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1.81W人 

通過積極探索、自主發現烏鴉在瓶中加入石子,能否喝到水還與瓶中的水量多少有關係。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歡迎閱讀。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通用15篇)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1

《烏鴉喝水》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講的是口渴的烏鴉將石子放進瓶子裏,使瓶子裏的水面上升,從而喝到了水的故事。表現了烏鴉遇到困難肯動腦筋,能根據周圍情況想出解決的辦法。

在活動中,教師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充分的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作爲科學活動,教師是想讓幼兒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教師讓幼兒利用石子和沙子通過2次實驗進行探索,並進行記錄,在探索過程中,由於教師提供的材料在數量上估計不足(有3瓶不同水位高度的瓶子),導致幼兒在探索中出現了偏差,不能達到應該有的效果,使得幼兒的實驗不能達成目標,對於感知在水中投入物體水位會升高可的概念就不清楚了。由於實驗出現的問題,在活動中體現不出這個科學原理(阿基米德原理),雖然教師也進行了小結,但是幼兒沒有親自實驗的體驗也就不能深刻感知了。

重構:

1、提供足夠數量的石子和沙子(注意沙子的溼度)

2、瓶字裏的水可以多加一些,一般保證實驗的準確性,能達到喝到水的程度。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2

烏鴉喝水,這個故事雖然很簡單,但轉而變成一個科學活動之後,卻讓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從一開始內容的選擇,到後來目標的制定,再到環節的不斷調整,可以說是一個不斷突破、不斷蛻變的過程。

首先是教材的理解與挖掘:如何從數學這個角度挖掘有價值的東西成了活動的第一步,體積、空間、容積等知識點很多,但適合中班幼兒的可能就是最初的感知和形象的理解,所以各種操作活動貫穿始終,孩子或藉助個別操作的方式或通過小組合作形式不斷地讓孩子觀察、感知、理解物體體積與所佔空間之間的關係。

其次是環節的設置與安排,試教時我讓幼兒直接用果凍盒測量不同物體的體積,然後製作記錄表,總結規律,但是這樣一來誤差比較大,因爲果凍盒是圓性的、板栗、冬棗之類的食物的形狀也是不規則的,加大了測量的難度,所以重新調整思路,將烏鴉喝水這一遊戲前置,由烏鴉喝水這個現象引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在看一看、比一比、扔一扔的過程中,建構和整合已有的經驗,並藉助水這個載體,有效地減小了操作的誤差,最後再通過給烏鴉送禮物這個遊戲,將前面整合的經驗遷移到過去中,實現由觀察、到操作、到運用這樣一個逐漸深入逐步遞進的過程。

再次是科學活動語言的組織,因爲科學活動的特點是嚴謹與縝密,所以教師的語言必須非常的精煉與簡潔,但是試教下來,孩子的操作情況與預設有很大的差別,我的指令發不精確,所以孩子不能正確的去操作,後來仔細的斟酌每個環節中的每一句話,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儘量讓語言通俗、簡練、明確,就像之後的操作活動,強調與突出了最快之後,孩子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

可以說教案在不斷的修正,思路也在不斷地在開闊,活動雖然還有很多遺憾的地方,但是取與舍之間很多東西都獲得了提升,這是孩子能體驗的,更是作爲執教者的我所收穫的!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3

一、選材適合大班年齡特點

大班的孩子對水的特徵已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並開始把對水的關注轉移到水和周圍事物的關係上。教師通過《烏鴉喝水》這個傳統的故事,讓孩子藉助石頭、沙子等輔助物與工具,通過探索,知道在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感知容量的守恆,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二、把握“教”與“學”的關係

教師本着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記錄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爲什麼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裏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複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活動中教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係。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三、建議

1、在情景導入中能以課件的形式直接把幼兒引入到了一個童話世界裏,可能會使幼兒的觀察變的更直觀;活動氣氛變的更生動、更有趣!

