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精華】高考話題作文集錦6篇

本文已影響 3.11W人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話題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高考話題作文集錦6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個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因而引發了我,我覺得每一份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你可以選擇其滴落的方式,但它的聲音你別無選擇。

人打一落地,便是一個生命個體,有自己必須經歷的人生,有自己的理想抱負,更有着對幸福不同的詮釋。假如,真的只有當幸福失去後才知道幸福的可貴,那麼還有誰有勇氣去追尋幸福呢?

幾千年前,執弓揮劍縱橫沙場的將軍認爲勝利對他而言便是最大的幸福;儒家學者孟子認爲“與民同樂”便幸福;幾百年前,在黑暗禮教中成長的哥白尼認爲追尋真理便是一種幸福,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安培認爲忘我工作,取得成功便是一種幸福;現在,金庸筆下武功蓋世的楊過與小龍女視轟轟轟烈烈的愛情爲幸福;在網絡中“醉生夢死”的“網蟲”們以處於虛構的世界馳騁爲幸福……對於幸福的詮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歷史條件,甚至於不同的人有着炯然不同的體會。

春天以花朵的形式過去了,夏天以枝葉的形式過去了,秋天以果實的形式過去了,冬天以冰雪的形式過去了。而我們的幸福,也會如春夏秋冬般呈現不同的形式,而後以不同的形式隨着我們的人生終入黃土。因而我們要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不要老羨慕別人比自己幸福。計較多了,自己的幸福反而成了墳墓,你可知,幸福與墳墓本就差於一念之間?

有一首歌這麼唱着:“平平淡淡纔是真……”這便流露出了一種幸福感——平淡的生活,這對於一些人來講,這不算什麼,這能算幸福嗎?但對於一些在特殊崗位上或那些流浪人抑或亡命之徒而言,那便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而那些每天過着平淡生活的人,卻渴望着另一種幸福——轟轟烈烈、刺激……其實一個人如果願意時常保有尋覓幸福的心,那麼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幸福,那幸福原不在事物,而在於心靈、感覺乃至眼睛,因而每一個人的幸福都有各自的詮釋,你不必擔心你的幸福比別人的少一些。

因爲,你的幸福有着自你心靈深處發出的聲音,你能聽得到嗎?那是來自天籟的如銀鈴般的聲音,你聽,多美妙啊!

ok,可以嗎。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指尖的溫暖漸漸地被一絲寒冷代替,就像寧靜的早晨被一聲巨響打破一般,自己終於掙扎地醒來了。帶着一絲不願和一絲無奈,從那個溫暖的夢中悄然醒來。

其實,上天是不公的。自己漸漸地終於發現,不知何時的自己終於這樣執著地認爲。有些事情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深深地印上了一個印記,這個印記是一生都不會抹煞的。

在我能夠記得這個世界零碎的記憶中,自己的世界便充滿了別人異樣的眼光。他們的不屑、鄙視,甚至到無視,我都懂得的,看得見。沒辦法,上天只給了我一個華麗的外表,卻沒有給我過多的實質,自己深知、輕嘆,但無奈。

其實,自己一直想改變。

小時候,其實有許多的夢想,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不再做徒有其表。於是自己漸漸地改變,雖然有時候會有挫折、網難,但一想心中那一個遠大的理想,便有了的動力。於是,便堅持着改變,但最終還是未能如願,自己自信一笑,沒關係,還有機會。

那些有着美好憧憬的小時候,轉瞬即逝。

我仍懷揣着那一份“偉大”的理想奮鬥着。自己知道想改變,只要讓自己發光,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實力,這樣別人便會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但是現實卻是一個牢籠,讓我一次次放飛的夢想逐漸被囚禁,甚至都無奈地想變平庸。自己無奈一笑。

我終於漸漸懂得現實與夢想是有差距的,而且這種差距似乎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任憑再怎樣努力,都無法縮短。

其實,不是自己不想做而是那種與生俱來的東西自己學不來的,自己沒有香味,自出生便懂得,但是那是一種無奈,自己也想有個發光發彩的機會,但現實卻一次次地將自己拉同!

身爲臘做的蘋果,我並不是想欺騙任何人,只是想讓別人知道我不是

徒有其表,這是自己的心聲,不知有沒有人知道。

開始的自己做了一個夢,夢中的我終於靜靜散發着香味!而現在的我

正靜靜地躺在畫室中,在期待着明天那次表現的機會!

