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

從備課到上課,我始終抓住兩個重點:其一、認識《比尾巴》中的生字;其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讓學生體現出他的自信。

與原先的教材相比,現在使用的課改教材中的識字量要大了許多,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教師來說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就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牽着他的鼻子走,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了識字的興趣。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學生只有切實地參與進課堂,學得活,學得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在平時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爲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上,教師的確應該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既能加強記憶,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活躍了課堂氣氛。實踐表明,在遊戲中識字、記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鬆,潛力得到了發掘,教師也教得帶勁,何樂而不爲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學生主動地去學。從識字到朗讀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學生來參與,如果學生從頭至尾,縮手縮腳,畏首畏尾,那麼這堂課無疑是失敗的。在當小老師,小評委朗讀明星的過程,我很高興的看到學生們高高地舉起手,眼中充滿着期待,希望老師能給自己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他們不僅渴望得到老師的讚揚,更願意贏得同伴的認可。如果沒有強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們,教學效果肯定會差很多。在學習中,他們不單做到自己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師生間的配合,又有同伴間的一問一答,在這個過程,需要每個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僅關係到個人,更關係到同桌,小組,全班。只有每個人都充滿自信地面對每一個要求,才能做到。教室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殿堂也是學生們施展各自才華的大舞臺。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須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在教學生字時,還應注意每個字要有側重點,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學是還要加強義的學習,並能適當地加以擴展,而不是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同時,在課堂上還要多激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尤其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讚許,這往往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所以以後,千萬不能吝嗇表揚。在上課時,應變能力還不夠敏捷,尤其,當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循善誘,共同找到正確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以上這些不足處,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2

設計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認識12個生字,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生字學習目標。從猜謎語引出小動物的名字,到揭題學“比尾巴”,再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習生字,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說話、遊戲、運用中鞏固。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讀是學習語文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爲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從中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築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3、培養習慣,提高素養。在寫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增強學生自我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提高文化素養。

預設目標:

1、能正確地朗讀兒歌,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2、認識問號,初步感受問句。

3、能在語境中認識12個生字,認識筆畫“ㄥ”,會寫“雲、公”。

信息資源:

1、猴子、兔子、公雞等各種動物圖片及詞語卡片。

2、認讀課文、生字的相關課件。

3、有關介紹小動物尾巴功能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認識小動物。

2、認讀課題中的生字詞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

2、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

3、聽同桌讀,評價:字音有沒有讀準。4、齊讀課文。

三、你問我答,綜合學習

1、認識問號。

2、師問生答,生問生答。(詞卡保管員)

3、口語交際:松鼠的尾巴好像()。孔雀的尾巴看,好像()。

4、遊戲:找名字。(出示插圖,生貼詞卡,認讀詞語。)

5、遊戲:找尾巴。(貼詞卡,連詞成句。

6、男女對讀。(課中操)

四、認識生字,發現規律

1、字寶寶回家

2、比較:把——巴公——鬆

五、觀察比較,學會寫字

1、認識筆畫“ㄥ”。

2、觀察比較:雲——公

3、師範寫,生書空。

4、生寫字。

5、反饋

六、閱讀資料,拓展知識

1、閱讀資料。

2、集體交流。

3、請小朋友課後再去找一找,看一看,讀一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3

《比尾巴》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組內互觀課,課前我上網查資料、精心製作課件,並讓學生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蒐集。爲了一上來就能老老的抓住學生的視線,我採用了提問式引入:今天大森林裏有很多小動物聚到一起要舉行一場特殊的比賽,你們猜什麼比賽?學生齊聲回答“比尾巴”,這時我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質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學計劃順利的進行着。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後,我引導他們: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比賽了?學生爭先恐後的回答,一個都沒拉下。爲了鼓勵學生,我靈機一動,請學生充當小評委來宣佈了參賽選手名單,學生興趣高漲,特別是當上小評委的學生更是神氣十足、像模像樣的,一副資深評委的派頭,看着他們,我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愉快。這時,我又適時拋出下一個問題?比賽就要開始了,第一個比賽項目是什麼呢?屏幕上出現問句:“誰的尾巴長?”在學生搞清什麼是問句後,我先讓學生自己試着讀讀,並進行了範讀,可當讀到“誰的尾巴好象一把傘?”時,有些學生怎麼也讀不好,並且“傘和扇”分不清,我有些灰心,也有些急,下面坐着聽課老師,我不敢戀戰,趕緊進行下面的教學內容,指着板書帶着學生以各種形式朗讀這首兒歌,其實也是看似熱鬧,實則蜻蜓點水。因爲我要多留些時間給後面拓展的內容,那可是我自認最出採的地方。學生們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後面拓展的部分發揮的很好,很熱鬧,也顯現出了他們豐富的課外知識,但上完課後,總覺得有些美中不足,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讓我一直耿耿與懷。在新大綱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句話反覆提出,在各年級段都提到。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讀的技巧,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爲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4

