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小故事

失敗勵志故事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失敗勵志故事1

其實,人要做到甘於平庸,有信心的平庸,比不甘於平庸要艱難得多。人的欲求本性驅使人們不甘於平庸。我們平時所說的“我甘於平凡”,不過是我們無可奈何的平庸罷了。
  每個平庸者起初也都努力地讀書、刻苦奮鬥過,甚至有人還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可平庸就是不饒過平凡的人。
  從我上小學讀“大小多少”那天起,我就不甘平庸,扯着嗓子大聲叫,想讓自己的聲音被老師聽見,可嗓子喊啞了也不突出,畢竟聲音就那麼大的分貝。算術課上,我越是想算得對,越是出錯,很少得過滿分,想不平庸的童年卻在平庸中度過了。
  少年還不如童年,除了上課、輪值日掃地、生爐子就再沒資格參加其他的任何活動了。參加工作之後更是平庸,開會坐的從來都是臺下,就餐的座位永遠是靠門,講話基本是彙報,幹得最多的就是請示,偶爾有一兩次表決,也不過是舉個手。不過也舒服,長久的平庸也就有了平靜的心態,選擇一個不與人競爭或不與近距離的人競爭的事兒幹,再平庸也不會招人討厭。
  沒受到過官場的提拔,也就沒嘗過得失的滋味;沒創造過萬貫家財,也就沒承受過商場之險惡;沒享受過美女的獻媚,也就不知道什麼是誘惑。也許在高官和富豪的眼裏我是個可憐的烏合之衆,可一旦我“自甘平庸”時,那就是我自身強大的力量了。因爲我老早就知道,傑出既然不是刻苦努力就能成就的,你若還是做夢都想出人頭地,那就比承受平凡更折磨人了。
  英國思想家羅素,20世紀20年代初來到四川,意在幫助平庸的民衆解除痛苦。在乘竹轎上峨眉山時,他發現累得滿頭大汗的轎伕們絲毫沒有怨氣,反而很樂觀和風趣。羅素陡然心生一絲慚愧和自責:我憑什麼去寬慰他們,憑什麼認爲平凡就不幸福?坐轎子的哲學家未必是幸福的,平庸的擡轎子的人未必是不幸福的。人生之幸福,在每個人的心中,認爲自己幸福的人才是幸福的。有人說,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病痛和靈魂的無紛擾;有人這樣評論比爾·蓋茨:最聰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麼,而是他沒做什麼。
  平庸,是人生的定數,無非是與誰相比。我有個鄉下的親戚,是村裏的首富,他自豪了一輩子,那麼多的鄉親都尊重他,有個大事小情都找他,說上一堆奉承的話,然後借個仨瓜倆棗。他年歲大了以後住到城裏兒子家,發現自己一生積攢下的財富還買不來他兒子的一個衛生間,他的自豪感一下子就進了下水道。他終於知道什麼是平庸。
  過平凡的生活並不難,難的是不與人對比,即使對比了,對比之後也別嫉妒。可怕的是本來你就平庸,可又不甘於平庸,恰恰又沒有能力改變平庸,那樣平庸註定是你一生的痛苦。
  我們既然平庸地活着,就不要埋怨世道的不公。我們雖然平庸地活着,但是平庸的生活不也少了心境的過山車嘛。平庸,更是一種淡定的獲得。
  有信心的平庸是一種非常勇敢的爭取,只要我們認定了我們的人生就是平庸的,那麼,平庸不恰好是活得自如的第一要義嗎?輕鬆、隨意、爽快、從容,這些美好的狀態都不能缺少平庸;偉大、傑出、超羣、拔萃都與苦難、打拼、波折,甚至違心、爭鬥、謀略、九死一生相關聯。並不是說你經歷了這些就一定不平庸,播下龍種收穫跳蚤的事不是很多嗎?還不如壓根兒就種豆子呢,平凡的“豆子定律”告訴我們,“豆子的價值”就是最臭時還能做成臭豆腐,但超凡脫俗的蘭花不行。
  農民可以一生種田,官員只能偶爾下鄉;小人物永遠跑龍套也幸福,大明星要是當了配角都心裏難受,因爲只有平庸才不易失敗。

失敗勵志故事

失敗勵志故事2

蔡祝樹在大學期間和同學一起自主創業時,由於社會閱歷少,,創業並沒有成功。最近,他在滾繡坊社區的幫助下,再一次揚帆起航。

蔡祝樹大三時加入了學校的一個創業團隊,並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但是,在經歷了半年的磨合和發展後,團隊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大,最終只能宣佈解散。剛經歷了創業失敗的蔡祝樹並不氣餒,花了3個月悶頭實幹,開發了一套人才市場管理系統。憑藉這套系統,他順利進入了一家大型的臺資公司,擔當內部管理系統、財務系統的設計師及開發工程師。

5年的工作磨礪,讓他成爲公司中層幹部。但創業的夢想一直縈繞心頭,重啓創業計劃的心從未改變,而且越來越強。

有一天,去社區辦理失業金手續的時候,小蔡偶然看到了社區的大學生創業宣傳海報,他一下子振奮起來。在整理好思緒後,他走進了社區服務中心,社區保障協理員熱情地接待了他,並細心解釋相關政策。隨後社區便對這位大學生進行跟蹤服務。他首先在社區學習政策,隨後參加SYB培訓並按照自己的計劃編寫有效的創業計劃書; 其次在SYB結業取得合格證後,辦理相關手續,享受大學生創業優惠、獎勵、補貼、扶持等。在政策的正確引導下和社區的大力支持下,小蔡的日化旗艦店終於開張試營業了。

一次創業教訓多 二次創業更理性殘疾大學生王福如:創業其樂無窮 追夢只爭朝夕校園淘寶網 創業新突破丁俊林:一位貧困大學生的創業路母親賣房助兒子創業 大三時合同額破千萬大學生創業兩年賺70萬大學生創業:種西紅柿比農民好 銷得比農民俏一個創業者在小米首發App的極品、曲折故事硅谷創業的華人守望者 —— 中國草根硅谷創業現狀大學生創業三年銷售額過千萬 成阿里巴巴合夥人。

失敗勵志故事3

我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技術也不錯,我得過第一名,但是這第一名來之不易呀!

