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3篇

本文已影響 1.28W人 

身為六年級的小學生,對於端午節有着怎樣的感受呢?今年的端午節又是如何度過呢?其實這些都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六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3篇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一)

端午,會令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賽龍舟,吃鹹鴨蛋,包粽子……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除春節外最喜歡的節日。

在端午節前幾天,我迫不及待的地往外婆家趕,爭取當第一個包粽子的人。一想到長長的、寬寬的粽葉,用兩手握住,往裏一拐,做成漏斗狀,放入糯米,一想到自己會包粽子了,我就無比興奮。

端午這天,無疑是最興奮的日子。一大早,我便抓起老早就就編好的蛋袋,掛在脖子上,拾一顆淡綠色的鹹鴨蛋,空着肚子,在河邊和夥伴們搶個好位置,等待龍舟。我們的興趣自然不在龍舟上,來是為了隨手摘朵薔薇,將一片片花瓣拋入水中。

沒過多久,肚子便餓了,掏出還存留着一絲温氣的鹹鴨蛋,剝開蛋殼,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用牙齒一點一點地啃——一半是因為捨不得一下子吃完,一半是因為太鹹了。嚥下鹹鹹的蛋清,就是粉粉的、微甜的、油光閃閃的蛋黃了。用舌尖一點一點地舔着,享受着小小的金黃色的快樂與幸福,就像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呷着一盅上等好酒似的。

鹹鴨蛋吃完了,人也看累了,便回家吃粽子。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粽葉,露出一角棕色的糯米,咬一口,淡淡的粽香便在嘴裏漾開。

賽龍舟、吃鹹鴨蛋、包粽子……這些傳統節日裏,包含着小小的幸福。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二)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帶我去玩。

上午,爸爸騎着摩托車帶我去奶奶家玩,這車風風火火地向奶奶家駛去。不一會兒,到了奶奶家,我一下車便叫冷,慈祥的奶奶拿來一件外套為我穿上,穿後果然暖和多了。我問奶奶:“姐姐在哪呢?”奶奶説:“別理她!”我又問:“那我跟誰玩呢?”奶奶又回答説:“這不是現成的小寶寶陪你玩嘛!”我只好極不情願地跟兩歲的小妹妹一起玩,不過,還是玩得挺開心的!

吃完午飯,我和爸爸在奶奶門口打起了羽毛球,首先我發球,把球打到了線那邊,爸爸第一次打時,忙得不知所措,球快掉地上來了,他才慌忙跑過去接球,可惜,球已掉在了地上。爸爸輸了一分!我鼓勵他説:“爸爸,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爸爸得到了鼓勵,果然接到了第二球。

羽毛球比賽讓我們大汗淋漓,在這炎熱的夏天裏,運動後吃根冰棒解解熱真的很爽。我們又去了體育場,沒一會兒,我來了個猴子爬樹,哥哥來了個倒掛金鈎,爸爸在打籃球。原來我們在體育方面各有各的擅長項目。

啊!今天可真快活呀!能在奶奶家打羽毛球,吃可口的冰棒,能在體育場表演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絕招,可真是爽快極了。

  端午節六年級作文(三)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説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粽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打開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