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49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1

原文

一條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四季翠綠的菜園。我們的心情都不大舒暢,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

終於有一天,父親望着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說要重新開一塊菜地。全家人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望着我們困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於是,在我家後面的山坡上,父親選擇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作爲菜園的基地。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一個星期過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過的黃土地。

父親還沒來得及整理他新闢的菜園,一場暴雨說來就來了。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

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園終於被開出來了,父親笑了。

春天到了,父親在他的新菜園裏,種上了豌豆。望着這一塊貧瘠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父親摸摸我的後腦勺,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

我似信非信地點點頭。沒過多久。菜園裏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就在我做着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我有些疑惑不解。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以後的日子,我們便四處拾糞。有時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親也要我跑到菜地裏去撒。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教案

一、《礁石》導入(以文代文)

自由讀詩,今天認識王樹槐筆下一位如礁石一般堅毅的父親,一起走進他的菜園。(齊讀課題)

二、初讀

通過預習,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個詞比較難讀

盛不滿

箢箕

鐵杴

猙獰

豌豆

伺候

其實看部首可以知道這個器具會是什麼做的?出示圖片,剛纔你們恍然大悟,爲什麼,見過是嗎?那鐵杴是什麼做的?出示圖片。(2)出示短語,齊讀。這些短語都是描寫什麼的?聯繫課題,都是跟這片菜地相關的。

a.誰能把它們分成兩類?爲什麼這樣分?

咱們把它們分成兩類之後,你就會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感嘆:這片菜園的變化可真大啊!爲什麼說它變化真大呢?原來的菜園,咱們選出一個詞來概括。(板書:荒涼)後來呢,板書:誘人。你們認爲這巨大的變化歸功於誰?歸功於父親的什麼?老師覺得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就承載着這個人的精神品質。

三、精讀

接下來請你快速瀏覽全文,劃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並在邊上用詞語概括出父親的品質。交流:

1.父親堅毅地說……

其實這句話中,有個詞就概括了父親的品質。(堅毅)好,圈出這個詞。

這片菜園之所以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歸功於父親的——堅毅。(板書)這就是找句子,然後用詞語概括父親的品質,接下來我們繼續,你還劃了哪些句子?

2.父親的雙肩紅腫…..從這句話,你看出了父親有怎樣的品質?執着,不放棄,用一個四字成語那就是——堅持不懈。(板書)

3.父親…..信心十足地說…..這句話中,有個詞就概括了父親的品質。(信心十足)好,圈出這個詞。

4.每天天還沒亮…..這片菜園的變化還歸功於父親的——勤勞(板書)

5.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

我相信每一個讀了這篇課文的人都會對父親說的這這番話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出示這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意味深長、語重心長)那我們就用這樣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這是一處非常重要的發現,你還劃了其他句子嗎?

6.那天,父親正在吃飯……

這一句是描寫父親的動作,拿起筆來圈出動詞。這一丟一抓一衝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從這三個動詞中,你讀出了什麼?(父親心繫菜園;爲了菜園奮不顧身)

這三個動詞讓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個動詞?(你們小孩子就喜歡衝)讓老師感觸最深的就是丟,他丟的是什麼?碗,把飯碗都給丟了,咱們家寬裕嗎?不寬裕,哪一段告訴我們的?對於並不寬裕的人家一隻碗重要嗎?但是現在父親居然把碗一丟,而不是把碗一放,這兩者有什麼區別?指名說。

這樣我們體驗一下,你們來扮演一下文中的父親。來,準備,父親們你們吃飯呀。捧着碗吃,你不捧起來,待會怎麼丟?你必須拿一個東西當碗,文具盒也行,練習本也行。注意聽我的提示語。父親把碗一放,放好了麼?放,動作比較慢,比較從容、淡定。再來,吃飯吃飯。父親把碗一放,從從容容,好,繼續。暴雨風說來就來,父親把碗一丟,你丟了飯碗你還笑。

碗一丟,可能會導致——碗碎了。對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親居然把一隻碗給丟了,由此可見,在父親的心裏只有——這片菜園。如果是拍電影的話,這絕對是個快鏡頭。那既然是快鏡頭,我們應該怎麼讀?指名2個讀。爲什麼要這麼快?這薄薄的一層土是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辛勤纔開墾出來的,眼看着將要前功盡棄,功虧一簣,父親萬分着急,心如刀割,能不快嗎?你們能讀出這着急和奮不顧身嗎?齊讀。

同學們,父親當時就是這麼毅然決然的衝進了暴雨中,然而作者卻讓鏡頭在這兒戛然而止,你能透過文中的省略號,看到暴雨中父親的一舉一動嗎?

請拿起筆,發揮你的想象,把這幅感人的畫面寫下來,特別寫好父親的動作。

指名3個。(評價:那時的父親是多麼無奈和心痛啊!)

老師也寫了這省略的畫面。(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父親的身上沾滿了泥水。父親呆呆地望着在暴雨中流失的泥土。突然,父親“啊”的一聲,整個身子趴倒在土地上。父親伸展開雙臂,想攔住那些正在流失的泥土。)

這就是父親。這一片荒涼的土地之所以變成誘人的翠綠,還歸功於父親的——艱辛地付出。(板書:艱辛)

學到這,這個問題是不是解決了?這一片荒涼的`土地之所以變成誘人的翠綠,歸功於父親的——

7.這些句子哪些是寫言,哪些是寫行的?男女分讀

四、總結

正是由於父親這樣辛勤,不輕言放棄,堅毅,精心伺候,纔有瞭如今我家的菜園——(出示:整段)1.跟老師合作着讀。

2.讀着讀着,老師發現了一個地方前後不一樣,看,這兒明明寫着是“我家的菜園”,這個菜園也明明是我們家的,課文爲什麼不以《我家的菜園》爲題呢?(結合板書)沒有父親,就沒有這片菜園。我們再說的具體一些,沒有父親的堅毅、堅持不懈、呵護、辛勞,就沒有如今的菜園。作者以父親的菜園爲題,其實也是作者對自己父親的一種——敬佩、懷念、尊重。

3.重組課文內容,寫話習得語言。

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作者,站在菜園裏,面對這誘人的翠綠,你看到的還僅僅是滿園的蔬菜嗎?我相信父親曾經說過的話,父親曾經做過的事,一幕幕清晰地浮現在你們眼前。請根據你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感受,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補寫出來。

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我走在園裏,思緒萬千,似乎又看(聽)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寫話,教師巡視,集體交流。)

父親的一言一行給王樹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啊,我們寫一件事情,刻畫一個人,就要抓住這個人的言和行,這樣這個人物纔會飽滿,這個人物形象纔會深深的刻在我們腦海裏。 4.結課。

師:父親的菜園帶給子女的不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品質。

同學們,你們的成長過程就像是省略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喜有悲,有風有雨,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我們也要像父親一樣想方設法地經營好自己的人生菜園。

板書:荒涼——碧綠

堅毅

勤勞

堅持不懈

艱辛

呵護

信心十足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認識本課6個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悟,體味鄉村風情和父親堅毅淳樸之美。

3.落實本單元“讀寫例話”訓練重點,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從中體會父親堅韌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學會從內容體會思想。

教材分析:

句段賞析

1.“然而,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層泥土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

析:然而,表示轉折;“薄薄的一層”,極言少;“一乾二淨”就是乾乾淨淨的意思;“大塊大塊”,多而大的意思;“猙獰”,指石頭面目兇惡。這句話是說,父親辛辛苦苦開墾出的三四分黃土地被無情的暴雨破壞了,非常可惜。

2.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析:這句話是說父親的菜園不僅開墾了出來,而且長勢很好。作者運用了比喻,把“菜園”比作“碧綠的翡翠”。生動形象,能引發人的想像,同時與荒涼的山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見,這其中包含着父親的多少艱辛啊。

