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日誌

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三篇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第一篇:《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

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三篇

201x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在家裏沒事幹,老爸就給我出了一道題,讓我做做。題目是:在一個籠子裏,關着雞和兔子若干只,他們共有35個頭,94只腳,問雞兔各有幾隻?

出完後我就思考起來,思考了好久也沒想出來,於是我用了假設法解答:假設這35頭都是雞,因爲雞有兩隻腳,所以是35×2=70(只)。再算算比總只數少算了幾隻,那就是:94—70=24(只)。這時就算出了它的“大差”,然後再算雞和兔子腿數的差:4—2=2(只)。這時就算出了它的“小差”。再用“大差”除以“小差”:24÷2=12(個)。因爲把所有的頭都設成了雞,所以結果就得兔子的只數。再用總頭數35減去12(兔子的只數)就等於23(雞的只數)。

所以,答:雞有23個,兔有12個。

爸爸看我算的既正確又快,便決定再給我出一道題。題目是:王麗有20張5元和2元的人民幣,一共是82元。問5元和2元的人民幣各有多少張?

雖然我平時做題頂呱呱的快,但現在卻被難住了,我費了半天的腦筋也沒想出來,這5元和2元又不是雞和兔子,又沒腿又沒什麼的,怎麼算啊?······

哎?正想到這兒,我突然產生了靈感。這5元多,不就相當於那“兔子的腿”嗎?這2元少,不就相當於“雞的腿”嗎?這20張不就相當於那“總頭數”,82元不就相當於那“腳的總只數”嗎?

於是,我就按照我的思路做了起來:先把這20張都看作5元,就是20×5=100(元)。再用100—82=18(元),這是看多了的,也就是“大差”。再用5—2=3(元),這是它們的“小差”。最後用“大差”除以“小差”,18÷3=6(張),因爲之前設的是5元的,所以這個結果就是2元的。再用20張減去6張就是5元的張數了(14張)。

最後答:5元的人民幣有14張,2元的人民幣有6張。

通過對這兩道題的檢測,我學會了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且掌握其中的技巧,遇題時要善於動腦,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不是胡亂盲目的做,這樣才能做好題。

其實算數學題,只要把所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找對了方法,這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了。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處處都能發現數學,數學無處不在,只有你去發現、親身實踐,才能更深入的瞭解它。我們要學會感受數學的魅力與樂趣,走進數學,瞭解數學,在遇到難題時要及時的解答,這樣我們才能學好數學!

第二篇:《六年級數學日記》

寒假期間我們一家三口去香港旅遊,去之前要買飛機票,爸爸媽媽的往返機票是全價,每張2000元,我的機票是半價,每張1000元,我們三人來回共計花費2000*2+1000=5000元,我們在網上訂住的酒店,住一個晚上需800元,住了3個晚上,共計花費2400元,購買東西花了2600元,吃飯花了2000元,這次出行我們全家共花5000+2400+2600+2000=12000元,平均每人4000元。

我們此次旅行,行程約1500公里,去時飛機是順風航速,每小時約500公里,3小時到達,回來時飛行是逆風航速,由於大風天氣,風的阻力使我們用去的時間比去時長0.5小時,飛行時間3.5小時,平均每小時才飛行400公里,這樣就造成了回來比去時用的時間長,而每小時平均飛行速度比來時慢。我說風的阻力怎麼這麼大啊,我長大後一定要研究出能減少風阻力的飛機,去什麼地方都要走時和回來時一樣

寒假的一天,我與媽媽去看望一位病人,那是媽媽的同學。 病牀上躺着一位阿姨,見我們來了,她的女兒立刻跑去給我們倒水,顯得十分禮貌,我問阿姨:“您的女兒我大了”?阿姨笑笑說:“今年我的年齡是她的6倍,再過4年,我的年齡是她的4倍,你猜

她今年多少歲?

今年母親與女兒的年齡比是:6:1=18:3

4年後母親與女兒的年齡比是:4:1=20:5

4÷(5-3)×3=6(歲)

我回答那位阿姨:“她今年6歲,對嗎?”阿姨笑了“對!”

今天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玩了一個有趣的數學遊戲,“24點”。規則如下:

看到連媽媽都算了出來,我也不想躲了,便信心滿滿地抽了4張牌,分別是2,5,7,9.“這個......'轉眼間,一分鐘過去了,我還是沒想出來。媽媽笑着取笑我說“看來還是我比較聰明呀。”我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蔫了下來。

但我仍舊不甘心,質疑的問:“這四張牌不能得出24吧。”爸爸哈哈一笑,說:“怎麼不能?5乘7-【9+2】,是不是等於二十四呢?”

我和媽媽都心服口服,向爸爸豎起了大拇指

媽媽和我一起到超市買洗髮水,在一個櫃子上,堆滿同一牌子的大、小兩種瓶子,媽媽說:“咱們家裏用,買這個大瓶家庭裝的合適。”

我仔細看了看說:“大瓶500ML,27元,小瓶有優惠,300ML,14元,兩小瓶600ML,28元,多1元就多100ML,買兩瓶小的划算!”媽媽高興地說:“好!就聽你的!”

