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周公誡子》文言文翻譯

本文已影響 2.91W人 

周公是一個懂得如何守業,能做到禮賢下士,大智若愚;對晚輩能夠進行諄諄教導的一個長者形象。以下是《周公誡子》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周公誡子》文言文翻譯

【原文】

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衆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爲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註釋】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爲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卑:低下。

貴:地位顯要。

畏:同“威”,威嚴。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僞。

哲:明智,聰明。

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翻譯】

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爲受封於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着自己已散的頭髮。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以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道德品行寬容,並用謙遜的品行來保有它的人,必會得到榮耀;封地遼闊,並憑藉行爲約束而有節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顯赫,並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貴;人口衆多、軍隊強大,並用威嚴來統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見識廣博,並用淺陋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爲擁有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謹慎嗎?”

  【文章結構分析】

本文雖只1段,但按照“起、承、轉、合”可分爲四個層次。

第一層

(第1句):擺出觀點:“往矣,子勿以魯國驕士”。

第二層

(第2—5句):正面闡說論點。

第三層

(第6句):反面闡說觀點。

第四層

(第7句):總結問題,突出中心。

  【文章評析

六種謙德

《周公誡子》中提到的六種“謙德”,對現代仍有借鑑意義:一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纔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爲自己是高高在上,這纔是真正的高貴;一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纔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於不敗之地;一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禮賢下士

“禮賢下士”的`意思。禮:以禮相待;賢: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下士:降低身份結交有見識有能力的人。語出《新唐書。李勉傳》,指尊待賢人和結交羣士。

在本文中,周公誡子的觀點是“子勿以魯國驕士”,也就是要兒子做到禮賢下士,並且指出自己輔政“握髮吐哺”,做到了禮賢下士。古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方能建立蜀國等等。我們不難看出,古代明君都是能做到禮賢下士的,驕士多是昏庸之君。所以現在的領導者,更應該禮賢下士,只有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我們的事業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

  寫作特點

(1)文章言簡意賅,採用“起、承、轉、合”的結構,逐層深入地論證論點。

本文先擺出論點,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最後得逞結論。“起、承、轉、合”的議論文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層遞式結構的一種引申,是古代論說文的章法。“起”即開頭破題,引出論述的問題,如本文“誡子”第一句;“承”即承接開頭,對論述的問題加以闡述,如本文證明論述部分:“握髮吐哺”,六種“謙德”;“轉”是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如本文的反面論述部分;“合”即最後進行歸結,如本文最後用反問句總結問題,起深化中心的作用。

(2)語言生動,詞語膾炙人口。如:握髮吐哺,博聞強記、貴爲天子、富有四海等。

(3)觀點鮮明,讓人容易接受。通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來揭示守業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的根本保證。睿智的語言,諄諄的長者的教導,讓讀者深有啓發。

  【衍生成語

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又稱“握髮吐哺”):比喻爲在位者禮賢下士,殷切求才。此典故現引申爲“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博聞強記(又稱博聞強學):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