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文章

爲什麼你工作十年,工資還和新人一樣

本文已影響 1.36W人 

導語:當一個人有了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的時候,他纔會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因爲別人怎麼對他,所以他故意要做那些跟別人對着幹的事。分享一篇職場勵志文章,歡迎欣賞。

爲什麼你工作十年,工資還和新人一樣

  文 |樊登

在招聘的時候,當一個年輕人跑來跟你說:“我想到你們公司來工作。”你也覺得這孩子不錯,打算要他的時候,你要問他這樣一個問題:“你到咱們公司打算幹幾年?”

他可能有點愣,會說:“我……我打算幹一輩子。”凡是打算幹一輩子的,你怎麼回答他?

“我們這裏不招要幹一輩子的人。”想幹一輩子的人是想在這裏幹嗎?養老。所以,我們不能夠招要幹一輩子的人。

你要告訴他:“人生很漫長,咱們互相之間也不是很瞭解,你剛到我們公司來應聘,所以對我們公司的情況也不太清楚,我希望你對你的人生能夠有一個規劃。

如果你有一個規劃,你覺得最起碼能在咱們公司幹幾年?”讓他想想看。

如果他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他也許會回答:“四年吧。我覺得無論怎麼樣,無論發生什麼事,我最起碼能夠幹四年。”

第二個問題更重要,你要接着問他:“四年以後,當你離開咱們公司的時候,你希望自己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員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四年,他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肯定不會是工資和獎金。發的那點工資和獎金早就花光了,所以那點錢對他來講只能養家餬口,絕對不是他最大的收穫。

他最大的收穫一定是他自己的成長,他成爲一個不一樣的人,他擁有了更多的社會資源,他擁有了更多的經驗,他擁有了更多的技能,他的價值觀得到了提升。

但是,爲什麼我們的員工跟我們談起任何事總是說:“這件事有沒有錢?有沒有加班費或者補貼?”

我們過來人都知道,那點錢對一個人來講並不重要,但是我們的員工卻總是盯着那麼點兒錢,原因是什麼?很簡單,因爲沒有人告訴他,他還應該有一個更大的目標。

我有個師弟是麥肯錫的合夥人,他告訴我,麥肯錫的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的時候,一定要問應聘者這樣一個問題:“當你離開麥肯錫的時候,你下個目標是哪家公司?”凡是有目標、有理想的人,纔會珍惜眼下的工作,好好地工作。

“四年以後,當你離開這個公司的時候,你希望自己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就能夠把員工點燃。

什麼叫作“把員工點燃”?我講過一本書,叫《幹法》。這是一本特別經典的書,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寫的。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唯一一位在世的“經營之聖”,他創辦了京瓷、日航、第二電電,全都是世界500強公司。

老先生七十多歲的時候患了胃癌,還出來重整日航,在此做成了世界500強,是特別厲害的一個人。

在《幹法》這本書裏,稻盛和夫把員工分成三類:

第一類叫自燃型,就是自己劃個火柴就能把自己燒着了。自燃型的人,不用任何人管他,他自己就會玩命幹。

第二類叫點燃型,你給他做做工作、談談心,然後劃根火柴燒他一下,就能把他燒着。

第三類叫阻燃型,你拿火焰噴射器噴他,噴完他還是原樣,就像陶瓷做的一樣。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阻燃型的員工。

我有一個朋友,在雜誌社當編輯,經常跟我抱怨:“你知道嗎?我現在練成了一招。”

我說:“什麼招?”

他說:“我編輯任何文章,只用三個組合鍵,就是Ctrl+V、Ctrl+A、Ctrl+X,多一個我都不用。”

我問他:“你幹嗎這麼挑戰自己?”“我要對得起單位給我的那份錢。因爲老闆給錢太少,所以我只用Ctrl+V、Ctrl+A、Ctrl+X這三個組合鍵,就把這份工作對付了。”

我問他:“你這樣做編出來的文章好嗎?”

他說當然不好了,只能算湊合。

我說:“那你的水平這幾年是進步還是下降了?”

“下降得厲害,我現在出去找工作都找不着。”

“那你何苦呢?你讓自己的水平不斷地下降,然後整天Ctrl+V、Ctrl+A、Ctrl+X跟老闆這麼對付,爲什麼要讓自己的身價不斷地貶值呢?”

你們知道他說什麼?他說:“我有什麼辦法?誰讓他只給我那麼點錢?”

大家明白這個死循環了嗎?因爲老闆只給這麼點錢,所以他只能湊合;他這麼湊合,所以老闆討厭他,就給他更少的錢,於是他就倒黴了。

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說句實話,到處都是。還有很多人把這叫作“職業”,說:“我這個人是很職業的,給多少錢辦多少事。”

這叫職業嗎?這是職業殺手的職業:你想要誰的腿,給我8000元;想要誰的命,給我2萬元。而我們作爲一個打工者,老闆只給我們8000元,我們能不能幹2萬元錢的活?老闆給我們2萬元,我們能不能幹10萬元的活?

你的價值不是取決於老闆給你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你創造了多少價值、你的能力有沒有得到提升。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道理。但是,爲什麼我們生活中有那麼多人,就像我這個朋友一樣,本身是很優秀的人,當年高考成績也很好,上了很好的學校,現在會是這樣的心態呢?

說到底,中國的教育提供的就是一個不合格的產品。全世界的教育流派,不管是蒙臺梭利還是薩提亞,核心都是一件事:

塑造一個人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一個人的自尊是來自內在的,尊嚴感不是來自於別人怎麼看自己,不來自跟別人怎麼比較,不來自別人怎麼對待我,而是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孔子就是這樣的人,用他的話說就是“行所當行”,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照樣對你好,因爲對你好是我的需求。

當一個人有了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的時候,他纔會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因爲別人怎麼對他,所以他故意要做那些跟別人對着幹的事。

而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破壞了孩子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我們的辦法就是排名,跟別人比:

你看他們家怎麼樣,他的成績多好;他考了211或者985大學,你只考了個二本。總要找一個對比的對象,所以我們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基本上喪失殆盡。

很多人高中畢業的時候都會去燒書,把所有課本、習題、試卷付之一炬,因爲他們痛恨學習這件事,他們從學習裏面根本找不到本應該有的樂趣。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的很多員工,整天在拿老闆怎麼對自己,來決定自己該怎麼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