2、科學活動具有嚴謹性,教師在活動前必須先進行操作,從而避免試驗失敗的現象。

3、教師的提問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是不是有水的瓶子裏投入石子後,烏鴉都能喝到水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我建議可以追問:投石頭與喝水會有什麼關係呢?把問題留給孩子,讓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後再進行實驗,這樣可能讓幼兒更有東西可說。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4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

我上了第一課時,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辦、法”兩個字。

2、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利用現有的條件解決問題。

我個人認爲在實際操作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三點:

1、步驟清晰。(讀準字音——記字形——結合課文——理解字義——習字寫字)。

2、課堂上滲透識字方法(做動作,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3、注意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識字。(自己說記字方法、組詞、說句子)。

在讀準生字讀音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們圈畫出生字,自己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把你覺得讀得好的生字讀給同桌聽,再開小火車認讀。這樣,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媽媽的孝敬。聯想到品德與生活中“小烏鴉愛媽媽”的兒歌,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又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習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不少問題和不足: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紮實;而給生字找朋友的時間又太多,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拓展沒能完成。第二、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第三、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爲底年級的寫字教學一定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5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在設計《烏鴉喝水》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重在分析指導課文及朗讀課文上,讓學生們通過了解故事情節來理解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烏鴉的善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

我先複習前一節課學習的生字詞,回憶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接着運用朗讀法、實驗演示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緊緊圍繞烏鴉口渴了——想喝水——喝不着水——怎麼辦——動腦筋——喝到水這一線索來展開課文的分析。我把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權利和時間交給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變化,抓住了“口渴”“到處”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結合自己非常口渴時的感受,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着急心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我利用實驗演示,讓學生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加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並讓學生學着用“漸漸”說一句話,積累了語言,提高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這時,我讓學生討論:烏鴉怎麼就能想出這個辦法?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還有什麼好辦法讓烏鴉喝到水”,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出誰的辦法最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烏鴉善於動腦。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6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並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並沒有急於讓孩子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麼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隻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後,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後,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用吸管吸。”“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於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7

童話《烏鴉喝水》是一篇古老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不管是省版教材還是部標板教材,不管教材如何改,低年級語文都有它的身影,可見它的魅力之大,只要進過學校,就知道這個故事。本學期在教完這篇課文以後,孩子們領悟到烏鴉的聰明才智,對遇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給予了肯定,表示要做一個遇事動腦筋,會解決問題的孩子,於是引導他們思考:

面對這隻口渴的烏鴉,你有什麼更好的、更省力的辦法可以告訴它嗎?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如把瓶子扳倒、讓瓶子傾斜,最後想到了可以用吸管喝水,更省力、便捷,大家討論的很熱烈。在拓展活動中,給他們講了《烏鴉喝水》的續集,在面對一口井的時候,還用這個辦法是不行的,知道了老辦法不能解決新問題,遇事要學會變通;又介紹了烏鴉反哺,在故事中知道烏鴉很孝順,孩子們被感染,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路邊開滿野菊花……孩子幼小的心靈多麼單純、可愛,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8

《烏鴉喝水》作爲一篇經典的文章,受到幾代人的喜歡。全文不到二百字,卻爲讀者呈現了一隻聰明能幹,善於動腦筋的烏鴉形象,對學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一改烏鴉在人們心目中的“壞”印象。

在課文教學時,我首先用課題中的“喝”字做文章。提問:課文中帶“喝”的詞語有哪些?學生能容易地找出“找水喝”“喝不着”和“喝着水”。接下來的教學是用這三個詞串起來的。出示句子“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抓重點詞“到處”理解意思,想象烏鴉都去哪些地方找水喝,學生的思維活躍,說出了很多地方,如去了森林,山谷,沙漠,農場……進而體會到烏鴉口渴得厲害和找水的辛苦。這是“找水喝”的內容。“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這句話點明瞭烏鴉找水的結果,令人欣喜,學生也爲烏鴉高興。

