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八年級試題

八年級語文重點篇目精彩語段閱讀篇

本文已影響 2.28W人 

一、《背影》

八年級語文重點篇目精彩語段閱讀篇

(一)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a 着上面,兩腳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1)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 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蹣跚(pán shán 因爲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2. 文段劃橫線句採用了 外貌描寫手法,爲什麼要寫父親的穿戴?(突出家中景況慘淡,照應了開頭;同時與“我”貴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對比,表現了父親對“我”的關愛)

3.選文中兩次寫到"我"流淚,其感情分別是:第一次 感動得流淚 ;第二次 離別傷感的淚 。

4.在文中空白處填上相應詞語。(攀、縮、傾)

5.《背影》一文中,寫父親的語言不多,選文部分只有兩句,簡要分析這兩句話表達了父親怎樣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父親惦記着兒子旅途是否平安。]

(2)“進去吧,裏邊沒人。”

[父親不讓兒子送,怕兒子離開座位後丟失行李。]

4.概括本段內容。[望父買橘]

5.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通過具體細緻地描寫父親過鐵道爬月臺的背影,表現了父子之間的深情。]

6.選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父親的背影?這位父親給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樣?(3分)

[外貌(衣着)、行動、語言;艱難時世的充滿慈愛的父親。(意對即可)]

7.品味語言。(4分)

(1)選文中說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寫出了父親怎樣心理?

[父親爲兒子買橘子,儘管十分辛苦,心裏也是高興的,越是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心裏越踏實。]

(2)第二段中,“我”的兩次流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流淚是因爲感動。父親買橘子的經過表現了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第二次流淚是因爲離別。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離別情緒,又催人淚下。]

8.在你的記憶寶庫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樣精彩瞬間?是否也有平凡而偉大的形象(母親、父親或其他)定格?請用你的筆告訴我們吧,那一定是很感動人心的。(3分)

[提示:描寫一個小鏡頭,表現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形象。]

9..選文中刻畫父親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動作)描寫。

10.選文中寫“父親”外貌後,先後寫“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對其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因爲才替祖母辦完喪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慘淡,父親老境頹唐,“黑布”剛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頓。

C、着力刻畫父親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繼承這種家風。

D、黑色色調暗淡陰沉,與全文氣氛一致。

11.畫浪線的句子(1)的正確含義是( B )

A、“我”怕被別人看見自己流淚而羞愧。

B、“我”怕父親因爲“我”流淚而傷心。

C、“我”爲自己這麼大了還流淚而慚愧。

D、“我”擔心父親笑我意志不堅強。

12.畫浪線的句子(2)正確的含義是( B )

A、因爲在兒子將要與自己告別之際,買了橘子,心裏感到十分高興。

B、因爲盡到了父親關懷照顧兒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輕鬆,表現出父親含蓄深沉的愛子之心。

C、因爲橘子買回來了,身上撲打幹淨了,所以感到輕鬆。

D、因爲兒子長大了,能自謀生路,所以心裏輕鬆。

13.這段文字兩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前一次寫得詳細,後一次寫得簡略的原因是什麼?

[前一次是父親艱難地爬過鐵道,給我買橘子,最感人,最能體現父親對我的深沉關愛,所以詳細地寫。後一次是寫我留戀父親,可簡單地寫寫。]

14..選文中寫父親走路“蹣跚”,這是因爲父親(年老體衰,身體肥胖,腿腳不靈便)文中有三個動詞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不容易,它們是(攀)(縮)(傾)。

(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纔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又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1.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父親堅持送“我”到車站,送“我”上火車。]

2.父親爲什麼要堅持親自送我上車?

[因爲他愛子情深,別人去他不放心。]

3、南京的景點很多,像夫子廟、玄武湖等,作者爲什麼不寫在南京的見聞?

[與中心關係不大,故略寫。]

4.第一段兩次用“終於”,有什麼作用?

[表明父親放心不下,愛子情切。]

5、第二段中兩個“聰明”各有什麼含義?表明作者怎樣的心情?

[這兩個“聰明”的意思都是糊塗,飾反語。表明作者恨自己當時未能體會父親的深情。]

6、如果類似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會像作者一樣呢?

[例一:會。因爲年輕氣盛,與父親之間存在代溝。 例二:不會。既然讀了這篇文章,就不會讓這種事情重演。]

7.以上兩個語段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二、《蘆花蕩》

(一)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層煙氣。小火輪開得離葦塘遠一些,鬼子們又偷偷地爬下來洗澡了。十幾個鬼 子 在 水 裏qiú()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錯。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從荷花澱裏卻撐出一隻小船來。一個乾瘦的老頭子,只穿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着,兩隻手卻忙着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進嘴裏去。

他的船頭上放着那樣大的一捆蓮蓬,是剛從荷花澱裏摘下來的。不到白洋澱,哪裏去吃這樣新鮮的東西?來到白洋澱上幾天了,鬼子們還是望着荷花澱dèng()眼。他們衝着那小船吆喝,叫他過來。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着船,剝( )着蓮蓬。船卻慢慢地衝着這裏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纔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着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裏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爲什麼埋的了。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着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亂轉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裏去。他被什麼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隻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裏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着,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着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葦塘望了一眼。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着身子,看着這場英雄的行爲。

1.語段選自小說《 蘆花蕩 》,作者是著名作家 孫犁 。

2.讀文段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qiú( 泅 ) dèng( 瞪 ) 剝( bāo ) 藏( cáng )

3.這幾段文字寫老頭子主要運用什麼描寫方法?突出了老頭子的什麼性格?

