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青春勵志

青春勵志的抒情散文欣賞

本文已影響 1.51W人 

導語:時間是青春軌道上行進的列車,在你還來不及回首的時候,滿載着喜怒悲歡,然後呼嘯而過。分享幾篇青春勵志的抒情散文,歡迎欣賞。

青春勵志的抒情散文欣賞

  青春勵志的抒情散文篇一:在你選擇的路上,不懼困難地堅持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剛入學的研究生,這是你們人生的新階段,我熱誠地希望你們在思想上也能夠有一個新的境界。今天在這裏不講大道理,我作爲一個建築學人,自1946年執教於清華大學,至今已經68年,我只想將一些通過自己親身經歷所得到的體會跟同學們討論。

第一,理想與立志。一個人一生不能沒有理想。立志是人生不斷前進的動力。要思考我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麼,想要有何作爲,有何抱負和志趣,想要從事什麼專業,這在中學進入大學時必然要有所考慮,從大學進入研究生時代更需要進一步思考。立志往往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隨着成長的經歷、所見所聞所想而一步步頓悟、提升,當然,其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之所以選擇建築事業,並作爲一生追求的方向,是與我青少年時代成長的經歷有密切的關係。我1922年生於南京,當時正值內憂外患,中國大地上戰火連連,苦難深重。1937年南京淪陷,我隨家兄流亡重慶,於四川合川繼續中學學業,記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結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軍空襲,大火一直燃燒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我敬愛的前蘇州中學首席國文教員戴勁沉父子也遇難了。戰亂的苦痛激勵了我重建家園的熱望,我最終斷然進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築系學習,以建築爲專業,這是一個開始。隨着自己的成長,認識國家社會的發展,逐步對建築事業發展的需求也就不斷加深認識,對它的學習研究也就不斷提高。

第二,選擇。一個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個彎轉錯了就很難回到過去的志願,因此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機遇、變遷,甚至有無限的偶然性,國家的發展、經濟社會的變遷,乃至家庭中細小的問題都會引人轉向,甚至於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回顧我自己的經歷,有幾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1948年我經樑思成先生推薦赴美國匡溪藝術學院求學,1950年學成後,應樑先生信中說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召喚,力辭種種誘惑,毅然從尚爲英國盤踞的香港,在軍警挾持下取道回國,投身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和教育事業中,現在想來,如果當時留在美國,便沒有此後幾十年在中國建設領域中的耕耘和收穫。

1983年,我61歲,從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的行政崗位上退下,當時張維校長邀請我前往深圳大學創辦建築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堅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間屋子、一間書桌、兩個坐凳的條件下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到現在已經整整30個春秋。30年中,我與研究所的同志們共同開展了一系列人居環境科學的研究與實踐。當時若前往深圳,今生後期的工作則又會是另一番光景。類似的情況一個人一生不知要經歷多少,回顧既往,我自審之所以沒有“轉錯”大方向,很大程度上還是與早年“立志”相關,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築與城市的學術領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時期,根據現實條件,作出相應的選擇。

第三,堅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是堅持還是退卻?就我個人經歷而言,不論是青少年時讀書求學,還是年長後的研究和實踐,幾乎處處都要面對困難,也難免遭受挫折。年輕人很容易受到挫折影響而氣餒,這裏希望大家以宗白華先生講的一句話共勉——“不因困難而挫志,不以榮譽而自滿”,這是在他寫的《徐悲鴻與中國繪畫》上的一句名言,要立志、要選擇,在選擇道路上更要有不懼困難的堅持。

對於青年學人,我認爲在理性上對科學道德、科學倫理等似乎不難理解,關鍵在於身體力行。現在社會輿論的各個方面對於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宣傳屢見不鮮,相關的書籍、文章也很多,但是讓人痛心的是,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這些人也許並非對科學道德不理解,而是沒有切實地將之落實到一己的心靈與行動中。因而,我想強調的是,必須志存高遠、身體力行,從經典的哲理轉化爲一己之行動指南、行爲通則,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內化爲屬於你自己的精神財富,並且會在逐步頓悟中加深體會,並不斷加強信念,持續前進。

如今,我雖已年逾九十,但仍堅守在教師的崗位上,仍要求自己以一種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向未來,隨着年齡日增,必然有些事情由於體力不及等原因已經做不了,但是依然覺得當前正面臨着一個大的時代,未來有無限的生機和激情,要促使自己力所能及地不斷探索廣闊的學術新天地,建設美好家園、美麗中國。