《比尾巴》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爲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衆,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鬆、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一、營造氛圍,放飛學生潛能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爲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爲主人,投入學習。在本課教學伊始,我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並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而後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並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後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着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並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鬆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着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識字

《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鑑於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於是我引出小猴——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運動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選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學生在給選手穿上運動服中初步認識了這些生字。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後,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並且還可以小組內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這樣學生的記憶也比較深刻。在寫字教學中,我還是利用課件中形象豐富的小蝸牛引出本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字:雲、公、車。然後鞏固認讀,最後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學。《課標》中講的寫字教學,不單純是爲了寫好字,而是教書育人。寫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爭的事實。郭沫若先生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爲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乾淨、端正、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書範些的同時,強調寫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並在學生寫字的同時強調寫字的姿勢,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練寫完之後,還及時評價學生的字,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給與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三、動態生成,激活學生思維

什麼樣的課堂纔是好課堂呢?精彩的課堂就像一首優美的詩,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啓迪着學生的思考,讓他們鮮活的個性在課堂中展翅、翱翔。教師除了要懂得鼓勵、欣賞學生,還要善於抓住課堂契機,捕捉課堂上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比尾巴》這篇課文後,有個學生突然說:“我還知道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機讓其他學生繼續往下編,於是就有了“黃牛的尾巴像細繩。”“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絨球。”……比完了尾巴,學生的興致還很高,又開始“比翅膀”、“比四肢”,這樣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充分發揮想象力,學生在用語言描述的過程,思維也更深層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讀,引導學生感悟。

在閱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第一學段在朗讀的目標上是這樣要求的“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 望。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就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由此可見,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是佔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於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後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後是個別讀,再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讀,流利地讀,最後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本課的末尾,我製作了動畫配樂,讓學生伴着優美的音樂,看着生動的動畫,在讀中盡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結束課文。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放開了,學生活躍了,課堂上學生的話多了。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去優化教學過程,追求活動化、開放化,一定能實現教學的活潑有趣,課堂上定會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5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爲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裏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後,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裏學會的?怎麼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爲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爲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6

一、教材說明

這篇兒歌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方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讀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

兒歌共四節。第一、三節三個問句,引起孩子們的思考:究竟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一把傘?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看?第二、四節三句話,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個問題。兩問兩答,像是猜謎語,又像是考別人,別人說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於是迫不及待地說出這個答案。這首兒歌抓住了低年級孩子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這首兒歌還告訴學生,身邊的事多麼奇怪,有的尾巴長,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傘。有的尾巴彎,有的尾巴扁。還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細去察看。

學習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學習難點是讀好問句。

二、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雲、公、車"3個字。認識1個筆畫"斜鉤"和3個偏旁"矢、八、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朗讀問句。

3、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媒體使用課件

五、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認本課的12個生字,三個偏旁,一個筆畫。會寫"雲、公、車"。

二、教學過程

(一)趣味揭題,學習生字

1、今天,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舉行一項特別的比賽,請我們每個小朋友做裁判。它們比什麼呢?

2、教師當堂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全文。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3、請同學們再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教師巡視,因材施教,注意讀書習慣的培養。)

4、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得是否達到了要求。

5、小組比賽,你問我答。

6、評議、討論,指導朗讀問句。

(三)認讀生字、學寫生字

1、(課件顯紅12個生字)這些紅色的字,你認識嗎?做小老師教教同學。

2、學寫"雲、公、車"。本課寫字教學,可讓學生在自己描紅的基礎上,點撥學生髮現書寫三個字的筆順規則是從上到下。然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寫好這三個字的關鍵之處:"雲"字第二筆橫要寫長一點,落在橫中線上;"公"上面的"八"的開口度要適中;"車"最後一筆"丨"要壓在豎中線上。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準確、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2、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根據課件,逐句認讀兒歌。

2、卡片認讀詞語

比尾巴長短一把傘猴子松鼠扁尾巴看公雞鴨子

(二)細讀課文,瞭解動物尾巴特點

1、讀課文,找找課文中講了哪些小動物比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麼特點?

2、小組交流、討論。

3、課件出示文中六種動物的圖畫,看着圖說說它們的尾巴的特點,嘗試對讀問答。

4、評議

(三)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請同學以分組對讀、男女生對讀的方式朗讀全文。

2、嘗試背誦。

3、課件出示牛、馬、魚、貓、豬的尾巴,說說它們的尾巴像什麼?