3.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

析:這句話中的“伺候”一詞指爲使土地變肥沃而作出的辛勤努力;“貧瘠”指土地不肥,不適合生長植物。“黑亮”指土地的顏色由黃變黑,說明肥力增加了,因爲土質由貧變肥,所以引來蚯蚓安家。總的來說,是說明在父親辛勤的努力下,由於採用了有助於肥力的.措施,使土地變肥沃了。

寫作特點

1.文章條理清楚,有真情實感。如“我們的心情都不大舒暢,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

2.文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如“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語言樸實,突出了人物的特點。

3.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形象生動。如“……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再如:“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層泥土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使人讀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寫父親辛勤開墾菜園,精心照料菜園,收穫了很多新鮮蔬菜的事。讚揚了父親不辭辛勞,默默耕作的精神。告訴我們辛勤地付出之後纔會收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就在這一片荒涼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塊碧綠的翡翠”,這就是“父親的菜園”。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他又是怎樣開墾菜園的? 2.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想想從這些詞句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小組合作研討,深入理解課文

1.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文中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體會菜園對我們一家的重要性。此外還要明確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從中體會父親在開墾菜園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感受父親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自信、勤勞的品格。

四、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深入領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

望着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綠的翡翠”,你此時心裏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永遠保持自信,什麼事情都能做成。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荒涼的山坡 一塊碧綠的翡翠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③積累並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課前準備

①文字幻燈片。

②補充閱讀材料。

●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①(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②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①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

②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乾、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③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研讀,體會人物精神

①默讀課文,思考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圖畫批註,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

②小組內交流。

③全班交流:

a.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爲菜園的基地。

b.當暴雨沖走泥土後,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C.爲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裏,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④在同大自然搏鬥中,佔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誇誇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蹟)

⑤父親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身上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爲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路,練習有感情朗讀,並讀給大家聽。

●探究寫法

①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②拓展閱讀《兩根指頭的聲音》。

●附錄

兩根指頭的聲音

包利民

黎楓是一個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正打着響指,聲音清脆悅耳,我看到他只有一隻右手,左臂空空蕩蕩,更讓我吃驚的是,他的右手僅有兩根指頭,他競用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響指!

當我們成爲朋友後,我漸漸地瞭解到他的一些情況。9歲那年,他因頑皮觸碰到高壓線,從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開始的時候,他萬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滿了絕望。後來在父母及老師的開導下,他才漸漸平復下來。

有一次,一個傷殘人報告團來作報告,父母打算帶他去聽,好讓他知道別的傷殘人是怎樣奮鬥的,以此鼓舞他的鬥志。他很高興。可第二天他又不快樂了,父親問他原因,他說:他們做報告時,我怎樣爲他們鼓掌呢?

父親看着他的眼睛說;兩根指頭也可以鼓掌呀!那幾天,他學會了打響指,聽報告的時候,他以打響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學們討論理想,大家異常激動,有個同學站起來,兩手握緊拳頭大聲說: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拼搏,我想成爲一個企業家!黎楓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爲一個企業家,可他卻不能像那個同學那樣用雙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悶悶不樂,在母親的關切下,他講了白天發生的事。母親沒說什麼,默默注視了他一會便轉身向門外走。忽然,一枚硬幣從母親手中落到了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他忙跑過去,把那枚硬幣拾起來還給母親。母親握着那枚硬幣說:孩子,你看,拾起錢兩根手指就足夠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無法形容的。

他對我說:從那以後,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兩隻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見黎楓的時候,他正用兩根手指熟練地操作電腦。我們談了好久,臨別的時候,他打了一個響指和我再見。是啊,即使上天只給你兩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運的咽喉!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藉助字典,認識“嬰、毅、腫”等8個生字。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勤勞、自信和執著等品質 。

3、學習並積累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勾畫、批註、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從而體會父親的品質;

2、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和其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家有菜園嗎?

生齊答:有。

師:平時都是誰在打理菜園呀?

生1:媽媽。

生2:爺爺。

生3:爸爸。

師:那菜園對你們來說,意味着什麼呢?

生1:吃不完的蔬菜。

生2:全家人的糧食。

師:是呀,菜園對於我們農家來說就像奶汁對於嬰兒那麼重要。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父親的菜園》(板書),我們一起走進文中,看看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點燃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感知大意,瞭解菜園的樣子

師:請生默讀課文,思考父親的菜園是什麼樣子的?用筆畫出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生1: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生2: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師:是呀,父親的菜園就像翡翠一樣,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兩句話,感受菜園的美麗風光。

生讀

師:那麼在父親開墾之前,這是一塊怎樣的土地?

生:貧瘠的山坡。

師:一位普通的農民爲家人開墾出一塊菜地,遠遠望去,就像——(生答:碧綠的翡翠)(板書)嵌在——(生答:貧瘠的山坡上)(板書),他是誰?

生答:父親

師:好,那讓我們齊讀課題《父親的菜園》。

三、感受父親的辛苦、執着、勤勞

再次默讀課文,思考父親在開闢新菜園時做了哪些事?

學生自學

師:父親做了哪些事?請生彙報。

(一)生: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來。

師:父親這樣的勞動堅持了多久?

生:一個星期。

師:整整七天,父親都是這樣。

師:同學們,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生1:父親很辛苦。

生2:我們還在睡覺,父親卻在菜園裏幹活了。

生3:父親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師:讀到這裏,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1:偉大。

生2:堅持不懈。

生3:勤勞,不怕困難。

師:你能用朗讀讀出來嗎?

指讀 齊讀

師:父親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波於家與山坡之間。終於,一塊三四分的地翻好了,可是,還未來得及整理,發生了什麼事?

生: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來了,將父親的菜園摧毀了。

師:父親又做了哪些事?接着彙報。

(二)生1: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

師:你們能把這句話中的動詞找出來嗎?

生:丟 抓 衝

師:是呀,一丟,一抓,一衝,有多快?

生1:一瞬間。

生2:一剎那,一眨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讀懂內容。】

師:同學們,通過父親這麼快的速度,你知道了父親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着急

師:好,用你的朗讀讓大家感覺到父親的着急。

生讀(指導讀)

師:這麼着急的父親會到菜園裏幹些什麼呢?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內容,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話,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生1:父親可能會用塑料布遮蓋住土地,不讓泥土流走。

生2:父親全身溼透了,但他仍然在保護着自己的勞動成果。

師:你的想象力真棒,想象到了父親在雨中的樣子。

生3:父親竭盡全力地用鐵杴把泥土蓋住,在做最後的努力。

師:也許此時此刻的父親身上已經濺滿了泥水,也許,地上很滑,父親摔倒了,然而他又爬起來……如果你是父親的兒子,你看到自己的父親那一刻奮不顧身地搶救菜地,你是什麼心情和感受?

生1:很難過,爲父親感到傷心。

生2:很感動,因爲父親是爲了我們有菜吃。

師:難過,心疼,這是作爲兒女的本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文字,把我們的傷心、難過、以及對父親的感謝之情都抒發出來吧!(師生齊讀文章的第四段)

師:是的,父親那樣奮不顧身地搶救,還是無濟於事,菜園還是被衝得面目全非,課文當中用了一個什麼詞寫“岩石”?“猙獰”是什麼意思?

生1:很兇的樣子。

師:這個詞本是形容面目或者表情的,難道石頭也有表情嗎?

生:形容石頭在這時顯得很恐怖,因爲父親的心血沒了,呈現在眼前的是大塊大塊的石頭。師:大雨沖走的僅僅是那層薄薄的泥土嗎?大雨還衝走了什麼?(出示填空題)

生:沖走了父親的心血。

生:沖走了父親的功勞。

生:沖走了父親的勞動成果。

生:沖走了全家人的希望。

師:衝不走的是什麼?

