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通用16篇)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

課文對於學生來說,一點兒都不陌生,孩子們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講下這個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會懂這個故事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通過讀,明白道理: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怎樣讓孩子明白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朗讀。所以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朗讀展開的。在揭示課題後,直奔課文的兩個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們各是什麼樣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礎,激發孩子的愛憎之情,同時也爲理解課文作鋪墊。帶着已有的點點情感,進入課文的朗讀中,朗讀學習課文,緊緊扣住“找碴兒”這個關鍵詞。

首先,理解它,“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挑毛病”的意思,那麼“故意找碴兒”又是什麼意思呢?“故意找碴兒“就是“故意找藉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誰對誰故意找碴兒?(狼故意找碴兒),“一共找了幾次碴兒?”“每次它都是怎麼找碴兒的?”問題的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認識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兒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對話,是指導的另一重點,生動的對話把主人公的特點表露無遺,狼的蠻橫無禮,故意找碴兒;小羊溫和而又據理力爭的特點,與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的感情基礎再上一個高潮,這時的.孩子們,他們的情感是豐富的,這時提出又一個問題: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呢?此時孩子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俄還是不難的,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能說的孩子還是挺多的。

另外,柯文最後的省略號,使學生思維的又一拓展,結合學生的心情,提出“你願意小羊死嗎?”孩子們都回答不願意,“你能想想辦法救救小羊嗎?”此時的教室裏一下子熱鬧了,孩子們的機智是嚇人的,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我不禁爲這一羣可愛、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動,那一刻我真的感動了。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2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詞窮的狼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以對話爲主,狼和小羊的形象在對話和神態描寫中刻畫得非常鮮明,一問一答中揭示了狼蠻不講理的兇殘本性,告訴我們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課堂上,我以朗讀爲主,引導學生感悟故事寓意。

一、以“找碴兒”爲線索,理解故事寓意

“找碴兒”是本課學生詞語理解的一個難點,也是理清故事情節的一個重要線索,文中涉及了狼三次對小羊找碴兒了,找到這三次找碴兒,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清楚了。在教學中,我沒有直接爲“找碴兒”定義,而是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感受到狼的無理和變本加厲,狼爲了吃小羊是在故意找藉口找小羊的麻煩,從而理解“找碴兒”。在狼第一次找碴兒時,我通過圖示狼和小羊的位置,幫助學生理解“上游”“下游”和“倒流”的意思,感受到狼的無理,而小羊的有禮辯駁,使得狼更加變本加厲“氣沖沖”地小羊,小羊的無辜說理在存心要吃它的狼面前是那麼的無力,狼的惱羞成怒“不再爭辯”,更加無理取鬧地羊爸爸和直接動手,都說明跟像狼一樣存心想幹壞事的人說理是行不通的。學生在看到狼的一而再地找碴兒和小羊一次又一次的說理中,能很自然地感受到狼的兇惡和小羊的善良,悟出故事的`寓意。

二、以朗讀爲主,關注文本語言的表達

朗讀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始終以朗讀爲主。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在第一課時時就有很多同學能讀好狼的兇狠和小羊的溫和,尤其是班上的男同學在朗讀狼的語言時表達得非常到位。因此,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主要通過分析文本語言的表達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課堂上我抓住“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你安的什麼心?”等語句中的標點符號和反問句的應用,以及角色對話前的提示語進行朗讀。在課堂上,也嘗試了讓女同學朗讀狼的話,部分女同學也能很好地朗讀出狼的兇狠。當然,正如聽課的老師們提的建議,如果能在朗讀時提示學生注意表情方面也做到“兇惡”“溫和”,相信學生會更容易融入角色。

三、演一演、編一編相結合,延伸文本、內化語言

在學生充分朗讀後,我設計了演一演的環節,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學生能內化文本語言,帶上自己的理解演繹文本對話。但由於自己的指導和示範不夠到位,學生在演繹狼羊相遇時對話內容不明確,有學生直接將旁白都讀了出來,也沒有很好地表現出狼的兇惡、無理和羊的溫和、可憐。有老師建議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讀環節就開始指導,我想也是,這樣肯定會比朗讀結束後之間就演一演更自然、順利。

