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二作文

2016年榜樣羅官章事蹟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8.91K人 

導語: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原五峯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副主任羅官章,獲得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稱號,作爲湖北省唯一獲獎代表,將於10月16日出席在京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下面是2016年榜樣羅官章事蹟觀後感,歡迎參考。

2016年榜樣羅官章事蹟觀後感

  篇一:2016年榜樣羅官章事蹟觀後感

年滿花甲的“縣官”羅官章退休之後,沒有在縣上“發揮餘熱”,也沒在城裏享受清福,而是和老伴帶着行李,悄悄回到海拔1700多米的老家牛莊。在那塊被譽爲“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裏,羅老迄今已紮根19年。他像燒不盡的“火種”,點燃了鄉親們“挖窮根”的激情,靠“三種”(種藥材、蔬菜、菸葉),讓千餘農戶的生活變了樣:荷包有了票子,臉上有了笑容,高山有了樓房,路上有了私車。在牛莊農民的心目中,他是真正的大山英雄,是優秀的共產黨人。

當前,我們黨正在率領億萬人民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和“五大發展理念”,正在決戰“精準扶貧”。在追求“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本報今起推出關於羅官章的系列報道。這位老黨員的感人事蹟和可貴精神,正是我們實施“精準扶貧”、建設大城的現實引領和精神榜樣。

我們要學習他對黨無限忠誠的可貴品質。入黨60年,羅老雖經歷了無數曲折與坎坷,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和委屈,但他對黨的忠誠和信念始終如初。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曾在牛莊鄉當過10餘年“一把手”,解決了農民的“糧袋子”,但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沒能解決農民的“錢袋子”。對此,他內心久久不得安寧。他深深地感到,作爲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共產黨員,這輩子不解決鄉親們的“錢袋子”,愧對黨組織,愧對鄉親們,“死了也閉不上眼睛”。這就是他毅然回鄉的根本原因,更是他對黨和人民羣衆忠心耿耿的生動體現。

我們要學習他敢於爲民謀福祉的擔當精神。羅老退休回鄉已不是“官”而是“民”,手裏也沒有“權”。要幫助解決“錢袋子”,必須引導農民變觀念,學技術,調結構,闖市場。推動這每一條每一項,不僅困難重重,而且還有可能引發各種風險。稍有疏忽或失誤,就會損害鄉親們的切身利益。如果“前怕狼後怕虎”,缺乏敢於擔當精神,羅老絕對不會迎難而上。正是因爲敢於負責,他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爲了人民謀福祉而不懼風險的擔當精神,在當下顯得尤爲可貴。

我們要學習他渴求現代知識的科學素養。羅老深知,在牛莊這種高山地帶,解決農民的“錢袋子”,靠過去的傳統做法是“此路不通”,更不能“瞎整”,必須帶頭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探索適合高山致富的新路子。於是,他先“更新”自己的腦殼,再給鄉親們當“二傳手”。爲了掌握政策科技信息,他年年訂閱多種報刊,堅持“天天讀”,累計記下幾萬字的筆記。爲了鑽研新技術,他帶人千里迢迢到陝西、山西“取經”。爲了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術,他“屢敗屢戰”,先後進行百餘次試驗。他不慎鋸掉了兩根手指,也沒有停止探索。正是他這種百折不撓的求知舉動,把新知識、新技術“轉移”到高山,“轉讓”給農民,讓他們品嚐到知識和財富的甜頭。

我們要學習他身先士卒的實幹作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勤天下無難事”。羅老把自己最喜歡的這幾句話用毛筆寫在大紙上,放在家中最醒目的地方,時時警醒自己,鞭策自己。他說他這一輩子最崇拜的是“實幹家”,最看不起的是“日白佬”。返回老家這些年,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每次試種藥材、菸葉、蔬菜,他都是手握鋤頭,率先播種,等栽種成功後再向農民推廣。由於長年累月的勞作,他的臉龐被曬成古銅色,雙手磨出厚厚的老繭,手掌糙得像松樹皮。正是他這種身先士卒的實幹作風,影響了鄉親們,帶動了鄉親們,幫民挖掉了窮根,爲黨贏得了民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黨實施“四個全面戰略”的首要戰略,舉世矚目。在這場決戰中,需要衆志成城,需要各方參與,更需要羅官章這樣的共產黨人的引領和帶頭。

 篇二:2016年榜樣羅官章事蹟觀後感

今年79歲的羅官章,黨齡60年,曾在海拔1700多米的五峯縣牛莊鄉當了13年“一把手”,1997年從五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鄉。據統計,返鄉19年來,他帶領和指導1500多個農戶種菸葉、藥材、蔬菜等,累計增收5.1億元。

在全黨以空前力度聚焦發力精準扶貧的當下,這組扶貧摘窮的增收數據足夠耀眼。但真正讓人感佩的不是總結性的、過去式的數據,而是羅老引導農民轉觀念、學技術、闖市場、調結構的堅守與執着,最終讓當地形成了藥葉、藥材、蔬菜三個支柱產業。

一個區域特別是高山地區能夠形成產業集羣效應,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符合當地資源類型和特徵,還要贏得羣衆信任,更重要的是接受市場檢驗,並維持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這離不開羅老的善學善思、善作善成,我們應該讀懂他內心深處的那份信念、情懷、智慧、擔當。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謀發展。”六十年風雨歷滄桑,一甲子歲月輪迴。60年黨齡的羅老,用行動對“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在任上如此,退休後依然追求,始終牢記宗旨,用一生實踐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份信念,是風雨人生一路堅守的燈塔,是推進精準扶貧需要的精神動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返鄉,是很多人眼裏“回不去的家鄉”。羅老的家鄉情結,不是落葉歸根的情懷,是立志帶領父老鄉親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在職時,他解決了鄉親們的“糧袋子”,但由於各種原因沒能解決農民的“錢袋子”,他爲此有種“虧欠”感,“死了也閉不上眼睛”的自責。退休後,他不忘初心,堅守共產黨人本色,返鄉帶領鄉親共圓致富夢。這份情懷,不是攀附權貴,是對家鄉最純粹的愛,愛得深沉。

“不學習,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羅老退休返鄉,青春早已不在。作爲一名縣官,也算是功成名就。但當他主動返鄉務農後,毅然啓動“讀書工程”,更爲可貴的是他歷經100多次試驗,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人工繁殖天麻技術。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羅老的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堪稱楷模。這份智慧,不是與生俱來,不是摸牌賭博中來,是從活學活用、吃虧耐勞的實踐中來,這也告訴我們,廣闊鄉村,大有可爲。

退休不褪色,發揮好餘熱。相比“退而不休”插手干政,發揮“崗位餘熱”謀取私利者,羅老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爲了鄉親的“糧袋子”、“錢袋子”和“腦袋子”,始終堅持幹在實處、迎難而上,拿自己當試驗,讓羣衆得實惠。這種擔當,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是帶頭示範、以上率下,是老有所樂、老有所爲,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氣。

讀懂退休縣官羅官章的情懷,就應該在精準扶貧的新徵程上,真正把“水”澆灌在窮根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