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雁奴的文言文翻譯

本文已影響 3.46W人 

《雁奴》是一篇描寫雁奴的形態特徵,下面內容由小編爲大家分享雁奴的文言文翻譯,一起來看看吧!

雁奴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雁奴[1] ,雁之最小者,性尤機警。羣雁夜必擇棲,恐人弋也。每羣雁夜宿,雁奴獨不瞑,爲之伺察。或微聞人聲,必先號鳴,羣雁則雜然相呼引去。

後鄉人熟其故,巧設詭計,以中雁奴。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鳴,鄉人遽沉其火。羣雁驚起,視之,無物也,復就棲焉。

如是者四三。羣雁以奴紿己也,共啄之,又就棲然。未幾,鄉人執火前雁奴畏衆啄不敢鳴。雁羣方寐,一網無遺者。

字解

[1]雁奴:雁羣夜宿,有一隻在周圍專司警戒的雁,如遇襲擊,就鳴叫報警,稱爲“雁奴”。

[2]瞑(mián):通“眠”,睡覺。

[3]雜然相呼:鳴聲雜亂。引去:飛去。

[4]中(zhòng):適合,恰好對上。

[5]爇(ruò):〈書〉點燃;焚燒.

譯文

雁奴是雁羣中最小的一隻,天性非常機敏警覺。雁羣在夜晚總會選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睡覺,主要是怕人去逮它或用箭射它。

每到雁羣睡的'時候,唯獨雁奴不睡,它好像在爲雁羣站崗放哨,只要周圍有一點響動,它第一個先叫,雁羣就互相叫喚逃走。

後來鄉里的人瞭解了原因,設計了巧妙的詭計。點燃火把照明,雁奴最先警覺而鳴叫,(人們)立刻滅掉火。雁羣驚醒不見有什麼動靜,就又棲息睡覺。如此反覆三四次,雁羣就認爲雁奴欺騙他們,輪番啄擊,又棲息睡覺。過了一會兒,(人們)又點火,雁奴害怕雁羣再啄擊它,不敢鳴叫報警了。

人們在雁羣剛剛睡的迷迷糊糊的時候,一網撒下去,沒一個跑掉的。

出處

出自《宋文憲公全集》(宋濂)

作者介紹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縣(浙江義烏)人,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爲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爲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爲“五經”師。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製造。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學士全集》、《孝經新說》、《東陽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爲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重慶奉節縣)。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啓並列爲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爲己任,爲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爲代表,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爲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稱他爲“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爲“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爲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氣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書始於青年時代。當時,他因元末戰亂遷居浦江,於青蘿山中築室讀書,因名其樓爲“青蘿山房”。兵禍之後,官私藏書毀損嚴重,而宋濂因隱居山中,仍能坐擁書城。明祁承漢《澹生堂藏書紅》說:“勝國兵火之後,宋文憲公讀書青蘿山中,便已藏書萬卷。”清載殿泗《風希堂文集》卷二《宋文憲公全集序》則說宋濂“始自潛溪徒浦江,得卷氏藏書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書之精華,有少數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長慶集》,先後爲錢曾、黃丕烈、潘祖蔭所藏。《百宋一廛賦》:“廬山《長慶》,見取六丁;金華太史,獨著精靈。”注:“《長慶集》北宋時鏤版,所謂‘廬山本’者。庚寅一炬,種子斷絕,唯此金華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圖記宛然,古香可愛,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經傳集解》、《史記》、《文選》等流入清宮內府,《天祿琳琅續編》有記。宋濂還曾藏有宋刊《事林廣記》,後歸廣東丁日昌,《持靜齋書目》著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