課堂上,因爲設計的環節和內容較多,在時間的把握和分配上把握得不好,續編故事環節直接有我一語帶過了。課後,我在寫話指導課上和同學一起展開想象,編一編小羊的結局。班上大部分學生都爲小羊設計了一個狼口脫險的美好結局,有小羊用自己的智慧自救脫險的,也有被救脫險的。個別學生設計了小羊難逃厄運的結局,經過指導沒話可說的學生也開始展開想象,小羊垂死掙扎,最後還是被狼吃掉。通過這樣的演一演和編一編相結合,學生對文本內容、寓意和語言表達的認識更清晰了。

本次教學中,還是留下了很多的遺憾,比如反問句沒有很好地教學,課堂中引導過多,留給學生自己感悟的太少等,都需要今後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全面考量。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3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爲知識進化的源泉。

疑問是課堂中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在課堂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同時要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對提出的問題來多分析、尋找它的答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國標本第三冊《狼和小羊》一課,學生圍繞文章的結尾:說着,向小羊身上撲去……提出了共同的疑問:小羊到底有沒有被狼吃掉?學生展開討論,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小羊被狼吃掉了。另一種是小羊沒有被狼吃掉。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思考:如果小羊沒有被狼吃掉,那麼怎麼會如此的?孩子們熱情高漲,馬上議論開了:旁邊正好有一位獵人,是他救了小羊。這時,正好有隻獅子,獅子是很喜歡保護小動物的,它救了小羊……是的,我馬上肯定他們的想象很棒,同時又指出:這些其實是同一種思維方向:英雄救了弱者。那麼有沒有不同的呢?學生一下子靜下來了,沉默了。突然,幾隻小手冒了出來。大家都靜靜地聽着:我有不同的.方法,這時,正好又來了一隻狼,它看見了小羊,也很想吃小羊。於是,兩隻狼開始了爭鬥,小羊趁此機會偷偷地溜走了。話剛說完,全班頓時響起了掌聲。是呀!多好呀!這又是一個新的思維方向:惡人相鬥,弱者生還。孩子得到了肯定,更興奮了!還有嗎?我想趁熱打鐵。過了一會,又有人發言了。此時教室裏是更靜了:正在狼撲向小羊時,小羊看見旁邊有塊大石頭,急中生智,轉身跳到大石頭上,又迅速跳到大石頭的背後。狼情急之下,沒看清大石頭,一頭撞在了大石頭上,死了,小羊得救了!多麼精彩的想象啊!小羊在危急情況下,自己救了自己。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資料!本站(本站)地址:

每一個孩子擁有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創造力成長的主要園地,課堂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運用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鼓勵質疑,培養多向思維能力。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4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十月中旬,我執教了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課,這是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回顧課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寓言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再從“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這點出發來檢驗這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品味語言,重視讀悟

寓言的故事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就是靠這個外殼來蘊藏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理解愈深愈透,領會寓意就愈明愈深,而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讀能使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兒童的心中活起來。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將“讀”字貫穿了始終,啓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了關鍵詞“找碴兒”這條線,設計教學,在引導學生找出狼“找碴兒”說的三次話後,扣住“故意”、“氣沖沖”等提示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層層遞進,學生在變化句子表達方式的對比朗讀中,體會到了帶提示語朗讀的好處;在看圖觀察、描繪狼想吃小羊的神情中,讀出了狼迫不及待的心理;在“狼”、“羊”的對立、對比朗讀中,體會到了狼兇殘的本質,一個“讀”字,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味、讀出瞭解,也讀出了對語文的興趣!而後我又順機將練習中伊索的話與文本進行了整合,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對寓言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二、突破難點,貴在無痕

