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小故事

女性勵志小故事(精選8篇)

本文已影響 3.35W人 

勵志故事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單單小孩,女人最好能夠多讀一讀。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推薦的女性勵志小故事,希望你會喜歡。

女性勵志小故事(精選8篇)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1

“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創作時的全部水平和精力,認認真真地畫好每幅作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對收藏我作品的藏家負責,這是我畫畫這些年的座右銘。”青年女畫家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畫的審美體系更多地依附於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理念,而不僅僅是視覺審美。因此,一個要想在中國畫道路上走得更遠的畫家,首先要認真做人,其次纔是認真畫畫。這兩者都做到了自己的極致,自然而然也就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溫素潔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重要的是,市場也證明了她的正確。近3年來,她的繪畫作品的價格一直走在穩健上升的道路上。2013年溫素潔的繪畫作品價格還在2000元每平尺,2014年11月以來,其作品已經出現6000元每平尺尚一畫難求的行情。

“我畫一幅精品,基本上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所以我現在的作品,除了出去寫生,辦個人展覽,基本上只能滿足VIP客戶的高端訂製的需要。”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所謂高端訂製,就是藏家想要某個大概的主題,然後結合自己最擅長的筆墨完成作品。當然,其中還少不了創作所必須的靈感。

“通常是有客戶想求我的畫,並且也告訴了我一個大致的內容。但即使這樣,我還是要在腦海裏反覆琢磨好幾天的時間。然後靈感來了,才能夠連着七八天時間幾乎不間斷地創作。”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拖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客戶,是在下了訂單半年後他纔拿到作品的,因爲構思就長達4個月之久。

“雖然從時間成本來看,很不划算。但是,作品是簽着我自己名字的,我是一個畫家,並不是一個畫商,畫出自己滿意觀衆喜歡的作品纔是最重要的。”溫素潔如是說。

很勵志的女畫家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2

溫素潔習畫,可以寫成一個很勵志的故事。

“ 我出生在河南一個很普通的農村家庭。小時候,家境貧寒,父母以務農爲生,而我從小就喜歡畫畫,畫一些漂亮的東西。上了初中,終於有了美術課,美術老師就成了我的偶像。我認真聽課,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幾乎都認真寫下。很可惜一週只有一節美術課,並且到後來也取消了,所以在我15歲初中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做了一個當時不被父母理解的決定,那就是毅然輟學開始拜師學習畫畫。”溫素潔在向《投資者報》講述自己這段歷史時語調很平淡,但從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姑娘。

2003年,她拜河南商丘當地的文化站長爲師,從此走上了要當一位女畫家的求索道路。“我學畫畫的早期,大量臨摹黃胄的速寫和國畫,後來一位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在河南商丘辦美術補習班,我纔有幸學習素描、速寫、水粉、油畫等基礎課程。”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因爲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所以爲了學習畫畫只能壯着膽子出去賣畫,就這樣,依靠斷斷續續賣畫取得的收入,我一堅持就是10年。”

“我爸爸那時候告訴我,畫畫是公主、宰相的女兒才能做的,你一個農村孩子學什麼畫畫?在農村學畫畫有多麼難,恐怕沒人想象得到。”溫素潔稱,“因爲學畫畫,過年過節我從來不串親戚,因爲所有的親戚沒有理解和支持我的,相反他們會數落我、侮辱我,甚至侮辱我的父母,總感覺我的爸爸媽媽養了一個不務正業的女兒。”

在溫素潔輟學學習繪畫後的兩年裏,同齡人紛紛外出打工,但是溫素潔卻不爲所動。她相信自己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我始終認爲,年輕時外出靠體力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當時外出到廣東沿海地區的工廠打工的同鄉有時也拿回來一些工廠的招工簡章。可是那上面幾乎都寫着,‘只招18~26歲的’。可人要活很久,到26歲以後你能去幹什麼,以後靠什麼生存?”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當時自己的親人與朋友經常勸我出去打工,但我也總是回答他們,‘讓我去打工,比給自己幾個耳光還讓我難受’。”

