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青春勵志

青春期心理的文章大綱

本文已影響 3.3W人 

青春期孩子心理是處於一個變化的時期,同時也是處於反抗的時期,同時也是處於負重的時期,所以從小孩子的無憂無慮忽然變成這麼多的壓力,自然就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青春期心理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青春期心理的文章

談到青春,總是讓人想到活力、衝勁、青澀和美好,而一說到青春期,不管是家長、老師還是社會都有一種共識,那就是青春期一定跟叛逆分不開。非常有意思的是,青春和青春期是在說同一個年齡段的事情,是什麼讓“青春”與“青春期”如此不同?這裏需要引起思考,什麼樣的叛逆是正常的,什麼樣的叛逆需要心理關注。

青春期的界定是12歲至18歲這個年齡段。當兒童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會有迅速的變化,個頭會躥得特別快,體重也會迅速增加,以及生殖器官的日趨成熟。生殖器官的變化會帶來性的覺醒和心理髮展的巨大變化,他(她)們開始特別關注異性(如果是同性性取向的話就會關注同性),會對浪漫的愛情產生強烈的憧憬。

青春期孩子的身心變化會帶來親子關係的巨大變化。很多家長髮現,進入青春期後孩子就變得不聽話了,會和父母頂嘴,不再服從父母的意願,堅持自己的想法,跟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這些如果算是青春期叛逆的話,那就是符合青春期心理髮展的特點,是正常的。

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反抗期,是一個整合的機會,這個階段青少年要搞明白我活着到底是聽別人的還是聽自己的,以及我到底該怎麼活着。一個在童年就能獲得了自己主宰自己的人,也就是可以不被要求聽話的孩子,就不會有過於動盪的青春期。

我們今天要說的正是童年階段被過渡壓制、服從父母、或者被父母替代缺乏獨立意識、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的青少年會遇到,同時需要心理關注的問題:

小丁原本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可是上高中後,因爲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教學節奏,出現學習跟不上的情況,儘管小丁也曾想努力改善,但始終爲自己的成績上不去而感到自卑,最後乾脆選擇逃避上學。

在與小丁家長的交流中瞭解到,小丁媽媽是一位要求非常嚴格的家長,儘管平時說不太在乎考試成績,但小丁只要考出不夠理想的成績後,媽媽的臉色就不好看,雖然嘴上不說,但小丁都看在眼裏,所以一考試小丁就感到壓力很大。

平時小丁跟媽媽交流學校發生的事情,媽媽還沒聽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儼然一位道德的衛道士一樣,講了一堆一堆的大道理,搞得小丁覺得很沒有意思,慢慢的也不願意跟媽媽交流了。小丁說,在家裏感覺很憋屈,好像沒有人能理解他,沒有人聽他講話。

小丁平時也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但跟學習比起來似乎都變得無關緊要了,剛拿起手機看看,媽媽就提醒該學習了;剛打開漫畫書,媽媽那緊張的聲音又響起。在小丁的腦子裏,只有學習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只有好成績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當不能很快適應高中生活的小丁,因爲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他內心的感覺就是不被認可,不被愛的感覺,因爲這是他唯一能夠證明自己有價值的方面。一個內心不被認可、不被愛的孩子,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而沒有安全感,也就失去了一個孩子願意探索的意願,對於學生來說,學習就是最好的探索,因此小丁只能選擇逃避上學。

像小丁這樣的青少年,家長該如何應對才能幫助他們度過不適應期呢?

首先,家長學會用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不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評判;

其次,尊重孩子,尤其是把孩子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而不是家長自我的延伸,因此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有試錯的權利;

最後,家長要看到孩子除了學習以外的價值,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走出成績帶給他的自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