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臺詞

《朗讀者》第六期眼淚開場白

本文已影響 1.01W人 

導語:在不知不覺中,董卿的《朗讀者》已經伴隨了我們六個星期了。第六期的主題詞是眼淚,眼淚不只是因爲悲慟,更多的時候是因爲感動。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第六期的開場白,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朗讀者》第六期眼淚開場白

(點擊圖片觀看《朗讀者》第六期視頻)

  《朗讀者》第六期開場白:

睹物思人,

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有情人之間難免"執手相看淚眼",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是對故土家園最深沉的告白…

眼淚,

像一條永不幹涸的河流,

滋潤我們的生活。

眼淚是一種直接傳遞感情的載體,

它表達着我們的內心情感與心路歷程。

眼淚,

就像一條河流,

滋潤着我們的生活。

本期節目,隨朗讀者,一起感受那些美好的眼淚吧!

  《朗讀者》第六期主要內容:

  朗讀者: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曾經演繹了很多銀幕上經典母親的形象,在40多部影視劇中,她飾演的母親慈愛、大氣、深情,多少帶有她本人的性格和情感的色彩。

有人說,演員的表演,是永遠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淚。

在劇中,她流下過一個母親的熱淚,在生活中,也有一個偉大的女性爲她落淚,那就是她摯愛的母親。

  朗讀者:丁一舟、賴敏夫婦

賴敏患有一種罕見病,會造成行動不便。但她說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丁一舟是一個造型師,因爲他的女友賴敏身患這種病,而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帶着女友和一條名叫阿寶的狗,騎着一輛三輪車,在中國地圖上留下了一個心形的路線圖。

丁一舟說:“我只是用我人生當中的一段,二十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去陪她,她卻用她剩下的所有的餘生來陪我,對於我來講是不可辜負的一件事情。”然而在旅途中發生的一個“意外”,讓他們不得不重新做出選擇,也讓他們流下了淚水。

  朗讀者:張魯新

一位和“鋼鐵、凍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如果“眼淚”有反義詞的話,那麼也許就是“張魯新”。

他是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惟一的首席科學家,他是用一生只走“一條路”的人。

“千里青藏一根軌”,這條世界屋脊上的天路,是西班牙《先鋒報》眼中“史無前例的工程 ”;英國《衛報》評價“這條鐵路正是中國的‘敢爲’精神的最佳例證”。

張魯信這樣一個有淚不輕彈的人,也留下了“生死之淚”,“悔恨之淚”,“圓夢之淚”。紀錄片《西藏的誘惑》給他的命運帶來了怎樣的轉變?

  朗讀者:張家敏

張家敏本人罹患癌症後,23年如一日地幫助乳腺癌姐妹走出心裏陰影,幫助她們建立戰勝癌症的信心。

在生活裏,生命的脆弱,往往讓我們都拒絕不了眼淚,但如果讓眼淚淹沒了人生,何嘗又不是一種悲哀呢。

張家敏善待每一次傷感,善待每一次堅強,善待每一個雷雨交加的日子,善待每一次秋風掃落葉的淒涼。

她說她要做的,就是昂起自己的頭,不讓眼淚掉下來,然後和她瀟灑的說一聲再見。讓我們期待她“眼淚與水同流”的故事。

  朗讀者:陸川

陸川導演在電影上進行了創新,他拍攝了中國電影領域還屬於空白狀態的自然電影,爲了拍攝這部自然電影,他經歷了非常難忘的艱辛日子,有着屬於自己的感動。

陸川說:“《可可西里》是拍人的。”他也希望他的讀本能給人帶來希望。

陸川爲什麼不想讓他的電影觀衆哭?爲什麼要給電影一個冷峻的結尾?