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到“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怎麼辦呢?”我覺得此時適合合作,於是組織學生用嘰嘰喳喳法討論烏鴉此時的心情。只見同學們四個小腦袋湊在一起,挺有秩序地討論起來,我靜靜地觀察他們,各組的控噪員和小組長還挺像模像樣的呢!討論結束後,我請一個小組的同學彙報,同學們說出了很多形容烏鴉心情的詞語:失望,傷心,難過,不高興等。我覺得都挺準確的,我對同學們的合作情況和合作成果給予評價。我又問其它小組有沒有補充?這時候,班裏一個叫陳新園的小男孩不緊不慢、字正腔圓地說出三個字——快瘋了!全班同學頓時笑倒,我也被這個小男孩搞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是啊!多麼通俗的語言,似乎“快瘋了”比“失望”“傷心”“難過”更能準確地表達烏鴉的心情,也更容易被一年級的學生接受。“好吧!那就帶着‘快瘋了’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吧!”同學們的朗讀非常到位,而且我還看見很多同學的表情也是那麼痛苦,看來他們已經真正的進入了情境,和文本融爲一體了。

我緊接着抓住“怎麼辦呢”組織學生展開第二次討論,這次用的是“接力法”,小組彙報時有以下方案:一烏鴉用翅膀把瓶子抱起來喝;二烏鴉用一塊石頭把瓶口打掉喝;三烏鴉把瓶口堵住,把瓶子倒過來,再把瓶底打掉;四找一個塑料袋,把水倒在塑料袋裏喝;五找個吸管喝。彙報結束後,很多學生還提出了質疑,我覺得這也是合作學習中非常可貴的地方。一個問題,引發了同學的深度思考,他們想烏鴉之所想,急烏鴉之所急。真正的學習在課堂發生,我趁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學們都很棒,遇到困難一定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後文是敘述烏鴉“喝着水”的內容,烏鴉的辦法是藉助視頻幫助同學們理解的,整節課氣氛輕鬆活躍,同學們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因爲《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也心情大悅,和同年級的語文老師分享了我班同學的精彩表現。於是我也想起了卜主任在第四屆合作學習年會上的發言:教師要善於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尋找合作點,提出爆炸性的問題來引爆整堂課。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都很強,教師的思想也要與時俱進,巧妙地設置問題,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們討論,很多時候,他們帶給你的驚喜比你預期的要多得多。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9

《烏鴉喝水》這節課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我主要引導學生們在進行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知識的獲取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我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你能幫烏鴉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

親身經歷和探究性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有效途徑。我讓學生模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到烏鴉口渴的難受,初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並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

而在拓展部分,我問學生:“烏鴉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喝水?”大家的思維活躍,如用吸管吸,用石子砸一個洞等方法。學生的答案使整個課堂煥然一新,也使我體會到在自由平等氛圍中創新的可貴。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讓孩子跟着我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雖然讀的效果不錯,可是課後反思,發現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指向,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於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特別注意這點。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10

《烏鴉喝水》是部編版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經典課文,小時候我上小學時就學過,今天再次讀這篇課文,感覺很親切,就這樣一篇經典文章,如何用新思維、新理念來備課?課前我靜靜地思考着……

因爲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認、寫】複習本課生字,書寫“出、見”兩個字;

2、【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做】做實驗,邊做邊講述烏鴉喝水的過程,體會烏鴉的'聰明,用心思考。

成功之處:

1、抓住學生識字認字的規律,及時鞏固複習,這一課中的烏~鳥、放~處、我~找、渴~喝,是形近字,不好區分,第一課只是簡單交流,認讀,再次複習,從字形、字理等方面加以區別,更好地區分這些字的不同之處。

2、朗讀感悟,理清課文的線索。“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抓住“到處”、“水不多”、“瓶口又小”、“一顆一顆”、“漸漸升高”等關鍵詞語,體會烏鴉找水的艱辛,找到水的欣喜,喝不着水的着急以及喝着水的滿足、快樂,在讀中體會烏鴉的心理變化過程,並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進行交流,同時思考:烏鴉還會用什麼辦法喝水?孩子們想到用吸管吸,用翅膀抱着瓶子喝,向人類求助等方法,用有效的問題激發孩子積極動腦思考。

