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本文已影響 3.64W人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在文中,一直縈繞在耳邊的就是那首動人的歌曲“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對呀,小作者對大海的這一份依戀、這一份濃情、這一份長大後仍揮之不去的大海情結,就構成了這飽含深情的趕海課文將趕海的經歷描寫得生動而具體,富有童趣。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滿載而歸”等場景來展開的。語句讀來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1、把學生帶入情境。課前,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優美的旋律縈繞在課堂裏,立即讓學生們的思緒插上了翅膀,她們腦海中想到了美麗的大海,看到趕海的圖片,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於是一起趕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抓住趕海“趣”字,再現趕海的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採用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有個孩子在做完“摸”的動作後,讀“摸海星”這段時,讀得特別慢,我笑着問他:爲什麼這樣讀?並通過對比讀,更能體會那一聲摸到海星後“嘿”的驚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蝦”重點部分時,除了讀之外,還加上了生動的表演,其實孩子們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過不同的表演讓孩子們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的句子,學生們在興致勃勃中對動詞“捏”的準確使用更心領神會了。當然我所指名錶演的是班上比較有表演天分的學生,他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等,爲課堂增添了好的氣氛,在“捏大蝦”我讓他伸手頭頂扮大蝦,並說說大蝦的想法,好多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的語句給課堂帶來了歡樂的氣氛。

3、以讀感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其實讀還是最重要的,沒有反覆的閱讀,沒有進入情景的朗讀,文章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就很難理解課文。因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

同時,通過反覆的閱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有利於以後寫作水平的提高。

不足也有很多

1、教學時重視了各種形式的讀,但品詞品句部分做得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教會學生“品詞品句”的方法。使學生學以致用。

2、引導學生說趣做得不夠。課文後面有一題是“說說在你童年的記憶裏,發生過哪些趣事?”本來打算在課中最後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口頭練說,課外與課內有機結合——說說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後再把它放在課後進行小練筆,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但因爲前面花的時間較多,後面時間較緊,因此,我最後就把這個環節省略了。

3、課文中有許多動詞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應該引導學生品味,然後結合寫作,讓學生懂得以後在寫作中可以通過使用動詞這種形式把文章寫得更具體、更生動有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通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課後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遊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後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後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小蝦》這篇課文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小蝦有趣和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課文比較淺顯,我注重以讀爲本。想要讓學生熟悉文本,進而領悟文本精神,對文本的多方式朗讀顯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課堂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讓學生進行朗讀,期望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詞語,進而體會小蝦的特點,最終感悟“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比如,文中“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着缸壁上休息”如何讀出語氣變化,朗讀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們一下應該讀出語氣的變化,然後讓他們自己先練讀練讀。接着指名讀,根據他們的朗讀引導他們應該抓住“獨自”、“追逐”、“緊貼着”和“休息”這個詞語來讀出語氣的變化,體會到此時的小蝦“十分自在”。整堂課朗讀方式多樣,有個別讀、齊讀、師範讀、小組賽讀等,試圖做到讀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養學生寫作是我一直的教學終極目標。我認爲《小蝦》是一篇比較理想的寫作範文,至少對於三年級來說它是。文本中通過圍繞中心句來寫具體、詳細,還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小蝦吃食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體會、感悟。譬如在課堂中,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後,我來了個小練筆,讓學生通過一些表示順序的詞來練練筆,希望讓他們在日後的寫作中能有個方向。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菩薩兵》這篇課文說的是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藏族同胞居住地,由於藏胞對紅軍隊伍的誤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帶領着紅軍戰士爲藏胞春耕,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評,被藏胞稱爲“菩薩兵”。

文中寫到了朱德的“兩急”:一急藏胞在山裏怎麼受得了?二急耽誤了春耕怎麼辦?我緊緊抓住朱德同志與翻譯的三次對話,讓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去感受朱德同志對藏胞的關心,對春耕被耽誤的急切心情,弄清急的真正原因。邊讀邊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如“烏雲遮住了眼睛”等,通過理解,讓學生更好地對朱德總司令、紅軍戰士從內心產生敬意,從而理解藏胞稱朱德與紅軍戰士爲“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兵一樣的`兵”的含義。在讀的過程中,我又採用了表演的方式,演一演朱德的急切心情,演一演藏胞們回家後看到春耕沒有被耽誤之後的心情和感動等等,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拓展思維的空間。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當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時遇到了難處,對於種子和省略號的理解很不到位,大多數學生很難理解這裏到底省略了什麼?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1、教學方法可能太老式,提問不恰當。