[動作、神態描寫突出了老頭子機智勇敢的性格。]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語段的主題思想。

[記敘了老頭子用計將鬼子引進陷阱,並消滅鬼子,替大菱報了億的壯舉,歌頌了老頭子智勇雙全,愛憎分明的英雄行爲。]

5.“張皇失措”的本義是什麼?這裏爲什麼寫老頭子張皇失措?

[“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纔好”。 這裏是老頭子爲了誘惑敵人上當故意裝害怕的樣子,表現出老頭子的機智。]

6.文段交代在水裏的枯木樁子有什麼用意?

[爲後面寫水下藏有鉤子埋下伏筆。]

7.“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中加點詞“找”用得妙,爲什麼?

[用“找”寫出了老頭子設計陷阱的巧妙,也寫出敵人的膽怯和愚蠢。]

8.寫老頭子敲打鬼子時,爲什麼又寫“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這裏的景物描寫烘托了老頭子爲大菱報仇後的輕鬆,愉悅的心情。也表明美麗的荷花澱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來犯,必然沒有好下場。]

9.試揣摩藏在蘆花下的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爲時的心理活動並寫出來。

[別看他這麼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懼、足智多謀。剝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水上有血,水下頂有機關!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着鬼子的鼻子在轉。他真有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捱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二)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監視着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裏的人送來柴米,也提防裏面的隊伍會跑了出去。我們的隊伍還沒有退卻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半夜以後,小船又飄回來,船艙裏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南個從遠方趕來的幹部。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隻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根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澱上。

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水澱出入,他的工作範圍廣得很:裏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因爲他,敵人的願望就沒有達到。

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敵人發了愁。

11.選文第一段是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既點明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又爲人物出場作鋪墊,點明人物活動的場所。“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12.文中加點的“敵人的願望”指什麼?

[防止有人給葦塘的隊伍運送糧草,企圖扼殺葦塘內的抗日隊伍。]

13.文中劃浪線的句子表現了老頭子什麼性格?

[充滿自信的性格。]

14.選文寫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現在什麼上?用自己的話概括。

[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15.請在選文中畫出“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語句,並且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每天夜裏……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明瞭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發出來的。]

16.概括選文的內容

[點明故事發生的背景及老頭子這一英雄形象。]

17.加橫線的段落對人物進行了什麼描寫?表現了人物什麼特點?

[外貌、神態;寫出老頭子老當益壯,充滿活力。]

18.“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這句話中的“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否換成“乾瘦得像老了的枯樹”?爲什麼?

[不能。原句表明老頭子雖瘦卻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無所畏懼;改句貶義色彩太濃,有損人物形象。]

4.怎樣理解“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澱上”一句?

[通過交代老頭子的眼睛特點,讚美白洋澱人民。]

5.加點詞語“過於”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裏是否含有貶義?“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過於”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係的。這些都是他過於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過於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髮。]

6. 結合全文,分析一下“老頭子”爲什麼能“像沒事人”一樣,心情悠閒地“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其中的“事情”指的是什麼?

[老頭子樂觀、自信。“事情”指如何消滅鬼子,保障部隊供給等。]

7.選文最後一段,“敵人發了愁”的原因是什麼?

[他們的封鎖落了空:“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

8.葦塘裏傳出的歌聲表現了葦塘中的人什麼樣的精神風貌?據此,你有什麼感受?

[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只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取得勝利。]

三、《大自然的語言》

(一)

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經度之所以發生影響,是離海洋遠近的關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一度,但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1) 這段文字說明的內容是(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

(2) 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①__句,這段文字是按 概括到具體(邏輯) 順序解說事理的。

(3) 用大連和北京、濟南和煙臺相比有什麼作用?

[說明經度的差異影響物候的來臨。]

(4)文中運用了___舉例子 列數字 作比較___等說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麼表達作用?

[表示沒有例外,這樣就準確地表達了經度對物候的影響。]

(二)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的意思。

[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

(2)找出兩組反義詞語寫在下邊。[榮枯 去來]

(4) 用“||”將這段文字分爲三層。

[……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

(5)這段文字中有三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在下面橫線上。

[①傳語 ②暗示 ③唱歌 ]

(5)是否能將“趕快種穀子”後邊的句號改爲分號?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A.能,因爲這三句都是擬人句式,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 × )

B.不能。因爲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穀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裏說。( √ )

C.不能。因爲前者說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後者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 √ )

D.能。因爲三句都是在說明物候現象與農事的關係,杏花、桃花和布穀鳥又是同一類事物。( × )

(6)本段說明的內容是:[以實例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7)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了哪三個例子說明自然現象與氣候的關係?

[①杏花開了…… ②桃花開了…… ③布穀鳥開始唱歌……]

(8)本段的說明順序是( 邏輯順序 )

(三)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甦醒;C.醒悟;D.復甦)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_________(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_________(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B A C]

2.解釋詞語:銷聲匿跡 [這裏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翩然 [動作輕快的樣子。]

3.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A )

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律;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主要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

5.去掉“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裏”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爲什麼?

[ 不行。以上情況只限於“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裏”。]

6.本段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這樣寫好在哪裏?

[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爲下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7.本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實際指什麼?這樣命題好不好?爲什麼?

[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說法。以“大自然的語言”爲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8.揣摩本文兩個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麼意思?

[次第,一個接一個。]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三個例子說明什麼道理?

[說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裏,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

四、《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在門框裏。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着冰傴着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麼高。也許他平時不那麼瘦,也不那麼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着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裏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裏的殭屍,骷髏上繃着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着腳往裏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着個瓶子,一手提着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裏是香油,包裹裏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爲在我記憶裏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麼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 )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後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着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塗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麼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 楊絳 ,她的丈夫 錢鍾書 是我國著名學者和作家,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小說《圍城 》

2.前3段使用的描寫手法有 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其中着筆最多的是神態,這樣描寫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極差的健康狀態,暗示他不久於人世。。

2.填上文中空缺的兩處詞語,並體會其含義。

[鑲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裏,突出老王瘦弱無力,行動不靈活,僵直的狀態。強笑:(qiǎnɡ)勉強做出笑容。含義:對他給“我”送雞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3.選段畫線部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王在重病的情況下仍然拿雞蛋來給我,報答我對他的關照,令我非常的感動,而這份情誼是無法用雞蛋的數目來衡量的。]

4.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現的?

