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小故事

魯迅勵志小故事集錦

本文已影響 9.58K人 

魯迅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一起來看看關於他的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魯迅勵志小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迅勵志小故事集錦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1

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城內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原名周樹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裏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裏。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裏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裏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爲自己作任何辯解,低着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裏,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裏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牀,料理好家裏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裏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裏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爲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難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着“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着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十七歲時從三味書屋畢業,十八歲那年考入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後來又公費到日本留學,學習西醫。1906年魯迅又放棄了醫學,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學校教過課,成爲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魯迅是中國文壇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魯迅全集》,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泛地在世界上傳播。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2

少年的不幸,讓魯迅遭受了很大的心靈創傷,他到日本留學後,決定學醫,希望學成之後,可以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病,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

但是,幻燈片事件卻改變了魯迅的初衷。魯迅決定棄醫從文。在日本時,他寫了很多深刻的文章,並和弟弟周作人還翻譯了很多外國小說,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落寞之際,魯迅本想去德國,但經不住母親的哀求和經濟上的壓力,他最終在29歲時選擇回國。回國後,他先在浙江紹興任教,後來在北京教育部任職,一個人住在北京的紹興會館。

這期間,正是中國社會最劇烈動盪的時候,魯迅本應在此時大展拳腳,搖旗吶喊,但是在目睹了一次次以革命爲幌子的政治秀後,他對於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始終以懷疑的態度冷眼旁觀。他寧願以收古董、抄碑貼、讀佛經的方式默默地打發時間,也不願參與喧囂動盪的社會現狀。然而,這種百無聊賴的清靜生活對心懷壯志的魯迅來說,也有着說不出的苦澀。但是,一本雜誌和一個青年卻打破了魯迅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本雜誌就是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而這個青年就是《新青年》的編輯錢玄同。

錢玄同是周氏兄弟留日的同窗好友,他在爲雜誌尋找優秀撰稿人的時候,首先想到了周氏兄弟。周作人很爽快,但魯迅卻遲遲不肯答應。錢玄同拿出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勁頭,想方設法鼓動魯迅爲《新青年》寫稿,但魯迅一直不爲所動,直到兩人談到鐵屋子比喻時,魯迅的態度纔有所改變。

魯迅不願出山的原因很簡單: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死了,然而從昏睡人死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爲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爲對得起他們麼?但是錢玄同卻反駁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終於被說服,他寫出了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並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上發表。自此之後他一發不可收,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一年的魯迅37歲,離他去世還有18年,但這短短的18年,卻是魯迅笑傲江湖、所向披靡的18年。

關於魯迅的故事:落寞之際,魯迅本想去德國,但經不住母親的哀求和經濟上的壓力,他最終在29歲時選擇回國。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3

魯迅的腦子,就是萬有文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除了他有非凡的記憶力之外,就是他的勇於學習,好學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讀書方法。

魯迅先生聚精會神地工作。爲了如此,他的工作時間總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還在那裏拿着筆寫不完地寫啊寫啊!夫人許廣平打算勸他休息一下,雙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曉得他卻滿臉的不高興。本來,許廣平那時是很孩子氣,滿心好意,遇到這麼一來,真感覺到氣也透不過來地難過。稍後,他給夫人解釋:“寫開東西的時候,什麼旁的事情是顧不到的,這時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飯也是多餘的事。”

魯迅的工作態度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他親手校對書稿時,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頁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嚴加改正,不惜再三變更,直到滿意爲止。至於字句的正誤,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校稿時,也許使人覺得厭煩,但等到書一出版,是沒有不滿意的,沒有不博得良好信譽的。

魯迅認爲讀書,不應無重點地亂讀一氣,什麼書都去涉獵;就是同一本書,也不必每章每節“一視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導清華大學文學系學生許壽裳的兒子許世瑛讀《抱林子》時就指出:該書“內篇”宣揚神仙方藥、鬼怪迷信,是錯誤的,可以不讀;“外篇”論述人間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確的言論,這就是要讀的重點。

魯迅這樣的指導名之曰“重點進攻”讀書法。平均使用力量,會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只有採取“重點進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會好得多。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4

進步青年創辦《南中國》文學社,希望魯迅給他們的創刊號撰稿。魯迅說:“文章還是你們先寫好,我以後再寫,免得人說魯迅來到廣州就找青年來爲自己捧場了。”魯迅還風趣而又嚴肅地說:“要刊物銷路好也很容易,你們可以寫文章罵我,罵我的刊物也是銷路好的。”