常常很欽佩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指導朗讀,還是理解難點,都是那麼的不露痕跡,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本課中的“找碴兒”一詞對學生來說理解有困難,我也效仿了一把,自覺頗爲成功:在看圖描述完第一自然段後,我就出示了“找碴兒”,先讓學生讀,目的是讀準這個兒化音,而後相機詢問:你知道“找碴兒”是什麼意思嗎?學生木然,這時,我並沒有急於把詞的意思(找藉口)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一步步的學習中逐漸得出,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說的話時,學生們已經明白它是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的,理由是: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於是,我趁勢提出:“很明顯狼是在沒事找事,用書上的一個詞說,就是——(找碴兒)”並出示這個詞語讓學生朗讀;當學生讀完小羊第二次辯駁的話後,我又再次提及:“狼說的話是真的嗎?”而後出示詞語“找碴兒”再次認讀,此時已無需多說,學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我緊接着追問:“找碴兒就是找——”(藉口、理由……)學生在這樣的循序漸進中很快理解了它的意思。

循序漸進的引導,潛移默化的訓練,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5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是還是蠻不講理地向小羊撲去。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過這節課和孩子們的相處,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始終是高漲和積極地。我覺得我的上的這節課時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

一、挖掘成功的源泉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這一節課的開始我就設置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嘗試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也就是讓學生帶着自信走進課堂。我準備的問題是:“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問題雖然簡單,但是目的是在簡單的問題當中讓學生找到自信,讓學生形成我是很棒的心態。而且在孩子們的這種心態下我又是利用了孩子們從未接觸過的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課件,來導入新課的。當這樣的新生事物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無疑就是增加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使我又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無意識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比直白地堆學生說:“我們已經開始上課了,請同學們注意聽講”相比較,那使用遠程教育資源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利用遠教資源營造學習氣氛,搭建朗讀平臺

我認爲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課堂教學要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展的餘地,而傳統的教學總是很難滿足學生這方面的要求的。遠程教育資源的出現,則改變了一切,它撥動着學生的心絃,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着學生。教學中所用到的聲音,圖片等不僅可以調節課堂的氣氛,改善教室裏緊張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基礎。就像《狼和小羊》中的狼和小羊兩種動物不同的表情都可以用課件展示在學生的眼前。

而且我覺得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輔助語文朗讀教學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看着課件投影出來的課文內容,總比讓學生看着書,或者看着黑板去讀的效果好得多。比如《狼和小羊》朗讀教學就收到了讓我滿意的效果的。《狼和小羊》是寓言故事,而寓言故事的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是靠這個外殼來蘊含豐富的思想意義的。

因此對寓言內容的理解越深越透,領會寓意就越明確。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的學習寓言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待講,以讀促學去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中點式狼和小羊的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引導學生展開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狼想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小羊的話用尖細柔和的語氣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地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談化學生爲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了學生“我要讀”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的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通過這次教學我更明白了“讀”的力量和必要性。

總之,遠程教育資源讓我們實現了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目的,她正在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於教學,成爲教師的好幫手,學生的好朋友。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6

《狼和小羊》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文本中兇惡的狼與溫順的小羊圖片在課題邊,學生對角色的印象十分深刻。帶着對角色的認識,走進故事,對於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生能瞭解清楚。但是個別學生朗讀的速度有待加強,語言的'概括能有待提高,他們不能用自己的話語來表達自己想要說明的意思。起因:狼要吃小羊。經過:狼三次找茬。學生在故事發展過程能認清三次找的碴:第一次:“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去年你在背地裏罵我”“罵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很多學生能找出相應的語言。學生能模仿狼的語氣將這幾句話讀好。同桌能進行對話,把狼的兇惡,羊的溫順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評價角色時,學生結合伊索的名言“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學生暢談狼的種種不是。有的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小羊太過善良了,跟壞人是不需要講道理的。我鼓勵學生,只要說的在理,都是正確的。在故事的結尾處,學生進行了暢想。他們把小羊的命運設計成有悲有喜。學生筆下的小羊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逃脫狼口,回到媽媽身邊。他吸取這次教訓,在以後的日子中,他知道了如何應對壞人。有的學生筆下的小羊沒能逃脫餓狼的爪子,他被吃了。狼美滋滋地在河邊曬太陽,被獵人捕殺了。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7