3、動手做實驗,感受烏鴉喝水的過程。我讓孩子們準備了石子、瓶子、水這些實驗材料,在課堂上演示,第三次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但是爲了完整地呈現故事內容,孩子們從頭開始,邊講邊演,帶上表情與動作表演烏鴉口渴,到處找水,找到水一顆一顆地放石子,抓住“一顆一顆”這個詞語,體會烏鴉的耐心等待,也體會到“瓶口又小”這個困難,聯繫前面的課文內容進行對比發現,在演示實驗中,孩子們理解了“漸漸”一詞的含義,並找出近義詞慢慢進行替換。

不足之處:

1、沒有完全抓住課文的留白,進行補充教學。第一自然段,“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抓住“渴”還可以引導:烏鴉很渴很渴,他會怎麼說?(渴死我了!渴死我了!渴得要命!我想喝水,我想喝水……)課文結尾,還可以再引導學生與烏鴉進行對話,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間允許,還可以動筆寫一寫,作爲一個小練筆。

2、朗讀形式有些單一,只是師範讀,指名讀,齊讀,學生的讀書興趣沒有調動起來,完全可以用小組展示讀,分段讀,接龍讀等方式,擴大讀書面,同時評價譚言要再豐富,多樣一些,這樣孩子朗讀的興致纔會提高。

3、可以找一篇或兩篇同類型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羣文閱讀要落實在行動上,要有前曕意識,不能總侷限於一篇文章的教學,要動起來。

改進措施:

1、精心備課,要在立足教參的基礎上,全面把握教材,尤其是課文的重點留白,一定要留處時間來,引導學生觀察、想象,不能緊抱課本,死盯文字,要把學生的思維的向外引,拓展延伸,並收放自如。

2、動手查找資料,補充課文教學。羣文閱讀要落實在行動上,要捨得花時間去思考。

3、不能偏離教學的重點,與課堂無關的內容,一定要有所捨棄,不能熊掌魚翅兼得。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11

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不使用傳統教學中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讓學生自主發現水位的變化,在變化中離家“漸漸”的意思。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年級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自主學習。在烏鴉喝水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力“怎樣才能喝着水”。讓學生講《第二次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想法。

在字詞學習環節,讓學生自主結合拼音認讀生字。通過小老師認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等活動鞏固字詞的認讀。將字詞放入課文段落中再次認讀。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語,糾正字音。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12

這一節課講授的小故事十分有趣,在大家的印象中又醜、叫聲又難聽的烏鴉變成了聰明的化身,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裏播撒下一顆愛動腦筋的種子。

由題目導入,講知識點竄出。烏鴉喝水,聽起來就吸引孩子的.一個標題。我就從這個標題給孩子說了第一個知識點,孩子們看我寫的字後,就自己先叫了起來:“老師,那個字少了一點!”“他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大聲叫道。”我笑而不語,看着孩子們,看到大夥臉上的疑問還有許多張要發言的嘴是,繼而才說:“是呀,老師把這個字寫錯了呢!”“沒有,老師,這個不是鳥,這個是烏。”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孩子們自己當起老師來了。接着又說起了鳥字旁的字還有那些。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課文內容就是從講故事入手的,讓孩子自己讀了兩遍之後,他們就知道故事的大概了。所以接下來的課上內容也就相對簡單,甚至可以說水到渠成,課文思路清晰了!

不過現在想想其實可以搞點神祕的東西也許會更好,讓興趣做老師,讓孩子當主角纔是真。這節課相對來說還是我引導的有的多了。越到後面,味道就越是少了些。

越是到學期末,就會越感覺到孩子的疲憊感。不單只是學生,其實老師也有的,只是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只能給自己打雞血,不斷激發激情,不斷用自己的熱情來渲染孩子的上課狀態,要是連老師都沒精神了,那這個班的這些課該如何是好?