我參加過很多次乒乓球賽,但是很多次都輸了,我曾經想過我是不是和乒乓球沒緣,是不是乒乓球不適合我,我是不是該放棄乒乓球,但是這一切都在一次球賽上給改變了,失敗是成功之母。

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上午,聽說學校這個星期六又要開展乒乓球賽了,老現把我的名子報了上去,可是我根本不想打乒乓球了,因爲我遭受過很多次的打擊,每次在乒乓球比賽上都輸辜負了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期望,我來到老師辦公室對老師說我不想參加比賽,老師堅決地反對了,我想這次就當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場比賽吧,我以後應該再也不會打乒乓球了,小學生作文《失敗是成功之母》。

比賽那天到了,廣播上剛喊出施鶴鳴,我跑到了乒乓球檯,我和我的對手打了起來。先是他發球,他把球向天上一拋發了一個旋球,我回旋了過去,他把球扣了過來,我也把球扣了過去我們雙方形成對抽形勢,突然球落了很高,我把球輕輕地調到了球檯的左拐,他快迅地跑了過來把球打到我的球檯,我找了一個漏洞把球扣了過去,他來不及接,輸了第一球。第二球我發球,我發了一個反旋他沒接住,我贏了第二球,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我打敗了對手,贏了。真沒想到,這使我理加興奮起來,接着我又打敗了幾個對手連續過五關斬六將,拿到了第一名。

事實證明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當初的失敗哪來今天的成功,這次成功使我對今後的運動生涯更有信心。

失敗勵志故事4

我的生涯如人飲水,心裏有數,沒有完善。有的人說楊瀾你始終很順利,我都只是無奈地一笑。我沒有措施跟每個人去說明我的艱苦和失敗。從20xx年到20xx年,長達5年的時間,我都曾經處於這種狀況。無論從事業上仍是心態上,都是如斯。

1996年,我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當時,美國幾大電視網都願望我去做他們的出鏡記者,報道亞洲事務和美國華人社區,但我覺得,這和我想做的事情還有一段間隔。我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就是文化行業,這和IT、商業、金融和產業都完整不同。我去美國的時候就知道我是一定會回來的。結婚的時候我就跟吳徵說,你在美國已經有自己的事業,但我未來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明白。他說,我跟你回去。那時候媒體報道用了“斷然毅然”這4個字。我覺得這幾個字用在他身上倒是適合。他好像廢棄了什麼,可我並不需要放棄什麼。

1997年,我一整年都不工作,就是生孩子、帶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頭髮,去了香港鳳凰衛視,開端做《楊瀾工作室》。

我採訪的第一個人物就是王光美。無論從節目還是人生層面,她都是一個對我有極大震動的女人。通過做她這期節目,我真正確立了一點——我做節目是爲了記載人和時代的關聯,我生機以採訪人物的方式來記載歷史。我大學主修英語,輔修國際經濟,但是對歷史的喜好是從中學就開始的。我喜歡蘇東坡、羅斯福和丘吉爾,很早就看過尼克松寫的《引導者》那本書,也看過法拉奇的《世界風波人物訪談錄》。高考的時候,我曾經最想報的就是歷史系。這些都耳濡目染地對我的職業理想產生影響。

我有文明幻想,我感到中國須要有一個有文化感和價值感的電視平臺。我想到了,就去做了。20xx年,我做了陽光衛視,製造跟播出以紀錄片爲主的電視節目。

我做企業有點誤打誤撞。我是個做內容出生的人,沒想要做渠道,似乎也沒想做多大的貿易鏈。我做企業的起點就是想做內容,而後爲了這個內容來裝備一個相匹配的運作機制。這有點想喝杯牛奶就自己養頭奶牛的意思。由於市場上沒有賣這杯牛奶的,你就必需本人養奶牛。然而我並不認爲這是一種時間上的揮霍。時光久了,你對養奶牛的事業也發生了必定的興致和情感。奶牛有奶牛的意思。緩緩地,你看到四周這片草原上還有良多和你一樣的人,他們也養着自己的一頭或者一羣奶牛,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工業。

當然了,我這是有點難爲自己。我大學學過國際經濟,但這和真正做企業完全是兩回事。我爲了養這頭奶牛,做了自己不完全喜歡、最少是不完全酷愛的事情。中國不像美國。美國的傳媒體系已經異常完美,你只有做自己最善於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上世紀末,中國傳媒從過去的僵化體制到逐步開放,它需要很多鮮活機制在運作成長,纔可能有市場,纔可能有個體的發明。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色。興許再過30年,我就不需要做這樣的抉擇了。

吳徵一開始就是我的,但是對我來說,從做節目到做企業,這個轉型極其艱苦,一開始就摔了個大跟頭,就是陽光衛視。現在看來,我的文化理想的激動,遠弘遠於我的商業和企業治理的常識水溫和認知程度。

我在陽光衛視創立的最初,就沒做好商業斷定上的籌備。一開始我就依照整個一個電視臺的建制,在香港做了很大的、耗資數千萬的電視製作中央,有大批的原創節目,每年幾百個小時。其實這是不合乎市場法則的。紀錄片是一個小衆市場,又是基於一個境外衛視不能夠完全落地的現狀,我當時應該更多地以洽購節目爲主,減少製作本錢,儘量不要做這麼多的原創和這麼大的製作核心。

這就解釋我的成熟。在商業受騙時我是很幼稚的。我還記得,當我無比興高采烈地讓吳徵去參觀我剛建好的製作中央的時候,他嚇了一大跳,當時他就跟我說,我沒想到你們拉了這麼大一個攤子,是要失事的。

前後有5年的時間吧,我很累。要害是當你的商業模型錯誤的時候,你會越做越累,並且事倍功半。現在看來,一開始這個公司其實從資本運作上也存在問題。這樣一個收入模型還沒有得到穩固起源和實際肯定的公司,一下就上市了,然後上市又對財務報表有請求,這使得你在短期的營收和長期的戰略定位上時常產生牴觸,實際上是給整個經營團隊帶來很大困擾,也給我自己帶來很大困擾。

那多少年,我哭過很屢次。吳徵他是曉得我的,我有這份文化理想。在陽光衛視後期,他跟新浪、貝塔斯曼等公司做了一系列資本操作。固然有許多人質疑他說,他是不是愛好資本操作,但其實他是盼望用資本操作的方法引進不同的配合搭檔,同時也讓這個衛視平臺可能撐得更久一點。我懂得他的這份苦心,實在這也是闡明他對我的愛吧。我覺得是。所以回首想想,他也十分不輕易,真的。