天邊泛起了白光……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在擁護而繁忙的都市中,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疏鬆舒適的地方,讓自己喘一喘氣,舒一舒心。

驀然發現,林立的高樓擠滿了整座城市,連樓與樓之間的空隙都擺滿了小攤,堆滿了小物件,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找到所謂“疏”之地呢?

現實的“疏”地可能找尋不到,靈魂的“疏”地可是待我尋找!

在靜謐的午後,不妨閉上雙眼,感受來自覺中,我在這節律的停頓間找到“疏”的意韻,感受到不緊不慢的“疏”,感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音有盡而意無遠古的清音。一曲高山流水傾瀉而下,我知道,我的滿腔煩惱,會被清音帶走,讓我無所牽絆的上路。想象那泉水叮咚的山澗,懷想那水流潺潺的小溪,想象那嶙峋奇異的山石,在這舒緩的節律中流連,在優美的音韻中徜徉,在不知不限的“疏”。也許就在你閒暇時的想象中,留下了“疏”的痕跡。 半個月亮爬上了窗棱,輕啓久閉的窗扉,讓夜的'寂靜遊走在小屋的角角落落。告別了一日的喧囂,輕輕舒一口氣,吐出連日來的壓抑,不禁開始羨慕隱士的生活,不禁開始渴望那疏而不散,疏而不悲的閒適。深秋的夜風吹來淡淡的菊香,跟前浮現出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悠閒場景。且看遠處一提壺老叟跌跌撞撞地走來,吟着詩,哼着曲,賞着花,不經意間的拂袖,帶走了一縷縷花香。這種不爲名利所累,不爲世俗所羈絆的生活恰恰詮釋了何爲疏而不散,何爲疏而不悲。以自己找尋的生活樂趣填補心

靈的空白,就那麼不牽不掛、不緊不慢地生活,找到自己的一塊“疏”地,情意繾綣,樂趣無限。也許就在你閒暇時的感悟中留下了“疏”的痕跡。

又若那輕吟“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陸游,又像那無懼風雨的李白,還有那淺唱“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詩人,無不是活在心靈的“疏”地,以心靈的坦然面對世俗的擁擠,以心態的淡定直面有幾分悲苦的人生。

現實的擁擠算不了什麼,現實的殘酷算不了什麼,找尋自己的一塊心靈疏地,任由自己放聲歡笑,任憑自己深深呼吸,也許這塊心靈疏地是一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唯美地帶,也許在這片疏地,我們找到心靈的慰藉,汲取着無限的生命能量。

【簡評】本文從追尋心靈的疏闊之地的角度立意,表達一種高遠的人生志趣,立意有高度、有濃度。文章聯想豐富,題材廣泛,意蘊豐富,語言優美,頗爲耐讀。不足之處是個別語句表達欠妥。評爲一類下64分。

高考話題作文 篇4

破敗的茅草屋,低矮的圍牆。雨滴順着屋檐滑落,一滴一滴在泥濘的地表綻開。門邊,倚着一個女人,披散着頭髮,形容憔悴。雨水和淚水交匯,瀰漫了女人的眼睛;懷裏,是一個剛出生還沒見過爸爸的嬰兒;身旁,是一羣大大小小的孩子,哭着嚷着要爸爸。

女人木愣愣地站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的小山坡。她知道,男人一定會從此經過。哪怕只有一個背影,一聲吶喊,這對她來說已經是老天莫大的賞賜了。突然,女人眼睛一亮,使勁揉了揉那幾夜沒合的雙眼。“是他,沒錯,是他!”女人抱緊懷裏的孩子,理了理頭髮,整了整衣服。前方,是浩浩蕩蕩的一羣男人,行色匆匆,表情嚴肅。帶頭的男人手拿工具,腳步越來越快。同時內心翻江倒海,是的,他聽到清脆而又帶着哭腔的一聲“禹——”,聲音在空曠的山坡上方迴旋,直刺進男人的心裏。只要一個小小的拐彎,一個小小的回眸,他就能見到自己心愛的女人,還有那羣可愛的孩子,還有那個在襁褓裏哇哇大哭的孩子。“就回去看看嫂子吧,你們都多久沒見了……”“是啊,這裏有我們,你放心吧,耽誤不了多久……”

一片沉寂。女人向着這個方向跑來。泥濘的山路,磅礴的大雨。一具虛弱的身體怎能負荷?終於,女人滑倒在路上,懷裏的孩子哭得歇斯底里。男人沒有猶豫,也絲毫沒有減慢腳步,他頭也不回,只是大喝一聲:“繼續趕路!”