不出去打工,但又要維持生計和畫畫的學業,怎麼辦?於是想到了賣畫。“ 我第一次出去賣畫是16歲,當時賣了一幅我的啓蒙老師創作的作品,錢不多,200元,但這是我在繪畫上賺到的人生的第一桶金。”溫素潔稱,之後,她就陸陸續續去鄭州、開封、商丘,以賣畫爲生。

就這樣,溫素潔終於把自己的興趣做成了事業,並且終於靠書畫維持了自己的生活。

張惠斌的關門女弟子

“我的親傳女弟子學畫數年來意志執着堅定,不懼任何艱辛,感動了神靈。在藝術上取得了飛躍的進步,她對中國筆墨的迷戀程度非常人可比擬。願素潔堅持一生磨練,我相信最終成就非同小可。”這是已故著名畫家張惠斌對自己這位關門女弟子親筆寫下的評語。

溫素潔的這位恩師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並沒有得到過名師傳授,完全依靠的是勤奮和悟性,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畫過油畫、連環畫、年畫、版畫、水彩畫,還有大量速寫。也許是相似的經歷,也許是溫素潔做人做事的認真和靈性,2008年溫素潔一個人來到北京,與張惠斌結識後便一見如故,深感投緣。

“北京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真正改變了我的一生,讓我鼓起勇氣來到北京的是路遙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溫素潔告訴《投資者報》,其實無論在哪個時代,年輕的心是一樣的。孫少平當時想出去闖蕩的想法和我20歲時的想法驚人的相似,所以看完《平凡的世界後》,我震驚了,並且很快就決定到北京闖蕩。

“2008年我一個人來到北京,認識了我一直崇拜的畫家張惠斌。他的畫廊是我經常待一天的地方。”溫素潔回憶道,來到北京後自己仍然以賣畫爲生。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畫不好賣,爲了節省開支,當時自己租住在一個樓梯下面的小房間,但最終還是沒能堅持下去。“我回老家的時候兜裏僅剩下49塊錢,只夠一張單程火車票。我永遠記得回家那天自己在火車站哭成了淚人兒。”溫素潔至今回想起那時的情形,依然還有些傷感。

然而,上帝總是會賜給世人渴望的機會。在溫素潔回家後不久,她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張惠斌老師打來的,讓她去北京跟他學畫畫。

“這對我的人生來說真的是戲劇性的一幕,也是上天給我的恩賜。”溫素潔稱,接到電話後,她不假思索地就買了當天開往北京的火車票,然後在北京租了一個六七平米的地下室,從此開始了跟隨張惠斌學習繪畫的寶貴時光。

“後來在一次聊天中,我才知道老師找到我的原因,是因爲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我一個人在北京租住在別人樓梯下面的小房子裏,並且在沒有電的情況下生活了兩年多,而且隔三差五地去恩師的畫廊觀摩,一待就是一天。”溫素潔這種爲了畫畫不顧一切的精神讓張惠斌老師有種“似曾相識”的觸動。也正是因爲在溫素潔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張惠斌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畫法教給溫素潔,不僅每天親自給溫素潔示範各種畫法,又在2011年幫溫素潔考入北京畫院進修。

“我是太喜歡畫畫了,在很落後的河南農村長大,頂着全家人的反對隻身來北京求學,因爲要生存,就走上畫商品畫的路。我有今天,可以說完全是張惠斌老師救了我。”溫素潔心存感激地表示。

紀清遠印象中的“蹭畫生”

“我第一次關注溫素潔,是由於她身上那股對畫畫鍥而不捨的勁頭。比如,爲了讓自己的人物畫的基礎打得更牢,她經常到其他人物畫輔導班“蹭畫”,硬是擠進去偷學。”著名畫家紀清遠這樣評價溫素潔。

“溫素潔畫人物畫,深得著名人物畫家張惠斌先生造型嚴謹、筆墨流暢、色彩淡雅別緻的影響和真傳。爲了加強她對人物結構關鍵之處的理解和正確表現,張惠斌先生又介紹溫素潔跟我學習速寫。她也確實進步很大。”紀清遠稱,溫素潔除了入迷一般練習速寫,還深深懂得自己與那些經過院校人物畫專業訓練的畫家的最大差距,那就是沒有學習過透視、解剖、結構等造型方面的基礎知識,爲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溫素潔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跑去圖書館及其他人物畫輔導班偷學。