最後壓服我放棄的還是吳徵。他說,文化理想可以有很多種實現方式,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你的商業模型又出了問題,出於投資人好處考慮,你也應該學會放棄。我一開始不樂意麪對和否認,前後有3年,反重複復。我也跟他吵過架,抱怨他做出了過錯的商業決議。那時候我們在上海住得多。有一次,在上海的家裏,他很嚴正地跟我談這個事情。( )他說,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是你現在必需要變成一個事實主義者,你要斟酌這個問題,你退出就是對這個事業、投資者和現有平臺的一個最好的負義務的方式。

他這個話對我是很大的刺激,讓我覺得,我得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自己。我終於做了決議。20xx年夏天,我把陽光衛視賣掉了。

我至今也不覺得陽光衛視是一種文化上的失敗。它商業上失敗,但是有文化價值。究竟那之後纔有了中心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的各種紀錄片頻道和人文頻道的呈現。我常常被人譏笑說,是用個人的一個商業行動,來完成一個國度該做的事情。

去年在世博會的一次運動上,我遇到王石,他還自動跟我談起陽光衛視的事情。他說陽光衛視有它的之處,它是一個首創性的事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嘗試了一種文化和商業的聯合,雖然商業上不勝利,但是爲後來的人指出了哪條路走得通、哪條路走不通。我不是一個溢於言表的人,但是你做的一件事情過了那麼久還有人記得,並且有人確定,我覺得很暖和。

我現在覺得很慶幸,做陽光衛視的時候我才30歲,算是很年青。在輸得起的時候輸一次也沒什麼,30歲失敗總比50歲失敗來得好點兒吧。但是當時,這件事情讓我有極大的挫敗感,甚至接下來的兩三年都沒緩過勁來。我的精力成功法就是不停地工作。我發現,工作是帶給我平復的最好的方法。我持續做《楊瀾訪談錄》,20xx年開始做《天下女人》,後來,又有了天女網、瀾珠寶和其餘業務。

對公司來說,這次失敗也是一次實現策略轉型和業務調劑的機會。公司從前是一個平臺的經營商,在陽光衛視出賣當前,它就變成一個內容供給商。但我在這之後漸漸看清媒體市場的走向:在一個整合媒體的時期,單一的媒體平臺是不可以滿意市場需要的。無論是品牌的推廣還是商業的協作,都需要一個整合媒體的概念。“整合”當初變成一個很時興的觀點了,應當說我在20xx年的時候就很清楚地看到這是一個發展的趨勢,而且正因爲我沒有一個平臺去經營的時候,這個又變成了獨一的商業前途,所以咱們比擬早就開始多媒體經營和戰略的轉型。現在看起來,這種預感還是準確的。

我們目前有三大業務板塊。一個是以《楊瀾訪談錄》品牌爲核心的精英階層影響力社區。一個是以《天下女人》品牌爲中心的都市白領女性影響力社區。第三個是我們在近些年拓展的新業務——承接處所城市大型活動和演唱會的製作。我們不僅是製作者,還會把城市文化推廣和背地的立體宣揚作爲一種服務提供出來。這是公司成長性很快的業務。到20xx年,這種大型活動和整合流傳會佔到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此外,我們還有實體珠寶店、網絡影視劇平臺、信譽卡開發等關係業務。這些業務都不是獨破的,都和我們網絡上的整合營銷、整合傳佈捆綁在一起。

公司現在安穩發展,到20xx年會具備更大的商業規模,這也得益於我過去四五年的積聚。其實,我並沒有想要做多大。可能吳徵是做投資和金融的,有時候他會重視一種資本放大效應。但我做媒體還是喜歡腳踏實地的,對我來說,恰當的範圍和優良的品德要比單純的規模主要得多。不外後來我也發明,當你樹立一個機構之後,這個機構會有自己的需求,它會成長,並且開始有自己的願望。

去年,我做了《楊瀾訪談錄》的十週年慶典。10年前的楊瀾還比較順利,就是個乖乖女。假如見到那時候的楊瀾,我會問她,是不是敢做一些挑釁性的,甚至叛逆的事情。事實證實,這個叛逆性的事情,楊瀾後來果然做了,並且是對全部電視行業現行體系和運營方式的某種叛逆。

這10年的經歷讓我開始從新意識自己。前幾天,我帶我的孩子去美術館。那兒擺設了很多民間工藝品,其中有一種就是民間做饅頭的那個範子,上面印個小魚,印個小雞,然後把它蓋在饅頭上面,饅頭上就會有這個印子。我就覺得,我楊瀾特殊不需要去做一個範子。所謂榜樣,其實一個模字一個範字,我覺得特別不需要做那些東西。

這些年我最大的領會就是各有各的出色,每個人都能夠活出自己來。我就做我自己。我的愛好,我的爲人,骨子裏的貨色素來沒有轉變過。我的企業我自己說了算,我的節目我自己說了算,我沒必要按別人的需求來塑造我自己。當然,我這些年也多了一些圓滑,也知道怎麼維護自己,也多了一些見識,看到過很多局面,也更淡定,但是歸根到底,你要是能夠做自己,那麼所有這些失敗的教訓都很值得。

失敗勵志故事5

容忍失敗,這是人們可以學習並加以運用的極爲積極的東西。提出者:美國多布林諮詢公司集團總經理拉里·基利

每個人要想幹出一番驚人的業績,一定要具有面對失敗坦然自如的積極態度,千萬不可一遭挫折便落荒而逃。否則,你永遠都會與成功無緣。容忍失敗,這是人們可以學習並加以運用的極爲積極的東西。

“青蛙法則”

有一個小孩,有一次在田埂間看到一隻瞪眼的青蛙,就調皮地向青蛙的眼瞼撒了一泡尿。卻發現青蛙的眼瞼非但沒有閉起來,而是一直張着眼瞪着他。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長大後,他成了一個推銷員。當遭到客戶的拒絕時,他便每每想到童年時那隻被尿澆也不閉眼的青蛙。於是用“青蛙法則”來對待銷售,客戶的拒絕猶如尿撤在青蛙的眼瞼,要逆來順受,張眼面對客戶傾聽,不必驚慌失措。這位推銷員後來連續16年榮獲了日本汽車銷售冠軍的寶座。他就是奧城良治。

