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2.25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

《搖花船》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項民間藝術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極好題材。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學生了解搖花船這項活動是怎麼進行的,同時理解人們用搖花船來祈祝福壽安康的這種傳統文化。

一、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導入課文

“搖花船”這一傳統的民間活動在北方喜聞樂見,而對於江南地區的孩子比較陌生。在上課時,我先組織學生觀看舞獅、踩高蹺、賽龍舟等各種民間活動的`圖片,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具有濃郁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這樣比較貼近學生生活,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抓住課題,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課題是《搖花船》,而我上課時的思路就是:花船是什麼樣子的→怎麼搖→搖花船有哪些必須遵守的規定→“我”怎麼當花船姑娘的。

花船對學生來說並不熟悉,我就先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以及竹篾、流蘇等實物,加上簡單的介紹,來了解它的構造,這樣,有助於幫助學生了解花船的外形並進行復述。接着是花船怎麼搖,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描寫來做一做動作,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單元訓練目標與科研課題有機整合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詳細複述課文”,本學期的科研課題是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就以“搖花船必須遵守的規則”爲線索,把這兩者有機整合。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朗讀課文、觀察圖片等方法,在理解、熟悉內容的基礎上,劃出描寫“搖花船的規則”的相關內容。這時候,學生就要找出要點,並把這些要點連成通順的句子,這是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然後,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把要點作爲板書,對學生進行復述的訓練,水到渠成。

一篇課文學完,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更要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訓練,把文本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但一堂課的練點不能太多,教師必須有所側重或有機整合,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2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節選自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驚喜,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一、對略讀課文的認識

在初接觸這篇課文後,我首先關注到了課題前面的雪花號——這意味着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因爲蘇教版的課文都是講讀課文,之前我從未聽過、上過略讀課文。因此特地上網查了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從中我瞭解到這類課文教學的要求: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通過查閱資料我明確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絕對不能等同於我平時的課堂教學,上略讀課文,教師應放得更開,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略讀課文都有閱讀提示,其實就是教學生循序漸進閱讀並理解課文的步驟和方法。我教學思路就是按照這閱讀提示讓學生合作學習,教師予以適當的點撥。

二、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

本堂課的教學,總的來說令我很不滿意,學生的反應平平,當然,教師是決定因素,教師未能有充分的預設,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從而造成了這樣的境地。

我覺得這節課最大的不足在於以下幾點:

1.對學情估計不足

作爲教師都知道我們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但遺憾的是,因規定課前不得接觸學生,我對學生的情況估計不足。我以爲所借的既是朱棣文小學的班級,學生整體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必定比我們鄉下學生高出許多。因而在我本人所執教班級的基礎上,又人爲地增加了難度。如當學生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後,還要求學生依次概括成四個字——“綠野無花”、“草下藏花”、“無緣看花”、“原野冒花”、“花有勇氣”。我的本意是:學生既然基礎好,只要求找出文中現成的語句太過簡單了,而將文中語句“濃縮”成四字短語,是爲了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的回答也並非要和我所設想的幾個短語一模一樣,只要意思相差無多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僅夠得上邊,我也能及時引導。但事實上,這一設計卻並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成了課堂上的“雞肋”。因爲當我提出要求後,學生響應的寥寥無幾,原本學生的發言就不夠活躍,這樣一來,更把他們難倒了,甚至在某些時候造成了“這裏的課堂靜悄悄”的'尷尬局面。

2.未能及時作調整

其實當課前準備與學生談勇氣時,我就該對學生的整體情況有個重新估計了,因爲在我看來這是很容易舉例說明的,學生應該能夠脫口而出,但事實上學生的反應並不好。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考慮降低一些難度(如不要求用四字短語概括,只要求找出表明原因的相關語句來朗讀體悟),以使學生在閱讀結束後,即能順利地完成填空,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又可以節省更多課堂時間來進行深層次的學習、體會,而無需在“概括”上面糾纏過多的時間。學生的能力達不到,學得累,教師教得累,給人的印象也未必深刻,反而將本該深入體會文本的時間也都佔去了。