  《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在不知不覺中,董卿的《朗讀者》已經伴隨了我們六個星期了。第六期的主題詞是眼淚,眼淚不只是因爲悲慟,更多的時候是因爲感動。眼淚的味道是五味雜陳的,不同的是每次只有一種主味,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或鹹。每一次的落淚,背後都有着一個故事,眼淚多數是真實的,但不要忘了還有虛假的眼淚。眼淚是水,代表了一種感情。水約佔人的70%,男性比女性多,年輕人比年長者多。奇怪的是女性比男性愛哭,年長者比年輕人愛哭,小孩子好像總愛哭。只要人活着,就會留下眼淚,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直至生命的消逝。

  陸川的眼淚爲可可西里而流

2004年的紀錄片《可可西里》,至今備受好評。這是導演陸川率領100多人進入可可西里的無人區,用兩年的時間纔將屠殺和保護藏羚羊的情節記錄下來。2016年的自然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火爆社交媒體,背後的陸川同樣付出了難忘的艱辛勞動。陸川有言:“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淚。”在《可可西里》的拍攝中,陸川經歷了一次生死,失去了一個夥伴,流下了痛苦的眼淚。陸川朗讀的是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獻給可可西里的生靈。“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陸川的朗讀,不是看着文本,而是全程背誦,可見可可西里上的神聖而又脆弱生命已深入了他的血液。

  斯琴高娃的眼淚爲母親而流

演員斯琴高娃,14歲登臺,已縱橫影壇50餘年,塑造了無數母親形象。斯琴高娃說,戲中很多的母親角色,其中大部分都有自己母親的影子。母親是個剛強的女人,不輕易落淚,卻在面對孩子的事時總是淚眼朦朧。在斯琴高娃的心中,母親對她的人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斯琴高娃朗讀的是賈平凹的《寫給母親》,獻給摯愛的母親吳雲。無論走得再遠,永遠有個人惦記着你,那就是母親。“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我媽愛說笑,就接茬說:誰想哩,媽想哩!”每每想起陰陽兩隔的母親,斯琴高娃就忍不住熱淚盈眶,長聲哭泣,現場更是一片哭聲。

  丁一舟和賴敏的眼淚爲愛情而流

賴敏患有“小腦共濟失調症”,俗稱“企鵝病”。她在丈夫丁一舟的陪伴下爲愛行走,在漫漫的旅途中譜寫了真愛的讚歌。幾個月前,賴敏懷孕了。這個原本是高興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卻變成了難題。家族遺傳的病魔,讓他們喜憂參半,若是不能成功地治療,就只能含淚割捨腹中的胎兒丁路遙。賴敏早早就給未出生的孩子寫下了一封信,“我想每天吃完飯陪你一起散散步。”賴敏朗讀的是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獻給深愛的丈夫丁一舟。“畢竟,就算是一小束吧,也是他的愛情。”丁一舟和賴敏在有限的時光內一路陪伴,讓“我愛你”三個字變得彌足珍貴。我們衷心祝願丁路遙能夠健健康康地來到爸爸媽媽的身邊。

  張家敏的眼淚爲乳腺癌姐妹而流

張家敏第一次乳腺癌手術後,無法面對自己殘缺的身體。除了體膚之痛,更多的是精神與心靈的煎熬。在一番的陣痛後,張家敏艱難地走出來了。面對猝不及防的考驗,張家敏沒有低下頭,而是選擇了和更多的姐妹們在一起,爲抗擊乳腺癌而努力。張家敏先是公開了自己的家庭電話,爲患病的姐妹們提供傾訴熱線;後又和姐妹們成立了粉紅絲帶志願服務隊,爲更多抗癌的姐妹們提供幫助。張家敏朗讀的是泰戈爾的《生如夏花》,獻給所有抗擊乳腺癌的姐妹。“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如今78歲的張家敏一直行進在乳腺癌防治宣傳的道路上。

  張魯新的眼淚爲青藏鐵路而流

凍土科學家張魯新,被稱爲“不哭的男人”。有一次,他和同事外出勘察地貌迷了路,把生命寄託在三根即將燃盡的火柴,那時他流下了慶幸的眼淚。張魯新把畢生的精力和汗水,獻給了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流下了“生死、悔恨、圓夢”之淚。張魯新的學生們朗讀塞繆爾·烏爾曼的《青春》,獻給自己的老師。將自己的年華奉獻給凍土科研研究,看着青藏鐵路從無到有,這是青春的見證。張魯新和全場觀衆共同朗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段,“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