通用公司如何面對失敗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位年輕工程師獨立負責一項新塑料的研究。正當這位工程師躊躇滿志地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實驗的研究設備突然爆炸,三千多萬美元的實驗設備連同廠房瞬間化爲灰燼。面對爆炸後一片狼藉的現場,年輕的工程師精神瀕臨崩潰。

他想,自己在通用的夢想和歷史就此結束了。他非常沮喪,忐忑不安地接受了通用總部派來調查事故的高級官員的談話。沒想到的是,這位高級官員問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沒有?年輕工程師先是一驚,然後回答:我們這個試驗走不通。調查官員說:這就好。可怕的是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

一場驚天動地的“重大事故”就這樣解決了。這位年輕工程師就是日後帶領通用電氣公司實現了二十年高速增長、被譽爲世界第一CEO的傑克·韋爾奇。

坦然面對失敗,容忍失敗,促成了奧城良治和傑克·韋爾奇後來人生道路的成功。對一個企業來說,道理也是如此。美國一些大企業曾將不怕失敗作爲“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來討論。他們認爲,爲了探索一些新的方式去提高效益,應當允許失誤和失敗。所以,一些成功的企業家從來不用“失敗”這個詞。在他們看來,這正如滑雪、溜冰一樣,摔倒了爬起來,從中你又學到了一點經驗。

3M公司的故事

創辦於1902年的美國3M公司是一家跨國公司,在全球設立的實驗室超過70間,科研人員超過6500人,投入研究與發展的資金達總銷售額的65%,是一般美國公司的兩倍。平均每天獲得兩項專利權,每年約有500件新產品面世。取得這樣的成果,完全得益於3M公司爲員工創造了一個容忍失敗的文化環境。

公司總裁德西蒙要求管理層給僱員最大的自由空間去實驗新點子,把“失敗當做是學習的過程”,讓僱員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新構想。3M公司的新產品“利貼”,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誕生的,而且整個過程長達12年。

1969年,公司的一名研究人員無意中發現一種低粘度的化學物質,當時沒有看出這種物質會有什麼用途,一些經理層人士也說要“停止這項實驗”。直到1981年,另一名研究員想到這種粘劑可用來製作易撕紙條,“利貼”便正式誕生了。

這項產品如今已成爲必備文具,以超過20種顏色、56種形狀、20種香味等多品種出現在寫字樓和教研室,“利貼”由此成爲全球知名的品牌。

創新能力高的科技人才,大都具有極富創意、興趣廣泛、自發自動、不滿足現狀等特點,周邊環境對他們的創新力有着極大的影響。而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容忍失敗、鼓勵冒險。只有這樣的文化環境,才能充分讓他們發揮創意,杜絕以消極評語扼殺創新。

3M公司有一條“15%規則”,即允許員工抽出15%的工作時間做研究,實驗新構想,直到成功爲止。同時,該公司鼓勵員工暗自進行科研活動,讓其“私釀美酒”。3M公司推出的熱銷產品幾乎都出自員工的業餘創造發明。

英特爾公司鼓勵冒險

英特爾公司也以鼓勵嘗試冒險而聞名。而它最爲難得的一點是不看輕“常敗將軍”。1975年,英特爾64K元組電子耦合存儲器開發小組推出了可以上市的存儲器產品,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其作用受到了限制,只好半途而廢。但是,英特爾公司卻認爲,高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時,有時總會出現失誤,這種風險難以避免。

更何況,研製的血汗也不會白流,部分研究成果可以應用在微處理器與只讀存儲器的發展上,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事實上,在英特爾公司成立初期,原先想開發的產品也沒有成功,但是卻發展出了相關的產品或技術。如果沒有這種鼓勵嘗試風險、允許經歷失敗的文化環境,就很難說能有今天這樣成功的英特爾。

這樣鼓勵創新、不畏風險、允許失敗的企業文化,一方面表現出企業領導敢於承擔責任的胸懷,另一方面則增加了員工的工作信心,激發他們更加努力工作的熱情。當然,寬容和允許失敗並不是不負責任、無目標無目的的行爲,而是激發員工們的挑戰精神和戰勝各種困難的勇氣,以及不被一兩次失敗所嚇倒,冷靜分析失敗原因,從而實現成功的積極性。

一個成功的企業是不應諱言失敗的。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並能迅速轉化爲生產力的今天,面對國際國內市場互相交融和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企業應該學會把失敗當做是學習的過程,創造一個容忍失敗的環境,以正面的態度支持員工實現新構想,以激發員工奔涌的創造活力。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下來。

失敗勵志故事6

在美國,有一名收藏家名叫諾曼·沃特。他看到衆多收藏家爲收購名貴物品而不惜千金,靈機一動:爲什麼不收藏一些劣畫呢?於是,他收購兩種劣畫:一種是名家的"失常之作",另一種是價格低於5美元的無名人士的畫。沒多久,他便收藏了200多幅劣畫。

1974年,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聲稱要舉辦首屆劣畫大展,目的是讓年輕人在比較中學會鑑別,從而發現好畫與名畫的真正價值。

沃特的廣告廣爲流傳,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熱門話題。人們爭先恐後地參觀,有的甚至從外地趕來。出乎人們的意料,這一畫展非常成功。

還有一個與“劣畫大展”很相似的展覽,就是“失敗產品陳列館”。美國有一家市場情報服務公司,其經理叫羅伯特。他酷愛收藏,共收集了75萬件“失敗產品”。後來,羅伯特又試着創辦了一個“失敗產品陳列館”。

這個陳列館把許多企業和個人費盡心機研製的,又因種種原因失敗的.產品展示出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收穫可以用愛迪生的話來概括:“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羅伯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失敗,像一座開放的學府。在這座失敗的學府裏,真理的光芒顯得格外明亮,足以照耀人們化險爲夷、反敗爲勝的道路。

失敗勵志故事7

現在,比薩餅很受人們的歡迎,但比薩餅的故事可能鮮爲人知。

在五十多年前,有一個美國人叫卡納利。卡納利的家裏經營着一家雜貨店,生意一直不好。年輕的卡納利告訴他的父母,既然經營這麼多年都沒有成功,就應該換一個思路,想想別的辦法。