這節課往後上就發現了些問題。孩子們累了,讀書不帶勁,回答問題沒什麼興趣聲音。我也有點手足無措了。

反思着兩週的上課狀態,實在不行,有點反嫩還老了,在授課的時候情書容易受孩子不良習慣影響,常常要停下課來整頓。話說好的老師是要用好的課程來吸引學生,也知道強要牛喝水,牛就偏不喝,可惜我的段數太低,功力不深你,沒能將課堂上的有滋有味。深深反思,我將努力做一下改變。

首先,要好好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熟悉了纔好下手,熟悉了纔好發揮。熟悉教材,不只是重難點,應該還有有趣的地方,或者將好玩的點呈現出來。一年級的孩子,廠應該要讓他們喜歡上學習,愛上知識才是真。

其次,將課堂上得有趣,將知識插上翅膀,既要引着孩子走,又要孩子自願跟着走。這個實在是有些難度,有些老師上了一輩子的課,也改不了死板的方式,有的老師一出來教書了,就教的活潑開朗,讓學生老師都愛聽。這種上課的模式其實是和人的性格有關,但是爲了孩子們,這個改變又算什麼呢?

接着,形式可以更多化一些,除了將《烏鴉喝水》演着來上,其實還可以唱着來學,說着來做。

最後,適合孩子纔是最好的。每個班的情況不一樣,我們班也是一個特殊的班級,我們有自己的上課模式,有自己吸收的方式,所以順着來,效果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13

1、落實學生主體性,培養探究精神。

“瓶子裏的水怎樣漸漸升高?”這是本文一個發揮孩子探究精神的入點。我抓住這一點,通過“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裏”這個實驗爲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實驗中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思維的發展。

2、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落實詞句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運用詞句的能力。如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爲什麼烏鴉喝不到水?”這一口語訓練環節,由此基礎上增加難度,用上“因爲……所以……”的句式。學生通過說,不僅能較好的理解課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最後落實讀的訓練,讓孩子在對話形式的朗讀,換人稱朗讀,表演度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更深入的理解課文。

3、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最後在拓展環節中,我讓孩子們也來嘗試想想辦法。這一環節是讓孩子們感受烏鴉聰明的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讓孩子們自由說,同意一個孩子的可以幫助補充理由,不同意的可以提出反對,並說出理由,我則保持中立,不固定孩子的思維的疆界。在這堂課上,我與孩子們的收穫甚多,不僅體會到了烏鴉的聰明才智,更是讓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14

《烏鴉喝水》是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程,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孩子們在學前初期已經聽過該文本,理解起來並不是很難。

第一課時的教學因爲處於課本的最後一個單元,孩子們對於許多常見的識字方法掌握得較爲透徹,所以圍繞生字環節,我完全放手給孩子,讓孩子們自己交流識字的方法,課堂效果很好,孩子們在交流中獲得思想的碰撞,收穫了同學們許多新奇的想法。第二環節的朗讀課文,第一遍初讀,讀通句子,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地方圈畫出來一起交流,圍繞難讀的句子,師生共同探討,孩子共同學習;第二遍讀,讀好問句;第三遍讀找出圍繞“水”有哪些詞語,畫出來。孩子們很快找到,讓孩子們練習了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同時根據“沒水喝——找水喝——喝着水”幾個關鍵詞,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

第二課時的教學,複習生字放了較少的時間,第二關的理解課文,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三個主要問題的探討:

1、“到處”的理解,我和孩子們一起探討,都到了哪些地方,說明烏鴉非常的口渴;

2、烏鴉看到什麼想到什麼辦法了?