陳舊的一問一答太多,應採用問題式探究。

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作爲發現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學生有嘗試的慾望,探索的願望,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展這種探索心理。問題式探究是創設一種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解決。我們所說的問題式探究不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問一答的問答式教學。應該是教師創設一種和諧、民主、寬容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反覆的閱讀,嘗試,比較,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地探究解答疑問,在疑問解決的同時發現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的一種反覆的思維訓練的過程。問題解決不是最終目的,整個探究過程纔是核心。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沉浸在問題情境中,探究性學習得到了落實,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會提出一個個具有學生味和個性特點的問題,閃爍出具有學生味和個性化體驗的精彩回答,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2、閱讀指導注重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允許並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只有這樣,學生纔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精神勞動所帶來的快樂,他纔可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該怎麼讀,爭取把它讀好。”另外,朗讀也是一種極具個性的融理解和表達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便一樣,朗讀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他讀得最好”,這樣的評價激勵了一個,扼殺了一片。“你今天發揮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膽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發揮出來就行!”“爲點評小專家送上掌聲。”老師不斷地鼓勵,引逗,使底下的同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竟相朗讀和評議朗讀,獲得了陣陣掌聲。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勵後的學習與工作的效能是激勵前的三到四倍。在閱讀中,當人的身心處於激活狀態時,大腦會把意識的、潛意識的一切與文字內容相關的儲備充分提取起來,勾連貫通,進行意想融會,意會整合。在這種狀態下最容易產生頓悟和靈感,言語的、思想的創造性浪花常常會不斷飛濺。課堂教學更需要我們走進兒童的心靈,走進兒童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許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更新、更美的境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裏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爲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住閱讀,培養語感,體會“冒”字。

荷花這篇文章對於閱讀教學來說是十分合適的文本材料,課文中許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動,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對於文本閱讀的掌握,讓他們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體會課文。

那麼如果去有情感地體會課文呢,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詞句進行一定的品讀,研討,深入到文本中去。對挨挨擠擠、冒、露這些具有特點的詞語的分析,來體會荷花的形態,在學習冒這個詞語的時候,我讓學生當自己就是荷花,我問學生:荷花荷花你爲什麼要冒出來呢?學生有的回答:荷葉挨挨擠擠的,我只能冒出來呢。有的回答,我想早點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看美麗的天空。有的則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對冒這個字的形象解釋,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2.讀讀、畫畫、說說,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課文第2小節時,我採用了創設了讀讀、畫畫的學習活動,抓住這節中的一些精言妙語——描寫荷花各種形態的句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荷花姿態的婀娜,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誦讀。當看到學生讀書目在紙上,心人書中時,爲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荷花的各種美姿,激發學生地的興趣,我讓學生選擇你喜歡的.荷花的姿態畫一畫,說一說,通過動動手,動動口,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使學生從文本的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體會作者的情,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3.拓展思維,激發想象,積累運用。

在第2小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欣賞一池嬌豔多姿的荷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荷花的美,體會到小作者爲何會陶醉在其中,從而達到讀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間的共鳴。這樣,學生纔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而後通過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說一說:蜻蜓和和小魚會對我說些什麼?讓學生用學到的課文語言來讚美荷花,並因此轉化爲學生的語言背景,進入潛意識之中。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在這個任務上,我首先是讓學生先去熟讀課文是怎樣用有的……有的……有的……來描寫荷花姿態的,分成了幾種,學生很快就歸納出有三種,一中是沒開的,一種是開了兩三片的,一種的全開的。接着我又讓學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這三種姿態的荷花,還有沒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麼樣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有的說:有的荷花低着頭,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荷花仰着頭,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麗的身姿。有的說,有的荷花在風中翩翩起舞……到這裏爲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讓學生學會了說荷花。

接着我讓學生想象下,讓你說說其他的花你會嗎?也說說其他花的三種姿態,好的學生馬上就能夠舉一反三,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不知道怎麼說,這時候我告訴他們,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這樣一些思維不開闊的孩子也能夠試着說一說了。在佈置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對於任務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標。

針對優秀學生的要求:能夠自己選擇一種花,自己獨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語言。

針對中等學生的要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曾經用有的有的,說過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換成其他的花。

針對學差生的要求:參照課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換荷花,其中要注意點是,只有荷花有蓮蓬,如果需要寫桃花則不能寫葉子,桃花先開花後長葉子。

這樣就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創設情境,讓學生儘快進入課文角色,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