卡納利家的附近有幾所大學,學生經常出來吃快餐。卡納利想,附近還沒有人開一間比薩餅屋,賣比薩餅肯定能行。他就在自家的雜貨店對面開了一間比薩餅屋,他把比薩餅屋裝修得精巧而溫馨,十分符合大學生高雅而又講情調的特點。不到一年時間,卡納利的比薩餅就成爲那一帶的名吃,每天食客爆滿。之後,他又開了兩家分店,生意都很好。

卡納利的胃口大了起來,他馬不停蹄地在俄克拉荷馬又開了兩家分店。但是不久,一個壞消息傳來,他的兩家分店都嚴重虧損。開始,一家店準備五百份比薩餅,結果總是有一半的比薩餅賣不出去。後來他又按兩百份準備,結果還是剩下很多。最後,他乾脆只准備五十份,這是一個連房租都不夠的數字,結果還是不行,甚至有時一天只有幾個人光顧。同樣是賣比薩餅,這個城市同他家所在的城市一樣也有大學,爲什麼失敗呢?不久,他的結論出來了,這個城市的學生與那個城市的學生在飲食和趣味上存在很大差異,他在裝潢和配方上都犯了錯誤。他迅速調整,生意很快興隆起來。

在紐約,他同樣也是先吃了苦頭。他認爲他的市場調查搞得很細緻很成功,但當他的比薩餅在紐約推出以後,卻一直打不開市場。後來,他發現比薩餅賣不動的原因,是因爲比薩餅的硬度不適合紐約人的口味。他立即開發新配方,改變硬度,最後,他的比薩餅成爲紐約人早餐的必備食品。

卡納利從在自家的雜貨店對面開第一家比薩餅店起,十九年以後,他的比薩餅店遍佈美國,共計達到三千一百家,總值三億多美元。

卡納利說:我每到一個城市開一家新店,十分之九是失敗的,但最後都成功了。原因是我在失敗以後,從來就沒有退縮的念頭,而是積極思考失敗的原因,努力想出新的辦法。因爲你根本不能確定你什麼時候才能成功,所以你必須先學會失敗。

失敗勵志故事8

1981年美國普利策藝術獎的評選委員會經過幾番討論,終於選出了最後的獲獎作品。其中約翰·肯尼迪·圖爾憑藉其小說《傻子們的同盟》成爲普利策小說獎的獲得者,可是他本人卻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獲獎,甚至在他臨死之際都不敢想像自己的作品能夠獲得如此大獎。

《傻子們的同盟》寫於1969年。之所以這部作品在1981年纔拿到大獎並得到世人的矚目,是因爲它是在1980年才得以出版的。在出版之前,這部作品曾經遭到過許多出版商的拒絕,始終無法出版。作爲這部長篇小說的原創者,約翰·肯尼迪·圖爾因爲忍受不了作品無法出版的失敗而最終飲彈自盡,他去世時年僅32歲,而且年紀輕輕的他在臨死之際竟然說出了這樣悲觀的話:“我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作品不懷有任何希望,而且對這個社會也失望透頂。像我這樣的人,也許只有一條道路可以選擇,那就是儘快死去,以脫離這無情的現實。”

雖然約翰·肯尼迪·圖爾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對自己的作品也是失望至極,但是他年老力衰的母親卻沒有因爲兒子的遭遇而放棄對生活的希望。79歲的老人懷着失去兒子的巨大悲傷叩開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大門。老人同兒子一樣遭到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拒絕,但是她始終相信兒子的作品是偉大的,她堅信兒子在寫作方面是一個天才。儘管他自己情願以一個失敗者的姿態告別這個世界,告別她的母親,但是老人卻絲毫沒有放棄過出版《傻子們的同盟》的希望。

老人一直堅持不懈地與出版商聯繫,並且用自己笨拙的語言一次又一次地試圖說服那些出版商們。她告訴那些出版商,這部作品如果不能得以出版,那不是她和兒子的損失,而是出版商的損失,這部作品總有一天會成爲引起人們關注的偉大作品。結果,後來發生的事情被這位執着的母親言中了。在約翰·肯尼迪·圖爾去世的10年之後,在經歷了8家出版商的斷然拒絕之後,這部作品引起了當時的著名小說家沃西·珀西的注意。這位小說家將這部作品推薦到路易斯安娜出版社。路易斯安娜出版社的主編親自審閱了這部作品,他被小說滑稽的語言和獨特的構思所傾倒,當即決定出版該作。

1980年,《傻子們的同盟》終於得以出版,並很快就引起了讀者們的轟動,而且還於次年獲得了美國文學界的大獎普利策小說獎。而小說的創作者,約翰·肯尼迪·圖爾本人卻無法親自享受如此殊榮。

沒有人願意面對失敗,可是所有的成功者在享受成功之前都要歷經無數次的失敗。

這不是上天故意捉弄人,而是因爲,如果沒有經過失敗的考驗,人們就不會獲得實現成功所必須具備的智慧、勇氣還有經驗教訓。

如果你因爲害怕失敗而逃避現實,那成功永遠與你無緣。

失敗勵志故事9

如果當時我及時……那麼我現在就……”

這是一個假設句型,如果讓一些不得志的營銷人用這個句型來表達心得體會的話,你會聽到很多充滿懊悔的心聲:

“如果當時我及時完成公司下達的銷售任務,那麼我現在就是營銷經理了。”

“如果當時我及時從公司組織的培訓中學習、領會,那麼我現在就可以培訓別人了。”

“如果當時我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得失,與同行多多交流,那麼我現在就是一個大名鼎鼎的諮詢師了。”

“如果當時我及時把某某區域市場開發出來而不是像對待燙手山芋一樣丟給同事,那麼我現在就是那個區域市場的大管家了。”