3.情的因素未凸顯

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語言優美流暢。尤其是兩段對花的描寫更是精彩至極:“原來青草下邊藏了一層花兒,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它們比青草只矮几釐米,躲在草下邊,好像只要一用勁,就會齊刷刷地全冒出來……”“ 迎着細密的、涼涼的吹在我臉上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千萬萬朵花兒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兒一下子全冒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已經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樣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瞧,有色、有形、有動作、有想象,修辭手法的運用恰到好處……雖然未能親見那些花兒,但讀了這些文字,花兒的形象早已躍入腦海。可是,由於教師的設計與教學時間的關係,這些美的文字,這些體現花兒品質的語句,學生們都未能深情品味。散文的教學應以情動人,而因未真正深入文本,師未入情,生亦未入情,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三、課堂教學稍爲滿意之處

當然,自我感覺較爲滿意的地方還是有的。如爲了能讓孩子們對課文的脈絡有個清晰的認識,我設計了以下填空題:

初見草地,我感到 ,因爲 ;

撥開草看,我感到 ,因爲 ;

離開之前,我感到 ,因爲 ;

雨中去看,我感到 ,因爲 ;

體會小花氣魄時,心頭 ,因爲 。

先各自想一想,再同桌進行交流。這其實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在看花、尋花這個過程中有那些情感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整篇文章的學習起了很好的梳理作用。

短短三十分鐘的教學,讓人感慨良多。實際教學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不可預知的情況,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鑽研教材,分析學情,設計出科學而合理的教案,進行充分的預設,要有教學機智,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改變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3

《小英雄雨來》一課是原五年級上冊選編的課文,新課標試驗教材把它安排在了四年級下冊第四組的第二課。我覺得這麼長的課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滿大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瞭解戰爭年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小英雄雨來勇敢機智的品質,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二是運用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學的重點是體會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難點是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小英雄雨來》的故事情節緊湊而又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將一位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少年英雄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前面的導讀明確了本課的學習要求。

1、瞭解課文寫了雨來的幾件事。

2、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3、複述故事

4、給各部分概括小標題。

成功之處:

1、抓重點,第三、四部分重點指導朗讀,第一、二、五、六部分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快速理解課文內容。

2、在朗讀,快速默讀之後,引導學生互相討論、交流各部分內容在此基礎練習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在討論中很熱情、積極發言,言語雖有差別,但基本上都能抓住所講內容。

3、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學生都能抓住重點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雨來的勇敢、愛國、機智、寧死不屈的優秀品格就一一展現眼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人物的個性。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概括的方法和引用原文的方法給各部分加小標題,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第一次進行這項練習,又是在理解內容後接着進行的,學生很有興趣,討論、交流。

不足之處:

1、課文較長,給予學生的朗讀,快速默讀的時間顯得不足,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所影響。

2、生字詞、多音字的學習,聯繫課文不緊,是在課後進行補充的。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4

我這次比賽上的課題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本文人物離學生比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文章所寫的樟樹雖然學生比較熟悉,但本文主要通過對樟樹的描寫,要求學生能夠逐步理解“故居——樟樹——故居主人”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宋慶齡同志的高尚人格。我的.設計是想通過對文本閱讀指導,讓學生認識樟樹,欣賞樟樹,感受樟樹的外形美與內在美,從而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理解人們總愛在宋慶齡故居樟樹前留影的原因,從而感悟宋慶齡的人格魅力。在上課的過程中,對文本的閱讀指導,我感覺還是比較生動的,抓住了樟樹“蓬蓬勃勃”與“香氣永存”的特點,指導學生閱讀的深入、感悟也比較深刻。通過大量的有關宋慶齡的資料補充,學生對宋慶齡有了一些瞭解,對文章的這種寫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或許是人物離學生較遠,或許是我預設得過於生硬,學生對“樹”與“人”的這種聯繫理解起來不太容易,讓課堂出現了尷尬的瞬間,也讓後面的教學內容顯得有些拖沓。