1934年,《人世間》雜誌開闢了“作家訪問記”的專欄,該雜誌的編輯寫信給魯迅,要求應允前去採訪,並以書房爲背景拍一張照片,再拍一張魯迅與許廣平、周海嬰的合影照。魯迅寫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絕:“作家之名頗美,昔不自重,曾以爲不妨濫竽其例。近來悄悄醒悟,已羞言之。頭腦裏並無思想,寓中亦無書齋,‘夫人及公子’更與文壇無涉,雅命三種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僞作家小傳’時,當羅列圖書,擺起架子,掃地歡迎也。”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5

魯迅的腦子,就是萬有文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除了他有不凡的記憶力之外,就是他的勇於進修,勤學不倦,以及十分注重唸書體例。

魯迅師長教師目不轉睛地工作。爲了如斯,他的工作時刻老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暮秋,天快暗了,他還在那兒那裏拿着筆寫不完地寫啊寫啊!夫人許廣平籌算勸他歇息一下,雙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曉得他卻滿臉的不歡快。原本,許廣平那時是很孩子氣,滿心好意,碰着這麼一來,真感受到氣也透不外來地難熬。稍後,他給夫人詮釋:“寫開工具的時辰,什麼旁的工作是顧不到的,這時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飯也是多餘的事。”

魯迅的工作立場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他親手校對書稿時,每行的凹凸,每字的鉅細、偏正,全頁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嚴加更正,不惜再三變換,直到對勁爲止。至於字句的正誤,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校稿時,也許使人感受厭惡,但等到書一出書,是沒有過錯勁的,沒有不博得精采諾言的。

魯迅研究學問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魯迅認爲需要學的某一種學問,便靜心專門鑽研,堅韌不拔。好比社會科學,原先他並不十分注重。但1927年是革命轉折時代,嚴酷的階級鬥爭不美觀實,使魯迅深深感應進化論思惟的偏頗,因爲革命的需要,他吃苦進修馬列主義理論,讀的書真是驚人。從1929年起,三、四年間幾乎天天手不釋卷。這樣吃苦進修的功效,他後來以雜文的形式多次揭曉對教育的評論和定見,痛擊國平易近黨反動派壓制學生思惟、鎮壓學生抗日救國行爲的反動教育政策,深刻分解了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教育的本色。能一文刊露,羣醜斂聲。魯迅師長教師終於用階級不雅概念看待問題,剖析問題,慢慢形成了共產主義世界不美觀,成爲偉年夜的共產主義戰士。

魯迅認爲念書,不應無重點地亂讀一氣,什麼書都去涉獵;就是統一本書,也不必每章每節“一視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導清華年夜學文學系學生許壽裳的兒子許世瑛讀《抱林子》時就指出:該書“內篇”鼓吹仙人方藥、鬼魅迷信,是錯誤的,可以不讀;“外篇”闡述人世得失蹤、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確的談吐,這就是要讀的重點。

魯迅這樣的指導名之曰“重點進攻”唸書法。平均使用力量,會白白地華侈時刻和精神,只有採納“重點進攻”的體例,比平均使用力量生效會好得多。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6

魯迅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

一天,在上課時,教室裏放映的片子裏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到刀日本士兵砍頭示衆,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

“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

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裏像大海一樣洶涌澎湃。

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羣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

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

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爲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做武器,寫出了《吶喊》、《狂人日記》等許多作品,向黑暗的舊社會發起了挑戰,喚醒了數以萬記的中華兒女,起來同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夜以繼日地寫作。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7

有人說魯迅是“一身補丁,一團漆黑,一頭直豎”。補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補丁,漆黑是指他皮膚黑黑,直豎當然是指他的頭髮———魯迅的一頭“衝冠怒發”,無人不曉。