可是,人生沒有“如果”,只有“但是”——而且用一句話就可以總結了,那就是:但是他們當時都沒有及時做,因此不得不“收穫”一個乏善可陳的今天。

營銷大舞臺上,這種令人痛惜的例子還有很多……

不能抓住機會及時進步及時成功,讓很多營銷人體會到庸碌、原地踏步的無奈。因爲曾經過於“慢條斯理”,因爲曾經對一切“漫不經心”,因爲曾經篤定“這個月任務完不成還有下個月,今年做不好還有明年”,結果白白浪費了提升自己的機會。在各行各業都在強調隊伍的知識化、專業化和年輕化的“三化”時代,營銷作爲一個對體能和耐力要求特別高、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年齡和職業機會都是營銷人把玩不起的。很多營銷人剛工作四五年就被稱爲“老人”了,這個“老”字不只是“老到”的“老”,也是“老油子”的“老”、老氣橫秋的“老”、老大徒傷悲的“老”。

有人戲言,營銷人只有四條出路:職業經理人,私營老闆,原地踏步、碌碌無爲的營銷人和轉行、從此退隱商海的“前”營銷人。

絕大多數營銷人成了原地踏步、碌碌無爲的營銷人。

不能及時成功,雖然不一定讓他們即刻失敗,但是留給他們一個庸碌的人生和黯淡的前途,已經是比即刻失敗不知嚴重多少倍的懲罰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更長久、更殘酷的凌遲式的失敗。

作爲營銷人,我們要拒絕庸碌,防止“十年如一日”的原地踏步,就要及時成功。

及時成功,抓住每一個小機會,把完成每一次小任務、實現每一個小目標,作爲通向大成功的基石,進行成功積累。

及時成功,抓住每一次大機會,儘早完成鯉魚跳龍門的精彩一瞬。

“成功要趁早”,及時成功,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對企業、對個人的職業和人生負責。

失敗勵志故事10

通用汽車公司自成立以業,在管理體制和管理經驗方面一直是工業界學習的楷模。然而,1992年10月公司董事長斯坦普爾辭職一事表明,“通用”已陷入了嚴重的管理危機。

據分析,通用汽車公司所出現嚴重的管理危機,主要存在着幾個方面的問題:

①不願意學習和推廣先進的管理經驗。

在80年代,福特和克萊斯勒先後採用了日本式的團隊管理制度,這種制度給工人以更多的主動權,從而較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通用汽車公司的個別下屬工廠也曾學習和應用了這種制度,但公司最高管理層並沒有給予推廣,致使公司裝配每輛車的費用較主要競爭對手高出795美元。

②盲目地追求生產多樣化。

在80年代,通用汽車公司曾兼併了休斯飛機公司和電子數據系統公司,但卻沒有下功夫削減自己汽車的生產費用。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公司負債累累,生產造成嚴重虧損。

③忽視產品的改進和新產品的發展。

“通用”的拳頭產品是經典的雪佛蘭轎車系列,多年未進行改進,更無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④追求“大而全”,忽視零部件的專業化分工。

專業化分工是管理的基本原則,多年來一味追求全公司的“垂直整合”,許多零部件都自己製成,形成了大而全的生產系,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通用汽車公司的管理危機說明,不論公司多大,也不論其歷史多麼悠久,只要它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不願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必然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給自己的對手。

失敗勵志故事11

掌握了正確的信息和方法之後,制定周密的計劃也是至關重要的,但由於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知識背景、文化環境及認知能力的不同,所以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計劃方案。

以上兩點皆具備了之後,最終就是:行動!

按照制定的計劃一步步地行動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這是考驗每個人的執行力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以下是我曾看過的一篇博文——《30天養成一個好習慣》。

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種不良習慣,也常常需要一段時間。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是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會變成你的信念。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頭1~7天左右,這個階段的特徵是“刻意,不自然”。你第二個階段是7~21天左右,這一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覆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是21~90天左右,這個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爲“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這個階段,你就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個習慣已成爲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爲你“效勞”。

還有些人說,奇怪的是,養成好習慣很難,但是一個壞習慣卻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形成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還要看一個人的毅力。不管怎麼說,習慣終歸是習慣,並沒有合理的理論說壞習慣要比好習慣更容易養成。

已經失敗了的人和已經成功的人惟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的習慣不同,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鑰匙,壞習慣是失敗的鑰匙。所以,你要遵循的第一個原則,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全心全力去執行。在你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你可能會爲了一點小事而感情衝動,在你已經過去了的歲月裏,你也有過受感情、環境、偏見、貪婪和習慣支配的時候,而這些暴君裏,最壞的就是習慣了。必須將所有的壞習慣都摧毀,準備在新的田地裏播種,種下成功的希望。

拿破崙說:最好大聲地對自己說,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要全心去實行。那麼,怎麼完成這艱難的偉大事業呢?就是要革除你生活上的壞習慣,換成一個能幫助你走向成功的好習慣。因爲一個習慣能遏制另外一個。

你現在要鄭重地對自己說:“今天是我新生命的開始,沒有人能阻止我的成長。我不能一天不讀這些書。因爲,損失了就再也沒辦法補救了,我也不會找別的事情來代替,因爲我堅持每天閱讀的習慣。實際上,在這新習慣上花費上幾分鐘的時間,對將要屬於你的那些快樂不過是一點微笑的代價而已。”

今天,你的舊貌已隨風而逝,你要在衆人當中昂首闊步,不管他們是否認識你。因爲,你是一個擁有新生命的人。

不斷地對自己重複這些心理暗示,你就能培養出良好的心理習慣。好的心態就會有好的結果。

失敗勵志故事12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業務需要創新。那些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點深入思考的人也會明白任何新生事物都帶有與生俱來的風險——它也許能成功,也許不能。人們有可能愛它,也可能恨它。所以創新就必須接受並擁抱風險和風險承擔者。

我和很多理解這一點的公司合作過,這些公司甚至會招聘對風險容忍度明顯較高的人。他們不想要那些週末打高爾夫的人,而是喜歡那些愛好攀巖、極限運動和冒險旅行的人。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僱傭這些人。

但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熱愛冒險的員工突然安靜下來,完全不像周圍人想象的那樣性格大膽。這些新員工成了模範公民。發生了什麼呢?

通常企業文化會成爲替罪羊。每個人都會搖頭說文化是多麼難以改變——然後事情就到此爲止了。可是更爲困難的真相是,創新需要的不僅僅是敢於冒險。它需要失敗。但是有多少公司會獎勵失敗呢?