一、激發興趣,墊好基石。

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

1.精心設計導語激趣。生動、巧妙的導語好比美味佳餚中的作料,它能挑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開頭的導入顯得尤爲重要。由於配套掛圖太小,我只能自己製作了狼和小羊的圖片。我在課開始這樣導入:拿出狼的圖片,說“瞧,老師給你們到來了一隻什麼動物?”當小朋友看到是狼的圖片後都興奮地叫起來:“狼,是狼!”我接着問:“在你印象中狼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小朋友們結合自己平時的認識說“兇惡、殘暴、討厭……”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揭示了小羊,然後問:“一隻兇惡的狼和一隻可的小羊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這樣的導語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絃,就這樣在短短几分鐘裏,學生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

而且我發現,學生對老師親手畫的精美的圖更感興趣,學生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圖,更從心裏佩服老師。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2.運用各種鼓勵激趣。形式多樣的鼓勵能激發起學生極大的參與熱情。興趣濃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高,而且還能增強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我考慮平時上課經常用獎花,可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沒有新鮮感了,該換點花樣了。我設計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並在每張後面寫上有關的文字,作爲獎品送給回答問題出色的孩子。上課了,當幾個孩子回答問題較好,我把畫有可愛的小羊的圖片作爲禮物獎給他們時,他們如獲至寶。其他的小朋友也更積極起來。當我告訴他們:“背後還有文字,讀一讀!”他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又驚奇地翻看後面,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他們在驚喜中,不知不覺學到了課外的知識。

二、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狼和小羊》一文中狼的兇惡和小羊的溫和形成鮮明的不同,感情色彩非常濃重。本文是以對話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狼和小羊的對話比較適合朗讀訓練。狼的三次找碴兒,一次比一次兇,一次比一次蠻不講理。而小羊從開始的溫和變得後來的緊張、害怕、着急。我讓學生通過看圖、想象、做動作等來體會狼的一次比一次兇殘和小羊的善良。通過教師的情來激發學生的情,利用形式多種多樣的讀,使學生讀得有味,不感到枯燥;使學生讀得有情,充分展露學生個性;使學生讀得有悟,讀出小羊的善良,狼的蠻橫。

文中出現兩個“喊道”。我抓住了小羊第二次回答時的“喊道”和狼第三次找碴兒的“喊道”,讓學生比較兩個“喊道”的不同,體會小羊的“喊道”是因爲小羊被狼冤枉而着急、害怕;狼的“喊道”是狼兩次找碴兒失敗後惱羞成怒,不想再爭辯了。這樣一比較,學生就明白了文字所蘊涵着的不同情感,很容易讀出情感來。

但,還不夠,還要讀,要把情感在朗讀中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在這基礎上,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投入情感認真地讀,讓學生戴頭飾表演讀,讀到狼聽了小羊的話“大吃一驚”,狼露出了兇殘的真面目,讓學生做相應的動作,不僅避免單調、乏味的解釋,還活躍了課堂氣氛,變抽象爲具體。

三、反覆品讀,提升認識。

只有讓學生反覆品味、朗讀,才能體會到故事的.內涵和寓意。

1.在教學“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這句話時,我首先問:“小羊真的把狼喝的水弄髒了嗎?”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水流的方向,什麼是“上游”,什麼是“下游”,水是從狼這裏流到小羊那裏去的,水是不會倒流的。再來理解小羊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沒有把您喝的水弄髒。”然後出示兩句話,讓學生比較。學生在比較着讀後很自然地明白反問句是更強調了沒有把水弄髒。

2.在理解寓意時,我引導學生:“小羊在狼的一次次找碴兒中總是和狼講道理,但最後狼還是向它撲去,那麼跟狼講道理有用嗎?你從小羊的身上得到了什麼教訓?”學生在反覆品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識到“和狼這樣的壞傢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品得認真,讀得有味,想得也很多。