比賽已經結束,我對自己本次的表現不太滿意。我認爲自己主要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課堂語言不夠精煉、優美。

2、對文本的解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

3、要讓課堂充滿活力。

當然,無論賽課的結果如何,對於我來說算是有了一次收穫,而且這種收穫也只有多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夠獲得。從教齡來說,我從教已經十幾個年頭了,這麼多年來,學習提高的機會也不少,但很多時候,只是知道了怎麼上好課,對自己的某些不足,沒有能夠及時地發現,不知道問題在哪。所以只有通過這樣公開的賽課、評課,才能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是對自身一次重新認識的過程,也是一次學習、提高的過程。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5

在課堂教學中我着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着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麼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遊玩,也要有所收穫。課文的兩條線索,都採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遊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遊路線,一下子就瞭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髮現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瞭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於是我採用協助導遊完成繪製雙龍洞地形圖任務: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裏挑戰這個挑戰那個辛苦得很,而導遊也就是老師很逍遙。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瞭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爲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雲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爲他們感到高興。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遊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讚他們在這次奪標旅遊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製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遊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爲小旅遊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6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爲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爲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7

期末考試已臨近,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將畫上句號。爲了能從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現對本人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回顧反思:

一、精心制訂教學計劃。

開學前根據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編寫特點,結合本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按照學校的統一時間安排,合理設定了教學進度;根據本冊教材的訓練重點,規定了總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形成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從內容提要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主次。會聽、會說、會寫、會閱讀。

對不同的課文明確了重難點。教學計劃使整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在預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二、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安排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古詩教學,就採用了看圖與學文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每首詩的中心思想。《小草之歌》一文就用情感引讀法,激發學生不同的情感,讓他們感悟、想象、思索,達到教學目標。還有些自由詩,散文類的文章,就用朗讀爲主,體會文章的內容,自學完成教學目標。由於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用最簡單、最恰當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三、注意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教學的實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每天放學時都爲學習佈置具體預習任務,並適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新課授完,必要求複習。用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撿的方法進行督促。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知道該如何預習了,也能自覺複習啦。

2、正確的上課方法。“該說時就說,該聽時就聽,該寫時就寫”,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

3、寫工整字,做規範作業。強調文字書寫的重要性,並適時進行寫字訓練與指導。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使學生的字越來越漂亮,作業越來越規範、美觀。結合我小語組的“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了表揚和表彰。

四、針對本校學生普遍存在的語文方面的弱點重點突破。

1、漢語拼音。

利用早讀,教學生字時等一切可得用的一切時間,進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字詞記憶。

從開學起,堅持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讀寫、聽寫。

3、課文朗讀。

課堂上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並多次組織朗讀課文、詩詞的比賽。

4、閱讀。

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閱讀水平。爲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爲了增加課外閱讀量,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專門進行閱讀訓練。

五、認真抓語文知識的積累

1、每位學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將所學課文,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喜歡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進行摘抄記錄。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2、課前朗讀古詩詞。提高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悟能力,並進行記憶積累。

六、所取成績。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圓滿完成了開學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積累有所增加。

4、學生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朗讀時能把握感情,有節奏,有停頓。

七、存在問題。

1、沒有能全面,多層次提高學生語文水平。

2、作文水平整體偏低,指導訓練力度不夠。

3、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比如:學生積極性沒有提高,在課堂上有時學生不能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能力較差;在教學方法上還沒有掌握課改後的教學要求,還應從多方面去激發學生興趣;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應加強培養。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還應多花時間尋求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8

品味語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現就應該有豐厚的語言積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抄寫、背誦部分描寫生動的句子。”作爲本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學習“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時讓學生抓住“大模大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鵝走路“高傲”後,引導學生讀出鵝走路“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特點並引導學生背誦這個句子,做到積累語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的“鵝狗爭食記”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句練習讀,抓住關鍵詞讀出畫面感並背下來。課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補充完整,找一個寫得生動有趣的句子抄下來的練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紮實。課堂上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收穫。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9

