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語錄

戴望舒語錄摘編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1、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舊的凝冰都嘩嘩解凍,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再聽見明朗的呼喚。

戴望舒語錄摘編

2、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3、詩的韻律不在字的抑揚頓挫上,而在詩的情緒的抑揚頓挫上,即在詩情的程度上。

4、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再聽見明朗的呼喚--這些迢遙的夢。這些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因爲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它們只是像冰一樣凝結,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

5、枯枝在寒風裏悲嘆,死葉在大道上萎殘;雀兒在高唱薤露之歌,一半是自傷自感。

6、星來星去,宇宙運行,春秋代序,人死人生,太陽無量數,太空無限大,我們只是倏忽渺小的夏蟲井蛙。

7、我夜坐聽風,晝眠聽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8、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問我煩憂的原故,說是遼遠的海的懷念,說是寂寞的秋的抑鬱。

9、你是葉兒,我是那微風,我曾愛你在枝頭,也愛你在街中。來啊,你把你微風吹起,我將我殘葉的生命還你。

10、如果我死在這裏,朋友啊,不要悲傷,我會永遠地生存,在你們的心上。...當你們回來,從泥土掘起他傷損的肢體,用你們勝利的歡呼,把他的靈魂高高揚起。

11、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亦不單是想象。

12、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着,長夜漫漫,你卻臥聽着海濤閒話。

13、爲人之大道全在懵懂,最好不求甚解,單是望望,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陽。也看山,看水,看雲,看風,看春夏秋冬之不同,還看人世的癡愚,人世的倥傯。靜默地看着,樂在其中。

14、籬門是蜘蛛的家,土牆是薜荔的家,枝繁葉茂的果樹是鳥雀的家。遊子卻連鄉愁也沒有,他沈浮在鯨魚海蟒間,讓家園寂寞的花自開自落吧。

15、我是從天上奔流到海,從海奔流到天上的江河,我是你每一條動脈,每一條靜脈,每一個微血管中的血液,我是你的睫毛,是的。而我是你,因而我是我。

16、你徘徊到我的窗邊, 尋不到昔日的芬芳, 你惆悵的哭泣到花間。

17、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8、晚雲在暮天上散錦,溪水在殘日裏流金;我瘦長的影子飄在地上,象山間古樹底寂寞的幽靈。

19、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人物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杭州,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爲中國現代象徵派詩歌的代表。因《雨巷》成爲傳誦一時的名作,他被稱爲“雨巷詩人”。早年就讀於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曾因宣傳革命被捕。無論理論還是創作實踐,都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戴望舒詩選》《戴望舒詩集》,另有譯著等數十種。

人物經歷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

1925年,轉入復旦大學學習法語。

1926年與施蟄存、杜衡等人創辦《瓔珞》旬刊,發表詩作《凝淚出門》。

1927年寫的《雨巷》。1928年發表《雨巷》並與施蟄存、杜衡、馮雪峯創辦《文學工場》。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這本詩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其中最爲著名的詩篇就是《雨巷》,受到了葉聖陶的極力推薦,盛讚他“替新詩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成爲傳誦一時的名作,因此他被譽爲雨巷詩人。

1932年他參加施蟄存主持的《現代》雜誌編輯社。11月初赴法國留學,先後入讀巴黎大學、里昂中法大學。不過在留學期間,他並不喜歡去課堂聽課,而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翻譯外文著作上。當時他翻譯了《蘇聯文學史話》、《比利時短篇小說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說集》等,另外還研讀了西班牙作家的許多小說集。

1935年春天,由於他參加了法國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遊行,被學校開除,於是便啓程回國。

1936年6月,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結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與卞之琳、孫大雨、樑宗岱、馮至等人創辦了《新詩》月刊,這是中國近代詩壇上最重要的文學期刊之一。《新詩》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現代派詩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場所《霜花》、《秋天的夢》也廣爲流傳。

抗日戰爭爆發後,戴望舒轉至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並且創辦了《耕耘》雜誌。

1938年春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

1941年底因宣傳革命被捕入獄。

1949年6月,參加在北平召開的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後擔任新聞出版總署國際新聞局法文科科長,從事編譯工作。

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精通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等歐洲語言,一直從事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他是首個將西班牙詩人洛爾卡的作品翻譯成中文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