[接了雞蛋、香油後給老王錢,擔心他摔倒,對沒請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麼回家的”,爲什麼?

[因爲他病得皮包骨頭、渾身無力,滯笨地轉身,直着腳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老王死的前一天給“我”家送香油和雞蛋,“我”給他錢,表現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7.學了本文,你有怎樣的感悟?

[提示:從個人如何對待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從政策如何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從善良者個人如何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角度。]

8.揣摩下列句子特點,並仿寫句子,理解劃線句含義。(心理描寫:概括+具體+結論)

但不知爲什麼,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爲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爲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9.爲什麼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麼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麼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 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再是人道主義精神。]

10.老王的性格,命運。用一句話概括:“老王是一個______的人”。

[孤苦伶仃、生活窘迫,淒涼艱難;但老實厚道,心地良心,關心人、講感情、講仁義,知恩圖報。]

11.揣摩加點詞語好處。

① 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強笑”一詞,不但準確,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還拿東西來謝“我們”,心裏有說不出的悲酸和感動。]

②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裏。

[“鑲嵌在門框裏”,誇張的手法,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

五、《蘇州園林》

(一)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願遊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遊覽者來到園裏,沒有一個不心裏想着口頭說着“如在畫圖中”的。

1.《蘇州園林》作者 葉聖陶  ,名 紹鈞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2.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徵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結合上下文,試分析下列語句所採用的說明方法。

a.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列數字)

b.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屈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 舉例子、打比方)

c.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作比較 )

4.“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中“敗筆”是什麼意思?改爲“地方”可否?爲什麼?

[“敗筆”:原指寫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寫得不好的詞句。文中指影響園林整體美觀的設計上的缺憾。不可以。因爲句中的“敗筆”是與上半句中的“圖畫”相照應,換成“地方”,則沒有這層照應了。]

5.最後一句要是改爲“每一個心裏想着口裏說着‘如在畫圖中’。”效果會怎樣?哪種說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種說法好。第一種說法是雙重否定句,語氣強烈,強調了蘇州園林設計的成功,確實能夠做到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後一種是肯定句,語氣不如前一種雙重否定句強。]

6.文段中四個“講究”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因爲這四“講究”是總寫,後面的3、4、5、6四個自然段就是按這四句話的順序來安排的,在內容是前後一一對應。]

7.文段中有一個詞貫穿全篇,成爲介紹蘇州園林的線索,這個詞是[ 圖畫] 。

8.“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帶點的詞是否可以刪去,爲什麼?

[不能刪去。“似乎”在這裏表推測,因爲這些園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設計者和匠師們都已故去。作者沒法直接聽他們說,只能是推測。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準確,更嚴密。“務必”表明設計者們堅定的追求。在這裏“務必”對遊覽者的觀察點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說明蘇州園林總的特點時,連用兩個看似矛盾的詞語,通過聯繫語境仔細體味,我們發現這不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爲準確。]

(二)

蘇州園林裏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爲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爲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裏養着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蘇州園林裏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爲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換成“池沼和假山”?爲什麼?

[不能,這句是中心句,後文是按照先假山後池沼的順序介紹的。]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徵是[講究自然之趣,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畫。]

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5、池沼的相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寬暢,就作爲全園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橋樑。] 。

6、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於圖畫美)。

7、“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相呼應,說明假山的堆疊的藝術美。

8、第二句話中的“藝術”與“技術”的詞序能否對調?爲什麼?

[不能。因爲一對調,就變成了強調技術而把建設藝術放到了次要的地位,這與本段說明蘇州園林藝術的中心不一致。(區別: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造,是體現個性的審美活動;而技術則是在長期重複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9、爲什麼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用簡明的話來回答。

[因爲假山的堆疊,體現了設計者獨創性的勞動,給人以審美愉悅。]

10.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總分 )

11.遊覽者“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爲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佈置。”是怎樣配合佈置的?

①成河道模樣的水面與橋樑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與石頭、花草配合; ③池沼養的魚與荷花、睡蓮配合。

13.作者將蘇州園林的池沼設計分爲兩類,一類是:成河道模樣,另一類是:寬敞 。兩類的共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齊劃一。

14.句中“魚戲蓮葉間”加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這段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分類別)

16.《蘇州園林》一文中說蘇州園林有很多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是:遊覽者無論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三)

(甲)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決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一道同樣的迴廊。這是爲什麼?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乙)遊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有牆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迴廊( láng ) 2鏤空( lòu )

9、甲段說明的中心是什麼?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說出兩種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作比較 ,打比方。]

10.乙段說明的內容是什麼?主要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舉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麼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儘管猛一看上去花牆和廊子把景緻分開了,但因爲牆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緻並沒有被真正隔開,而只是緩衝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呈現在遊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遊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緻繁複、有層次了。]

12、蘇州園林的花牆和廊子各有什麼特點?

[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

13.“蘇州園林裏都有假山和地沼”,“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放意避免似的”。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可否刪去?

