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42W人 

《四季》是一首兒歌,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1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生動形象的描述來表現四季特徵。在本課教學之前,我也在思考,這麼一首富有童趣、畫面明麗的小詩,要通過怎麼樣的教學才能讓孩子們逐步體會到其中的景和情呢?教學時,我根據文本及教材特點,在研讀詩歌的部分,先以插圖入手,讓學生觀察探究後初步感知;再以“讀”貫穿,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趣,在讀中積累;讀後鼓勵發揮想象,讓孩子們在讀文的基礎上聯繫生活,想象說話,運用語言。從觀察、朗讀後的感悟、積累,到想象說話時的語言運用,如此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

一、利用插圖,觀察感悟

小學教材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豔,形象生動,富有情趣。它們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

本課中,書上也隨文安排了四幅色彩明麗,形象生動的插圖,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研讀課文時,我先以這四幅圖片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看着圖片說一說,從圖中觀察四季的不同景物,通過圖片初步感受景物特點(如尖尖的草芽),同時,在結合插圖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利用插圖這麼一種直觀形象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欲,讓孩子對文本內容獲得感性的認知。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方式,同時也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在這個教學片斷中,在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對四季之美有了直觀認識以後,我便開始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讀來深入感知文本,並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入情入境的體會四季之美。

1、讀出特點。先讓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點表達出來,如發現春天裏草芽的特點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讀一讀課文,並問學生:“你認爲“草芽尖尖”應該怎麼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通過學生自讀自讀,相互評價,通過“讀”逐漸體會景物的這些特點。

2、讀出情趣。當學生初步感知景物特點後,再引導學生讀課文,如讓學生做動作表演“尖尖”、“圓圓”、“彎彎”、“一挺”等,這些動詞本身就充滿了童趣,孩子們通過自由的做動作,適當的動手動腳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發起學習興趣,又在這種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個季節的不同,體會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

通過各式各樣的讀以及適時、具體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

三、聯繫生活,積累運用。

在朗讀以後,我安排了一個拓展練習:“______,他對______說:“我是______。”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照課文中的詩句,當一回小詩人,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累積。由於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啓發,生活中許多景物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如:“桃花紅紅,它對蝴蝶說:“我是春天。”“柳樹綠了,他對小鳥說:‘我是春天’。”……在學生髮揮想象進行表達時,我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範、完整。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

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環環相扣的,正因爲有了之前一系列觀察、讀悟的環節作鋪墊,有了語言的積累和情感的體驗,學生纔有了最後精彩的創造和運用。

整節課下來,雖然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識字環節落實的主次不夠妥當,對學生的關注不夠,但預設的環節和效果基本達成。同時我也在考慮,創編詩歌的環節是否放在四個季節全部教學結束後再進行會更合適,那樣或許不用讓孩子將思維固定在一個季節的想象之中,讓他們有更多更廣的想象空間。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2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在情境中學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着讓學生讀準讀通兒歌,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帶着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三、重視學法,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課時着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並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後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

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爲難。由於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還有什麼會說,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