四、拓展口語訓練,培養想象能力。

課文的結尾處:“狼說着,就往小羊身上撲去……”課文到此嘎然而止,課文最後是個省略號,沒有寫狼有沒有吃掉小羊,留給學生無限想象空間。教學時,我抓住這一空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願意那可憐的小羊被狼吃掉嗎?如果你就是這隻小羊,你會怎麼做?請你給這個故事編個結尾。”引導學想象,這樣的拓展與延伸,讓學生在思考時、表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只可惜,由於時間掌握得不夠,課上沒有時間讓學生展開述說,這是個遺憾。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雖然在課前設計時已經注意到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然而課堂上還是教師給予得較多,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8

第七單元的課文充滿愛,充滿真情,充滿溫馨,一篇篇課文學習下來,總能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情感得到昇華。《賣木雕的少年》就是這樣一篇課文,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誼在文中讓人感動不矣,那少年是那樣淳樸,是那麼可愛。當“我”因爲那象墩子太大而無法帶回中國而無限遺憾時,那賣木雕的少年靦腆地出現了,帶着對中國人民的無限情誼出現了,學生讀着課文,體驗着賣木雕的少年的一言一行,當學生與賣木雕的少年的情感產生共鳴時,學生的情感也就跨越了國界,相信在今後的生活中學生的情感也會更美好,從只會關注自己到關愛他人上定會有長足進展。

本文語言樸實但蘊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導學生對相同的語言文字進行反覆揣摩、咀嚼,在比較中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感受到故事發生時的情景,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如:在引導學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遺憾心情,兩個人物都感到“遺憾”,但這絕不僅僅是相同的.心情。透過這一對相同的詞語,能感受到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棄木雕的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少年”的不能賣掉木雕、不能讓“我”這個中國朋友如願以償的惋惜與失望。相同的詞語,學生通過比較,深入人物去體會,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兒。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巨大表現力和生命力,還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薰陶。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9

《小羊和狼》講的是小羊在小動物的幫助下,團結合作戰勝老狼的故事。課文對於學生來說,一點兒都不陌生,學生能流利地講下這個故事,但是很難理解狼和小動物們說話語氣,很難理解團結力量大這個道理。我通過課件,把視頻和聲音穿插進去,把信息技術與課文的重難點進行整合,突出重點,由理解課文,領悟情感,到昇華情感,付諸行動,層層深入。注重聽說結合,聽思並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節語文課根據弱智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三維目標,注重個別化教學,設計了合作小組、課堂興趣表演、個性評論互動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於樂。

如:在課堂上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對學生進行分組,利用紅花作爲強化物,對學生進行評比,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爲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還組織了學生故事情節表演,注重學生真實情境體驗,調動課堂氣氛。

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的轉變,使課堂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它確保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爲學生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過程。這節課使學生在有趣的環節中學懂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學生學得主動、活躍。

但是,這節課也是有缺點的,時間分配難把握,學生突發情況難把握,學生很難進一步討論問題,表演難到位,很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0

今天,我執教了二年級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課,這是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回顧今天的課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寓言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作爲今天的教學,再從“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這點出發來檢驗我今天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挖掘成功源泉

俗話說,“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我們的課堂學習要想讓學生嘗試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就應該首先考慮讓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如何挖掘這成功的源泉?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想方設法讓學生帶着自信走入課堂。在課前遊戲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傳話遊戲,遊戲形式雖然簡單,但目的是在簡單的遊戲中讓學生形成“我是很棒的”這樣一種學習心態,在這樣一種心態下我順勢導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了學習。除此之外,我還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在無意識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比直白地對學生說:“我們開始上課了,請同學們注意聽講,注意看書”相比,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搭建朗讀平臺

寓言的故事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就是靠這個外殼來蘊藏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理解愈深愈透,領會寓意就愈明愈深。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閱讀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兩點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促學,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開展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別分角色讀狼爲了想吃小羊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羊的話以尖細柔和說理的語調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的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學生爲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孩子們“我要讀”的熱情,激發起孩子們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創設,刺激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