[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表意肯定,一點都不含糊,用詞準確。使用這些表意肯定的詞語時,建立在對所說明的情況瞭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準確的基礎上。]

(三)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爲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給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將選定義項的序號填在括號中。

(1)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D )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慮

(2)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A )

A.單調 B.冷清 C.孤獨 D.清閒

(3)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 ( C )

A.曲折 B.纏繞 C.突兀 D.蔓延

2.這段話正確的層次劃分應爲(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這段話說明中穿插的表達方式是( B )。

A.記敘和描寫 B.描寫和議論  C.描寫、抒情和議論

4.這段話所說的事物的特徵是:[蘇州園林載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5.這段話中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B、D 、E )。

A.下定義 B.打比方 C.分類別 D.舉例子 E.作比較 F.列數字

6.把本段中起描寫作用的詞句寫在橫線上:俯仰生姿  盤曲嶙峋的枝幹  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作用是:說明蘇州園林的樹木不講究整齊劃一,而講究自然畫意。

7. 本段說明的是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8.“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這”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9.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是:(從概括到具體)。

10.“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一句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 。這句是爲了說明蘇州園林的什麼特點?[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11.文中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是指:[講究自然之美],用“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一句的目的是爲了說明[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六、《中國石拱橋》

(一)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攔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傑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裏還刻着他的名字。

1.文引用了張嘉貞和張鷟的讚語,所起的作用分別是(爲了說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和形式優美 )

2.下面的說法有錯誤的是(B )

A選文的結構是先總說後分說再總結,這種結構能給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選文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

C.選文在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時,緊緊圍繞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進行說明。

D.選文的最後一句是對趙州橋特點的概括總結。

3.下面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爲什麼?

趙州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三十七點四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經過限定的結論才更符合實際情況,符合說明文要求語言準確的特點。]

4. 這段文字的中心是:讚美趙州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

5. 本段開頭部分運用了許多數字,有什麼作用?

[使用科學測量得來的數據,準確地說明了橋的規模,給人以具體明晰的印象。]

6.本段介紹趙州橋特點,是依照大拱的長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點、全橋結構特色與四周景色的配合順序寫的。爲什麼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說明順序,先把大拱的兩個特點介紹完,再介紹小拱的特點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介紹的。]

7. 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趙州橋結構特點、藝術價值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於各拱相聯,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1、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盧溝橋]

2、劃線的三個句子分別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列數據、下定義、作比較 ]

3、把這段文字分爲四層,簡述各層意思

[……年間//橋長……聯拱石橋//永定河……堅固//橋面……①建橋時間②結構特點③結構堅固④形式優美。]

4、文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爲什麼?作者引用“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不能去掉,“幾乎”是表程度,去掉後就成了完全與河面平行了,與實際不符,不準確。]

七、《故宮博物院》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着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鎖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着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樑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着流雲火焰。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1. 選文第二段按空間順序來說明,請從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詞?

[正面、正中、上面、背後、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2. 作者爲什麼要把太和殿作爲解說重點?

[太和殿與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寶座所在,是舉行重大典禮皇帝受朝賀的地方。]

3. 在這部分裏,爲什麼對龍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故宮的建築突出龍,因此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龍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龍天子”,也是皇權的象徵,突出龍,也就是突出皇權的威嚴。]

4.強調太和殿建築在中軸線上,用意是什麼?

[用意在突出皇權這個核心。]

5.體現太和殿特點的語句是:[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點是:[朱漆方臺]。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八、《阿長與〈山海經〉》

(一)

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

1.給選段劃分層次並概括層意。

[①‖②③④‖⑤ 第一層:作者給阿長簡說《山海經》。第二層:記敘阿長買來《山海經》及作者感受。第三層:《山海經》是我心愛的寶書。]

2.“我”沒有對阿長說起《山海經》的事的原因是什麼?試用原文回答。

[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 。]

3.當長媽媽把一包書遞給我時,“高興地說”的原因是:[能滿足“我”渴望已久的願望]。

4.爲什麼“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我”被她的熱忱深深地打動了。]

5.“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神力”指什麼? (爲什麼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表現了作者對阿長的敬佩與愛戴。]

6.從阿長給“我”買《山海經》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麼性格特徵?

[ 對“我”極其疼愛,表明她善良樸實。]

7.選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動是發展變化的,試寫出其變化軌跡。

[不抱任何希望——驚訝和震撼——產生新的敬意。]

8.請說一說畫“ ”線句子的含義。

[這是議論句,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9.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明了“我”的什麼心理?

[“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看不起。]

10.文中畫“ ”線的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比喻。形象地表達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震驚的情態,強化了“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

11.爲什麼說“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卻是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很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二)

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後,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着,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來,又將又將一個福橘放在牀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麼?你要記着,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後,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夢裏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着我的肩。我忽而記得了——

“阿媽,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她於是十分喜歡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我大吃一驚之後,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闢頭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可以下牀玩耍去了。

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1.給加點字注音:規矩(jǚ ) 惶急(huáng) 磨難(mó )闢頭(pì )

2.選文寫長媽媽“懂得許多規矩”, “我”對這些規矩的態度怎樣?

[認爲“不耐煩”,“煩瑣之至”,“非常麻煩”。]

3.作者寫這些規矩的用意是什麼?

[意在說明長媽媽有着跟千百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勞動者一樣的特點:麻木與迷信。]

4.文段詳寫長媽媽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從文中找出寫長媽媽動作的幾個動詞和有代表性的語言。

動詞: [伸出,按住,搖,笑,塞 ]

語言: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

阿長的心情:[高興,興奮];

作用是:[表現阿長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同時反映了阿長守舊的一面。]

九 (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24小時內即已渡過30萬人。/21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2/3,餘部23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得力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爲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和平協定,有很大關係。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簽訂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爲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35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餘部23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爲頑強,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1.用橫線畫出這則新聞的導語部分。

2.“均是人民解放軍渡江區域”中的“均”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

3.“西起九江(不含)”一句中,“不含”二字能否去掉?爲什麼?