生1:父親的勇氣。

生2:決心。

生3:我覺得衝不走的是父親的.信念。

師:他的信念是什麼?

生:那就是一定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墾出一片碧綠的菜園。

師:這就是父親的信念,父親沒有氣餒。

【設計意圖:通過這幾個填空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師:爲了我家能有菜園,父親還幹了什麼?繼續彙報。

(三)生: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師:想像一下父親可能挑多少筐土?

生1:1000筐。

生2:比1000筐還要多。

生3:不可計數。

師:是呀,多的我們都數不過來,這其中的苦只有父親知道。自由讀讀這幾句話,感受父親的不易。

生讀。

指讀。

男女生賽讀。

【設計意圖: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父親的執着與艱辛。】

師:是呀,父親就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一樣,一個人默默地,堅持不懈地挑着,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一位怎麼的父親呢?

生1:永不放棄。

生2:有勇氣,有決心,堅毅。

師:再去文中找找,看看父親還做了些什麼事?請生彙報。

(四)生:就在我做着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把那一片的豌豆全翻在泥土裏。

師:父親爲什麼這麼做?

生: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師:請大家認真的讀一讀第9自然段,說說你體會到了父親的什麼?

生讀,彙報。

生1:我體會到父親對這塊土地很有感情。

生2:我體會到父親很愛這塊土地,把土地當孩子一樣熱愛。

師:父親不僅瞭解土地,而且熱愛土地。所以他把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

師:我們來讀讀父親說的這句話,感受父親對土地的熱愛之情。

生讀( 指讀 評價 再讀)。

師: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一塊死黃土,變得黑亮,遠遠看去,菜園就像碧綠的翡翠嵌在山坡上,注意到了嗎,這裏有個“嵌”字,這能說明什麼?

生1:說明這篇荒涼的山坡上只有父親一塊碧綠的菜園。

生2:說明父親的菜園格外鮮豔、引人注目。

師:這裏“碧綠的翡翠與荒涼的山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大聲的把這句話讀出來!

師:那你知道,是什麼讓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碧綠的菜園呢?

生:是父親的信念。

生:是父親的勤勞、堅毅、執着。(板書:勤勞、堅毅)

師:正是父親百折不撓的品質、正是父親對土地的熱愛、正是父親的勤勞才創造了這一片誘人的綠色,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句話,讓我們把對父親的讚美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讀。

四、讀寫結合

師:當我們望着這片翡翠似的菜園時,你會想到些什麼?我想此時你一定有很多話要對父親講,請寫下來。

生1;父親,你爲了我們家有蔬菜吃,辛苦了,謝謝您!

生2:父親,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您都是第一個天還沒亮就出門,直到天黑纔回家的人,爲了我們有菜吃,您的背更彎了、手掌更粗糙了,看到這些我的心很難過,在這裏我要對您說:“您辛苦了,謝謝您”。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你們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五、感悟昇華

師:同學們,文章最後說“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那我們文章的題目爲什麼是“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家的菜園”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深層次的內容。】

生:因爲菜園是父親勤苦勞作、堅持不懈纔有的結果。

生:因爲文章要讚美父親執着的信念。

師:是呀,正是父親的執着、勤勞、堅持不懈,纔有了這片誘人的翠綠。讓我們再次齊讀課題,把我們對父親的讚美、敬佩之情送給父親。

生齊讀課題。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理解“箢箕、鐵杴、猙獰、豌豆、萵筍”五個難理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執著和勤勞。

3、學習並積累動作描寫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的動作,來感受父親堅持不懈、勤勞努力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這些蔬菜你們認識嗎?(課件出示圖片)指名學生說。這些新鮮誘人的蔬菜都長在“父親的菜園”裏,今天我們就跟隨王樹槐先生一起走近《父親的菜園》。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要求:

a、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b、想一想,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2、檢查生字詞。

課件出示:箢箕

鐵杴

猙獰

豌豆

萵筍

a、指名學生讀、小老師領讀。 b、這兩行詞語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行是同偏旁的詞語,同偏旁的詞語中的兩個字一般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積累同偏旁的.詞語。引導學生觀察第二行都是蔬菜名。 c、哪個詞語你難以理解。箢箕、鐵杴——出示圖片

猙獰——出示字典意思:面目兇惡。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a、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預設: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b、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文章肯定會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你能用簡單的話說說課文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嗎?指名兩位學生回答。

我們把起因、經過、結果這三部分像串糖葫蘆一樣把它們串聯在一起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誰來試試?指名兩名學生回答。

三、學習動作,體會感情

1、分層意

課文主要講了父親開墾菜園的經過,集中在2—10自然段,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將這部分內容分爲三個部分,並說說每一部分父親分別在幹什麼。 2—3:開荒4—5:填土6—10:育肥

2、選擇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分內容讀一讀,把你感受最深的詞語圈出來,並說說你的感受。預設:

a、直到才

可以看出父親非常勤勞、堅持不懈

b、扛、挑、丟、抓、衝

父親對菜園的關心、開闢菜園的決心之大c、一筐一筐

父親毫不氣餒、執着堅毅

d、紅腫、磨起了泡

細節之處可見父親的不辭辛勞

3、重點理解“丟、抓、衝”三個動詞

a、“丟”:平時你會丟什麼東西?(垃圾)對你而言,垃圾是重要的東西嗎?(不是)所以說“丟”字一般用在不重要的東西身上,那我們來看課文,父親丟的是什麼?(飯碗)飯碗,我們也可以說吃飯對父親來說是不重要的事,那麼在父親眼裏,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拯救暴雨中的菜園)

b、“抓”:如果讓你來寫,你會用上什麼詞?(拿)爲什麼作者沒有用你的詞呢?“抓”和“拿”有什麼區別?(“抓”:緊緊地握住,使之不逃脫;“拿”:輕輕地握,沒有體現力量)

做動作比較:抓(拿)着鉛筆,再說說你的感受。

預設:父親拯救菜園的迫切之心,牢牢地抓在了父親的手裏。

c、“衝”: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運動會上參加過跑步比賽,請你說說在跑最後一圈是你的感受。(衝刺、全力以赴、拼命)你心裏想的是什麼?(我要拿第一名、不要被後面的同學追上來、我要爲班級爭光)

課文在這裏也用了一個“衝”字,想必父親的感受跟我們跑步衝刺的感受是一樣的,父親拼命地想要幹什麼,他心裏想的是什麼?(保護菜園)

這三個幾乎是一氣呵成的動作,將父親對菜園的愛護、對開闢菜園的執着表現得淋漓盡致,誰想來試着演一演這一場景。

你剛纔用演的方式,現在請你用讀的方式將父親的急切、執着表達出來。學着他的樣子,一起來讀一讀。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經過開荒、填土、育肥這一道道程序,加上父親這一個個飽含堅定執着的行動,原本寸草不生的土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這一變化。(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

2、父親在一片荒蕪中創造了一個奇蹟,這塊肥沃、碧綠的菜園來之不易,課文描寫到菜園遇上了暴雨,父親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會怎麼做呢?除了歷經暴雨,在烈日下,父親又是怎麼做的?請你發揮想象,用上動詞,擇其一寫一寫。

一場暴雨說來就來,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的午後,毒辣辣的烈日曬得土地滾燙滾燙,曬得樹葉都打起了卷兒,可父親依然勞作在菜園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總結:父親讓一塊荒涼的土地,長出了新鮮可口的蔬菜,你想對父親說什麼?學生自由說。

父親澆灌出的不僅僅是一年四季吃不完的蔬菜,他澆灌的更是一種堅毅執着、不懈奮鬥的品質,也讓我們深深埋下了這顆種子,慢慢去澆灌它茁壯成長。

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記敘了父親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爲“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體現出作者對父親、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依次寫了“失去菜園、決定開墾、開墾荒地、壘上石牆、種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糞肥田、菜園豐收”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及部分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積累並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4、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勤勞與執着。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描寫父親開墾菜園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的愛是教學重點。體會父親在荒坡上開墾菜園的艱辛,對城市的學生來說是教學上的難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爲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穫的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麼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二、根據自讀提示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並在空白處批註。

三、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師:爲了把“貧瘠的土地”變成“翡翠似的菜園”,父親都做了些什麼?