三、拓展閱讀時空

讀書可以使人明智,讀書可以使人明理……閱讀是學好語文、提高寫作的有力途徑,幾乎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認識到閱讀對於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新課程頒發後,閱讀受到了更大的關注,大閱讀觀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通過接觸大量的閱讀材料讓孩子有所感悟、有所習得成爲很多語文老師的追求,我也就是其中的一位追隨者。語文課堂上的拓展閱讀,有課堂的當場閱讀——對文本的一種補充與挖掘,有課後的推薦閱讀——與文本相關或作者其他精彩文章。今天我在教學中運用了第二種方法,拓展了閱讀的時間——向課外延伸,拓展了閱讀的空間——向校外伸展。以好書推薦的形式向學生推薦閱讀《伊索寓言》,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讀好名著。推薦閱讀該書的原因有兩個:

1、與文本相關。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選自這本書中,利於學生產生閱讀的親切感和迫切心理。

2、能學以致用。今天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重視了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理及特點,從而在一步步的朗讀中領會寓意,這種讀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伊索寓言》這本書時有所運用,如果堅持這樣做的話,我想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會與日俱增的。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1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教材中二年級語文上冊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是還是蠻不講理地向小羊撲去。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在這節課上,我注重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故事,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體會寓言故事表達的寓意。這節課我覺得可取之處有:

1、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節中,“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表達情感。既培養了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而且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分角色讀,同桌讀、師生讀。在讀中體會狼的兇狠,羊的溫和勇敢。

2、努力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自主、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提出問題,6人小組續編故事,然後選代表上臺續編故事,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此外,合作的模式也不單一,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3、時刻表揚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我時刻關注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表揚方式多樣,言語鼓勵、掌聲鼓勵,與學生握一握手,撫摸學生的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對他的期待。所以這節課學生學生一直保持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始終是高漲和積極地。

4、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滲透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

在教學中,我充分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說話、交流的機會,如:模仿狼的聲音說一說狼在想些什麼?小羊會怎樣救自己?誰給他續編的故事提一提建議?你覺得他讀得怎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和交際的能力。

5、利用遠教資源營造學習氣氛,搭建朗讀平臺

我認爲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存在的不足之處:

1、教學中,教師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還不夠,比如:“找碴兒”一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教師可以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找碴兒”。

2、續編故事應在熟讀課文之後,第一課時就讓學生續編好故事有些不恰當。

3、故事的寓意挖掘不夠深,如果讓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學生感悟會更深刻。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2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

在教學中,我通過提問:狼想幹什麼他爲了吃小羊是怎麼做的來引出狼"故意找碴兒"。並通過讓學生邊讀課文邊劃出狼找了幾次碴兒,分別找的什麼碴兒來組織教學。學生們基本都能找出狼找的碴兒,雖然有的沒有完全找出來,但是部分學生都能找正確。在交流後,緊抓住狼和小羊的不同特點,不同說話的語氣以及他們的動作,神情等,讓學生表演讀,來體會狼這是在"故意找碴兒"。由於學生對狼和羊的性格特點都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在閱讀時都能揣摩各自的語氣,投入得表演讀。正因爲一些學生的惟妙惟肖地表演和有感情地朗讀,調動了很多學生的'積極性,他們都想來演一演,讀一讀。基於他們的心理需求,我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參與其中,同桌一起表演,一人做狼,一人做羊,在表演中他們個個興致高漲,不但得到了快樂,也更好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理解了狼這是在"故意找碴兒"。

課文結束時,狼向小羊撲去用了一個省略號,緊扣住這個省略號我讓學生大膽想象結果會是怎樣的,將故事接着編下去。學生有的說"吃了";有的說"沒有"。沒有吃的學生想出了小羊"沒有吃掉"的理由,如"狼撞到山崖上昏到了","用力過猛摔死了","跳進前面的陷阱裏了"等等。學生們興趣十足,很多學生都想來交流自己編的故事。但由於時間關係交流的學生不多。其實我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編的小故事寫下來,再找個時間交流,完全可以將學生的熱情延續下去,也能激發學生協作的興趣。以後教學中,要多抓住學生喜歡創編童話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多寫,寫交流,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以及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3

