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澠池道上文言文翻譯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澠池道上》出自於唐代李肇撰寫的一部筆記小說集《唐國史補》,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澠池道上文言文翻譯,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澠池道上文言文翻譯

澠池道上

澠池道中,有車載瓦甕,塞於隘路。屬天寒,冰雪凌滑,進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羣隊,鈴鐸數千,羅擁在後,無可奈何。有客劉頗者,揚鞭而至,問曰:“車中甕值幾錢?”答曰:“七八千。”頗遂開囊,取縑,立償之。命童僕登車,斷其結絡,悉推甕於崖下,須臾,車輕得進,羣噪而前。

註釋

1、澠池:地名,在河南省澠池縣西。

2、屬:適逢,剛巧。

3、向:將近。

4、鈴鐸:原系在牲口頸下鈴,此處代指“牲口”。

5、縑:細絹。

6、結絡:捆紮用的繩網。

7、悉:全部。

8、塞:阻塞。

9、凌:升,登。

10、羅:分佈,排列。

11、羣:衆人。

12、噪:喧譁,很多人一起叫嚷。

譯文

澠池途中,有一輛滿載瓦罐的車子,阻塞在狹窄的路上。剛巧是天寒,人在冰雪上走很滑,進退都不能。天接近傍晚,官吏旅客成羣結隊,牲口有幾千,排擠在裝瓦甕車子的`後面,一點辦法也沒有。有一個路客人叫劉頗,舉着鞭子來到前面,問道:“車裏的瓦甕值多少錢?”回答說:“值七八千。”劉頗就打開袋子,拿出細絹,立即償還給他。叫僕人上車,割斷那些綁甕的繩子,把甕全部推到山崖下。一會兒,車輕了能夠前進,衆人叫嚷着向前走去。

《唐國史補》簡介

《唐國史補》又稱《國史補》,爲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記載唐代開元至長慶之間一百年事,涉及當時的中國社會風氣、朝野軼事及典章制度各個方面等的重要軼事小說,對於全面瞭解唐代社會具有極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價值,僅《太平廣記》徵引其內容即達一百三十三處之多。共三卷,凡三百零八條事,卷首有目錄,概括每條內容以五字標題。前二卷大體按時間順序排列,卷下則雜記了各類典故制度。此書上承劉餗所著《國朝傳記》,並與之體例相同,卷數相當,但內容較爲客觀,少了許多怪異。今傳刻本有明汲古閣刊影宋本、《津逮祕書》等諸本。

《唐國史補》系續劉餗《傳記》(實即《隋唐嘉話》)而作,全書共記三百零八條事,卷首有目錄,概括每條內容以五字標題。記載了唐代開元至長慶之間一百年事,涉及當時的社會風氣、朝野軼事及典章制度等。前二卷記事大體按時間順序排列,卷下則雜記各類典故制度。所記大致有:

①各地產物,如酒、茶、紙的名品和產地。②流行的遊戲,如長行、雙陸、彈棋、圍棋、博戲等。③科舉制度方面的典故、軼聞,多集中在卷下,均收入《唐摭言》中。④官吏、名人的軼聞,如韓愈登華山、李白脫靴等等,這一類所佔比例最大。⑤工商業情況,如長安藥商宋清、揚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廣州的外國船等。⑥社會風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數萬者,流俗重碑誌,以重價求文,以及達官爭娶士族女等。⑦唐代官場中的一些制度和習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帖等,還有官場中的稱謂,使職的設立及名目。此書對全面瞭解唐代社會具有極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價值。僅《太平廣記》一書徵引其內容即達一百三十三處之多。

《新唐書》、《崇文總目》、《通志》、《宋史》等書皆記爲三卷,《郡齋讀書志》、《文獻通考》等書則記爲二卷。傳世單刻本有明汲古閣刊影宋本,叢書本有《津逮祕書》、《學津討原》、《得月簃叢書》、《筆記小說大觀》等,一卷節本有《唐宋叢書》、《說郛》、《唐人說薈》、《唐代叢書》等。1957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據《學津討原》本標點排印,收入中國文學參考小叢書。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古典文學出版社本重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