三、不足之處

本課對荷花的描寫有絕妙筆墨,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出小練筆的時間,但是由於給學生留的朗讀的時間較多,小練筆就捨棄了,在下一步的教學中,還應該做到有所取捨,要抓住課文這個例子,做到有針對性地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更要切實以教材爲例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展示荷花圖片,導入新課。然後理解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爲什麼喜歡這一句話?應該怎樣去讀?指導朗讀。接着讓學生把三種姿態的荷花用一句話連起來說一說。板書:香、多、美。想象:荷花還有其他的姿態嗎?假如你就是碧綠的荷葉,潔白的荷花,生長在池塘中,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最後創設情境,學生邊聽邊看邊想。讓同學把剛纔那種奇妙的感受告訴大家(學生髮揮想象,談感受)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圍繞“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奶奶?”這一話題展開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去發現,在小組合作中討論,在交流中感悟、延伸。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學生在第七自然段的探究性學習中,能準確地找到描寫奶奶動作的詞句來分析奶奶的性格特點,特別是對“挑”字的把握,準確地抓住了奶奶慷慨大方的特點。再如,在將奶奶前後兩次笑的對比探究中,學生都有自己個性化的`發現,而且認識逐漸深入,不僅認識到奶奶的心情高興,而且挖掘出奶奶對孩子們那種無私的愛,在一步步的探究中,奶奶的形象越來越高大。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話題非常感興趣,也樂衷於發現和探究,思維活躍,發言積極。這使我發現,只要我們爲學生創設好準確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性學習的主題,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能力往往是令人吃驚的,其中學生個性化的理解與創造性的回答,也往往令教師驚喜不已。

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作爲合作探討共同提高的學習,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造精神,值得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大力提倡。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時,我聯繫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後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交流討論的着力點應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的本子之後,我爲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並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終於捱到了放學。”這裏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着積累運用,學習表達。

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於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爲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於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禦。

最後爲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爲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錯誤)。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爲自己的理由支撐。接着讓他們談談《爭吵》中的兩個小夥伴是怎樣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樣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讓同學們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這堂課要結束的時候,我留下作業:寫寫你和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於這樣的文章學生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時機非常合適。因爲課文寫的就是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語言樸實、真切,非常切合學生的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海底世界》是一篇關於海洋的常識性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文的特點,我創設了到海底一遊的情境,在引入課題後,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聽一聽。”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接下來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情境的創設最忌有頭無尾,最後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我再以“讓我們再來看看海底世界”觀看錄象,使情境的創設有始有終。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積極地參與,因此,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度也很高。

在教學中,我還努力在課堂中體現個性化的'閱讀。首先,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材料,由於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口味不同,閱讀材料不可單一化,應在一定範圍內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因此,在教學中提出“你覺得海底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你從哪兒讀出來的?”這一句牽一髮而動全身,讓學生根據自己最強烈的閱讀感受來領悟海底的奇異與斑斕。這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自我創造,形成獨到的見解,又提高閱讀水平。其次,鼓勵學生多討論,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在閱讀中,讓學生與文本交流,進行思想碰撞,但只要是學生切實的閱讀感受都可以,並牢牢抓住這種個人體驗展開閱讀教學,做到以人爲本。再次,大量閱讀是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不僅要加強課外閱讀量,同時鼓勵學生讀有關海洋知識的書籍,上網查資料,擴大知識面。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產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本堂課教學重點明確、思路清析。

一開課,通過精美的課件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海底世界中去。學生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大大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緊接着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提出問題“你同意這種說法嗎?”,有了前面的精美課件的鋪墊,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同意。這時我不慌不忙的說:“別光會說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據,下面就請同學們認真的讀一讀課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來的整堂課幾乎都是緊緊圍繞這一個問題來學習的。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始終以學生爲基點,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回答決定教學順序。通過學習每一個同意的理由來理解重點的詞語和句子。學完以後再回到課文最後一段,感情齊讀結束。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可以說基本做到了“綱舉目張”,抓住了重要問題,引領了教學全過程。

教完以後,我的`感慨頗多,以下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朗讀感悟,語文課的一根命線。

語文是唯一以言語形式爲教學內容的學科,語文不是學習純文本,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正如葉老所說:“教學語文課,幾個重要項目裏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課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體驗語言的手段之一——朗讀,我設計了二讀。一粗讀,“爲什麼說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讀。二細讀,學生說到哪一段讀到哪一段,當然這次朗讀不是淺層次的泛泛而讀,而是側重與學生理解地讀,比如讀“波濤澎湃”時,一生沒讀出那種氣勢,我馬上說:“我感覺這海面上的波濤還不夠大!”一句話生馬上領悟,再讀時就突出了“波濤澎湃”。再如讀動物們竊竊私語的樣子,我是從“竊竊私語”這個詞入手,讓學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師合情合理的語言渲染“這就是竊竊私語,偷偷的小聲說話。海里的動物呀和你們一樣也經常在一起說悄悄話,”學生一下子明白詞語的意思,並且很快地讀出了那種竊竊私語的情趣來。這樣的充滿讀書聲的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一根生命線,亙古綿長。

二、學以致用,語文課的一枚橄欖。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學語文就是爲了用語文,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僅停留在學文字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能靈活遷移,巧妙運用.

