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詩人程顥的作品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 3.5W人 

程顥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陽,生於湖北黃陂縣。宋代大儒,理學家、教育家,封先賢,奉祀孔廟東廡第38位。 與程頤爲同胞兄弟,世稱二程。二程早年受學於理學創始人,宋神宗趙頊時,建立起自己的理學體系。下面是詩人程顥的作品有哪些,歡迎參考閱讀!

詩人程顥的作品有哪些

1、《秋月》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2、《春日偶成》

雲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3、《秋日》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4、《郊行即事》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5、《題淮南寺》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6、《春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7、《夏》

百葉盆榴照眼明,桐陰初密暑猶青。

深深重幕度香縷,寂寂高堂聞燕聲。

8、《秋》

洗滌炎埃宿雨晴,井梧一葉報秋聲。

氣從緹室葭莩起,風向白蘋洲渚生。

  附:程顥簡介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舉進士後,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

神宗初,任御史。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不受重用,遂潛心於學術。《宋史》本傳稱:慨然有求道之志。氾濫於諸家,出入於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與弟程頤開創洛學,奠定了理學基礎。在教育上,先後在嵩陽、扶溝等地設學庠,並潛心教育研究,論著頗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體系。程顥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於培養聖人,君子之學,必至聖人而後已。不至聖人而自已者,皆棄也。孝者所當孝,弟者所當弟,自是而推之,是亦聖人而已矣。即認爲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愛物,謹守封建倫常。學《論語》、《》則爲知道,讀《論語》、《孟子》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爲?《大學》、《中庸》亦不可不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極天理之,不足以道中庸。總之,教育必以儒家經典爲教材,以儒家倫理爲教育之基本內容。程顥還提出,讀書以期講明義理,注重讀書方法,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不可滯心於章句之末,爲此者乃學者之大患。同其理學思想一樣,程顥的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後人爲求學統淵源,於他講學之處立祠或書院以爲紀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於京師講《易》處(今河南開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撫二程祠建大梁書院,祀二程於講堂。另嵩陽書院亦爲紀念二程所立。《嵩陽書院志·序》稱:嵩陽書院,宋藏經處,兩程夫子置散投閒與羣弟子講學地也。

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賜諡程顥爲純公,程頤爲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顥爲河南伯,程頤爲伊川伯,並從祀廟庭。元明宗至順元年(1330年),詔加封程顥爲豫國公,程頤爲洛國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詔令兩程祠以顏子(即顏淵)例修建, 規制比於闕里,前後殿廡齋室等房共六十餘間,祭文稱頌兩程闡明正學,興起斯文,本諸先哲,淑我後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進儒爲賢, 位列孔子及門下、漢唐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賜給兩程祠‘學達性天’匾額 。

二程的著作有後人編成的《河南程氏遺書》、《河南程氏外書》、《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經說》等,程頤另著有《周易傳》。二程的學說後來由南宋等理學家繼承發展,成爲程朱學派。

理學主張

二程的學說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內容並無二致。皆以理或道作爲全部學說的基礎,認爲理是先於萬物的天理, 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萬事皆出於理,有理則有氣。現行社會秩序爲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則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對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強調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於氣稟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惡。所以濁氣跟惡性,其實是人慾。人慾矇蔽了本心,便會損害天理。無人慾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滅人慾。要存天理,必須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窮理,逐日認識事物之理,積累多了,能豁然貫通。主張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的修養方法。二程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內形成像君臣之間的關係。程頤還反對婦女改嫁,宣稱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流毒頗深。

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爲宋代理學的主要奠基者,世稱二程。因二程兄弟長期講學於洛陽,故世稱其學爲洛學,二程在哲學上發揮了孟子至周敦頤的心性命理之學,建立了以天理爲核心的唯心主義理學體系。二程在學術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題是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他們認爲陽陰二氣跟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創生萬物的材料,從二程開始, 理或天理被作爲哲學的最高範疇使用,亦即被作爲世界的本體,而且人類社會的等級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範,也是天理在人間社會的具體表現形態,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河南程氏遺書》五)

二程的人性論祖述思孟學派的性善論, 但二程的人性論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深化了, 回答了性爲什麼至善,爲什麼會產生惡的因素等一系列問題。 二程認爲人性有天命之性跟氣質之性的區別,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體現,未受任何損害跟扭曲,因而是至善無疵的;後者則氣化而生的, 不可避免地受到氣的侵蝕, 產生弊端, 因而具有惡的因素。 二程認爲,性的本然狀態,由於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質特徵,惡則表現爲人的不合節度的慾望、情感,二程稱之爲人慾或私慾.,人慾是天理的對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則人慾滅, 人慾盛則天理衰。由此可見宋代理學家所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這一命題,實際上是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不容全盤否定。

程顥、程頤所創建的天理學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古代政治思想跟哲學思想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並受到了後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變成爲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後期近千年的佔有統治地位的思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