《狼和小羊》是一個傳統故事,我們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講過,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也講過,現在我們給孩子們講這個故事,孩子們還是非常喜歡。但隨着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變,我們對這個故事的教學採用了新的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內心充滿想象,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虛擬、誇張等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徵。當幼兒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想象,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說出正確的答案。

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故事的結尾省略了,而是讓孩子來猜想後來怎麼樣了?就因爲沒有了一個完整的結尾,它留給幼兒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許多幼兒在聽完故事後,紛紛主動的展開想象,給故事編一個完整的結尾。有的說:當狼要吃掉小羊時,獵人出現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說:小羊的朋友們來了,用石頭打跑了大灰狼;還有的說:小羊從地上抓起沙子揚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更有趣的是班裏的康寧小朋友說:大灰狼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能隨便打死,我們應該讓大灰狼和小羊做好朋友,大家團結友愛在一起。故事給幼兒無限的想象空間,只要教師把握好時機,幼兒就能在故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編出更精彩的故事來。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4

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重點是圍繞着動物們怎樣關心和幫助小羊戰勝大灰狼這一 線索進行教學的。活動前,組織幼兒討論:小羊和狼他們倆誰是強者,誰是弱者。爲什 麼?孩子們對此討論得非常熱烈。他們自由組合,自由交流。認爲大灰狼是強者,小羊 是弱者的小朋友說:“大灰狼有着鋒利的牙齒,他會一口吃掉小羊的。”“大灰狼非常 兇狠、狡猾,他會想出許多壞主意。”“大灰狼奔跑得可快了,他會追上小羊用他有力 的爪子緊緊地抓住小羊。”認爲小羊是強者,大灰狼是弱者的小朋友說:“小羊有堅硬 的羊角,他不怕大灰狼。”“小羊很聰明,他會想出對付大灰狼的好辦法,把大灰狼消 滅掉。”“小羊用他的蹄子把大灰狼踢得遠遠的。”

小羊和狼誰是強者,誰是弱者,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帶者懸念我講述了故事 《小羊和狼》。故事講述後,組織幼兒討論:小羊聽說狼要吃掉他,難過地哭起來了, 小羊是弱者,但他爲什麼最終能戰勝大灰狼呢?這次的討論,孩子們的'思路清晰了,大 家都說因爲有了動物朋友們的幫助,小羊才能戰勝大灰狼。於是,我因勢利導啓發幼兒 說出“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並以此爲契機,針對我班少數幼兒自我意識強,謙讓 行爲差,不遵守遊戲規則等現象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明白朋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 助。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這樣,大家才能在幼兒園一起快快樂樂地遊戲、學習、生活 。

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逐漸形成了思維定勢,習慣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目的和教 學計劃。本課時,我打破了這種定勢,先組織幼兒討論題外話,狼和小羊誰是強者,誰 是弱者。爲什麼?這個問題目的有三。第一,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二,製造 懸念,爲故事教學活動埋下伏筆。第三,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誠如上面所述,孩子 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說出了許多課堂外的知識和 經驗,連平時不善言談的小朋友都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大家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 創造性。

思品教育不能將幼兒看作是一個容器,將幼兒園的文明行爲習慣要求灌輸給他們, 而是要在具體的情節中、意境中,通過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對他們進行動之 以情,曉之以禮的教育。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這一點,利用小朋友 對故事的喜愛、理解,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讓幼兒分辨是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 效果。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5

杜村小學 莊琪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記敘了狼爲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最終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通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表演、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便努力設計各種情景讓學生融入到故事中去。

一、導入之中引興趣

本來設計的是,告訴孩子們給他們帶來兩位小動物朋友,讓他們談談對狼和羊的初步認識,然後再走進課文,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帶着滿腔熱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後來因爲時間原因,在導入環節沒有深入討論,直接進入正題,而觀察孩子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減弱,可能相比而言,後面的故事情節更加吸引他們吧,這令我的課堂在開始時就讓我熱血澎湃。