3、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烏鴉。三個主要問題,第一個是對於詞語的理解,第二三,讓同學們先自主思考,從文中畫出關鍵詞語,一起交流學習。

整節課下來思路清晰,課堂主問題的提出有助於孩子們對於文本的理解,特別是訓練了孩子們尋找關鍵信息的能力,本節課的放很是到位,關於生字的交流,關於問題的探討。

但是細細想來,存在一些問題:

1、課堂時間分配不均勻,把重點放在了文本的理解與朗讀,給生字學習留出的時間不是很多,第二課時講完只留下了五分鐘時間學習了一個生字,時間分配需要再做調整。

2、學困生關注較少,課堂上能回答出來的還是善於動腦,善於思考的好學生,學困生關注不是很到位,特別是講解可能只是一筆帶過,反覆的體味略顯欠缺。

3、學生的話語體系仍需繼續完善。

大班科學烏鴉喝水反思 篇15

一篇老課文,這樣上也挺有意思。

開篇,讓孩子觀察圖畫,說說烏鴉的樣子。龐說:“烏鴉黑黑的,嘴巴長長的、大大的。”我說:"是啊,烏鴉羽毛黑黑的。”嘴巴,我靈機一動板書,長長的,大大的,“可不可以用一個詞把這兩個詞連起來,說得更簡短些呢?”學生想了想,我寫下“又”學生立即領會,“烏鴉的嘴巴又長又大”,嘴巴還尖尖的,“烏鴉的嘴巴又長又尖。”

教學第一段。主要抓住了第一句話“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爲了找水,飛到了哪些地方?”琮媛說:“飛到了東南西北。”灃沛說:“飛到了沙漠找綠洲。”有學生說:“飛到了水井旁。”是啊,怎麼深的井怎麼喝呀。“飛到了沙漠、城市、鄉村、平原。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意思”孩子們立即領會“到處”。飛了怎麼多地方真不容易啊,我來採訪一下烏鴉,“烏鴉你到處找水,你心情怎樣?”宇嘉說:“我很着急。”博宇說:“我飛得羽毛都掉了很多。”我接着話“很累很累了!”有的說我覺得太渴了。那麼能不能讀出口渴的語氣呢?指名孩子們讀得很慢,口渴這裏強調了。“能讀出很累嗎?”“能讀出很渴嗎?”孩子們一一讀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

教學第二段,烏鴉這怎麼看着瓶子嗎?“不,他很冷靜地想辦法!”灃沛忍不住說,是啊,它怎麼想出辦法的?課文怎麼寫的?指名讀。

教學第三段。齊讀。烏鴉是怎麼做的?我板書了兩個句子給孩子們讀讀、比比說說哪句好?

“1、它叼來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裏。

2、它叼來石子放進瓶子裏。”

菲揚說:“第一句好,說清楚了是一個一個地放。很具體。”是啊,它怎麼不一下子放呢?“他很耐心。”琮媛又補上,“堅持就是勝利!”是啊,多聰明的烏鴉啊,還知道堅持就是勝利!一城說:“是啊,老師爲什麼不是咬呢?”同學們想想烏鴉嘴巴怎樣的?尖尖的,是啊,做做動作,能咬嗎?哪個詞更準確?”第二個訓練點“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也是同樣用比較句子讓孩子感受,還讓孩子用上“漸漸”這個詞說話。最喜歡繼仁的“帆船漸漸開遠了!”鋼城的“我們漸漸長大了!”琮媛的“我們的爸爸媽媽漸漸老了”多感動的句子啊!

最後一個環節,目的檢測孩子們一節課學習理解內容的情況。請你來誇誇這隻烏鴉,他聰明在哪裏?開始學生說得很籠統“小烏鴉,你真棒!你真聰明!”我說不行,具體說聰明在哪些方面?我立即讓孩子比較,現在有的同學看到張老師站了一節課很累,他看到了會安靜認真地聽課,不讓張老師操心,他這樣也是聰明啊。烏鴉的聰明在哪?這樣一說孩子們領悟了。有的誇“小烏鴉,你真愛動腦筋!你愛想辦法!你真有耐心!你真冷靜!你看到旁邊有許多小石子,就想出辦法!”引導後,孩子們都說得很具體,認識很到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