預設:

交流一: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開闢新菜園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當時的神情是“詫異”,是“疑惑”。可作爲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的父親現應承擔起這一份責任啊!)

交流二: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起一擔柴草回家來。

(父親起早貪黑地勞動,一干就是一星期呀!我想,父親的勤勞肯吃苦,堅韌不拔的品質不用我多說了!)

交流三: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

(一個“丟”字,一個“衝”字足以看出父親很在乎他的'菜園,儘管現在下着暴雨,他也要出去看一看。可見,他對這塊菜園是如此地熱愛。)

交流四: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多麼頑強的父親呀!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大雨沖毀了菜園,卻衝不垮———父親的決心!)

交流五:父親摸摸我的後腦勺,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

(父親很自信。只要認準目標,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交流六:春天到了,父親在他的新菜園裏,種上了豌豆。沒過多久。菜園裏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就在我做着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我有些疑惑不解。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同學們,作者這裏有一個字用的非常好,“翻”,你們覺得這一“翻”翻掉了什麼?(翻掉了父親的辛苦和努力,翻掉了作者想吃炒豌豆的美夢……)

那這一“翻”又爲以後翻出了什麼?(翻出了土地的肥沃,翻出了全家的期盼和希望,翻出了以後全家幸福的生活,翻出了父親菜園的更好的收成)

四、探討課題的含義

師:現在你們知道作者爲什麼將這個菜園命名爲“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家的菜園”“我們的菜園”了嗎?(師在題目上打個問號)

預設:

這塊土地傾注了父親的愛。

這塊菜園全是父親的付出。

父親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這片菜園

正是因爲父親的精心侍候,才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這個菜園佈滿了父親的汗水還有他的心血。沒有父親,也許這個菜園根本就不會出現。

五、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麼 (如;執着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勤勞,爲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六、佈置作業

積累語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句抄下來、

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每天早出晚歸 不怕苦

暴雨過後重建 不氣餒

豐收之後肥地 不只顧眼前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課後及文中的生字理解其組成的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勤勞、堅韌等品質。

一、(課前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導入

1、今天徐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地方(出示菜園圖),瞧,我們來到了哪裏?

2、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

3、(出示荒地圖)但是,原來這片土地是那麼得荒蕪。一塊如此的荒地怎麼會變成一塊碧綠的翡翠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父親的菜園》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及反饋

●(出示初讀要求)爲了更好地體會課文,請你帶着上面的要求,先自由讀讀課文:

1、試着讀準生字、理解新詞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初讀反饋

1、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大家的學習成果(出示生字新詞):

⑴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⑵採用你喜歡的方式向大家說說哪些生字你會了、哪些詞語你理解了。

⑶帶着剛纔的理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齊讀)

2、讀了課文以後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引導學生說出父親的菜園從“荒涼的山坡”變成了“碧綠的翡翠”,板書:荒地→翡翠)

出示兩幅圖:“荒涼的山坡”和“碧綠的翡翠”,引入:那麼,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能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了這樣一塊翡翠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答案。

三、體會人物精神

1、通過自學課文你知道父親一開始開墾荒地是不是一帆風順的?

那他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學生回答,出示:終於有一天,父親望着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說要重新開一塊菜地。全家人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過渡:父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開墾荒地的,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可以提醒提醒你: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來的?

2、既然父親下了如此大的決心開墾菜園,那麼接下去他要做的就是開墾菜園(引說)。那麼,“我”是如何寫父親開墾菜園的呢?請你用筆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學生劃這些句子)

大家劃了哪些?(先初步說出幾句,不作交流)

3、同學們找出這麼多的句子都是描寫父親開墾菜園時的語言和行動的,那父親的.哪些話語和做法最讓你感動呢,請把這樣的語段找出來在四人小組裏讀一讀,並且和別人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四人小組交流)

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大家的合作學習成果,父親的哪些話語和做法最讓你感動呢?

4、主要討論以下句子:(其餘句子口頭交流)

●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

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父親是怎樣的人?(學生回答:勤勞、辛苦……)

是呀,父親通過整整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終於開出相當於我們兩個教室大的黃土地,多麼不容易呀。那麼就請你讀一讀,讀出你所說的父親的勤勞。(學生讀)

大家覺得哪些字應該重讀,更能讓我們體會到父親的勤勞與辛苦呢?(學生說)

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讀出父親的勤勞與辛勞。

萬事具備,父親可以開始開闢新的菜園了,可是……有什麼倒黴的事情發生嗎?(生說到:父親還沒來得及整理他新闢的菜園,一場暴雨說來就來了。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

整整一個星期的努力白費了,讀到這裏你有什麼想說的?(學生說到父親的倒黴與不幸。)

的確,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啊!父親肯定會非常傷心。

如果你付出了努力而沒有得到回報你的心情會怎樣?(學生自由說。)

是的,肯定會很傷心,失去信心了,用我們今天新學到的詞語說就是非常得“氣餒”;有些人遇到這種情況會失去信心,那父親是怎樣做的呢?

●出示: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你讀出了什麼?(學生說)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一下畫面,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看到父親所做的這一幕你的心情會怎樣?(生答。)

是呀,肯定會,爲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是多麼不容易呀。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父親的堅持我們家終於有了夢寐以求的新菜園,就在我做着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引說,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讀到這裏你是不是也疑惑不解呢?那我們來聽聽父親怎麼說?)

●出示:就在我做着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我有些疑惑不解。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讀了父親的這席話你有什麼疑問嗎?有疑問說出來一起解決,沒疑問引出:那徐老師倒有一個疑問:爲什麼說“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呢?(學生說)

評價引出:是呀,因爲這塊地本來就是貧瘠與荒涼的。

我們來讀一讀父親的話,體會體會父親當時是帶着怎樣的感情說出這一段話的,他當時還可能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說出父親對土地的瞭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四、經過父親的努力,最終結果如何?

a)學生說,出示兩句: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b) 再次出示兩幅圖,覆蓋:“荒涼的山坡”和“父親的菜園”。看着原先“荒涼的山坡”變成“碧綠的翡翠”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嗎?請你結合自己的感受,給下列句子補寫幾句話: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站在菜園邊,望着這誘人的翠綠,。

c)僅出示“父親的菜園”圖,望着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誘人的翠綠”,我們深深感受到:這是一片復活的土地,在父親溫熱的胸膛裏涌動的是熾熱的情感。你覺得你從父親的身上學到了什麼?