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描寫春天的寫景古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讓我們遐想無限,此番美景,令人嚮往。何不以此美景入題,於是我改詩歌既定的教學模式: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誦詩文,爲“讀背、頌寫”。

一、讀背以欣賞“老師作畫”入題:

1、觀景抓物(黃鸝、白鷺、積雪、航船)

2、看景說畫(解說詩意)

3、賞景品詩(反覆誦讀)

4、照景試背(引導比賽)

二、頌寫以培育“書法作品”入題:

1、感知

(欣賞此詩毛筆書法,感受美。重點字、易錯字的分析。)

2、鼓勵

(默寫此詩,帶着從毛筆書法中感受到的美,認真書寫,使之更美)

3、加油(古詩糾錯,認真練字,努力加油!)

三、作業設計

1、將這首描景美詩背給父母聽。

2、準備繪畫用品。(下午的美術課,將此美景畫一畫,並題上詩。)

此課的設計不僅進一步教育了孩子們背誦要有方法,練字要學名家,而且與美術課完成整合,將古詩、書法、繪畫融於一體,一舉三得,一切美好的設想都在實踐後發現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1、對作者和課題以及詩的寫作背景應作適當的介紹,或讓學生課前查找資料。

2、對古詩所描繪的美麗景色,學生們通過看圖、朗讀、想象、理解較爲透徹,但對古詩本身的對仗美、音韻美等的'感知對學生引導不夠。

3、在書法指導上,如果能從書法視頻中觀看名家書寫時的起筆、頓筆、收筆,將更能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

每每講古詩,總是覺得一節課40分鐘太短了,孩子們意猶未盡,我也是意猶難平,這些感受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0

在學生的作業方面,我能做到作業按時認真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抄寫生字、寫字本、《補充習題》《同步探究》認真指導批改,日記一週一次,習作三週兩次,批改有眉批、總批。聽寫、背誦也要求學生一個個過關。所以,這一方面我的努力還是很有成效的。

總的來說,我們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不夠,班級凝聚力不強,學習競爭氛圍不夠濃!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着手:

1、“六認真”工作要按要求努力做好、做實。

2、在課堂教學中,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抓得更細,更實。課本知識要求百分百地掌握。

3、利用空餘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語文一些技能的專項練習、指導。

4、認真做好補差工作。

5、更紮實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6、家校配合要緊密,儘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以期提高家庭作業的質量。

本堂課我以祖母愛蓮,剪蓮兩條主線,讓學生感受祖母爲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課堂中讓學生從詞中,從句中體會祖母對蓮葉的喜愛,教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從一次次深情並茂的朗讀中體會到祖母對蓮葉的這份愛。進而讓學生從句中看祖母的動作、語言,想像祖母剪蓮時的'心情。

一、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寫作方法。祖母爲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是通過祖母種植荷花、剪送荷葉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細小細節表現出來的。教學中,我以這些細節描寫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品質,探尋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在理解感悟語言文字表達的感情的基礎上,感悟作者抓住什麼來寫及這樣寫的好處,從而使學生明白寫人可以從哪些方面寫,怎樣寫。

二、讀中悟情,領悟文章中心。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這是一篇體現人與人之間真情的好文章,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讀出情感,理解課文內容便是輕而易舉的事。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去評讀,讓學生邊讀邊評價,邊理解詞句的意思。學生對祖母關心別人的情感很自然的流露出來了,精神世界也頓時高尚了起來。

三、引導用段意合併法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概括能力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概括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初步感知一篇簡單的文章主要內容不是件很難的事,但面對越來越繁瑣的文章大意,卻顯得束手無策。面對如此的生成,我及時調控自己的教學預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實實在在經歷概括的過程,在“如何才能做到簡潔“上下功夫,引導用段意合併法來概括文章的中心,讓學生在過程中習得把握文章大意的方法。先教會學生先提取關鍵詞,再歸納出段落大意,最後合併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我們最爲常用的“段意合併法”。

