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一份距離 遠遠的欣賞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人生感悟:一份距離 遠遠的欣賞

人生感悟:一份距離 遠遠的欣賞

欣賞,請保持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大了,就是隔膜,障礙。若然距離太小了,又彷彿失去了神祕感,失去了吸引力。月球與地球有一份距離,但是造物主是神奇的,正是這一分距離,造就了月的陰晴圓缺,造就了黑暗中朦朦朧朧的一種美,成就了蘇軾“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禍兮旦福”的千古名句;成就了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愁傷。

欣賞美離不開距離的遠近,保持距離就是保持美麗的感覺,沒有距離就沒有思念,正是在不盡的思念中人的感情得到了淨化和昇華。在生活中有時距離需要減少,有時距離卻需要增大一些。距離成全了我們的生命,沒有距離我們會感到生命的窒息,距離使美麗悄然涌現。距離只有一條線,反向回來卻成了一條河。你站着的位置,是遙不可及的遠方。若沒有了距離,豈不要爲“美麗的孤獨”而遺憾?讓我們共同來感覺和欣賞這種距離吧!

距離是一份考卷,測量相愛的誓言。一直很喜歡泰戈爾的那首詩:“儘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懷裏,天空總是無限遙遠”。其實感情這東西就是奇怪,不能按邏輯而論,過分親密了未必就無間,套用孔夫子的話說:“近之則遜,遠之則怨”,即使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隔了千山,隔着萬水,那是距離的美。

都說比天空和大地更遠的距離是人與人的距離,因爲人心裏都會藏匿太多的猜忌和戒備,想要快樂就甩開生命中這些過於沉重卻又不必要的的行李吧,生命中有“愛”就足夠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這份含蓄的愛戀在現在浮華的都市中還能不能找到?也許因爲距離產生的思念,纔會這麼刻骨銘心吧。距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距離需要一個度,太久遠的距離,會讓人彼此感到陌生,逐漸淡忘和疏離,那是件過於可惜的事情

朋友之間,若要無久處之厭,就要有淡泊之心;夫妻之間,如果彼此給對方留有一點空間,留一點距離,說不定能意外收穫別樣的美麗。距離不限制在幾公里幾釐米的實際距離,它包括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和心理距離,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遠了就不成爲朋友;太近了不分你我,不分原則,久必生厭;所謂距離產生美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們可以相互欣賞,可以隨便的談古論今,談天說地,甚至可以偶爾踢一腳罵幾句,但僅僅限於友誼。距離也是善待自己,由於不要求對方的零距離,於是保持了自己的空間,可以留一個空間給自己,哭、笑或者沉思。每當這樣的時候,心靈因爲這種自我而輕鬆快活,與和人共處時的歡快是不同的。所以相比之下,我更欣賞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互默契,感動那種“相看兩不厭”的持久永恆。

感情的親疏是有一份距離的。距離產生美,人與野獸有距離,因而人比野獸更聰明,人與大自然有距離,因而大自然顯得更強大,人與聖人有距離,因而聖人比人更理性,人與超人有距離,因而超人比人更特殊。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無言的美麗,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別樣的快樂。守望距離,距離不是離間你我的無奈;距離不是完美無缺的遺憾。

子女的遠行前父母從不多說話,只是默默的看着孩子,拍拍孩子的肩頭,擄去一根在肩頭的頭髮。但是無言的別離並不是距離,從父母的眼神中孩子能讀懂父母在血管裏涌動的,一次次漫過心底的愛。距離不是成功的絆腳石,因爲距離衍生了一種叫思念跟牽掛的感情,因爲距離在煙渺的時空裏營造了一種神祕而永不褪色的美麗,能讓這份美麗永遠停駐在心間,長久地感動自己,感動別人的纔是最懂得距離真諦的人。

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就像彩虹,遠遠的欣賞它,是一種賞心悅目的美!距離之所以產生美,是緣由彼此的不靠近,在這距離的微妙之間,產生了一份朦朧感。“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佳句又會給我們怎樣的啓發呢?斷臂維納斯離完美有距離,但是藝術是智慧的,唯有不完美的狀態,纔會具有一種持久的生命力,所以斷臂維納斯成爲了世界雕塑史上的永恆。

“兼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因爲距離故將美麗收爲一身。這種悽美的感懷,也是一種距離之美。男女之間最美好的距離,不是耳鬢廝磨的零距離,也不是靈肉結合的負距離,而是一張餐桌的距離。距離淡化了缺陷,距離創造了魅力。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美麗,保持一份距離就保持一份可以想像的天空。托馬斯布朗爵士曾說過:“生命是一束純淨的火焰,我們依靠自己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生存。”我們能做的就是以靠自己,放手給自己一個成就一切的機會。


1.歲月人生感悟優美句子

2.人生感悟:淡淡歲月已成流年

3.人生感悟:一壺真情,慢煮歲月

4.人生感悟散文

5.人生感悟經典語錄

6.馬雲人生感悟

7.人生感悟早安心語

8.人生感悟《品味寂寞》

9.友情人生感悟優美句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