“2013年3月20日,這是我最悲痛的日子。因爲在這一天,我的恩師張惠斌老師永遠安息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的教導。我也會像他那樣把繪畫當作自己一生的奮鬥和追求,把他獨特的繪畫技巧永遠傳承和發揚下去。”提起自己的恩師,溫素潔的雙眼含着淚花。

恩師的逝去,讓溫素潔低沉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她又振作起來,繼續投身於研習繪畫。“經過十幾年的繪畫旅程,中國筆墨在我的生活裏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愛好,它已融入我的血液,成爲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更是一種責任,要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要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學習、去熱愛我們的國粹。中國畫是歷史留下的豐厚遺產,值得全世界人們重視、繼承和發揚。”溫素潔侃侃而談,“ 中國畫與西洋畫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用線條來表現,它的每一點每一筆都有表現力。虛實問題對於中國畫也比西洋畫重要。中國畫的‘虛’爲留白,西洋畫則仍爲色彩。從一定程度上講,留白比填色更難。這一切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我們應爲此感到驕傲。”

在溫素潔看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愛好,她的愛好是中國傳統的筆墨(國畫)。“對畫的愛分幾種,有喜歡、有熱愛、有癡迷。毫無疑問,我對中國筆墨是無比癡迷的。一支毛筆,一張宣紙,一盒墨汁,能把我關在畫室十幾年,十幾年後這種癡迷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強烈,這就是中國傳統的魅力,這就是美的魅力。”溫素潔稱,“作爲藝術家,要熱愛生活、對美的事物擁有敏感的嗅覺,能發現別人未曾發現的美,並將其記錄下來。這就是創作靈感,就是生活感受與自我情趣迸發出的火花。藝術來源於生活,而生活並不是藝術,創作是生活的昇華,而不是照搬生活和簡單拼湊,要發揮想象力,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國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繪畫作品的意境之美和筆墨之美。中國畫以我國所特有的絹、宣紙、毛筆和墨,繪景抒情形成獨特藝術風格,並得以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作爲一個畫家,溫素潔希望把自己的每幅作品都創作成精品,這既是對藝術的尊重,也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3

小女孩出生在美國紐約一個富有家庭,父母見她生得醜,不願意理她。小女孩自小得不到多少來自父母親的關愛,加上長得醜,她很自卑,性格越來越內向,見人就害怕。

16歲那年,父親在一次破產拍賣會上,買下了一家報社。大學畢業後,她進入父親的報社,擔任讀者來信版主編,月薪只有25美元。在這裏,她遇到了一位年輕律師。兩年後,兩人結婚了。婚後,她依舊羞怯,常常躲在丈夫後面。在宴會上,她總是被主人安排在不顯眼的位置上,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對她視而不見。

沒幾年,父親就將報社大權交給她的丈夫。父親把她趕回家相夫教子。後來,因報社經營不善,丈夫患上嚴重的精神抑鬱症,不久就開槍自殺身亡。當時她已經46歲了,丈夫突然間沒了,她感到天快塌下來了。

沒人看好這個柔弱膽怯的女人,幾乎所有人都預言報社必將被出售。可是,她稍稍遲疑一下,還是果斷地接過權杖。

她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換人。她要徹底改變報社傳統老舊的風格,極力引進新潮、自由的新聞元素。爲此,她不惜重金從各處網羅新聞精英,給他們絕對空間以自由發揮。不久,保守派們紛紛離去,報社的政治立場也發生根本的變化,越來越傾向於自由派立場。

1972年6月,五名男子因私自闖入水門飯店民主黨全國總部而被捕。憚於壓力,許多媒體都只是對此事“輕輕帶過”,但她卻命令報社記者進行深入調查,終於發現共和黨政府試圖在民主黨總部安裝竊ting器,破壞民主黨的競選活動。

醜聞曝光後,總統生氣了,司法部長更是暴跳如雷,揚言要她人頭落地。她毫無畏懼,繼續爲自由與正義而孤軍奮戰。最後,她的正直與勇氣,喚醒了美國各大新聞媒體,強大的輿論力量終於將位高權重的總統逼下臺去,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水事件”。這一年,她的報社獲得普利策獎,在美國確立了大報地位。