五、小結

同學們,徐老師覺得你們的成長過程就像是省略號(出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像文中的父親那樣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你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沮喪,感到不開心(點擊悲臉放大)但是,徐老師希望大家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像文中的父親那樣保持自信,以堅強的毅力去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任何問題( 出示“?”),用微笑去面對任何事情,那麼最終你也會露出燦爛的笑容。(點擊笑臉放大)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着,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通過看圖認識“箢箕、鐵杴、豌豆、萵筍”這四個學生感到困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執着和勤勞。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讀書,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朱自清筆下的父親浸透了對兒女深沉的愛,許地山筆下的父親諄諄教誨兒女做人的道理,王樹槐筆下的父親又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父親的菜園》。

根據自讀要求,認真讀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找出勞動工具和蔬菜名稱的生詞,劃一劃,讀正確。

3、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找出父親開墾菜園經過的部分。

三、體會變化,自主質疑

1、師:我們來讀讀這四個生詞。

2、課文講了父親開墾菜園的事:

寫父親開墾菜園的是2~10節。

3、這部分中有兩句話,我們先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兩句話。從這兩句話中你瞭解到一些什麼課件出示兩句話:

⑴望着這一塊貧瘠()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點貧瘠,出現:

可怖的岩石、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出現圖片1我們認識一下這一塊貧瘠的土地。讀句子。

⑵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讀讀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一些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問題板書:

貧瘠──“碧綠的翡翠”

(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

四、小組合作,體會情感

快速瀏覽課文2~10節,根據“開地”“填石”“肥土”把這一部分分成三個層次。

指名三位同學讀三個層次。

小組學習任務:

我們小組學習的是課文的()這一部分:

劃出這部分中父親遇到困難的句子。

劃出這部分中父親對待困難的句子。

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們小組推選()代表發言。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小組學習其中的一個部分,去了解這位不尋常的父親。

開地:

1、全家人都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3、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

板書:

開地:從早到晚

讀困難的句子,你們讀父親的決心。

填石:

1、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個了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

2、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風雨中……

3、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板書:

填石:肩紅腫,腳起泡重點讀第三句,多麼堅毅的父親。

肥土:

1、望着這一塊貧瘠()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2、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炸幹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父親是把剛萌生的希望揉進了土地。拼了命這裏緊緊指的是這片荒地嗎?朗讀指導。

3、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

讀課文。

五、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現在你知道父親身上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麼?

看板書總結:

因爲父親的勤勞,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因爲父親的.堅毅,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因爲父親的執着,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片碧綠的翡翠一般的菜園,這不僅僅是父親的勞動成果,這更是我和我們全家人的精神家園。齊讀最後一節,下課。

板書設計:

勤勞:

貧瘠──堅毅──“碧綠”的翡翠

執着:

開地──從早到晚

填石──肩紅腫,腳起泡

肥土──精心伺候

教學反思:

運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讀書: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精心組織小組學習,能讓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在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對小組學習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小組學習有學習任務,學習步驟,小組學習的成果能一一得到檢測。經過認真的小組自主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對於文本的內容加深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充分參與,體會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語文的一定方法。

以讀促思,邊思邊讀,促進學生的感悟:

課堂上我們呼喚琅琅書聲,然而有效的教學要求讀思結合,讀出問題來,在讀中解決問題。本堂課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初讀課文,讀中質疑:“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再讀課文,讀中解疑,學生通過自讀,交流體會父親開闢菜園的過程,感悟父親勤勞和執着的精神。選讀經典,感悟精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節,配以優美的畫面,對於文本內涵的體悟水到渠成。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3、有感情的讀文。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鬥的道理。

重點難點: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

教師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出示荒涼山坡圖)這是什麼地方?

師:對,是山坡。這是一個怎樣的山坡呢?(指名回答)

師:在這一片荒涼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塊碧綠的翡翠。(出示圖片)那是——(生齊答)《父親的菜園》(板書課題)

師:誰來把課題讀一讀?(指名讀)

師:你強調了“父親”一詞,你想提什麼問題?

師:真是愛思考的孩子。還有誰想把課題讀一讀?(生讀)

師:好,你把“菜園”讀了重音,你想提什麼問題?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看來你們都是愛提問的孩子,等一會兒老師還想看看誰還是愛解決問題的孩子。

二、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師:同學們,這是課文裏出現的生字,你能準確地把它們拼讀出來嗎?(能)指名讀

師:讀得真準確。掌聲表揚。我們全班也來讀一遍。

重點分析貧瘠

指名說意思(不肥沃)瘠的部首是——病字頭

、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師過渡:(出示對比圖)同學們,把“荒涼的山坡”變成“翡翠似的菜園”,並不是玩變魔術,說變就能變的,父親做了許多工作!那麼父親都做了些什麼?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生:開荒填土肥土(板書)

師:說得對,在開荒、填土、肥土方面,父親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請大家認真默讀課文,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用“~~~~”畫出來,寫上體會。同學們,現在進行小組內交流。

師過渡:好,同學們都交流好了。在開墾荒地上,父親哪些言行最讓你感動呢?誰來讀一讀。(指名)

2、學生彙報。

生:句1: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從父親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師:同學們,在父親開墾荒地時,父親還有哪些言行讓你感動呢?

生:句2: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

師:從“每天天還沒亮,直到傍晚才”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我從這裏體會到父親是一個勤勞的人(板書勤勞)

師:是的,這是一個勤勞的父親,你能通過你的朗讀,把父親的勤勞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生:句3: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

師:請用三角符號劃出表示父親動作的詞,

師: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關於填土,父親哪些言行最讓你感動呢?

生:回答句子4: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從這句外貌描寫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師:這時,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父親?(生回答)

生:執着(板書)

師:關於肥土,父親是怎樣說的?誰來讀一讀?

生:句子5: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師:這個時候,你又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呢?

師:是的,這塊地就像父親的孩子,父親給予了這個“孩子”足夠多的“關愛”和“呵護”,所以纔有了我家的菜園(出示最後一段)齊讀

師:同學們,讀到這裏,你明白了作者爲什麼以父親的菜園爲題了嗎?誰來說說你的看法

生:因爲沒有父親的.堅毅,堅持不懈、勤勞、呵護以及艱辛的付出,開荒、填土、肥土就沒有現在的菜園

師:說的好,本文的作者以父親的菜園爲題。是爲了表現了這是一個堅毅、勤勞、執着的父親,父親是作者一家人的驕傲(指着板書說)

四、文本拓展,課外延伸

1、同學們。如果說母愛是水,那麼父愛就是一座山

2、下面請大家欣賞關於“父親”的小詩(男女各讀一小節,最後一節全班讀)

3、同學們,一個人的言行可以表現出這個人的品質。大家來欣賞一張圖片,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夥伴(出示圖片)

(出示下一張)這是一個怎樣的警察叔叔

是的,他們的一言一行可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拿起手中的筆,在堂上本寫一寫你所瞭解到的這一個人吧!

注意,在寫的過程中,把這個人的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具體。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父親的菜園,通過開荒、填土、肥土這幾方面寫出父親是一個堅毅、執着、勤勞的人。這節課,我們上到這裏。下面是我們這節課的作業

五、作業:

1、把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抄下來。

2、找些文章與父親共讀一本書。比如朱自清《背影》、《父親的半瓶酒》等。

教學反思: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肥土,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依據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先讓學生藉助字詞典把課文內容讀準確、讀通順。

2、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的語句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這一個環節按照“畫出相關句子—寫出體會—小組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

3、學生思考:課題爲什麼父親的菜園爲題,讓學生在討論中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

4、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一個人的品質,達到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10

導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爲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穫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麼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出示自讀提綱

1.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並在空白處進行批註。

小組內交流自讀提綱中的.2、3題

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精神

1.師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動的語段,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a.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纔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b.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爲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靠自己的身體,在岩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c.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瞭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麼?(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爲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積累語言

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認讀8個生字.

2.瞭解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開發菜園,是怎樣開發的?

3.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學習重點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難點

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教具、學具準備

學習活動過程

活動及名稱關鍵問題活動程序活動要求設計意圖補充修改

活動1.導入解題看到題目大家會想到什麼?讓學生讀題解題讓學生討論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回答.初解課文

活動2.學習課文如何理解父親的菜園?1.讀課文,學生字.

2.學習課文內容.

1.讀文識字.

2.暢談自己讀懂的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

活動3.再讀課文,加深理解父親是怎樣管理菜園?讓學生讀文後分組討論問題.選出小組代表回答問題.細緻瞭解父親的菜園

活動4.細讀課文哪些句子是描寫父親的?讓學生細讀課文找出描寫父親的語言.找出描寫父親的.語言並回答.積累語言

拓展你家是怎樣管理菜園的?小組討論回答自家管理菜園的情況.