幾天前我想到一個念頭,我想象了一所夢幻般的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失敗周的活動。活動的重點在於鼓勵學生敢於失敗。每天下午,學生應該驕傲地站起來討論他們嘗試了什麼、他們是如何失敗的,他們從這次經歷中學到了什麼經驗。失敗越大,學到的東西就越多,獲得的獎勵就越大。這種練習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習慣於這種觀念:失敗等於學習。

在《ADAPT》一書中,作者Tim Harford在一個關於一長串失敗最終導致成功的故事之後描寫了這個漂亮、有效的方法。他認爲我們並不想要隨機的失敗,而是想要那些肯定能夠從中學到東西、構思良好、大膽設計的嘗試,儘管它們無法在一夜之間就解決某個問題。

你不必大費周章地去尋找什麼神奇的失敗。畢竟,這正是XX開始的方式:它是在最初的一個想法出現後產生的——音頻博客——這個想法被證明實現起來太過困難,而且缺乏吸引力。或者可以看看,這家競選平臺鼓勵公衆支持Trayvon Martin的父母,讓公衆對學校膳食中的粉紅肉泥感到憤怒。在現在看起來,這是顯而易見的成功,但是你卻忽略了它在此之前三年半的努力。

的創始人Ben Rattray回憶說:“我們經歷了數不清的失敗。”

你不能只是慶祝成功——因爲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就釋放出了一個信號:我們這裏不想要失敗。可是沒有失敗,就沒有學習,也沒有真正的創新。所以僱傭喜愛冒險的人並不會解決你的問題,因爲絕大部分冒險愛好者只是喜歡適當的風險,可是他們並不愚蠢。在一家成功導向的公司裏,他們很快就會發現大膽並不被讚賞,也不被認爲是學習,他們就會變得安靜,而且往往會徹底離開。

企業會發現這一點非常難以理解也很難以接受,我對此並不感到驚訝。它確實非常有違常理。爲什麼要慶祝失敗?除非你可以認爲它是一種學習,否則失敗就意味着浪費。但是我曾經合作過的最好的老闆總是在不斷地失敗。他的工作獲得了無數的國際獎項。是的,兩者之間存在着聯繫。而且他的幸運之處在於他供職的公司完全能夠理解這一點。

失敗勵志故事13

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怎麼會害怕失敗!我們常常會因爲失敗、挫折產生各種消極情緒,我們只要想想世界上存在不怕死的鬥士,我們做個不怕失敗的鬥士,總是可以的吧。

在紐約附近有一個小鎮,鎮上有一位名叫羅伯茨的男孩,他十分可愛,也是位真正的男子漢,一個真正意志堅強的人。他是個天生頂尖的運動好手。不過在他剛入中學不久腿就瘸了,並迅速惡化爲癌症。醫生告訴他必須動手術,他的一條腿便被鋸掉了。出院後,他拄着柺杖返回學校,高興地告訴朋友們,說他將會安上一條木頭做的腿:“到時候,我便可以用圖釘將襪子釘在腿上,你們誰都做不到。”

足球賽季一開始,羅伯茨立刻回去找教練,問他是否可以當球隊的管理員。在練球的幾星期中,他每天都準時到球場,並帶着教練訓練攻守的沙盤模型。他的勇氣和毅力迅速感染了全體隊員。有一天下午他沒來參加訓練,教練非常着急。後來才知道他又進醫院做檢查了,並得知羅伯茨的病情已轉移爲肺癌。醫生說:“羅伯茨只能活六週了。”

羅伯茨的父母決定不要將此事告訴他。他們希望在羅伯茨生命最後的時期,能儘量讓他正常過日子。所以,羅伯茨又回到球場上,帶着滿臉笑容來看其他隊員練球,給其他隊員加油鼓勁兒。因爲他的鼓勵,球隊在整個賽季中保持了全勝的紀錄。爲慶祝勝利,他們決定舉行慶功宴,準備送一個全體球員簽名的足球給羅伯茨。但是餐會並不圓滿,因羅伯茨身體太虛弱沒能來參加。

幾周後,羅伯茨又回來了。他這次是來看球賽的。他臉色十分蒼白,除此之外,仍是老樣子,滿臉笑容,和朋友們有說有笑。比賽結束後,他到教練的辦公室,整個足球隊的隊員都在那裏。教練還輕聲地問他:“怎麼沒有來參加餐會?”“教練,你不知道我正在節食嗎?”他的笑容掩蓋了臉上的蒼白。其中一位隊員拿出要送他的勝利足球,說道:“羅伯茨,都是因爲你,我們才能獲勝。’’羅伯茨含着眼淚,輕聲道謝。教練、羅伯茨和其他隊員談到下個賽季的計劃,然後大家互相道別。羅伯茨走到門口,以堅定冷靜的目光回頭看着教練說:“再見,教練!”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明天見,對不對?”教練問。

羅伯茨的眼睛亮了起來,堅定的目光化爲一種微笑,“別替我擔心,我沒事!”

說完話,他便離開了。兩天後,羅伯茨離開了人世。

小羅伯茨將悲慘的事實化爲富有創意的生活體驗。他不像鴕鳥般將頭埋進沙堆,逃避事實。他的生命如此短暫,卻仍能把握它,把勇氣、信仰與歡笑永遠留在他所認識的人們心中。一個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你還能說他的一生失敗了嗎?

失敗勵志故事14

郭威,一個充滿陽光與朝氣的年輕人,美國硅谷80後中國天使投資者。在舊金山和聖何塞100公里的101公路,他以一個天使的名義找尋和支持下一個“百億公司”。兩年來,他接觸了一千六百多個項目,投資了26個。這顆耀眼的新星,很快便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郭威對商業的接觸,最早是從高中開始的。那時,他不滿15歲,在新加坡上高中。由於學業緊,他不能玩遊戲,卻發現了魔獸世界中的商機,於是他就僱人打遊戲賺金幣,然後通過線下交易,硬是在不能打工的新加坡,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xx年,郭威赴美國舊金山大學,讀企業家創業專業,開始系統學習風險投資,並嘗試炒股。大學畢業後,郭威出於對風投的愛好,和對硅谷創業文化及創業者的崇拜,決心做投資。他用大學炒股賺的錢加上親朋好友們的支持,開始在硅谷創業,但很快就遭遇了失敗。