這就是著名的《華盛頓郵報》,它的主人叫凱瑟琳?格雷厄姆。

凱瑟琳上任時,報社總收入只有840萬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聞週刊》和兩家電視臺。到1993年她退休時,郵報已發展成爲包括報紙、雜誌、電視臺、有線電視和教育服務企業在內的龐大新聞集團,總收入達到14億美元,在財富500家大公司中排行第271位。

誰也料不到,這個羞澀、靦腆、膽小的醜女人,不但挽救了瀕臨倒閉的《華盛頓郵報》,而且還以一份報紙扳倒了總統,成爲美國新聞史上的傳奇人物。

事實證明,每個人都擁有無限的潛力,許多時候,我們欠缺的只是一種自我挖掘的精神。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4

侯晶晶身邊的人都說她“意志如鋼”!

住院之初,鋼針抽取骨髓、全身麻醉、一天十幾個小時輸液,疼痛實在忍不住時,侯晶晶會小聲說:“媽媽,我疼呀!”這時候,她會讓父母坐在牀頭給她讀書、講故事,而臉色蒼白的她則靜靜地聽着。《紅巖》、《童年》、《燃燒的石頭城》,她與書中的英雄人物一樣鑄就着內心的堅強。

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她的雙腿時常因爲缺血而發生劇烈痙攣,而背部也會變得痠痛難忍。在家人的幫助下,她堅持做身體鍛鍊,一次就是一個多小時。然後,又專注地拿起身邊的書本。

1997年的冬天,侯晶晶參加全國研究生考試。考場外,大雪紛飛;考場內,她揮汗如雨。一場考試下來,她坐的板凳全部浸溼了。連續三天五場考試,侯晶晶堅持了下來。結果,她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南京師大外國語學院。

六年研究生的學習,侯晶晶沒有缺一節課;一年多的教師生涯,她每次上課都是兩個小時。她的學生葛建平回憶:“一次上課我們感到她突然變‘高’了,才知道她腿部痙攣非常厲害,需要用手撐起身體放鬆一下。可她在講課時從來都是微笑着的!”

自強與關愛交相輝映

從一個殘疾小女孩到博士,侯晶晶詮釋了“自強”的內涵。

小時候,侯晶晶要去取一樣東西時,就用兩個小板凳交替着一點點挪過去,而母親則在一旁靜靜地注視着她。“晶晶,爲什麼不讓媽媽幫你去拿或者抱着你呀?”小夥伴問她。“我自己能做。”侯晶晶的回答如此平靜。

侯晶晶的丈夫、研究生時的同窗相華利始終記得這一幕:侯晶晶把吐的痰用紙包起來後,同學要幫她放到垃圾箱裏,她卻微笑着擺擺手,推着輪椅來到垃圾箱前。“她表現出的自強和自尊震動了我。”相華利後來這樣告訴侯晶晶的家人。

留校一年,侯晶晶平均每天花8個小時左右用於教學、科研等工作。她先後有四篇論文在全國性專業刊物上發表,並完成了一部近30萬字的譯着。談起自己的成長,侯晶晶一再表示:“我走到今天主要是因爲我的父母、親戚朋友,特別是南京師大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我。”道別時,問起今後的打算,侯晶晶還是那樣淺淺一笑:“在現有的條件下,努力做更多的事情,同時保持身心的健康。”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5

吳儀長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裏唯一穿裙子的人。更早時,她是全國石油化工系統正局級幹部中唯一的女性。吳儀從來不怕跟男子打交道,有無數的“好哥們”,甚至有着男性化的愛好。

她是垂釣高手,在中央部委官員的內部釣魚比賽中,吳儀常常技壓鬚眉。她可以長時間不知疲倦地討論如何釣鯉魚、鯽魚和草魚,以及甩竿的深淺和魚餌的選擇。

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吳儀說:“好多男同志有的愛好我都有,但有些女同志喜歡的事我卻不喜歡,比如逛商店。”她是一個“哥們式”的、不會讓男人面紅耳赤、不會在“男人堆兒”裏窘迫不安、不需要特別照顧的女人。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吳儀的仕途。