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舉辦海底世界展覽,讓學生當解說員,介紹自己喜歡的展廳。學生除了介紹書中的內容,也能情不自禁地結合自己的知識,介紹其他的海洋景色和生物。學生的語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創新,有了自己一些靈性的東西,語言頗具感染力。這些內化了的學生語言猶如一枚清香的橄欖,越嚼越有味,香味氤氳繚繞,揮之不去。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成功之處: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爲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着花樣飛行。

不足之處:

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沒有體會出來。

改進措施:

多點名,讓大部分學生有參與能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1、這是一篇開發學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或者從類似的民間故事入手,或者營造一個相同或者類似問題情境,以啓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導入本課的學習。

2、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啓發性。要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懂,可以先讓學生參照課文前的提示語,明確學習的要求,獨立閱讀、思考,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爲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儘可能多的駱駝,大徒弟想到的辦法最簡單,也是常人一般的畫法,那就是把駱駝畫小。當然,駱駝畫得越小,畫出的駱駝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他用駱駝的頭來代表整個駱駝,這樣,他畫出的駱駝數就比大徒弟多了。不過,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出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都沒脫出俗套。與他們相比,小徒弟的辦法之所以最好,是因爲他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誰也說不清究竟會有多少隻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問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

3、課文最後學習夥伴說:“我也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拓展開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也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提出一些問題,啓發學生提出改進或解決的辦法。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4、老師可以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可以回憶一下學過的課文,比如,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聰明的華佗、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也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講畫家作畫的一些巧妙的構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60芬尼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一、本次公開課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1、本堂課,這篇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爲動人。在導入新課時,我以算式0>60問題質疑,引起學生興趣。抓住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學習: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媽媽的付出這麼多,卻只索取“0芬尼”,爲什麼?

3、媽媽收到賬單後有什麼表示?她爲什麼要這樣做?

2、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瞭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兩次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我第一次讓孩子們默讀這兩份帳單,讓學生比較兩份賬單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這裏段子俊回答的最爲精彩,課後我問他是否參考輔導書,他說沒有。課堂的精彩來自於學生),第二次通過齊讀賬單並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感受母愛的無私、無聲)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着濃濃母愛的帳單,並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

3、再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爲小彼得做過些什麼,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最後的拓展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母愛是什麼……

二、本次公開課的最大不足之處:

1、進行兩次自主學習兩份賬單時我沒有把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感受出來。

2、略讀課文在實際教學中,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自己又對學生要求過高,總想讓學生按自己預設的答案回答。

3、板書0>60,最後總結大於“60”的不是數字“0”,而是媽媽那無私奉獻的愛,最後把“愛”取代“0”,主題不分明,應該在算式後面加入媽媽無私的愛。

4、在進行課文體會彼得的羞愧萬分之情時,我讓學生齊讀、個別比賽讀,在比賽讀時沒有讓學生進行點評,沒能指導學生學生朗讀。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瞭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爲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製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覆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爲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裏奔跑、嬉戲、漫遊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瞭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爲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爲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製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瞭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

四、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祕。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祕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把這堂課設計爲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體態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教學本課時,我從興趣入手,先讓學生反覆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隻鳥爲什麼叫“翠鳥”?如此不僅讓學生體會翠鳥外形的美麗,喜歡翠鳥,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迫切希望對這種小動物有更多的瞭解。於是,我放手學生自學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翠鳥動作的敏捷。最後,小組討論“翠鳥的捕魚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沒有關係?”進一步理解翠鳥特點,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合作中品嚐到成功的體驗。整節課輕鬆愉快,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三年級語文下冊《翠鳥》教學反思6

優勢:

1、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並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將讀與說進行了結合。

2、導入新穎,學生自己塗色的翠鳥圖,不僅是上節課的一個複習,也是本節課的一條線索。

3、教師自己配音當場大膽範讀,把學生帶入翠鳥捕魚之快的情景當中。

4、引讀,我將翠鳥居住特點、捕魚特點進行教師自述,讓學生讀文本,讓學生將現實與文本結合,上出一節具有濃厚語文味道的與閱讀課。

不足:

1、學生的交流並不是那麼的深刻,今後還需進行探討。

2、與翠鳥圖進行聯繫時,學生對於翠鳥的各部分特點與翠鳥敏捷的特點並沒有準確的勾連上,我覺得讓學生自己去畫,可能效果會更好。

3、學生交流的並不深刻,在小組進行彙報的時候,學生質疑不多,可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下並沒有領會到學習的方法,思路不開闊,可能是預習不到位,可能在交流中有一些迷茫,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