  青春勵志的抒情散文篇二:青春校園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題記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耳畔不斷地響起這樣的旋律,羅大佑,光陰的故事。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般匆匆如梭,又是一年的六月,我依然馳騁在一條叫夢想的大道上,只是陪伴我們一起向六月奔跑的人已經變了很多。也許,生活就是一個循環,當一批新的學弟學妹來的時候就意味着有一批人即將離開這裏,即使,倔強的我們從不願意承認。

回想四年前,那個難忘的夏季,童真幼稚的我們進入這個校園,“迎着晨風,披着朝陽,我們迎來了六年級新生”我們從陌生到熟悉,我們從四年前到了四年後,流年在奔跑我們在追逐,穿越時間的迴廊,偷窺歲月的罅隙,我們已不是當初的摸樣。我們是一種人,我們在一起是一類人,但當即將離別的我們並排站立時,映現的是那張定格在籃球場上的畢業照,。我們在一起,同時地做同一件事情,也保持着相似的情感。那張畢業照總是悄悄的提醒我們,四年的時光,已經不知不覺走到了盡頭。

曾經多麼的盼望早些離開校園,離開課堂,離開書本。但到了真正不得不離開的時刻,才知道,自己原來對着片土地是多麼留戀。

曾經的朋友,已不能在同一球場上揮汗,曾經的同桌,也不能再一同追逐打鬧,曾經的老師已不能指導前程了。曾經悶騷的詩句,曾經逗比的班歌,曾經激揚的文字,似乎都隨着六月一一離去。六月的殤歌,舟過千帆,時間湮沒了一切,唯不變的是永恆的青春記憶。因爲這裏,有激昂的高歌,有最凝重的眸子,有最傷感的眼神。我們來過,待過,笑過,哭過,成長過。

離別已在眼前,才發現能做的也只有嚥下即將溢出的淚水,露出一個笑容,揮一揮手……

別了,朝露純淨的校園,別了,青春作伴的時光,要相信在歲月的岸口,會有一艘渡河的船,載着我們去一個未知的遠方。掩上過往的重門,在流光依依的巷陌,似乎總有一個聲音在說,是否有一種青春叫重來。

  青春勵志的抒情散文篇三:致我的青春

身後我總聽得/時光之神架着有翼的馬車/飛馳而來/而在我面前遙遙橫亙的/卻是永恆的無邊荒漠

——題記

時間是青春軌道上行進的列車,在你還來不及回首的時候,滿載着喜怒悲歡,然後呼嘯而過。在這樣的季節,若有若無的傷感蟄伏在空氣裏的每一個角落,只等着某個不經意的時刻鑽進你的心裏,留下無法言語的感覺。

駐足校園,我在無數消逝了的足跡中看到那個走過夏日的湖邊,踩過秋天的滿地黃葉,感受過冬日風雷的自己,當然還有那個埋首於書堆中,惘然於知之無涯的自己。

我感到自己的青春好像抓不住的流質,正從我的指縫間悄悄溜走。淚在瞬間劍一般洞穿於我的身體。

曾經剛處於花季的年齡,卻懵懵懂懂地幹了許多傻事。那時的我天真地以爲,快樂纔是青春的本質。然而何爲快樂?那時對快樂的定義只有一個字:玩。是的,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固然很快樂,可與此同時,失去的也很多很多。當時光老人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他一定會皺起眉頭,而他得到的只是我的不屑。

直到現在才明白那時的膚淺,生命中是止不住的空虛。就像大海的表層看似平靜,而內部卻是強大的激流和暗涌。有一天也許會爆發,噴涌然後將我吞沒。

每每在晚上一個人看天的時候,會觸及我無盡的傷感。月光照樣毫不吝嗇地灑在每一寸大地上,只是我分明地感受到它對我的譴責。我的青春被我任意拋擲,讓每個人都可以從它上面踩過。我後悔了,發瘋似的後悔了,我爲我年少的無知感到心痛。淚黯然落下,除了月光,沒有誰會記得。在我醒悟的一剎那,一切都有了感知。誰都不需要記得,只要我明白就好。

青春依然是流質,只是被我裝在杯子中,然後緊握。我已浪費過它一次,但不能有第二次。緊握着它,我覺得自己的生命正一點點地充實。

其實青春就像一堆沙,淚流過,它纔會凝結。

淚流過,才讓我懂得青春的真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