雨水順着女人的髮絲流下,冰涼冰涼的。她的心,碎了一地。“孩子,你的父親不僅僅是你的了,他還是天下子民的。你不要怨他……”女人號啕大哭起來。禹,我只是想見你一面,難道真的這麼難嗎?你的生無所息是對我們的殘忍,你就真的忍心嗎?我只要你給我一個肯定的眼神,只要你抱一抱孩子,只要……我只願你生有所息啊!女人哽咽了。哭聲喊聲響徹天邊。

一片沉寂。

男人最終還是沒有回頭。義無反顧地走了。山的那邊,一隻浩蕩的隊伍,一片匆忙交疊的腳印。山的這邊,一聲悲涼的嘆息,一顆破碎的心。

後記

歷來頌揚的生無所息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於是,日以繼夜的工作,公而忘家的拼命成了成功者的追逐。在受到無數羨慕眼光,成就無數事業的同時,是否有人同情他們的家人?是否有人知道他們生命中最最基本的情愫正在被忽略?我只願生有所息。

高考話題作文 篇5

挪威人捕沙丁魚,抵港時若是活魚,賣價比死魚高出許多,所以,漁民們千方百計想讓魚活着抵港,但種種努力都歸失敗,只有一艘漁船卻總能帶着活沙丁魚回到港內。他們的方法很簡單,魚槽裏放進一條鮎魚。原來,鮎魚進入魚槽後,因環境陌生而四外亂遊,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異己分子”,自然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這一來,就一條條活蹦亂跳地到達漁港。此現象即爲“鮎魚效應”。

“鮎魚效應”說穿了就是競爭。競爭使人感到了壓力,更使人充滿活力。

請以“競爭”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

(1)立意自定。

(2)題目自擬。

(3)文體自選。

(4)不少於800字。

話題分析

作文材料給了我們審題暗示:“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成靈光。”生物體在不斷運動中與衝撞中延長了生命,增強了自身的生命力。聯繫現實生活,國有企業改制,政府機構改革,可以說同類的例子舉不勝舉。給生活的“魚槽”放進一條“鮎魚”,將使人生永葆青春。如果僅是材料作文,就如上寓題就夠了。但作爲話題作文,審題的關鍵還是話題本身。所以除了上面所說的由材料引申的思路外,單就“競爭”話題想到競爭需要公平,要反對不正當競爭,應該如何面對競爭等等主題都是切題的。

佳作示範

廣東 黃曉明

家中後院栽有一盆太陽菊。時值初春,錦簇的花瓣在碩大的葉片映襯下,綻放着金黃色的光彩。

忽一日,盆中黑土鑽出了一點青色,點破了墨綠的沉寂,爲這單調的春色平添了幾分新意。驚喜之餘,我不禁暗自擔憂:與這枝粗葉壯的太陽菊共處一盆,這纖弱的小 苗能順利地生長嗎?

然而,我多慮了。有限的泥土,令她珍惜所擁有的土地;稀疏的陽光,使她嚮往每一方晴空。她吮吸着,接納着,生長着,與粗壯的太陽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她彷彿逆江而上的一葉扁舟,在競爭的激流中,雖然時時有覆舟的危險,卻總能在小心翼翼中奮勇前行。終於,她出落得亭亭玉立,花枝招展。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幕景象。市公園內有一排市民們自發栽種的小樹。其中有兩棵種得很近。按理說,由於光照不足,這兩棵樹的成長必定不如其他樹。但出人意料,在新樹中,長得最高大茂盛的便是這兩棵。正因爲種得太密,爲了生存,兩棵樹都儘可能地伸展着枝葉,伸向對方所不能及的空間,同時積極地向上生長,以求擺脫對方的遮擋,獲取充足的陽光。就這樣,這兩棵樹不斷競爭着,雖然彼此承受着生存的威脅,但“力爭上游”使得它們茁壯成長,脫穎而出,成爲公園一處別緻的景觀。

競爭使生存變得窘困。競爭更令生命朝氣蓬勃、生機煥發!