4.將“二十日夜起”至文末內容用“//”劃分爲三個層次。

5.“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爲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

6.對“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和平協定,有很大關係。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簽訂和平,都很泄氣。”

兩句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說明戰犯湯恩伯指揮失當,懦弱無能。

B.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拒絕簽訂和平協定的本質。

C.讚揚我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D.分析了西路軍當面之敵的潰退是因爲力量甚爲微弱。

7.標題語言有什麼特點?“百萬”“橫渡”說明什麼?

8.本文的電頭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9.導語部分交代了什麼?從哪三個方面統領全文?寫出了什麼?

10.“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強調___ ____。

11.本文中的議論句有什麼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波浪線畫出本文中的過渡句並說明其作用。

13.“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中的“殲滅”能否換成“消滅”?爲什麼?

14.比較下面各組句子,分別說說每組中哪個句子好,並說明理由。

(1)

(2)

(二)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原文略)

1. 比較下面各組句子,分別說說每組中哪個句子好,並說明理由。

2.寫出本文的導語部分,並說說導語交代了哪些內容。

3.文中交代南陽的歷史背景意在說明什麼?

4.“【】”部分(【在過去一年中……現又放棄南陽。】)通過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變化,指出蔣介石____________的背景,也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中“策略上”能否刪去?爲什麼?

6.分別說出“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中“這一策略”和“明顯地成功”了的指代內容。

“這一策略”:

“明顯地成功”:

(1)

(2)

(3)

7.“南陽守敵王凌雲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中“逃竄”一詞體現了敵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篇目精彩語段閱讀篇

一、《背影》

(一)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a 着上面,兩腳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1)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 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蹣跚(pán shán 因爲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2. 文段劃橫線句採用了 外貌描寫手法,爲什麼要寫父親的穿戴?(突出家中景況慘淡,照應了開頭;同時與“我”貴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對比,表現了父親對“我”的關愛)

3.選文中兩次寫到"我"流淚,其感情分別是:第一次 感動得流淚 ;第二次 離別傷感的淚 。

4.在文中空白處填上相應詞語。(攀、縮、傾)

5.《背影》一文中,寫父親的語言不多,選文部分只有兩句,簡要分析這兩句話表達了父親怎樣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父親惦記着兒子旅途是否平安。]

(2)“進去吧,裏邊沒人。”

[父親不讓兒子送,怕兒子離開座位後丟失行李。]

4.概括本段內容。[望父買橘]

5.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通過具體細緻地描寫父親過鐵道爬月臺的背影,表現了父子之間的深情。]

6.選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父親的背影?這位父親給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樣?(3分)

[外貌(衣着)、行動、語言;艱難時世的充滿慈愛的父親。(意對即可)]

7.品味語言。(4分)

(1)選文中說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寫出了父親怎樣心理?

[父親爲兒子買橘子,儘管十分辛苦,心裏也是高興的,越是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心裏越踏實。]

(2)第二段中,“我”的兩次流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流淚是因爲感動。父親買橘子的經過表現了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第二次流淚是因爲離別。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離別情緒,又催人淚下。]

8.在你的記憶寶庫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樣精彩瞬間?是否也有平凡而偉大的形象(母親、父親或其他)定格?請用你的筆告訴我們吧,那一定是很感動人心的。(3分)

[提示:描寫一個小鏡頭,表現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形象。]

9..選文中刻畫父親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動作)描寫。

10.選文中寫“父親”外貌後,先後寫“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對其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因爲才替祖母辦完喪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慘淡,父親老境頹唐,“黑布”剛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頓。

C、着力刻畫父親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繼承這種家風。

D、黑色色調暗淡陰沉,與全文氣氛一致。

11.畫浪線的句子(1)的正確含義是( B )

A、“我”怕被別人看見自己流淚而羞愧。

B、“我”怕父親因爲“我”流淚而傷心。

C、“我”爲自己這麼大了還流淚而慚愧。

D、“我”擔心父親笑我意志不堅強。

12.畫浪線的句子(2)正確的含義是( B )

A、因爲在兒子將要與自己告別之際,買了橘子,心裏感到十分高興。

B、因爲盡到了父親關懷照顧兒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輕鬆,表現出父親含蓄深沉的愛子之心。

C、因爲橘子買回來了,身上撲打幹淨了,所以感到輕鬆。

D、因爲兒子長大了,能自謀生路,所以心裏輕鬆。

13.這段文字兩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前一次寫得詳細,後一次寫得簡略的原因是什麼?

[前一次是父親艱難地爬過鐵道,給我買橘子,最感人,最能體現父親對我的深沉關愛,所以詳細地寫。後一次是寫我留戀父親,可簡單地寫寫。]

14..選文中寫父親走路“蹣跚”,這是因爲父親(年老體衰,身體肥胖,腿腳不靈便)文中有三個動詞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不容易,它們是(攀)(縮)(傾)。

(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纔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又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1.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父親堅持送“我”到車站,送“我”上火車。]

2.父親爲什麼要堅持親自送我上車?

[因爲他愛子情深,別人去他不放心。]

3、南京的景點很多,像夫子廟、玄武湖等,作者爲什麼不寫在南京的見聞?

[與中心關係不大,故略寫。]

4.第一段兩次用“終於”,有什麼作用?

[表明父親放心不下,愛子情切。]

5、第二段中兩個“聰明”各有什麼含義?表明作者怎樣的心情?

[這兩個“聰明”的意思都是糊塗,飾反語。表明作者恨自己當時未能體會父親的深情。]

6、如果類似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會像作者一樣呢?

