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蘇教版《三袋麥子》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82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三袋麥子》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三袋麥子》語文教學反思

蘇教版《三袋麥子》語文教學反思1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課文情節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

對於三年級孩子,他們剛剛從低年級進入中年級學習,怎樣把握好這個年段教學特點,幫助孩子們順利過度,是我抽到這篇課文備課時不斷思考着的一個問題。於是我的教學定位有兩個依託:一是學生的認知特點;二是文本的語言特點。整個課堂教學我努力突出一個“趣”字——童話語言濃濃之趣,教學情境創設之趣,學生參與學習樂此不疲之趣。

回顧剛纔的課堂,我很欣慰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童話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再從“趣”這點出發來檢驗我今天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是讀。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但文中長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讀好卻不是那麼簡單。課文九個自然段,三個小動物的故事,分前後兩年,交錯講述,怎麼辦呢?我想,讀,惟有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讀懂課文語言,讀活人物形象,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爲進入第二課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並能創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橋,鋪好路。

1、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落實一個“實”字。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桌互讀,互幫互學,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突出一個“趣”字。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朗朗的讀書聲體現了學生濃濃的學習興趣和紮紮實實的學習過程。

(1)、讀詞語,情趣盎然

(2)讀課文。中年級教學應該加強朗讀,練習默讀;學習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段,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

蘇教版《三袋麥子》語文教學反思2

教完《三袋麥子》,我體會頗深。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文章通過描述小豬、小牛、小猴三隻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度,告訴孩子們做事要有勤奮的精神和長遠的考慮。

文章情節十分簡單,但其中蘊涵的`道理是學生感悟的難點,面對文中小動物迥然不同的個性,學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優點。因此我在教學時重點指導學生從三個小動物各自的做法中體會它們性格特點。在教學中我有意引導:一年以後,土地爺爺又來訪了,結果如何呢?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土地爺爺對誰的做法最滿意?爲什麼?讓孩子們先獨立學習,然後帶着巨大的成就感與同學合作交流,分享探索成功的喜悅,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樹立了學好語文的信心。

在進行最後一部分的教學時,我在學生熟悉文章的基礎上讓他們思考:三個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處理?由此讓學生展開討論對麥子的處理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讓學生放開想象翅膀,拓展延伸。這時一個學生突然說:“我不喜歡小猴子的做法!”全班譁然!我既驚又喜!讓她說明理由:“我想因爲小猴把麥子全種了,萬一遇上水災或者乾旱全沒了,那咋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議論紛紛:“對呀!那還不如小豬那樣吃了划算!”“那就什麼也沒有了。”……藉此鍥機,我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一會兒,各種意見精彩紛呈:“我想麥子可以吃一半,種一半,這樣既可以先吃到,還可以收穫許多麥子!”

“我想可以邀請小豬和小牛一起種,衆人拾柴火焰高!三個人一起來不可能都失敗吧!而且收穫肯定更多!”

“我想收穫很多麥子以後,我會把麥子作爲禮物送給其他的人,讓別人也有機會去享受播種和收穫的喜悅!”……多麼善良的孩子!多麼精彩的發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