《父親的菜園》敘述父親開荒種菜一事,表現了父親的勤勞、聰明、堅強的個性,我們在學習中要學習父親的.

板書設計失去———修路

堅毅

父親的菜園{開荒{不氣餒}伺候}翡翠

笑了

作業設計1.你家是怎樣種菜和管理菜園的?(請簡要回答)

教後反思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理解“箢箕、猙獰、伺候”等詞語的意思。

2. 理解課文內容,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能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合理想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父親對土地的珍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1.啓發談話: 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一個菜園去看看,誰的菜園呢,一起讀。

2.質疑:父親的菜園都有些什麼?爲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推測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生字新詞

第一組:鋤頭 鐵杴 箢箕 籮筐

▲發現了嗎,這一排詞語寫的是什麼?我們看鋤字和鐵杴都是金字旁,它們是用金屬做成的勞動工具,那箢箕和籮筐都是竹字頭 箢箕和籮筐是(用竹子編成的勞動工具,)

▲出示圖片:大家看,這就是箢箕和籮筐

第二組:豌豆 萵筍 菠菜 辣椒

▲這一排詞語的共同點發現了嗎?

▲父親菜園裏的蔬菜可多了, 一起讀。

▲出示: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師小結過渡:那麼多的蔬菜,難怪作者說“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第三組: 紅腫 榨乾 氣餒 伺候 堅毅 貧瘠 可怖

▲音都念準了,意思懂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什麼叫氣餒? 伺候呢(在人身邊供人使喚,照料飲食起居,招待人)招待人,照顧人叫伺候,所以伺候兩個字都是單人旁,你都看見過誰伺候誰?課文中伺候的是什麼呢?

板書:伺候

▲出示句子: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翠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自己去讀讀句子。

父親伺候的是——(菜園),是隨隨便便的伺候嗎?精心伺候可見照顧的怎樣?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菜園發生了什麼變化?能用上這些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嗎?

板書:荒涼、貧瘠 精心 碧綠的翡翠

▲恭喜你,你既準確回答了剛纔的問題,又用最精煉的語言將課文內容概括出來了,課文就是寫父親把荒涼、貧瘠的荒地伺候成碧綠的菜地的事。所以叫父親的菜園

三、品讀伺候,感悟品質

1. 父親是怎樣全身心地呵護、伺候菜園的? 默讀課文,父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感動了你,請用橫線畫出,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 梳理思路,品讀感悟

剛纔,大家都在認真地與課文對話,現在我們來交流分享,好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父親是全身心地對待菜園的?

板塊一、開荒除草(坡地開荒)

出示句子: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開荒除草)

▲說說你的理解,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了這一點?其它同學還有補充嗎?父親這樣的勞動堅持了多久?(整整七天)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板塊二:搶救菜園

出示句子: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

▲你看到的是雨中的伺候,說說你的理解?你關注了父親的動作,請同學們圈出句中的動詞(丟、抓、衝)你覺得如果是看電影的話,這是快鏡頭還是慢鏡頭?這一丟,一抓,一衝,有多快?

▲指導朗讀:透過這閃電般的速度,你看到的是什麼?

▲然而,作者卻讓鏡頭在這裏戛然而止,來了個省略號,省略號省去的是什麼呢?省略號背後藏着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也許此時此刻的父親身上已經濺滿了泥水,也許,地上很滑,父親摔倒了,然而他又爬起來……同學們,藉助想象,我們已經看到了父親搶救菜園的畫面

▲即使是那樣奮不顧身地搶救,還是無濟於事,還是被衝得面目全非,課文當中用了一個什麼詞寫“岩石”? (“猙獰”)我們看,猙獰這兩個字都是反犬旁,猜想一下,這個詞是形容什麼的?這個詞本是形容面目或者表情的爲什麼說石頭是猙獰的呢?

▲聯繫前文這句話想一想,這一層薄薄的泥土是怎麼來的?(出示句子)

▲是的,那麼多天的勞動成果毀於一旦,等於之前的心血全部白費了,所以此時此刻,這石頭顯得比豺狼虎豹、妖魔鬼怪還要猙獰,還要恐怖。體會到這一點,誰再來讀讀句子。(指讀,齊讀)

(評價:多麼痛心的父親呀;你已經真正體會到了父親的感受。)

板塊三:砌牆挑土

▲ 暴風雨中的父親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親全身心地關照着菜園,還可以從哪兒體會出?

(出示句子):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從哪裏挑?挑了多少?回憶一下,這塊地有多大?我請教過數學老師,三四分地就相當於平時上課的四間教室那麼大。你說要挑多少泥土。

▲朗讀指導:作爲父親的兒子,你感動嗎?請你讀。這位同學,你爲什麼把一筐一筐讀得特別重呢?如果把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讀得更深情些,就更好了。

▲ 父親啊,你挑了那麼多,你的雙肩紅腫,你爲什麼還要挑呢?

▲ 父親啊,你挑了那麼久,你的腳板都磨出了血泡,你停下來歇歇吧!

▲ 父親就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一樣,一個人默默地,堅持不懈地挑着,讀到這裏,你看到一位怎麼的父親呢?(永不放棄)

板塊四:精心肥土

▲正是因爲有了父親的勇氣、堅毅,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這片菜園長出了第一抹喜人的綠。看,豌豆長出來了。你心情怎樣?(菜園重建後,父親又是怎樣繼續伺候菜園的呢?我們繼續交流)

▲高興、興奮,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就在兒子做着美夢時,父親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出示句子)請同學們掃讀一下這段文字,哪個字第一個跳入你的腦海?(翻)

▲父親這一翻,翻掉了什麼?那父親爲這塊土地又翻進了什麼呢?那這一“翻”還爲以後翻出了什麼呢?(翻出了更多的豌豆和蔬菜;翻出了那片碧綠的菜園。)有了碧綠的菜園會怎麼樣呢?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翻出了全家人美好的生活。翻出了全家人的笑臉和希望)

▲是呀,斷了奶的嬰兒重新喝上了奶,日子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可這位父親爲了以後的生活把拼了命種出來的豌豆翻掉,此時,你覺得這位站在豌豆前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不光只顧眼前利益,有遠見的人。)

▲聰明的孩子,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位有遠見的父親的話

(出示句子,生讀)“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除了用翻豌豆的方法肥土,父親還用了哪些肥土方法?這麼多的肥土方法,濃縮成一個詞,就是精心肥土。

設計意圖:把課文分解成四個板塊,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父親對土地的珍愛。

四、 書寫言行,學會表達

1.同學們,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父親在菜園付出的勞動何止書本中寫到的這一些,想象一下,當種子播下去,當菜苗長出來,當綠油油的.菜葉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時,父親又會做些什麼,說些什麼?

2.學生寫話:拿出手中的筆,把看到的、想到的畫面寫下來。

(你想到的是父親捉蟲的情景,寫出了父親捉蟲的動作;你看到父親在拔草,拔得那樣細緻;有沒有同學寫出父親的語言呢;我真佩服你們,應該說,你們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勞動,但你們藉助想象,寫出了一幅幅父親菜園勞作圖。)

3.小結: 一年四季,父親就是這樣全身心照顧着,呵護着菜園。怪不得說這是——(示意讀課題)父親的菜園

設計意圖: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爲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本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深化理解,品味精神

1.在父親精心伺候下,菜園多誘人哪,美美地讀

出示句子:遠遠望去,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2.父親的菜園如翡翠般嵌在荒涼的山坡上,還有父親的什麼也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呢?