[例一:會。因爲年輕氣盛,與父親之間存在代溝。 例二:不會。既然讀了這篇文章,就不會讓這種事情重演。]

7.以上兩個語段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二、《蘆花蕩》

(一)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層煙氣。小火輪開得離葦塘遠一些,鬼子們又偷偷地爬下來洗澡了。十幾個鬼 子 在 水 裏qiú()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錯。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從荷花澱裏卻撐出一隻小船來。一個乾瘦的老頭子,只穿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着,兩隻手卻忙着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進嘴裏去。

他的船頭上放着那樣大的一捆蓮蓬,是剛從荷花澱裏摘下來的。不到白洋澱,哪裏去吃這樣新鮮的東西?來到白洋澱上幾天了,鬼子們還是望着荷花澱dèng()眼。他們衝着那小船吆喝,叫他過來。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着船,剝( )着蓮蓬。船卻慢慢地衝着這裏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纔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着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裏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爲什麼埋的了。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着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亂轉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裏去。他被什麼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隻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裏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着,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着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葦塘望了一眼。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着身子,看着這場英雄的行爲。

1.語段選自小說《 蘆花蕩 》,作者是著名作家 孫犁 。

2.讀文段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qiú( 泅 ) dèng( 瞪 ) 剝( bāo ) 藏( cáng )

3.這幾段文字寫老頭子主要運用什麼描寫方法?突出了老頭子的什麼性格?

[動作、神態描寫突出了老頭子機智勇敢的性格。]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語段的主題思想。

[記敘了老頭子用計將鬼子引進陷阱,並消滅鬼子,替大菱報了億的壯舉,歌頌了老頭子智勇雙全,愛憎分明的英雄行爲。]

5.“張皇失措”的本義是什麼?這裏爲什麼寫老頭子張皇失措?

[“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纔好”。 這裏是老頭子爲了誘惑敵人上當故意裝害怕的樣子,表現出老頭子的機智。]

6.文段交代在水裏的枯木樁子有什麼用意?

[爲後面寫水下藏有鉤子埋下伏筆。]

7.“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中加點詞“找”用得妙,爲什麼?

[用“找”寫出了老頭子設計陷阱的巧妙,也寫出敵人的膽怯和愚蠢。]

8.寫老頭子敲打鬼子時,爲什麼又寫“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這裏的景物描寫烘托了老頭子爲大菱報仇後的輕鬆,愉悅的心情。也表明美麗的荷花澱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來犯,必然沒有好下場。]

9.試揣摩藏在蘆花下的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爲時的心理活動並寫出來。

[別看他這麼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我真是小看了他。你看他,毫不畏懼、足智多謀。剝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水上有血,水下頂有機關!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着鬼子的鼻子在轉。他真有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捱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二)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監視着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裏的人送來柴米,也提防裏面的隊伍會跑了出去。我們的隊伍還沒有退卻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半夜以後,小船又飄回來,船艙裏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南個從遠方趕來的幹部。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隻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根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澱上。

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水澱出入,他的工作範圍廣得很:裏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因爲他,敵人的願望就沒有達到。

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敵人發了愁。

11.選文第一段是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既點明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又爲人物出場作鋪墊,點明人物活動的場所。“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12.文中加點的“敵人的願望”指什麼?

[防止有人給葦塘的隊伍運送糧草,企圖扼殺葦塘內的抗日隊伍。]

13.文中劃浪線的句子表現了老頭子什麼性格?

[充滿自信的性格。]

14.選文寫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現在什麼上?用自己的話概括。

[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15.請在選文中畫出“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語句,並且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每天夜裏……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明瞭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發出來的。]

16.概括選文的內容

[點明故事發生的背景及老頭子這一英雄形象。]

17.加橫線的段落對人物進行了什麼描寫?表現了人物什麼特點?

[外貌、神態;寫出老頭子老當益壯,充滿活力。]

18.“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這句話中的“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否換成“乾瘦得像老了的枯樹”?爲什麼?

[不能。原句表明老頭子雖瘦卻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無所畏懼;改句貶義色彩太濃,有損人物形象。]

4.怎樣理解“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澱上”一句?

[通過交代老頭子的眼睛特點,讚美白洋澱人民。]

5.加點詞語“過於”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裏是否含有貶義?“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過於”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係的。這些都是他過於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過於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髮。]

6. 結合全文,分析一下“老頭子”爲什麼能“像沒事人”一樣,心情悠閒地“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其中的“事情”指的是什麼?

[老頭子樂觀、自信。“事情”指如何消滅鬼子,保障部隊供給等。]

7.選文最後一段,“敵人發了愁”的原因是什麼?

[他們的封鎖落了空:“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

8.葦塘裏傳出的歌聲表現了葦塘中的人什麼樣的精神風貌?據此,你有什麼感受?

[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只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取得勝利。]

三、《大自然的語言》

(一)

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經度之所以發生影響,是離海洋遠近的關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一度,但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1) 這段文字說明的內容是(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

(2) 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①__句,這段文字是按 概括到具體(邏輯) 順序解說事理的。

(3) 用大連和北京、濟南和煙臺相比有什麼作用?

[說明經度的差異影響物候的來臨。]

(4)文中運用了___舉例子 列數字 作比較___等說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麼表達作用?

[表示沒有例外,這樣就準確地表達了經度對物候的影響。]

(二)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的意思。

[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

(2)找出兩組反義詞語寫在下邊。[榮枯 去來]

(4) 用“||”將這段文字分爲三層。

[……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

(5)這段文字中有三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在下面橫線上。

[①傳語 ②暗示 ③唱歌 ]

(5)是否能將“趕快種穀子”後邊的句號改爲分號?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A.能,因爲這三句都是擬人句式,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 × )

B.不能。因爲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穀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裏說。( √ )

C.不能。因爲前者說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後者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 √ )

D.能。因爲三句都是在說明物候現象與農事的關係,杏花、桃花和布穀鳥又是同一類事物。( × )

(6)本段說明的內容是:[以實例說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7)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了哪三個例子說明自然現象與氣候的關係?