第一次創業的失敗,對滿懷夢想、充滿自信的郭威是當頭一棒。那時的他,心情非常低落,甚至將親朋的鼓勵當做是對他的同情。一次,他和父親一起去看一場馬拉松比賽,幾名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之間距離很近,但是一名緊隨其後的運動員,在最後的100米突然加速,最終贏取了馬拉松長跑的冠軍。父親對坐在身邊的他說:“看到沒有,成功就在最後的100米,在這100米里,由於你力量的保持因素沒有處理好,你失敗了,如果你將失敗當成動力,衝過這100米的挫折,成功最終還是屬於你的。”

父親的話讓郭威不覺一振,頭腦頓時清醒起來。是啊!自己爲什麼不在失敗後正確面對自己眼前的100米呢?認識到這一點,他開始正確面對朋友們的鼓勵。接下來,在朋友的帶領下,郭威去看了硅谷最棒的孵化器路演,他看到那些被請去的投資人都是硅谷大牛,更重要的是整個路演日把硅谷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他開始接受失敗,開始認識到正是因爲失敗,硅谷纔有了一個又一個“奇葩”的點子。在不斷完善點子的同時,才成就了各種成功。硅谷創業者們有着不怕失敗的衝勁,有着敢於顛覆的自信,爲此,郭威的內心慢慢堅定起來,他對自己說:“我要成爲天使,最棒的天使投資者!”

有了目標,就有了希望。郭威開始募資,在硅谷、紐約和國內合作伙伴的幫助下,他開始到灣區和舊金山看各種項目。20xx年中旬,他在看了近千個項目後果斷地投出了第一筆,雖然很長時間沒有得到回報,但他認識到有些項目的回報是漫長的,不能操之過急。接下來,他將全部家當投給一個遊戲團隊,投資後,他甚至沒有了吃飯的錢,好在那個項目很快就給了他五倍的回報。

郭威就是這樣,認準的項目就會毫不猶豫地進行投資,而投資的成功讓郭威更加堅定,也更加勤奮。每天清晨5點半,他就從硅谷最南端的聖何塞驅車出發,一路貫穿灣區的101公路再穿梭於擁堵的舊金山各個孵化器咖啡館和創業公司。他趕大大小小的會,見每一個要約見的人。他還在硅谷、紐約、北京、深圳以及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城市遊說他遇到的富一、二、三代們,讓他們把買車的錢用來投資天使。兩年來,郭威接觸了1600多個項目,成功投資了26個項目,從基因工程改造到BT幣平臺,從最初投項目的表現平平到之後投資的公司業績一直保持良好勢頭,還有一些公司他已經順利拿到下一筆投資。

郭威的成功很快就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注。當記者採訪這個年輕又充滿自信的天使投資者時,郭威對記者說:“失敗離成功只有100米距離,正是我在失敗後正確面對這100米的差距,才讓我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成功。”

失敗勵志故事15

對於年輕人來講,尤其是剛剛開始人生的學子來講,要敢於面對失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曾有過一則消息,說是日本一家大型跨國公司招高級管理人員,報考者衆多。其中有一位非常優秀者,考得很好。但是,不知是統計人員的粗心,還是計算機的失誤,放榜時沒有他的名字。他得知後,上吊自殺了。待公司查得實情,再想錄取時,爲時已晚。公司總經理沒有可惜,說這種“只能坐順風車的人,難成大事”。

心理學上,將害怕失敗的人,稱爲“失敗綜合徵患者”。患有這種心理毛病的人,在完成任何一項工作時,一開始就會預想到失敗,從而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最後多數以失敗告終。有“失敗綜合徵”的人,只希望自己完成無挑戰性的、沒有失敗壓力的工作。他們覺得失敗會“丟面子”,所以往往採用最可靠最保險的做法。他們往往過高地估計困難,而又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工作起來他們僅用一半的努力,不敢面對失敗。

大量事實告訴我們,不冒險,不敢面對失敗,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其實,許多失敗並不在於成功目標本身有多艱難,而在於你的意志和對失敗所持的態度。當人們勇敢地承擔冒險,當人們用科學態度去看待失敗,就能消除“失敗綜合徵”的心理狀態。那時,你的潛力將像泉水一樣一涌而出,運氣擋也擋不住。

成功者既要不怕失敗,還要敢於失敗。許多成功者都有一種共識:嘗試任何成功目標,只有敢於失敗,並從失敗中領悟和學到某些知識、某些經驗,纔有可能實現成功目標。

美國的比爾?蓋茨是一位傑出的成功者,他不僅改變了人們對計算機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們對“失敗”的看法。蓋茨從白手起家到世界首富,從莘莘學子到高科技型企業家,激發了無數青少年邁向成功之路。當我們走近比爾?蓋茨時,你會發現在“蓋茨詞典”裏沒有“認輸”二字。蓋茨的超級成功是與他不怕失敗,進而敢於失敗分不開的。

失敗是成功之母。十個輸字換來一個贏。即使像蓋茨這樣的傑出成功者,也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是天生的贏家。關鍵在於“輸得起”——敢於失敗,這是青少年邁向成功時首先應該具備的勇氣。

牛頓曾說過:“你若問一個善於溜冰的人,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他必定會告訴你:跌倒,再爬起來。”一個叫杜克?魯德曼的美國人跑到德克薩斯州去找石油。兩年多內,他打出29口油井,可是全部都是枯井。他說:“那才真叫失敗呢!”及至年近40歲,魯德曼仍一無所獲。爲了能成功地找到石油,他努力學習地質學知識,又租來一塊地皮進行第30次鑽探。這一次,他成功了!回憶過去,魯德曼發現自己每打4口油井,就有3口是枯井。現已年過花甲的魯德曼,自認爲自己遭受的失敗多過任何人。由於他敢於失敗,許多次的失敗換來了巨大的成功。魯德曼創立的企業現在按《福布斯》雜誌匡算,至少值2.2億美元。杜克?魯德曼不愧爲一個“輸得起”的人。

不科學的態度造成了我們看待失敗的不正確的“姿勢”——蹲着看東西。當我們站起來,失敗只不過是一種爲迎接新挑戰而所出的學費。《人生舞臺巔峯的人:美國商界的新星》一書作者伽菲爾德認爲,有高度成就的人,很少使用“失敗”這個詞。他們寧肯用“弄糟”、“搞亂”等來代替。

防治“失敗綜合徵”的良方,就是戰略上藐視困難,戰術上重視困難。這樣,你就有可能達到勝利的彼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