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青春勵志

青春勵志範文:追夢

本文已影響 3.51W人 

心的深處,家鄉是一條哀傷的河,河水洶涌,攪動我的心,是痛,是淚。

青春勵志範文:追夢

我的家鄉沒有一望無際的原野,沒有黝黑肥沃的土地,沒有豐饒的物產,但那裏有鬱鬱蔥蔥連綿不絕的丘陵,有叮噹流淌的清亮的小溪,有千年沉澱的亮亢的腔音,還有一羣祖祖輩輩常年弓着脊背勞作的鄉親。無論我在城裏生活得多好,但“家鄉”兩個字不能碰,一碰心就痛。我不願別人問我是哪裏人,因爲家鄉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是一個連女人都留不住的地方

都說,愛情是空前絕後的相遇,但,生存讓多少不可能的人走到了一起。

穿越蜿蜒的時光,回到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初。飢餓,是家鄉人一年365天天天難解的命題。他們絞盡腦汁,在山與山相接的彈丸之地,在山坡稍緩的巴掌大的地方……見縫插針地播下種子,但是一家老小的肚皮還是喂不飽。他們無論怎麼地節儉、計算,就是邁不過“春荒”這個坎。飢餓,就像斜陽下的影子,拉得又黑又長,日日相隨,不曾離開他們片刻。

山清水秀的家鄉,血濃於水的親情,都不能留住這裏的姑娘。飢餓,讓姑娘沉積下一個樸素的願望:一定要飛出大山,嫁到城裏去。

我的母親,這個沒落地主家的小姐,在青春年華,也有一個遙遠而現實的夢想:不嫁“門當戶對”的人。

第一次見面,父親沒有試圖拉母親的手,因爲,在歡送志願軍的人羣裏,他與母親隔着一、二層;況且,他也不知道,有個姑娘,在別人的指點下,正在遠遠地打量他。

幾年後,母親和父親,兩個本不可能的人牽手成了一家人。父親不負母親的青春美麗,讓她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

但是,好日子不長,父親還沒有強大到對母親政治上的庇護。一場又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地展開,把母親這個家庭婦女衝擊得樹倒根摧、葉瘦花殘。

母親有早起的習慣。一次,母親大清早上廁所,看到廁所赫然貼着“反標”。驚嚇的母親不知怎麼辦好:不報告吧,是對黨和人民的不忠,報告吧,又怕懷疑自己。鬥爭之後,母親選擇了報案。母親,一個地主的女兒,還是有文化的地主的女兒,怎麼可能不反黨反人民呢?就是這樣荒唐的邏輯,讓母親成了最大的嫌疑犯。派出所的人,搞外調,查她在家鄉有沒有反革命行爲,還到我家粗暴地搜查。母親寫給父親的書信,被他們一遍又一遍地核對筆跡。母親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派出所接受他們的質問。

多少個早晨,母親把還不到讀書年齡的悽惶的我們兄妹仨,鎖在幽暗的家裏哭泣,然後懷裏揣上一把剪刀,走出家門,去參加居委會的批鬥會。她說過,不行的話,就以死抗爭。

我,從來沒見過他們是怎樣批鬥母親,母親她不讓我們看到;我也從沒聽母親說她是怎樣受批鬥的,她不想我們知道;我更不知道,柔弱的母親靠什麼一次又一次地撐過來,我讀不到她的心語。

風兵草甲的年代,每天,母親要早請示晚彙報,而北方的天氣,剛進十一月就已冷窗凍壁。這天,黑暗的夜裏,北風呼嘯,白雪皚皚,母親晚彙報回來;神情恍惚的她,早已忘記了凳子上放的是一鍋剛剛從火爐上端下來的沸騰的稀飯。她下意識地給三歲的弟弟扒掉溼漉漉的棉鞋和襪子,然後抱起弟弟,把弟弟的雙腳放進了這一鍋滾開的稀飯裏……

政治與母親這個家庭婦女何干?後來,就連批林批孔這樣的運動,也要與母親挨肩擦膀。

我曾想像母親能脫掉外衣,換上甲冑,面對現實的挑戰,但她不是這樣的女人。她是一個脆弱而敏感的人。脆弱本就夠痛,如果再加上敏感,痛就會翻倍。在人性被扭曲的城裏,在強者和無妄人的傲慢與偏見中,母親揹負着生活和政治上的雙重歧視,卑微地苦苦掙扎。

母親,她出身不能選;母親,她愛人不能選;母親,她人生的道路不能選……她溫順地接受命運的安排,渺小的如螻蟻一般,但苦從不與他擦肩而過。“人間的苦有三分,你卻受了十分”,母親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爲了把人間的苦統統吃一遍,然後默默地彎腰謝幕。

只四十八個春秋,母親就匆匆走完了屬於她的歲月。從此,母親也帶走了我人生的快樂,哀痛永駐我的心中。

“子欲養而親不在”,現在,我生活中的每一次享樂,因爲沒有母親的同受,哀痛會不知不覺瀰漫、上升,驅走快樂。快樂是客,呆不久的;而哀痛的根又深又牢。我不能忘記,我無法撫平,儘管我有事業成功的愛人,有引以爲傲的兒子,但再大的幸福,也不能抵消這哀痛的一分一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