[①杏花開了…… ②桃花開了…… ③布穀鳥開始唱歌……]

(8)本段的說明順序是( 邏輯順序 )

(三)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甦醒;C.醒悟;D.復甦)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_________(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_________(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B A C]

2.解釋詞語:銷聲匿跡 [這裏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翩然 [動作輕快的樣子。]

3.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A )

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律;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主要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

5.去掉“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裏”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爲什麼?

[ 不行。以上情況只限於“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裏”。]

6.本段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這樣寫好在哪裏?

[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爲下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7.本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實際指什麼?這樣命題好不好?爲什麼?

[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說法。以“大自然的語言”爲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8.揣摩本文兩個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麼意思?

[次第,一個接一個。]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三個例子說明什麼道理?

[說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裏,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

四、《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在門框裏。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着冰傴着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麼高。也許他平時不那麼瘦,也不那麼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着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裏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裏的殭屍,骷髏上繃着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着腳往裏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着個瓶子,一手提着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裏是香油,包裹裏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爲在我記憶裏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麼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 )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後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着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塗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麼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 楊絳 ,她的丈夫 錢鍾書 是我國著名學者和作家,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小說《圍城 》

2.前3段使用的描寫手法有 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其中着筆最多的是神態,這樣描寫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極差的健康狀態,暗示他不久於人世。。

2.填上文中空缺的兩處詞語,並體會其含義。

[鑲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裏,突出老王瘦弱無力,行動不靈活,僵直的狀態。強笑:(qiǎnɡ)勉強做出笑容。含義:對他給“我”送雞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3.選段畫線部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王在重病的情況下仍然拿雞蛋來給我,報答我對他的關照,令我非常的感動,而這份情誼是無法用雞蛋的數目來衡量的。]

4.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現的?

[接了雞蛋、香油後給老王錢,擔心他摔倒,對沒請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麼回家的”,爲什麼?

[因爲他病得皮包骨頭、渾身無力,滯笨地轉身,直着腳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老王死的前一天給“我”家送香油和雞蛋,“我”給他錢,表現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7.學了本文,你有怎樣的感悟?

[提示:從個人如何對待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從政策如何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從善良者個人如何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角度。]

8.揣摩下列句子特點,並仿寫句子,理解劃線句含義。(心理描寫:概括+具體+結論)

但不知爲什麼,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爲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爲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9.爲什麼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麼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麼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 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再是人道主義精神。]

10.老王的性格,命運。用一句話概括:“老王是一個______的人”。

[孤苦伶仃、生活窘迫,淒涼艱難;但老實厚道,心地良心,關心人、講感情、講仁義,知恩圖報。]

11.揣摩加點詞語好處。

① 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強笑”一詞,不但準確,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還拿東西來謝“我們”,心裏有說不出的悲酸和感動。]

②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裏。

[“鑲嵌在門框裏”,誇張的手法,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

五、《蘇州園林》

(一)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願遊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遊覽者來到園裏,沒有一個不心裏想着口頭說着“如在畫圖中”的。

1.《蘇州園林》作者 葉聖陶  ,名 紹鈞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2.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徵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結合上下文,試分析下列語句所採用的說明方法。

a.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列數字)

b.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屈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 舉例子、打比方)

c.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作比較 )

4.“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中“敗筆”是什麼意思?改爲“地方”可否?爲什麼?

[“敗筆”:原指寫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寫得不好的詞句。文中指影響園林整體美觀的設計上的缺憾。不可以。因爲句中的“敗筆”是與上半句中的“圖畫”相照應,換成“地方”,則沒有這層照應了。]

5.最後一句要是改爲“每一個心裏想着口裏說着‘如在畫圖中’。”效果會怎樣?哪種說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種說法好。第一種說法是雙重否定句,語氣強烈,強調了蘇州園林設計的成功,確實能夠做到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後一種是肯定句,語氣不如前一種雙重否定句強。]

6.文段中四個“講究”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因爲這四“講究”是總寫,後面的3、4、5、6四個自然段就是按這四句話的順序來安排的,在內容是前後一一對應。]

7.文段中有一個詞貫穿全篇,成爲介紹蘇州園林的線索,這個詞是[ 圖畫] 。

8.“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帶點的詞是否可以刪去,爲什麼?

[不能刪去。“似乎”在這裏表推測,因爲這些園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設計者和匠師們都已故去。作者沒法直接聽他們說,只能是推測。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準確,更嚴密。“務必”表明設計者們堅定的追求。在這裏“務必”對遊覽者的觀察點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說明蘇州園林總的特點時,連用兩個看似矛盾的詞語,通過聯繫語境仔細體味,我們發現這不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爲準確。]

(二)

蘇州園林裏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爲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爲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裏養着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蘇州園林裏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爲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換成“池沼和假山”?爲什麼?

[不能,這句是中心句,後文是按照先假山後池沼的順序介紹的。]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徵是[講究自然之趣,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畫。]

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5、池沼的相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寬暢,就作爲全園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橋樑。] 。

6、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於圖畫美)。

7、“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相呼應,說明假山的堆疊的藝術美。

8、第二句話中的“藝術”與“技術”的詞序能否對調?爲什麼?

[不能。因爲一對調,就變成了強調技術而把建設藝術放到了次要的地位,這與本段說明蘇州園林藝術的中心不一致。(區別: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造,是體現個性的審美活動;而技術則是在長期重複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9、爲什麼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用簡明的話來回答。

[因爲假山的堆疊,體現了設計者獨創性的勞動,給人以審美愉悅。]

10.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總分 )

11.遊覽者“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爲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佈置。”是怎樣配合佈置的?