吳儀1938年生在湖北武漢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家裏人丁單薄,上面只有一個大她8歲的哥哥。父母早逝,吳儀幾乎是哥哥一手帶大的。

這個由哥哥帶大的“假小子”,在讀大學時還鬧過“夜闖男生宿舍”的故事。現已76歲的林世洪是吳儀大學時代的輔導員,他是比吳儀大2屆的留校畢業生,吳儀是他帶過的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個。

林世洪清楚地記得,1959年盛夏的一天夜裏,自己睡得正熟,突然有人急匆匆地敲門。他穿着背心、短褲就起身開了門,發現站在門口的竟是女學生吳儀。剛當老師不久的林世洪頓時感到窘迫,一時不知所措。吳儀卻鎮定自若地說:“林老師,你快回到牀上坐下,蓋上點,夜深了彆着涼。我彙報完一個重要的情況就走。”吳儀那天晚上剛勸阻了一個因失戀企圖輕生的女生,便立即趕來向老師彙報情況。

1957年,吳儀考入北京石油學院石油煉製專業。1958年躍進時代,石油部動員石油系統師生到基層搞土法煤煉油“小土羣”。在大“部隊”行動前,學校要派一些獨立工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先到全國各地去調查。吳儀是少數被選派的女同學之一。她被派往貴州省,隻身一人。

1967年,當北京東方紅煉油廠還是一片堅硬的花崗岩荒山的時候,第一批進山創業的人中就有吳儀。作爲懂技術的大學生,她從蘭州煉油廠被上調到石油部,回到北京,又被派參與新東方煉油廠的建設。

當時的溫家寶在甘肅酒泉地質隊探礦,胡錦濤則在劉家峽水電站工作。他們或許不曾想到,40年後自己會成爲這個國家的領袖。

改革開放,使得1950年代的大學生再次得到重用。1980年,吳儀被選送到挪威經濟管理學院學習4個月。從此,吳儀從技術工作轉入行政部門,開始了她的爲官生涯。

3年後,作爲幹部考察手段,中央借調她到湖南省,參加湖南省的工作。8個月的工作中,吳儀表現突出,聰明與幹練爲她贏得了高層的賞識。湖南的領導甚至向中組部提出,要吳儀留在湖南省政府工作,但吳儀只願繼續回到原單位工作。

其時,中國大陸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國內最具規模的國有石油企業——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廠改組爲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吳儀出任副總經理和黨委書記。

吳儀少年時代的夢想就是當一個大企業家。她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年輕的時候毫無參政意識,不想當官,更沒有想過要當部長。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大企業家,現在如果讓我選擇是當官還是當企業家,我還是選企業家。在企業,自己的思路、決策馬上能見效,更容易有成就感。作爲政府官員就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辦事情,要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6

初冬時節,南京師範大學的林蔭道上鋪滿落葉,一輛輪椅緩緩行來。椅上的年輕女性身着橘紅色上衣,近視鏡後的目光睿智沉靜。她,就是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女教師侯晶晶博士。

理想與奮鬥照亮人生

侯晶晶的老家在安徽馬鞍山,1986年,11歲的她突遭厄運,一次誤診讓這個小女孩不幸雙腿癱瘓。驚愕、憤怒、絕望,幼小的侯晶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是父母的悉心關懷讓侯晶晶逐漸恢復了平靜,病痛減輕後的侯晶晶對父母說:“把我的書包拿來吧,我想看書!”出院後,侯晶晶開始自學初中、高中的課程。鄰居悄悄勸她的父母:“讓孩子學點手藝吧,還可以爲家裏掙些錢,讀書對她來說有多大用處?”侯晶晶的父母回答:“孩子喜歡學習就讓她學,知識對她來說是最重要的。”

侯晶晶先後完成了英語專業大專、本科的自學考試課程,她的目標漸漸清晰:“我活着不能成爲別人的負擔!既然不能做體力活,那我就從事腦力勞動。”1998年,侯晶晶考取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翻譯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三年之後,侯晶晶又以研究方向總分第一考取國家級重點學科南京師大教育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我只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走得更遠一些,爲社會服務的內容更多一些。”侯晶晶這樣解釋自己執着的求學歷程。