“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定律,一切生命概莫能外——包括人。競爭無處不在,有競爭自然就有壓力。但是,正因爲有了競爭,纔有了我們個人的成長,纔有了社會的進步,纔有了歷史的前進。前不久,一位就讀於浙江大學的朋友頗有感觸地對我說:“在浙大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學習,每一個人,時刻都有遭排擠的危險。但我們感謝競爭,是競爭造就了我們淵博的學識、謙虛的人品和堅毅的性格。浙大也因此成爲人才的輸送站。競爭,使生活演繹得五彩繽紛。”

是的,競爭使人感到壓力,更使人充滿活力。背上了競爭的行囊,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將留下光輝的足跡。那麼,坦然地面對競爭吧,我們的體格會因此更健壯,我們的身姿會因此更豐腴動人,我們的生命會因此更美麗!

簡評

《競爭,讓生命更美麗》是一篇抒情性很濃的敘事性散文。文章由兩種植物的例子入手,讓人感受到了競爭帶來的活力。然後由朋友的話,明確主題。語言流暢,思路清晰,結構完整。

廣東 林文斯

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

人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美好得如大同世界一般。

一對孿生兄弟統治着這個地方。

哥哥公平、弟弟競爭。

終於有一天,哥哥先弟弟而逝。臨走的時候,公平緊緊握住弟弟的手,怔怔地望着他,不發一言,只是用僅剩的一口氣默默地嘆息。

“哥,我知道你放不下什麼。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好好治理這個地方,讓它像從前一樣。”而公平搖搖頭,依舊只是嘆息。最後才喃喃地說:“沒有了我你怎麼行……”黯然的雙眼流露出一種莫名的眼神。

公平終於走了,走得哀怨無比,連眼睛也沒有閉上,露出的淨是絕望的神色。出殯的那天萬人空巷,那裏的居民都去爲他們親愛的統治者送行。一直以來如果沒有公平和競爭,他們如何過得上如此幸福的生活?

公平走了以後,競爭決定好好治理自己的王國,希望它長盛不衰。

只是奇怪,競爭用盡了全力,耗費了所有的心思,好端端的一個地方卻從此沒有了昔日的安寧。那裏的居民爾虞我詐,心狠手辣,最後連原來的富足也失去了。

競爭跑到哥哥的墓前,傷心地放聲大哭。悲痛自己全心全力卻落得如此結局。模糊的淚眼中,公平臨走時那種莫名的哀怨的眼神卻清晰可見。就在電光火石一剎那,他彷彿清楚了哥哥那種眼神的含義。他微笑着朝公平的墓碑撞去。

那裏的居民終於發現競爭在公平的墓前死去。血流了一地,彷彿漫山遍野都可以嗅到那血腥的氣味。競爭隨公平而去了。

人們含淚埋葬了競爭。他們終於明白:

競爭在哪裏,公平也就應該在哪裏。

沒有了公平,競爭也就再沒有了意義。

能帶給人們幸福的,是公平的競爭。

競爭與公平同在。

那裏的人們世世代代都記着公平和競爭,幸福地生活着。

簡評

《競爭與公平同在》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過公平死後競爭無力治國的故事,反映了一個深刻的主題:競爭必須與公平同在。語言簡練,故事短小但情節完整。

高考話題作文 篇6

曾在高考中風靡一時的“話題作文”,如今正在漸漸讓出高考作文的舞臺。剛剛結束的20xx年全國高考,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20套試卷中有19套爲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爲話題,依舊保留着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作文題開啓了“高考話題作文”的時代。這種命題形式甫一出現,便受到社會各界的紛紛讚賞,並從此被反覆使用——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寬鬆規定爲考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讓考生有話可說。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題形式,被人認爲標準單一、發揮空間小,容易束縛考生的思維。

然而,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現,其弊端也漸漸開始顯露。話題作文在題面上一般沒有觀點、主題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體裁不限,這一方面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但另一方面,也爲模式性、投機性的寫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屢試不爽”

“高三一年老師讓我們寫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麼題目,我每次都用三個人物: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高考時也是如此。”浙江大學的研究生(論壇)蘇嶽告訴記者,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他都採用同樣的模式:先寫一個題記,開頭用一串排比句進行總述,然後分列三個小標題,分別寫李白、蘇軾、陶淵明,最後一段引用名人名言進行結尾。

“這三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經歷都具有極其豐富的特點,不管話題怎麼變,總是能沾得上邊。”蘇嶽稱自己從高二下學期開始反覆打磨這套作文模板,並且“屢試不爽”,從來沒有失靈的時候。