①成河道模樣的水面與橋樑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與石頭、花草配合; ③池沼養的魚與荷花、睡蓮配合。

13.作者將蘇州園林的池沼設計分爲兩類,一類是:成河道模樣,另一類是:寬敞 。兩類的共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齊劃一。

14.句中“魚戲蓮葉間”加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這段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分類別)

16.《蘇州園林》一文中說蘇州園林有很多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是:遊覽者無論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三)

(甲)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決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一道同樣的迴廊。這是爲什麼?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乙)遊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有牆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迴廊( láng ) 2鏤空( lòu )

9、甲段說明的中心是什麼?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說出兩種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作比較 ,打比方。]

10.乙段說明的內容是什麼?主要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蘇州園林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舉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麼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儘管猛一看上去花牆和廊子把景緻分開了,但因爲牆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緻並沒有被真正隔開,而只是緩衝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餘地呈現在遊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遊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緻繁複、有層次了。]

12、蘇州園林的花牆和廊子各有什麼特點?

[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

13.“蘇州園林裏都有假山和地沼”,“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放意避免似的”。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可否刪去?

[這兩句中的“都有”、“可絕不”表意肯定,一點都不含糊,用詞準確。使用這些表意肯定的詞語時,建立在對所說明的情況瞭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準確的基礎上。]

(三)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爲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給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將選定義項的序號填在括號中。

(1)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D )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慮

(2)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A )

A.單調 B.冷清 C.孤獨 D.清閒

(3)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 ( C )

A.曲折 B.纏繞 C.突兀 D.蔓延

2.這段話正確的層次劃分應爲(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這段話說明中穿插的表達方式是( B )。

A.記敘和描寫 B.描寫和議論  C.描寫、抒情和議論

4.這段話所說的事物的特徵是:[蘇州園林載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5.這段話中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B、D 、E )。

A.下定義 B.打比方 C.分類別 D.舉例子 E.作比較 F.列數字

6.把本段中起描寫作用的詞句寫在橫線上:俯仰生姿  盤曲嶙峋的枝幹  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作用是:說明蘇州園林的樹木不講究整齊劃一,而講究自然畫意。

7. 本段說明的是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8.“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這”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9.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是:(從概括到具體)。

10.“有幾個園裏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一句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 。這句是爲了說明蘇州園林的什麼特點?[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11.文中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是指:[講究自然之美],用“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一句的目的是爲了說明[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着眼在畫意。]

六、《中國石拱橋》

(一)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攔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傑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裏還刻着他的名字。

1.文引用了張嘉貞和張鷟的讚語,所起的作用分別是(爲了說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和形式優美 )

2.下面的說法有錯誤的是(B )

A選文的結構是先總說後分說再總結,這種結構能給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選文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

C.選文在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時,緊緊圍繞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進行說明。

D.選文的最後一句是對趙州橋特點的概括總結。

3.下面這句話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爲什麼?

趙州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三十七點四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經過限定的結論才更符合實際情況,符合說明文要求語言準確的特點。]

4. 這段文字的中心是:讚美趙州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

5. 本段開頭部分運用了許多數字,有什麼作用?

[使用科學測量得來的數據,準確地說明了橋的規模,給人以具體明晰的印象。]

6.本段介紹趙州橋特點,是依照大拱的長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點、全橋結構特色與四周景色的配合順序寫的。爲什麼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說明順序,先把大拱的兩個特點介紹完,再介紹小拱的特點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介紹的。]

7. 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趙州橋結構特點、藝術價值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於各拱相聯,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1、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盧溝橋]

2、劃線的三個句子分別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列數據、下定義、作比較 ]

3、把這段文字分爲四層,簡述各層意思

[……年間//橋長……聯拱石橋//永定河……堅固//橋面……①建橋時間②結構特點③結構堅固④形式優美。]

4、文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爲什麼?作者引用“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不能去掉,“幾乎”是表程度,去掉後就成了完全與河面平行了,與實際不符,不準確。]

七、《故宮博物院》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着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鎖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着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樑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着流雲火焰。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1. 選文第二段按空間順序來說明,請從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詞?

[正面、正中、上面、背後、兩旁、中央、周圍、下面]

2. 作者爲什麼要把太和殿作爲解說重點?

[太和殿與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寶座所在,是舉行重大典禮皇帝受朝賀的地方。]

3. 在這部分裏,爲什麼對龍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故宮的建築突出龍,因此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龍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龍天子”,也是皇權的象徵,突出龍,也就是突出皇權的威嚴。]

4.強調太和殿建築在中軸線上,用意是什麼?

[用意在突出皇權這個核心。]

5.體現太和殿特點的語句是:[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點是:[朱漆方臺]。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八、《阿長與〈山海經〉》

(一)

大概是太過於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

1.給選段劃分層次並概括層意。

[①‖②③④‖⑤ 第一層:作者給阿長簡說《山海經》。第二層:記敘阿長買來《山海經》及作者感受。第三層:《山海經》是我心愛的寶書。]

2.“我”沒有對阿長說起《山海經》的事的原因是什麼?試用原文回答。

[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 。]

3.當長媽媽把一包書遞給我時,“高興地說”的原因是:[能滿足“我”渴望已久的願望]。

4.爲什麼“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我”被她的熱忱深深地打動了。]

5.“她確有偉大的神力”,這“神力”指什麼? (爲什麼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表現了作者對阿長的敬佩與愛戴。]

6.從阿長給“我”買《山海經》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麼性格特徵?

[ 對“我”極其疼愛,表明她善良樸實。]

7.選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動是發展變化的,試寫出其變化軌跡。

[不抱任何希望——驚訝和震撼——產生新的敬意。]

8.請說一說畫“ ”線句子的含義。

[這是議論句,表達了“我”對長媽媽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9.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明了“我”的什麼心理?

[“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看不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