你見過愛因斯坦頭髮順順的照片嗎?似乎沒有。那是因爲他頭髮總是亂蓬蓬。他捨不得花時間梳下頭髮。他對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讓他獲得崇高的榮譽,但他看得很淡,生活依然極其樸素。應邀訪問比利時,國王派專車以最高禮節迎接,然而接到的是一個頭發亂蓬蓬,步行拎着一箇舊皮箱的老頭。一個對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卻要求逝後將骨灰撒在不爲人知的地方,不發訃告,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免除所有宗教儀式,免除鮮花和音樂。他的心,是一滴清水,無論外界如何煙靄迷濛,清者自清。如他所說,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着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就像魯迅,對於物質的索求,他是那樣的微薄———穿久了的藍布夾襖破了,要給他換新的,他不肯,補補又穿在身上。雖然夜間熬夜寫作,飯菜也只是一兩樣普通菜蔬。不大吃魚,因爲他認爲魚的細骨太多,吃起來太費時,時間浪費在這上面太可惜了。可是,對於精神方面,他卻是“苛索無度”,幾至“席不暇暖”。常常到凌晨二三時纔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脫就這樣和衣倒下睡兩三個小時,然後醒來抽根菸喝杯茶,繼續寫作。魯迅的許多小說就是這樣完成的,他認爲寫小說是不能斷的,一斷,人物的氣就會接不上來。他頭髮長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換,但他把書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書有點髒了,他會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朋友來了,別的什麼都可以借,就是書不肯借,實在逼得狠了,就乾脆將那本書送給朋友。

唯一的“不正當”愛好是吸菸,但吸的多是用菸葉捲起的廉價煙,偶爾得到一些好煙,也要與朋友一起分享。即便如此,他也嫌菸頭留得過長,有點可惜。後來用上了菸嘴,菸頭短到不能再吸了才丟棄。

魯迅幼年喪父,靠母親和姐姐給人洗衣度日月,所以物質上清苦點,於他已不算什麼折磨,而要讓這樣一位“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人去忍受精神的貧乏與困苦,那是萬萬不可,他說,人生最苦痛的莫過於夢醒了無路可走。所以,他沿着他的夢想一路執著地走了下去———他哪裏是天才,他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上了,就像一幢巨大建築,總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疊而起。

德國哲學家西美爾說,貨幣只是一條通往最終價值的橋樑,而人,永遠無法在橋上棲居。人最終能夠安然棲居的,是自己的心靈。

“囚首垢面談詩書”,這是魯迅的寫照。可是,有詩可作,有書可讀,就算囚首,就算垢面,又如何?

雖然囚首,雖然垢面,但他們的心,仍是清水一滴。像愛因斯坦、魯迅,像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人們。

在愈顯物質化的世界裏,那滴清水中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令這滴水始終清凜,始終純美,始終滌着後來者的心。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8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一生,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學習,從來不浪費時間。

許廣平在《魯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中寫道:“因爲工作繁忙和來客的不限制,魯迅生活是起居無時的。大概在北京時平均每天到夜裏十到十二時始客散之後,稍稍休息,看看書,二時左右才入睡。他的睡眠常常只有兩三個小時,衣裳不脫,甚至蓋被不用。就這樣,像士兵伏在戰壕休息一下一樣,翻個身醒了,抽一支菸,起來泡杯清茶,又開始寫作了。野草,大部分是在這個時候產生出來的。”

藝術大師李可染說過一句話:“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確實沒有時間去做壞事。”1954年,李可染和張仃、羅銘想去江南寫生,他在一家雜誌社預支了一百元稿費。他一邊走一邊畫,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腳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對於他來說,行走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他硬是穿着這樣的鞋走了幾個月,鞋子磨破了幾雙。幾個月之後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個人幾個月一百元錢竟然沒有花完。他們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行走和畫畫上,沒有時間花錢。

成功需要成本,而時間就是最好的成本。魯迅和李可染對時間的運用,已經達到了爭分奪秒的地步。正因爲如此,他們才能做更多的事,獲得更大的成功。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其實並非如此。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想要擠總會有的。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9

有一天,魯迅穿着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髮院去理髮。理髮師見他穿着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髒,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髮。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裏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髮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髮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髮了。理髮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髮,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爲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髮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爲什麼。魯迅笑着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髮,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理髮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10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學家。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祕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着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爲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

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爲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魯迅勵志小故事 篇11

少年時代的魯迅在上私塾時,先生就教他們作對。一次,塾師壽鏡吾老先生出了上聯“獨角獸”,讓學生們對下聯。立時塾房活躍起夾了,有的孩子對出“九頭鳥”,有的孩子對出“三腳蟾”,有的孩子對出“百足蟹”等等,惟獨周樟壽(魯迅原名)一語不發,等課堂上平靜下來後,他站起對出“比目魚”。

課堂立時悄然,沒有再應對的了。壽老先生在評論了前者之後,最後稱讚周樟壽對得最好。因爲“獨非數字卻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數字,卻相當於“二”。兩者雖俱無數字卻都有數的含義,真是恰到好處。經老師的點撥,同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魯迅雖小卻語驚四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