二、生字詞中抓重點

設計的重點是放在第二課時對課文的講解,所以即使是二年級的孩子,仍然沒有拿出大部分時間講解生字,在課前就領孩子們對生字進行了預習,確保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大家都能認識會讀,對於書寫,我也是隻講了有代表性的一個左右結構的字,一個上下結構的字,孩子們掌握要領進行描紅。讓孩子們在語文實踐中學習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

三、圖文結合吸眼球

在教學中學生已經能初步理解課文,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感情的共鳴,同時也能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我在製作課件時,根據故事情節基本上讓狼和小羊的頭像貫穿在每一次對話中,並在情景表演中,展示生動的動畫感覺,讓學生在表演時能融入角色,讀出感覺。二年級的孩子還是對圖片動畫比較感興趣,我利用這一情勢,緊緊抓住孩子們的眼球,也就抓住了

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真的走入課堂中。

四、情景表演入角色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通過了三次對話對角色進行了定義。所以全篇要以讀爲重點,特別是對兩個人物的語言,要讀出角色性格。例如在讀第一次對話時,抓住“故意找碴兒”“溫和” “是……不是……”等詞語,讓學生表情朗讀,加動作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反覆朗讀,初步理解重點“爲什麼說狼是故意找碴兒?”這一問題。這裏的“角色”閱讀能讓學生主動閱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之中去,進行理解與體驗,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記住課文豐富的詞彙和有趣的情節,還能促使學生思考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在愛讀書,會讀書的同時客觀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這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而在最後,孩子們戴上我製作的狼和羊的頭飾,看着屏幕上的動畫,更是演的有聲有色,令我大吃一驚。

五、最後昇華明事理

在最後,課文結束了,引導了孩子感受了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應該對這一寓言故事的道理進行昇華,在這裏我做的並不好,說完了人物性格,狼是兇狠的,狡猾的,羊是善良的,溫順的。應該直接再昇華,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而這些,我是又在一節課裏和孩子們講解的,這樣想斷了的線一樣就沒當堂講有邏輯,更深刻了。

總之,孩子們在課堂上有興致有激情,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也會及時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斷的優化自己的課堂,讓孩子們開心的學,學的開心。

二年級語文《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16

《狼和小羊》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文章內容淺顯,受學生喜歡。這篇文章通過描寫狼故意找碴兒想吃羊,雖然藉口一再不成立,但還是強詞奪理,要將小羊吃掉。文章借這一個童話故事,揭示“兇惡的人想幹壞事總是能找到藉口的”這樣一個道理。在上這節課時,我正爲班裏學生在上一單元的考試情況而煩惱。孩子們在上單元的檢測中,表現出來對自然段中的句子如何數掌握得還不是太理想。於是,結合這節課,我開始了研究。

傳統以來,我們教給孩子數句子數都是讓孩子以句號等表示一句話完結的符號爲參考。雖然也強調過,但是孩子們卻依然有錯時,特別是碰到一些少用的標點,更是容易拿不定主意。課本就是最好的短文,既然我們班學生已經反映了情況,那麼我就將這個練習放在了平日的教學中。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我都會讓孩子數一數,這個自然段有多少句話,交用數字標出來,然後請學生上到展臺,將自己的答案展示出來。全班一起對照,發現問題,然後解決。經過了幾個固定模式的訓練,學生對如何數句子已經較爲清楚,這時,我又順勢佈置,讓孩子們每課預習時,將自然段的句子標註出來。教學就收到了讓我滿意的效果的。

此外,因爲《狼和小羊》是寓言故事,而寓言故事的'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是靠這個外殼來蘊含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的理解越深越透,領會寓意就越明確。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的學習寓言的重要方法,於是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待講,以讀促學去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引導學生展開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狼想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小羊的話用尖細柔和的語氣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地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談化學生爲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了學生“我要讀”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的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間。本課課文不長,可讀性很強,但含義深刻,寓意多元,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要真正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刻意引導學生往確切把握寓意上鑽,特別沒有搞出一個標準的說法讓學生讀背,重要的是在於充分展開學習討論的過程,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在學習和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同時,也受到符合他們年齡特徵的教育,我認爲這樣對孩子的幫助也許更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