當然,教學時也存在不足,如:教學中太過粗糙,不夠精細。在分析理解“看了一會兒,她醒過神來,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最大的荷葉。”這句話的時候,“最大的”也該重點講解,讓學生理解祖母那麼愛蓮葉,卻把自己最大的荷葉剪下來送人,體會祖母的善良、大方,讓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可自己卻沒有把握住時機,語文教學中還應再精,再深些。期待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1

今天,很有幸聆聽了邱老師執教的人教版第7冊第四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課。

聽完邱老師的課,最大的感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讀自己的下水文。

“……每天放學後,我都會和兒子一起坐在魚缸前,打開燈光爲魚兒餵食。看着它們吃食、追逐、嬉戲……它們是那麼無憂無慮,是那麼的悠閒自在。

看到它們,無論一天有多麼辛苦,有多麼勞累,都彷彿隨着魚兒的搖頭擺尾而消失了。而我自己,也彷彿變成了一隻魚,鼓着腮幫,睜着眼睛在水裏自由自在地悠閒地游來游去。”

邱老師是一位青年作家,雖寥寥幾筆,卻把一堂課的`難點都凸顯在了下水文段中,學生讀來,恍然大悟,從課後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來看,教師下水示範的力量真的很大。

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是兒童的天性。示範是最好的老師,是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講十遍“應該怎麼做”,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

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僅要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崇拜和主動寫作文,而且要起到一種航燈式的作用。學生在哪方面有欠缺,就徵對哪個方面去寫下水文,學生善於模仿,尤其是模仿自己的老師。他們能通過與老師作品的比較來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有意識地去模仿和改進不足。老師的一篇下水文對他們的影響比推薦他們看十篇範文的作用還要大。

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中的“小老師”,要在學生的作文中去抓典型,並將這個典型挑出來放大,變成光環照亮每一個學生。如:某個學生善用環境描寫襯托人物的心境,將之挑出來讓大家共同學習,這在無形中帶給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XXX同學的對話形式好,將之打印出來貼在牆上,學生看了,不用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可能對話的三種形式就已經有意識地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了。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2

本文用優美的文字向人們描繪了北國寒冬的美麗雪景,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在結構上本文層次清楚,條理明確,重點突出,採用了聯想,誇張的手法,語言生動優美,情景交融。在教學中我採用瞭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脈絡,按照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後的順序學習全文。“以學生爲主體”,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想象,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讀是一種古老的卻極富生命力的學習方法,也是品讀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用朗讀去體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這堂課總得來說是較好得完成了教學任務的。整堂課各個環節的設置合理,上課環環相扣,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課的始終都保持着一種高昂的情緒,這種情緒一直帶領着學生從課堂的開始到結尾。這堂課我自己感覺最值得珍藏的一點便是學生的朗讀,從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讀書聲中,我們似乎已經可以體會到學生從誦讀中享受到了快樂。特別是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先讓學生默讀,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後有感情的把這個句子讀出聲來,之後讀給你的小夥伴聽,接着指名讀他(她)喜歡的句子,一邊讀還一邊做朗讀指導。這個自然段的教學我引導學生運用了多種讀書的方法,從第一次讀到最後的一次讀,學生實際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一個精讀的過程了。

當然,這堂課也讓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這些不足帶領着我進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師基本職業素質方面,我感覺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除了課前設計過的一些過渡語和敘述性語言外,其餘在課堂臨場發揮的語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夠美!這一點也直接牽扯到我對學生的評價語。所以,第二點便是評價語單調,對孩子沒有起到實際性的激勵或糾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員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沒有體現出來。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這堂課讓我積累了不少寶貴的教學經驗,通過這堂課的反思與感悟,我想自己會在教學道路上前進一步的。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3

《五彩池》這篇課文向我們描述了五彩池的美麗神奇,五彩池不僅形奇,色也奇。本節課,我通過鑽研教材,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五彩池的美麗神奇,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首先,出示課題後我問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景“初讀課文,根據自己的感受,給題目加上一個修飾詞( )的五彩池?在多次研讀的基礎上一致定爲“神奇” 根據這個修飾詞找“神奇之美”與全班交流。使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這樣的讀是一種發自學生內心的讀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讀書活動。

