守紀律,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可幾天後,就全忘了自己的諾言,後來我就再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了;記得上一週四,我寫了書法作業,但是忘家裏,就是因爲我平時有說謊的習慣,老師就不相信我說的話,還專門給我媽媽打了電話確認,真丟人呀!

守信是要付出代價的。首先要克服惰性,人人都有惰性,如果沒有壓力,惰性就會像野草一樣叢生。我要用我的毅力去克服惰性,要犧牲許多的玩遊戲,看電視的樂趣,去實現我自己許下的諾言。

這不僅使我想到一個關於“誠信”的故事。我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

“一諾千金”: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才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爲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綜上所述,我們小學生從小就要有講誠實,守信用的習慣。並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有些事雖小,但折射出生活的真諦。擁有誠信就像划船人擁有一根船槳;伐樹人擁有一把利斧;像雄鷹擁有一雙翅膀。參天古樹緣於蒼勁的根,挺拔的翠鬆依賴於不屈的根。誠信猶如根,不管什麼時刻,什麼地點,守着你的根,守着炎黃子孫的根,守着哪怕我們唯一的擁有————誠信。

最後,我想對大家說:莎士比亞說過“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讓誠信之花從小就開放在我們每個同學的心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