隨着高考臨近,作文訓練由原先的一週一寫改爲兩天一寫,蘇嶽的模板也隨着反覆練習而愈發穩定,不僅是文章結構和人物,就連具體內容也幾乎不用做改動,只需根據話題的不同,稍微調整若干關鍵詞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場上,幾乎就是在默寫。”

與蘇嶽的“自主研發”相比,湖南大學的趙宇則是在語文老師的刻意訓練下進行模板化寫作的。“我老師的方法總結起來有三點最爲核心:開門見山,巧用排比,旁徵博引。”趙宇具體解釋道,“開門見山”,是爲了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爲了顯出文采和氣勢,“旁徵博引”,則是展現豐富的積累和開闊的視野。

基於這三個要點,趙宇的老師爲班上同學總結了一份近一百頁的作文寫作須知,內容可謂極其詳細具體,不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寫作素材,就連文章應分幾段,每段寫多少字,用多少個句子,每句話起什麼作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筆者在採訪中發現,趙宇所提到的“旁徵博引”,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共識。積累背誦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軼事,是許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課。趙宇說,康德、尼采、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著作,他至今沒有讀過,今後也不大可能去讀,但在準備高考時,這些人卻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練地提起。

一位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筆者坦言,他對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論毫無瞭解,都是來自於高考前的突擊準備。而這篇作文獲得的評語,則是“知識面極廣”,“材料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

專家學者 閱卷方式加劇“模式化”

儘管依靠自己總結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頭,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蘇嶽卻顯現出幾分失落。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的他,在高考過後,卻發現自己下筆時不再像從前那樣輕鬆自如,總是不由自主地寫成“高考體”,而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覺大不如前。上大學後一年多,他才慢慢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

在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話題作文的盛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違背了它的初衷。不限體裁,本意是鼓勵考生們嘗試各種文體,但在實際當中,考生卻常常會抱定一種文體進行反覆訓練而不及其餘,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體偏廢的狀況,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熊丙奇認爲,高考作文閱卷過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筆者談到,一位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曾在《南方週末》撰文表示,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作文評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鐘時間。正因如此,老師在指點學生寫高考作文時不得不迎合這種“快速”評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詞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讓學生說謊。

對熊丙奇的觀點,北京某大學的學生程欣感觸頗深。他毫不諱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說謊,“不是不願意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高考畢竟太重要,實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險。”

與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裏引經據典,但與不少考生下工夫突擊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數則顯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創”。“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實,要著名,但他說的話和做的事則可以靈活處理。”

所謂“靈活處理”,就是寫作者自己編制出符合話題需要的觀點和事例,安排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對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閱卷老師在那樣的快節奏下不可能花時間進行覈實,他反而還會覺得考生的知識面很寬。”

後話題時代 應試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話題作文問世之初一片叫好,隨後質疑聲頻頻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式又在悄然發生新的變化。

隨着話題作文在高考中的連續出現,考生漸漸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寫作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命題者、評卷者的注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創新”一步步地成爲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經進入了‘後話題’時代。”北京精華學校高中語文教師、北京大學中文系在讀博士生馬昕告訴筆者,20xx年高考是話題作文的鼎盛時期,全國15套試卷中,共有14套試卷採用了話題作文。而在此之後,話題作文所佔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國18套試卷中,僅有2套試卷依然採用話題作文的命題方式,到今年,更是隻剩下了一套試卷。

與多數省份紛紛採用話題作文,又逐步迴歸到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卻一直對話題作文說“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開始自主命題,除當年高考爲話題作文外,從20xx年的《轉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近8年來,北京高考一直採用命題作文。

相比於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由於命題和材料選取的不可預測性,能夠較爲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現象。然而,人們對其產生的質疑也一直從未停止。由於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必須建立在透徹理解題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礎上,如果考生與閱卷者對題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在很大程度上,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話題作文有話題作文的問題,命題作文有命題作文的弊端。”馬昕說。

熊丙奇認爲,這種兩難處境在目前情況下難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註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學生在平時用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到了考場上,卻必須用另一套思維體系、表達體系,按照出題人、閱卷人的思路寫作文,難以做到“我筆寫我心”。在熊丙奇看來,目前情況下,考生不應將作文訓練作爲提高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而應該加強日常的寫作與積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