我、媽媽、夏阿姨一起去吃螃蟹。一共9只,三人一人3只,我吃了自己的,又吃了媽媽和夏阿姨各1只,夏阿姨問我:“你一共吃了幾分之幾?還有幾分之幾?”“我吃了5/9,還剩4/9沒吃。”我說,夏阿姨說:“真棒!”。

今天我去買菜,買了2斤土豆,5斤火龍果,土豆5元,火龍果15元,一共20元,我交了錢心裏嘀咕:火龍果也太貴了,一共才3個,回到家,媽媽聽我說完對我說:“你上當了,一個火龍果市面上最高價才2元一個,你買的劃5元一個。”我恍然大悟。

我的姑父在北京賣鞋,我們一家到了北京玩,住在姑姑家,中午去姑父的鞋店,其中:老款運動鞋有14雙,新款運動鞋有100雙,其中童鞋21雙,女鞋32雙,男鞋47雙,第二天新款又進了17%,而老鞋一雙也未進,我問姑父:“您一天能賣多少雙鞋呀?”姑父說:“每天晚上新款是100雙,女鞋佔32%,童鞋賣5雙,男鞋賣童鞋的

2倍,你說各需進多少雙?”“童鞋5雙,男鞋賣10雙,進了17雙鞋,女鞋賣了2雙。老款一雙未賣。”我得意地說;姑父笑着說:“你真聰明!”

爸爸給我出了一道題,說:古代一位尚書叫楊損,他考覈兩個官吏的聰明才智,出了一道數學題:有人在林中散步,無意中聽到幾個盜賊在商討如何分贓,他們說,若每人分6匹布,則餘5匹,若每人分7匹,則少1匹,問:至少幾個盜賊?幾匹布?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6X+5=7X-1; X=6(個);,

6X6+5=41(匹)

我說:“我知道了,6個盜賊,41匹布。”“回答的非常對。”老爸哈哈大笑起來。

過年後我得到了很多壓歲錢,媽媽讓我存起來。存款有兩種存法:一種是本金1000元,5年,先存一年,利率是2.25%,到期後取回本金和利息再和一起存,重複存5次;另一種是一次性存5年,利率3.6%,哪種划算?

1、1000×3.6%×5=180元

2、1000×2.25%=22.5元

1022.5×2.25%=23元

1045.5×2.25%=23.52元 1069.02×2.25%=24.05元 1093.07×2.25%=24.59元 1093.07+24.59=1117.66元 利息共:117.66元<180元 所以,第一種方案划算。 媽媽說:“很棒。”

第三篇:《六年級數學日記範文》

在不久之前,我步入了六年級的學習之門。

剛開學不久,我認識了一位讓我又敬又怕的數學老師——謝老師。謝老師的課十分有趣,每一堂課都有笑聲。謝老師教給我許多知識:園的認識、百分數應用題、圓形的變換、比的知識、統計?? 其中圓這一內容我掌握地更好,我知道圓有三部分組成:圓心—O,半徑—r,直徑—d。以後,我要多看一些其他比較深奧的題目並嘗試解答。

對於百分數應用題我還不夠熟練解答,我要多做不明白的題目。

希望,在六年級我能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陳景潤與歌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數學家。19世紀40年代他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聽了清華大學的一位博學的數學教師的講課。

講課時老師提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老師還打了一個形象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后,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后王冠上的寶石!”

這個引人入勝的介紹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塊磁石一般強烈的吸引着他。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寶石的艱辛歷程。爲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裏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稿紙就堆了足足幾麻袋。

經過10多年的推算,1965年5月,陳景潤髮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爲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篇論文給出了至今爲止最接近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的結果,論文的發表受到了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讚賞,它也被稱爲“陳氏定理”。

我們快畢業了,學習也進入了白熱化。上次我們複習了數與代數。這次我們就複習式與方程。式子有幾個要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0不能做除數。雖然我以前學過可我還是錯了題。就有一道題讓我丟了臉,劉翔的110米欄成績約13()應該是秒,可我填的分鐘,這個題讓我終身難忘,我一定記住這道題。另一道題就是說明了我的'單位進率還不行2050米=()km()m,米和千米的進率是1000,可我想的是100。所以這道題都錯了。通過本週的學習我知道了錯題支持着你前進。做對的題不能驕傲更能讓你前進。

正反比例能讓我門解決我們現實的問題。比如全班人數一定,出勤人數和缺勤人數成什麼比例。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這道題不成比例。因爲這道題的意義是加法,所以正反比例都不成立。 好了,今天的知識就學習到這裏,戰鬥一天比一天激烈,讓我們共同加油吧!!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着寫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日記180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爲209平方釐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着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爲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爲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裏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祕,等待着我們去探求。 昨天,我和奶奶到藥店買了兩盒藥片——胃舒寧 兩盒藥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給她一張100元,營業員找給奶奶48元。 找好錢後,我用小數加、減法覈算了一下。奶奶還可以這樣付:1.先給營業員50元,再付10元,找8元。2.如果奶奶有零錢,可以先付50元,再付2元。 通過這次陪奶奶買藥,我知道了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昨天,數學課外輔導班考試,我考了95分。錯了一道填空和文字題。填空那題老師在考試前給我們複習過,我沒有認真背,認真記,一邊背一邊在想其他的事情,一點也沒記住。因此,在考試時,我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就隨便填了個數。那道文字題,是我沒看清題意,把“×”寫成“+”,就錯了。考得這樣的分數,第1題因爲考試態度不端正,第2題因爲我沒有認真複習。我以後一定做到這兩點,但也不能粗心。 老師,我每次考試都得不到滿意的成績。自從上了趣味數學以後,我就懂得了學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光靠抄別人的答案是沒用的,抄了也白抄。所以,以後我要認真聽講,這樣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後,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着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 ,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

2.5×3×30×5=1125(元)。“還有什麼呢?”我咬着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隻筆袋8元,一隻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06.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06.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