4、完成課後"讀讀畫畫"練習。

5、課後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興趣再找找還有哪些動物的有它自己的特點。

教學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裏,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爲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一、激興趣,讓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學語言。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遊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髮”;“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譁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遊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於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二、多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中學語言。

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求統一,讓學生在高效整合中學語言。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爲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麼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着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後,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經歷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時,通過拓展練說、模仿寫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共振。

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着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7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公雞的尾巴彎,鴨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韻文呀!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而且語言簡明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能充分調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所以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在讀中提升語感。怎麼讀呢?以往學生習慣於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今天來個師生對讀怎麼樣?像少數民族的對唱一樣,有問有答,肯定很有意思。這樣想着,課上,在孩子們認識了生字之後,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換一種朗讀方式,我來問,你們來答,例如:我問——‘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你們怎麼回答?”孩子們齊聲讀:“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對,就這樣。”接下來,我們開始對讀課文,孩子們興致勃勃,讀了兩輪之後,換做他們來問我來答,男生問,女生答,這樣讀了幾遍之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背誦下來了,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學得非常帶勁兒,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採取什麼方式,孩子願意讀,想讀,主動去讀,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只有孩子產生了興趣,下一步纔有可能學好。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8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句式整齊,富有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

比較好的做法:

紮實識字寫字教學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所以在整堂課的最後,我設計了“小評委們比寫字”這一寫字環節,先出示一個也有長長的尾巴的“巴”字,在學寫這個生字後,又出示“把”,目的在於讓孩子們在比較“巴”和“把”的過程中懂得,雖然“把”字裏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兩個“好朋友”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謙讓,所以“把”裏面的“巴”要寫得相對小一點。這樣學寫兩個有相似之處的生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有效地把字記牢、寫好。

但是在這堂課中,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

一、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這一節課上,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學“巴”這個生字時,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哪個字裏也有這個“巴”字,一學生回答“把”,我當時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對,‘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生字),因爲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學習要放置在學習生字“傘”之後。課後,我深刻意識到這樣的處理太失敗了,日後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二、要儘可能地鼓勵學生,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一年級的小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表揚,因爲老師的評價會深刻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但是由於自己在課堂上應變能力還不夠,所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處理得不夠完善,比如上例中對學生回答“把”的否定,對該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並進行延伸。還有,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我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可能直接讓別的學生回答了。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三、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講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高效課堂”。在這節課中,我一直很擔心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所以有些應該讓學生說的內容,都被我“搶”走說完了,整節課中我說得有點多。

以上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減少乃至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課堂更高效!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9

給孩子更多的合作機會,在探究中自主發現。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思考,很多教師都把合作、探究學習定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致力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和探究發現的習慣。

教師們按照分層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或是讓學生自由組合,使小組內的合作討論與小組間的競爭有效地結合起來;並建構學習小組評價機制,通過小組自評和他評、師評,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習慣,如語文科幾乎每堂課上都要求各學習小組就所學內容提出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進行朗讀練習、課文角色扮演時,鼓勵各小組勇於創新,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彙報:孩子們各施各法,有齊讀的、有輪讀的,或是幾人表演,幾人誦讀,一些孩子乾脆把原文拋開,將內容編成小故事表演。

開放活躍的課堂,培養了個性習飛揚又善於合作的學生。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教師問學生在這兩節詩裏有什麼發現,比如這首詩和以前學過的詩歌有什麼不同,在詩裏他們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或特別的地方,並將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裏說說。這下學生們感到新奇極了,他們的思維不受一點約束,在小組合作中集思廣益,交流互補,爭先恐後地告訴老師自己的發現。“我發現這首詩裏第一節都是問題,第二節都是回答問題的!”我發現第二節詩動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們尾巴的特點都放在後面!”“我發現這首詩第一節裏前面的字都是一樣的!”“我發現這首詩題目是《比尾巴》,詩裏也有很多尾巴這個詞!”事實證明,孩子通過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發現,而敢於發現,也就敢於創新。美術課上,教師帶孩子們走出戶外,讓他們自行組合,用身體和球、圈擺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營造出較好的團結協作的環境,更放飛了孩子創新的潛能。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0

在孩子眼中,動物是他們的最愛。《比尾巴》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髮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範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後,請個別同學採用問答形式來讀,並請個別學生來表演着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着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我認爲在低年級,只要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趣”字,無論什麼課,在指導孩子朗讀上,只要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他們,朗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一、以生爲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並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裏,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爲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爲主人,投入學習。在本課中,我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並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而後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並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後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着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並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鬆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着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三、教師要捧着一顆愛心,帶着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着以人爲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課中,我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於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着童趣,充滿着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節。

如果每個教師都捧着一顆愛心,帶着一顆童心,喚起兒童個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在語文的大課堂裏幸福成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