3.是的,父親那勤勞、堅毅、執着的精神也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所以,當然要稱之爲——(生齊讀)父親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是讓我很糾結的一堂課,糾結的原因之一:耗時過長,雖說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備課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糾結的原因之二:我的思想混沌,坡地開荒、雨中搶救、砌牆挑土、精心肥土四個板塊平均用力,每一個環節的過渡都絞盡腦汁想好精巧的承接語,頗有些沾沾自喜的味道,自以爲解決一個大問題,就是爲什麼說是父親的菜園?三個層次去理解,第一層次,在學生概括主要內容之後,第二個層次,在梳理文章的脈絡之後,父親爲菜園做了這麼多事,怪不得叫父親的菜園,第三個層次,感悟父親的品質之後,父親的勤勞、執着、堅毅的品質也如碧綠的翡翠鑲嵌在荒涼的坡地上,當然稱之爲父親的菜園。結果一試教,時間完全不夠。糾結的原因之三:是練筆點不知如何定位,我原來定在雨中搶救省略號的文本補白上,發現生成的空間很窄,無非就是父親在雨中很狼狽,父親拼命的用鐵杴把泥土鏟回去。後來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做了一些調整,一是把原來按照行文結構下來的四個板塊改成重錘敲打精心伺候,串起整篇課文的教學,二是把寫話點也落實在對精心伺候的拓展補充上,施肥、澆水、捉蟲、拔草,讓學生跟隨文字體驗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同時也再次豐厚了勤勞、執着、堅毅的父親形象。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13

【教材理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爲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通過看圖認識“箢箕、鐵杴、豌豆、萵筍”這四個學生感到困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執著和勤勞。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讀書,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來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朱自清筆下的父親浸透了對兒女深沉的愛,許地山筆下的父親諄諄教誨兒女做人的道理,王樹槐筆下的父親又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印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父親的菜園》。

師:根據自讀要求,認真讀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找出勞動工具和蔬菜名稱的生詞,劃一劃,讀正確。

3、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找出父親開墾菜園經過的部分。

三、體會變化,自主質疑

1、師:我們來讀讀這四個生詞。

2、課文講了父親開墾菜園的事:

寫父親開墾菜園的是2~10節。

3、這部分中有兩句話,我們先來讀讀課文中的這兩句話。從這兩句話中你瞭解到一些什麼課件出示兩句話:

⑴望着這一塊貧瘠( )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點貧瘠,出現:

可怖的岩石、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出現圖片1我們認識一下這一塊貧瘠的土地。讀句子。

⑵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讀讀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一些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問題板書:

貧瘠──“碧綠的翡翠”

(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

四、小組合作,體會情感

快速瀏覽課文2~10節,根據“開地”“填石”“肥土”把這一部分分成三個層次。

指名三位同學讀三個層次。

小組學習任務:

我們小組學習的是課文的( )這一部分:

劃出這部分中父親遇到困難的句子。

劃出這部分中父親對待困難的句子。

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們小組推選( )代表發言。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小組學習其中的一個部分,去了解這位不尋常的父親。

開地:

1、全家人都投去詫異的目光──要知道,在我們這裏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望着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3、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

板書:

開地:從早到晚

師讀困難的句子,你們讀父親的決心。

填石:

1、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個了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

2、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風雨中……

3、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板書:

填石:肩紅腫,腳起泡重點讀第三句,多麼堅毅的父親。

肥土:

1、望着這一塊貧瘠( )的土地,我問父親:“豌豆真的能長出來嗎?”

2、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炸幹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父親是把剛萌生的希望揉進了土地。拼了命這裏緊緊指的是這片荒地嗎?朗讀指導。

3、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

讀課文。

五、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現在你知道父親身上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麼?

看板書總結:

因爲父親的勤勞,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因爲父親的堅毅,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因爲父親的執着,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師:最後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片碧綠的翡翠一般的菜園,這不僅僅是父親的勞動成果,這更是我和我們全家人的精神家園。齊讀最後一節,下課。

【板書設計】

(問號改成歎號堅毅紅筆寫)

勤勞:

貧瘠──堅毅──“碧綠”的翡翠

執着:

開地──從早到晚

填石──肩紅腫,腳起泡

肥土──精心伺候

【小組學習任務】

父親的菜園

小組學習任務:

我們小組學習的是課文的( )這一部分。

劃出這部分中描寫父親遇到困難的句子。

劃出這部分中描寫父親對待困難的句子。

討論:

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們小組推選( )代表小組發言。

【教學後記】

一、預測到的困難

這篇課文所描述的內容離我們江南一帶的孩子生活十分遙遠,學生對於“貧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等詞語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對於父親開墾菜園的相關內容“開地──填石──肥土”也不是很理解。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學生對文章內容容易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無法達到最優化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時的一些成功做法

1、運用現代教育媒體,促進學生文本理解:

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可以充分提供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拉近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本課教學時教師製作有效的課件,向學生出示“貧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和“箢箕,鐵杴”的圖片,讓學生一下子理解這些平時生活中沒有任何接觸的事物,圖文結合進行新詞教學的方法從學生心智發展的特點出發,讓學生學得興趣昂然,對於突破難點詞語的教學十分有效。

2、運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讀書: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精心組織小組學習,能讓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在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對小組學習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小組學習有學習任務,學習步驟,小組學習的成果能一一得到檢測。經過認真的小組自主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對於文本的內容加深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充分參與,體會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語文的一定方法。

3、以讀促思,邊思邊讀,促進學生的感悟:

課堂上我們呼喚琅琅書聲,然而有效的教學要求讀思結合,讀出問題來,在讀中解決問題。本堂課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初讀課文,讀中質疑:“父親身上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在這一塊荒地上嵌上一塊碧綠的翡翠”再讀課文,讀中解疑,學生通過自讀,交流體會父親開闢菜園的過程,感悟父親勤勞和執着的精神。選讀經典,感悟精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節,配以優美的畫面,對於文本內涵的體悟水到渠成。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簡要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父親的執著、勤勞和對土地的信賴和珍惜。

3、品味語言,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和其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孩子們,你家有菜園嗎?(我家就有菜園,是一片碧綠的菜園。)這些菜園都在平地上是嗎?那菜園裏都種了些什麼?(生自由說)種了那麼多東西,這些菜園的土地一定非常肥沃吧?

2、(出示荒涼的山坡圖片)同學們看,就在這一片荒涼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塊碧綠的翡翠”,這就是父親的菜園。(板書課題)荒山上怎麼會有這樣的菜園呢?讀完課文,大家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搜索讀,父親的菜園裏有什麼蔬菜?

2、找得很準,這是課文的最後一段。孩子們仔細看看最後一段,再看看課文的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3、爲什麼要把“我家的菜園”稱之爲“父親的菜園”呢?請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去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生默讀後彙報交流)

三、精讀,感受人物品質。

1、要使這塊荒涼的坡地變成一片碧綠的菜園,父親做了哪些事情呢?如果我們課文分爲幾個場景,那麼,第一個場景是勞作在黎明前的父親,你能找到與之相關的語句嗎?

2、學生反饋,師適時點撥。

(1)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來。

師:父親這樣的勞動堅持了多久?(一個星期)

師:整整七天,父親都是這樣。

師引讀:

第一天, 天邊還閃爍着星星,人們還沒從睡夢中醒來,父親就——(生讀找出的句子)

第二天,月亮還掛在西天呢,父親就——(生讀)

第三天,天邊還泛着魚肚白,草木上的露珠還未乾,父親就——(生讀)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每天都是天還沒亮,父親就——(生讀)

師: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情景?(生彙報)

師:炎炎烈日下,父親滿身泥土,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上掉下來,也許荊棘將他的手刺得傷痕累累,甚至劃破了他的衣服;也許當父親掄起鋤頭奮力向下鋤的那一刻,頑固的石頭反而將父親的手震痛;傍晚,父親披着夕陽的餘輝一個人默默地帶着他的勞動工具回來了,順便還帶了一擔柴草。儘管如此艱難,可父親一直都堅持着。孩子們,將你的感受,再次融入到朗讀中,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生讀)

師:讀到這裏,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偉大,堅持不懈,勤勞,不怕困難。)

師:堅持不懈,勤勞,不怕困難,這就是我們在這一個場景中所看到的父親形象。

過渡:父親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波於家與山坡之間。終於,一塊三四分的地翻好了,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來了,將父親的菜園摧毀了。我們一起去看看第二個場景,去看看暴雨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你能找到相關的句子嗎?