2004年,完成博士學位的侯晶晶在南京師範大學留校任教,她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着深深的思考:“像我這樣受教育過程比較特別的人對教育事業更熱愛、更有感情,我有深切的感受,教育對人的生命力有着一種巨大的拯救、喚醒的力量!”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7

《滾蛋吧腫瘤君》是一組在網上非常火的漫畫,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有上百萬次的點擊量,而這組漫畫的作者——項瑤,被很多網友稱爲“勵志姐”,並不是因爲她的漫畫故事有多麼的曲折動人,而是因爲她本人的故事很激勵人心。

2011年8月21日,早上起來上廁所的她突然摔倒,被一起同住的朋友艾米送到了醫院,經過了抽血,做心電圖,照x光等一系列的診察後,醫生拿着x光片看了一會說要先住院觀察,還不能確定是什麼病。

因爲一直在外地工作,她對家裏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所以生病之後召集朋友要求幫她保密,可是一個朋友還是把她“出賣”了。爸媽連夜坐飛機趕到她身邊,她竟然還和朋友偷偷溜出醫院給爸媽在賓館訂了房間,還在房間裏悠然自得地吹空調看電視。當爸爸媽媽看到她時,她還是一臉輕鬆地和他們打招呼,開玩笑。第二天,父母和她再一次來到醫生辦公室,向大夫詢問項瑤的病情,父母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而她卻抱着iPad在盡情地“切水果”。

住院的日子是無聊的,每天睜眼就是灰白的天花板、入耳就是“別往心裏去”的安慰,要做的就是打針吃藥、檢測白細胞,幾天之後,項瑤終於忍不住了,使盡招數約談醫生後獲悉,“比心臟還大的惡性腫瘤長在了神經糾結的縱膈上,只能保守治療不能手術”。

天生豁達的她,並沒有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嚇倒,“癌症!?”窗戶紙被捅破之後,項瑤表面淡定依舊,心裏卻“咯噔”了一下。但偷偷地抹去眼淚之後,她相信自己還是一條好漢。還安慰父母說:“生個病也好,就當給自己放個長假。”

因爲生病的緣故,她身上每天都要出好多汗,得換幾次衣服,這還可以忍受,最要命的是咳嗽。咳起來是沒完沒了,讓人感覺能把肺都給咳出來。一天晚上她感到自己的肩背很酸,就讓媽媽幫她揉揉,一開始還只是有點痠疼,突然間就劇痛起來,感覺就像是有人把手伸進自己的胸口,使勁地捏她的心臟一樣,意識也開始模糊了。媽媽一看情況不好,就找來了醫生和護士,給她打了止疼針,並且還上了監測儀。折騰了大半夜,她才漸漸平靜下來,媽媽也長出了一口氣。在病魔折磨她的時候,她並沒有就這樣認輸,而是拿起了她的.武器一畫筆,用自己堅強樂觀的精神去戰鬥。

她把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詼諧幽默的漫畫形式表達出來,通過自己的微博發到網上。在這部漫畫裏,一個頭上有耳朵,身後有熊尾巴的“熊姑娘”,把深夜失眠在走廊裏徘徊變成了恐怖片的前奏,從胸口穿刺出來的肌體組織被形容成蟲子……在項瑤的筆下,痛苦都變成了輕鬆好玩的故事,讓衆多網友不知不覺地追着看下來,微笑還掛在嘴邊,眼眶卻早已溼潤。很多看過的網友紛紛給她留言。“一張張圖看下來,不是被戳中笑點就是被戳中淚點”“熊兒具有化病痛爲樂子的強大功能”!除了送上問候和祝福之外,還有網友來醫院看她,還爲她介紹醫生和藥方,更有不少人期盼着項瑤早日康復,結集出版這些漫畫作品。

也許我們制止不了惡,但我們可以擴大善,若我們都擴大了善,惡還有多少空間呢?項瑤用她自己的漫畫給無數人帶來了歡樂,也給那些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和信心。

