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小故事

關於人生的全部容量只有185G的勵志故事

本文已影響 9.5K人 

只有極少數人成爲贏家;我們都有機會成爲贏家。這兩句話都對。

關於人生的全部容量只有185G的勵志故事

諾獎得主、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說,以美國爲例,家庭收入8萬美元以上,收入的進一步增加不再顯著地帶來更多快樂。爲什麼?答案是:溫飽之上,人的幸福感與企圖心高度相關。企圖心越高,幸福就越難獲得。無論什麼社會,如果企圖心的指向,集中於外在可見的事功,那贏家就總是隻有那麼多。財富、權力、榮耀,這些事功標誌的分配總是呈冪律分佈,所謂“二八定律”。一個人羣中,總是大體只有20%的人享有80%的財富、權力、榮耀。

每一層都是二八分佈。把身處80%當作失敗、身處20%當作成功,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就算攀到頂層,把所有人踩到腳下,卻發現自己還是不快樂。因爲人生就是一場輸家也付費的遊戲。以結果論輸贏,除最後贏家以外都是輸家,而贏家自己也只不過是慘勝。這樣的人生意義何在?

志存高遠,活在當下,缺一不可。

活在當下這件事,有一個意外的發現。工作的時候,人們總是期待休假來臨;然而真開始休假,往往又不如想象中那般愜意,彷彿休假最快樂的就是在開始之前。只有很少人能夠把工作變成娛樂。別人看他是工作狂,他則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巴菲特說自己“每天跳着舞去辦公室”。堅持原則、準確判斷、果斷下注、最終收穫市場認可和財富。這樣的日子,巴菲特80多歲了,還樂此不疲。財富增加對他只是數字,財富增加的過程仍然令他沉醉。

我們不能企望自己都像巴菲特這般幸運,工作與生活合一不適合大多數人。那麼首先,你得專注。美國國家神經失調和中風研究所的喬丹·格拉夫曼說:“提高我們處理多任務的能力會妨礙深入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你處理的事情越多,專注就越少,你思考推理的能力就越差。”

不幸的是,專注這件事,當代人有大敵當前:手機。

從2007年蘋果發佈iPhone以來的新時代裏,智能手機解決了如何利用碎片時間的問題。然而,工具只是工具,運用之妙全在於工具背後的那個人。對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來說,當發現自己連看電影都要不停刷微信的時候,才驚覺:糟糕,我的專注丟了。馭手機而不被手機所馭,是當代人通向充實人生的小小第一步。

碎片時間拿起手機處理多任務,整塊時間則要放下手機,只做當下這件事:工作、讀書、寫作、開會、與家人孩子在一起……專注於手上的事,珍惜眼前的人。

與人在一起,理解對方說的話所需信息容量約每秒40比特,而注意力的理論容量只有每秒126比特,稍不專注,就注意不到對方的表情,理解不到言外之意,甚至有可能他們穿什麼衣服這些信息都處理不了——大腦的計算能力跟不上。一個人同一刻只能處理7個單位的信息,而注意力切換的最小間隔是1/18秒,按人活70歲,每天清醒狀態16小時算,人一生處理的信息總量是185G。這185G就是我們的人生總和,不到一個主流硬盤的容量,得用在刀刃上。

時間不是生活的手段,它就是生活本身,儘可能地讓你的時間過得充實,從善用工具開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