(2)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裏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衝了個一乾二淨,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岩石來。

師:聽着她的朗讀,你看到暴雨中的父親嗎?請找到句中的三個動詞(丟、抓、衝)一丟,一抓,一衝,真是閃電般的速度,然而,作者卻讓鏡頭在這裏戛然而止,來了個省略號,那麼省略號省去的是什麼呢?省略號背後藏着的是怎樣的畫面呢?你能想象嗎?(生答)

師:也許此時此刻的父親身上已經濺滿了泥水,也許,地上很滑,父親摔倒了,然而他又爬起來……如果你是父親的兒子,你看到自己的父親那一刻奮不顧身地搶救菜地,你是什麼心情和感受?

師:難過,心疼,這是作爲兒女的本能。孩子們,想象這些畫面,讀讀這段文字,看你們的朗讀能否把我也帶入當時的情境。(齊讀、指名讀)

師:是的,那樣奮不顧身地搶救,還是無濟於事,還是被衝得面目全非,課文當中用了一個什麼詞寫岩石?“猙獰”是什麼意思?

是的,那麼多天的勞動成果毀於一旦,等於之前的心血全部白費了,所以此時此刻,這石頭顯得比老虎獅子還要猙獰,還要恐怖。然而,大雨沖走的僅僅是那層薄薄的泥土嗎?大雨還衝走了什麼?衝不走的又是什麼?(沖走了父親的心血、功勞、勞動成果和全家人的希望;衝不走的是父親的信念。)

師:他的信念是什麼?(那就是一定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墾出一片碧綠的菜園。)

(3)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師:父親在做什麼?從哪裏挑?挑了多少?這塊地有多大?父親默默地,堅持不懈地挑着,讀到這裏,你又看到一位怎麼的父親呢?(有恆心、有毅力)

過渡: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這片菜園長出了第一抹喜人的綠。然而,就在兒子做着美夢時,父親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

(4)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師:“拼了命才養出來”可見這是塊怎樣的土地?你能爲“貧瘠”找一個反義詞嗎?是呀,我們這裏的土地是多麼(肥沃),一年四季都能長出新鮮好吃的蔬菜。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種豌豆,父親有信心嗎?從哪個詞看出來?(信心十足),而我卻似信非信。當父親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裏的時候,我還有些(疑惑不解)。但是聽了爸爸的這番話以後,我又一下子明白了爸爸的用心良苦。

四、總結,體會菜園的來之不易以及其象徵意義。

1、師:課文學到這裏,現在你明白了是什麼讓這一片荒涼的山坡變成生機勃勃的菜園呢?

2、父親付出了那麼多艱辛和努力,纔有了這個生機勃勃的菜園!想到這一點,更讓我們覺得這菜園是那麼來之不易。讓我們再讀讀第十一自然段。

3、父親的菜園那麼生機勃勃,我從父親的菜園裏收穫到些什麼?(一年四季不斷的蔬菜。)僅僅是蔬菜嗎?(還有父親那種堅持不懈、勤勞的精神。)

4、父親的菜園如翡翠般醒目地嵌在荒涼的山坡上,父親的精神更如翡翠般久久地留在我們的心中。

五、佈置作業:

師:課文中父親的言行一定讓你有所感悟,請你摘錄在好詞好句紙上。

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

荒涼 生機勃勃

勤勞 堅持不懈 執着

教學反思:

本課是四年級下學期課本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通過寫父親克服各種困難在山地上修建菜園的事,體現父親執着、頑強,遇到困難不言退,不服輸的品質。“使學生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和其象徵意義”,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重點”還比較容易把握,而“難點”就不是那麼容易突破了。剛上課時我有點沒底,但是上完後,我卻像文中的父親“望着新菜園終於被開出來了”一樣,笑了。教學時,我通過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父親”的言行來體會“父親”的品質,加深學生對“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的理解,並採取以下方法:

一、抓住人物的言行進行感悟。

《父親的菜園》描寫樸實,作者通過描寫父親的語言、神態、動作來反映父親的品質。通過抓暴雨來襲時父親的動作“丟”、“抓”、“衝”等動詞體現父親對菜園的重視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通過抓父親說的“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爲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這一處語言,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瞭解,而且熱愛,還看得出父親能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父親對土地的熱愛。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人物的語言,來感悟父親開墾菜園的困難,讓學生找出描寫父親的神態,動作的詞語來理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認識到了父親的品質。

二、通過聯想,培養學生讀書的方法。

通過聯想來理解作者對“父親”的描寫。如“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作者只是通過看到父親早出晚歸,看到父親辛勞一週後的成果——一片剛翻過的黃土地,並沒有直接具體寫父親是怎樣翻地的。在教學時我就通過引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想象“父親“是怎樣細心翻地的呢。通過細緻入微的想象來感悟父親的不辭辛苦。通過這樣的聯想降低了課文的難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銜接自然緊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訓練、提升,但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身上許多不足,發現了自己課堂上的盲點。如以讀促思,邊思邊讀,讀思結合不緊密,同時,有些問題停留的時間太久,繞來繞去把時間也耽擱了,影響了後面的教學進度等。

這一節課讓我看到了許多不足,也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真是“上了一節課,勝讀一年書”。

《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讀課文,通過語言和行動體會父親堅韌的優良品質。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與導入

1、你們誰見過菜園?

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在哪兒見過?菜園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講完,出示菜園圖片)

2、那你們見過在鋪滿石塊荒坡上的菜園嗎?

(出示荒坡圖片,揭示荒坡種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艱難)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父親的菜園》,快速閱讀,說出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問題:

要求:讀準字音,語句流利,邊讀邊想。

2、教師板書學生問題和感受。

三、細讀課文

1、教師歸納學生感想和問題:

看來同學們對父親很敬佩。下面我們仔細閱讀課文思考:

閱讀要求:推敲重點語句和詞語,語速勻暢,語調抑揚。邊讀邊打記號和寫註釋。

2、通過一件什麼事情讓你對父親很敬佩?

(解決開荒的原因,菜園對父親的重要性)

爲什麼要開墾菜園?找出具體的語句體會。

3、父親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決開荒的過程和艱辛)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思想:

勤勞、自信、堅韌、熱愛。

4、你覺得父親是怎樣的人?

(系統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父親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涼的山坡和父親的菜園圖片:

這是被破壞的土地,這是父親的菜園。

對破壞土地人的行爲你有什麼評價?父親和他們比起來你有新感受?

《父親的菜園》反思:

1、本課的教學,通過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讀課文,自讀自悟,多讀課文,然後圍繞重點、難點在小組中談談議議,互相交流閱讀方法,互相提出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由於學生基本掌握了“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學習課文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基本上能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到父親勤勞、吃苦、不怕困難,還能體會到父親熱愛土地、信賴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通過講“我”家失去菜園,父親克服重重困難在山坡上重新開闢了新菜園,讚揚了父親不怕辛勞,堅忍不拔的毅力。

作業設計

1、齊讀摘自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的詩句:

課件出示: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有淚水,

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此時此刻,我們對文中的這位“父親”爲什麼這樣執著地愛着這塊坡地,有了更深的感悟。請根據你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感受,給下列句子補寫幾句話。

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站在園邊,望着這誘人的翠綠__________。

3、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