女性勵志小故事 篇8

JK羅琳她出生在英國格溫特郡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飛機制造廠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員,母親在一家實驗室做技術員。小時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鏡,愛好學習,有點害羞,流着鼻涕,還比較野。她從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6歲就寫了一篇跟兔子有關的故事。妹妹是她講故事的對象。創作的動力和慾望,從此沒有離開過她。那時她夢想將來能成爲一個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長大後,她喜歡上了英國文學,大學主修的是法語。畢業後,她懷着美麗的夢幻隻身前往葡萄牙發展,隨即和當地的一名記者墜入情網。無奈的是,這段婚姻來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帶着3個月大的女兒回到了英國,犧身於愛丁堡一間寒冷無比的小公寓裏。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業救濟金養活自己和女兒。

有一段時間,她瘋狂地寫作,寫自己的遭遇,寫人間百態,寫自己的所見所想,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寫了。她希望多發表文章,能以此能改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那些成名的作家一樣,隨便寫點文字,大筆稿費就自動送到家了。但現實很殘酷,一年間她僅發表了7篇文章,其中三篇沒有稿費,只給她幾本刊物。

沒有人知道她當時的鬱悶,她沒有人知道她的頹廢,她覺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實在太窘迫。她原本就是一個愛美的女子,正值青春,她渴望穿時尚華麗的衣服,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每當年幼時那些斑斕芬芳的夢想再次涌現時,她都難過得哭了。

24歲那年,她從曼徹斯特到倫敦旅遊,這次行程改變了她的一生。當行駛的火車在一個小站停下時,她看見外面有一個瘦弱、戴着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穿過車窗對着她微笑。她微笑很可愛,很調皮,一下子抓住了她心,她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這微笑,竟然十分熟悉。於是,她萌生了一個念頭:以這個小巫師創作一部作品。這部作品是虛構的,把自己多彩的夢幻融入進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給人展示另一個世界。

接下來,她開始動筆。爲了節省家裏的暖氣費,她總是呆在小咖啡館裏寫作,由於沒錢買紙張,她只有把故事寫在撿來的小紙片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10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髮,明亮的綠色眼睛,戴着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儘管寫作很辛苦,但她沒有退縮,因爲她不甘心領取救濟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經歷了傷害和磨難,她也要用自己的雙手吃飯。

小說完成後,她把它寄給了她幾家出版社,但沒有哪一家出版社願意接受。那時,作爲一個單身母親,她的生活極其艱辛,當然沒有錢自費出版了。後來,一個家瀕臨倒閉的小出版社冒險出版了這部小說;再後來,美國一個不入流的小製片人覺得這部小說的故事不錯,便把它搬上了熒幕。

誰也沒有想到,在短的時間後,她的小說長期佔據了世界暢銷書榜首的位置,那家小出版社起死回生聲譽大震,以小說拍攝的電影風靡全球,那個不入流的製片人也因此躋身一流的製片人行列。

她叫J·K·羅琳,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連出版七部,每部都引起轟動,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已被翻譯成63種語言,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已經超過4億,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

在成功面前,J·K·羅琳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歷過的苦難,成名後,她熱衷於人道主義的慈善活動。2000年9月,她出任“單親家庭委員會”形象大使,並捐出了50萬英鎊。2003年3月,她特地爲戲劇救濟基金會創作了兩部小說,將所得錢款捐助給了該基金會。2005年4月,爲了紀念她的母親,她又爲“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捐了25萬英鎊。

如今,J·K·羅琳時常出現在各種晚會上,她已不再年輕,在歲月的磨礪中,她的面龐留下了滄桑。可是,透過歲月清晰的刻痕,你會發現,她的目光是那麼清澈,她的笑容是那麼純真。她長得並不美,可她有孩子般的天真,成就了另一種美。她說:“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痛苦,敏感、纖細、難堪、害羞、冒失、煎熬,這都是要經歷的過程,它們都是成長所必備的無素。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值得我們去嘗試。”

是的,成長是生命最大的犒賞,在經歷挫折與打擊後,我們才能更加體會到生命的真味,去讓自己的心靈開出一朵芬芳的花!曾經有過黯淡,但雙眸依然閃光;曾經有過雜亂,但一路奔跑成長,這就是人生最好的銘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