其次,讓學生練說,訓練語言。實施自主學習,是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下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是在領悟教材的過程中完成的.。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標是能夠“運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在語文課上應能運用所學語言通過交際活動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教師的“教”就是要有效地組織全體學生積極主動、有情有趣地參與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這點。

本課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是在學生讀透課文的基礎上,把語境轉換成實境,讓學生用各種形式爲五彩池做廣告。學生們興致較高,積極地做準備,有表演小品的,有寫廣告語的,有寫詩的等等,在交流中課堂氣氛達到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不僅學得快,培養了適應生活的能力,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了再創造。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4

《番茄太陽》這篇課文以“我”的見聞爲主線,按時間發展的順序,敘述了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她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字裏行間飽含了對明明的喜愛之情。課文的篇幅較長,我在教學第一課時時,引導學生找出體現“我”心情變化的詞,聯繫上下文體會“我”的心情變化:灰暗——溫暖——喜歡——快樂——感動,並在交流的基礎上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對作者的心理變化有了初步的體會了解。第二課時的教學以這條情感線索引導學生質疑,引學生品味第二條線索——體會明明是個怎樣的孩子。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明明的笑去體會明明的樂觀、自強、開朗,以及明明帶給“我”的鼓舞和感染,給“我”帶來的心情變化。理解三處 “番茄太陽”的含義。接着迴歸課題,引導學生體會只要具備樂觀、自強、開朗特點的人就能稱爲““番茄太陽”。

一、尋找情感變化的線索

課的開始首先讓孩子們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接着在文中找到描寫明明外貌言行的句子,概括特點。重點引導孩子們通過描寫明明笑的`句子感受明明的樂觀堅強、熱愛生活。然後,讓孩子感悟明明的笑讓“我”的心情發生了變化,從“陰暗——溫暖——快樂——感動”,明明的笑給了“我”生活快樂的理由和生活下去的勇氣。最後理解文中三處“番茄太陽”的不同含義。

二、感悟明明的“笑”

首先讓學生找出描寫明明“笑”的句子,交流後出示,接着重點指導學生讀描寫明明“笑”的句子並感悟,品味出明明的樂觀堅強以及笑的感染力。因爲有着這樣溫暖的笑,所以明明的臉美得就像“番茄太陽”,也讓“我”的心情發生了變化。整個教學環節能緊扣描寫明明笑的句子,逐步深入,使孩子們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了情感的薰陶,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作者的內心。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5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第一課時,我要求學生掌握生字新詞,在此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且對文章內容有大體瞭解,初步體會安靜的內心世界。

第一、聯繫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讚美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把正常人和盲人相比較,初步感知“觸摸春天”含義。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交流讚美春天的`詞句,引導學生讀好課題,感受春天的美好,既是對舊知的溫故又爲下一步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做好了鋪墊。

第二、關注生字新詞,從語言文字中來,到語言文字中去。

識字學詞是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本節課,我採用的讓學生當小老師來提醒大家在音、形、義三方面有什麼需要大家注意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了難字生詞。但細說的時間太長,忽視了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第三:從整體入手,抓住主要內容,捕捉人物形象特點。

四年級語文教學,學習生字新詞是爲了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又是爲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語言文字。本節課作爲第一課時,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我想,在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還要能夠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捕捉人物形象特點,這就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爲第二課時的深入感悟,體味語言文字的味道做好了準備。

本節課不足:

1、設情境之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應該馬上進入讀文環節,不打斷學生感情的同時,也是整個課堂連貫有序,一氣呵成。

2、處理生字詞時,說的太細,時間過長,忽視了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3、朗讀訓練得不夠到位。

4、充分的參與度。學生個體參與交流的人數很有限,我在點名的時候,重複叫了個別學生,而沒有調動全體。主要是自己駕馭課堂的專業程度不高,教學中,對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放心,沒有養成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習慣。在教學中不斷研磨進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