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影視百年的手抄報內容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看到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手抄報吧,手抄報要求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那麼什麼樣的手抄報纔是好的手抄報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影視百年的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影視百年的手抄報內容

歷史進入20世紀之後,電影很快被當作一種“新奇的玩意”輸入中國。起先是外國人在上海和北京放映電影短片,1903年,中國商人林祝三自歐美攜帶影片、放映機返國,在北京借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影片。1906年以後,電影放映在北京城內逐漸增多,西單商場的文明茶園等場所成爲最早的電影放映場所。大約19 04-1905年間,位於在香港中環的雲鹹街建起第一家香港電影院———比照影畫院。1908年意大利商人在上海建起了可容250人的虹口大戲院併發了財,從而吸引外國商人紛紛來上海爭奪放映市場。

1905年,中國人開始嘗試拍攝電影,主持人是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他購得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一架和若干膠片,由該館照相技師劉仲倫擔任攝影師,拍攝了由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共3本,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戲曲片,也是中國人自己攝製的第一部影片。

中國影視貿易的發展歷程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影視貿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市場化起步階段

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前期,作爲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陳凱歌、張藝謀以其《黃土地》、《霸王別姬》及《紅高粱》、《活着》等一系列反映民俗的影視作品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中國電影業發展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但這一時期的中國電視市場多被日本,美國等一些國家的譯製片所充斥,電視業的發展仍在萌芽階段。

(二)低谷階段

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這一階段是近代中國電影業的低潮時期,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機制甚爲嚴格,同時,電影業和電視業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矛盾。主要表現在,電影娛樂業受到了電視文化的強烈衝擊。伴隨着電視機在中國的迅速普及,大批量的,形式多樣的電視作品應運而生。與此同時,中國影視業與外界的交流減少,體制落後,影視貿易發展履步維艱。

(三)迅猛增長階段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影視娛樂貿易進入了迅猛增長的新階段。2003年至2005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分別爲5億,11億和16.5億。僅2006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爲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