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書籍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盤點

本文已影響 3W人 

北京時間10月13日19時,瑞典學院宣佈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爲鮑勃·迪倫,頒獎詞爲他在偉大的美式歌謠的傳統下,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盤點

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瑞典文學院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一百多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產生了一百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都是文學界或者大點說是文化界的盛會。諾貝爾文學獎平均每年會產生一位獲獎作家,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戰爭沒有頒發,1904、1917、1966、1974年獎金由二人平分。今天小編將歷屆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整理出來,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偉大的作家致敬吧!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新):鮑勃·迪倫

授獎詞:他在偉大的美式歌謠的傳統下,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

作者簡介:鮑勃·迪倫(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Zimmerman),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唱作人,民謠歌手,音樂家,詩人。成名於1960年代,並被廣泛認爲是美國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歌曲,例如《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in TheWind)(或譯爲《隨風而飄》等),成爲在反戰抗議和民權運動中被廣泛傳唱的曲目。直到今天(2011年),他仍然是非常有影響力非常受歡迎的藝人之一。他的歌詞包含了政治抗議、社會評論、哲學和詩歌。除了在音樂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繼承了美國傳統的民謠、搖滾樂、鄉村和藍調音樂,甚至包括爵士和搖擺樂。

 ▶ 代表作:《像一塊滾石》

作品簡介:鮑勃·迪倫不僅稱得上是20世紀最偉大的搖滾音樂家,更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一位語言大師(他是惟一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音樂家)。本書出版以後,獲得瞭如潮的好評:有媒體把它與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相提並論,也有媒體說它寫作手法直追意識流大師普魯斯特,更有媒體稱迪倫爲莎士比亞以來最偉大的英語作家。本書記錄的不僅是作者發明創造和靈感迸發的輝煌時刻,還有那些意氣消沉的時刻!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授獎辭: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作者簡介: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andravnaAlexievich),1948年生於蘇聯斯坦尼斯拉夫(現爲烏克蘭的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白俄羅斯記者、散文作家,擅長紀實性文學作品。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已出版的著作有:《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2015年10月8日,因她對這個時代苦難與勇氣的寫作,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二手時間》

作品簡介:《二手時間》通過口述採訪的形式,講述了蘇聯解體後,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身處關鍵歷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爲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爲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授獎辭: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作者簡介:帕特里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 1945—),法國小說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國的布洛涅-比揚古,是法國評論界一致公認的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莫迪亞諾的作品探索和研究當今人的存在及其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係。前期小說大都以神祕的父親和二次大戰的環境爲主題,運用大量的回憶、想象,把現實和虛構結合起來,描寫並未經歷過的故事。2014年10月9日19時,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暗店街》

作品簡介:《暗店街》又譯《尋我記》是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數年前因偷越邊境時遭遇劫難,受到極度刺激後喪失了對過去生活的記憶。他給私人偵探於特當了八年助理偵探後,開始用探案技術在茫茫人海中調查自己的身世和來歷。他通過種種線索蒐集的許多片斷,究竟是他的一生,還是他冒名頂替的另一個人的一生呢?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

授獎辭: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作者簡介:艾麗絲·門羅(AliceMunro),加拿大女作家,被稱爲“現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艾麗絲·門羅1931年生於加拿大加拿大渥太華,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個安靜的城市度過,少女時代即開始寫小說。門羅以短篇小說見長,截至2013年10月,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1968年,門羅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Danceof theHappyShades),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其代表作有《好蔭涼之舞》和《愛的進程》。有人稱呼她是“當代的契訶夫”。門羅多次獲獎,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英聯邦作家獎、歐亨利獎、筆會馬拉穆德獎和美國全國書評人獎等。2009年,獲得第三屆布克國際獎。2013年10月10日,愛麗絲·門羅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愛麗絲·門羅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13位女性作家。

 ▶ 代表作:《逃離》

作品簡介:《逃離》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艾麗絲·門羅的代表作,曾於2009年榮獲布克國際獎。《逃離》全書共收錄八篇作品,集中體現了愛麗絲·門羅的文學造詣。《逃離》可以被視爲“概念小說集”,八個故事隱隱被一個概念、一種氣質統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個故事並無隔離之感,氣韻也並不被阻斷,混在一起組成了長卷。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授獎詞: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作者簡介: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從8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蔔》而一舉成名,1986年發表的《紅高粱》成爲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11年莫言憑藉《蛙》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蛙》

作品簡介: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鉢,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着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爲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鉅而複雜的歷史過程。

 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

授獎詞:通過其凝練、透徹的意象,給予我們通往現實的嶄新途徑

作者簡介: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omer),瑞典著名詩人,被譽爲“20世紀最後一位詩歌巨匠”,同時是一位心理學家和翻譯家,1954年發表詩集《17首詩》,轟動詩壇。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善於從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機物和科學結合到詩中,把激烈的情感寄於平靜的文字裏,被譽爲當代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

 ▶ 代表作:《特朗斯特羅姆詩歌全集》

作品簡介:收錄了詩人從1954年至今創作的《17首詩》《途中的祕密》《完成一半的天空》《音色和足跡》等13部詩集近200首詩歌,囊括了特朗斯特朗姆迄今爲止的所有作品,還收錄了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譯者序言和作者創作於1993年的回憶文章。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授獎詞:因爲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作者簡介: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Llosa),擁有祕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的作家及詩人。略薩創作過小說、劇本、散文隨筆、詩、文學評論、政論雜文,也曾導演過舞臺劇、電影和主持廣播電視節目還從事過政治工作。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與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容爲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

  ▶ 代表作:《世界末日之戰》

作品簡介:《世界末日之戰》是略薩第一部寫祕魯之外國家的作品,是在歷史事實基礎上進行的文學虛構,“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熱情激盪的一八九〇年的巴西形象---一個從君主制向共和制過渡的形象。”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

授獎辭: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羣的生活圖景。

作者簡介:赫塔·米勒(HertaMüller),1953年8月17日生於羅馬尼亞蒂米什縣一個農民家庭,村莊以德語爲通用語言。1982年,處女作短篇小說集《低地》出版。1987年與丈夫小說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現常居柏林。赫塔·米勒曾多次獲德國的文學獎項,20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低地》

作品簡介:短篇小說集《低地》是赫塔·米勒的處女作,帶有自傳成分。小說集講述了巴納特施瓦本地區(主要居住着德裔羅馬尼亞人)艱苦的農村生活。從孩子的視角反映了人們精神的狹隘和日常生活的殘酷。小說經審查刪節後,1982年在布加勒斯特出版。從《低地》開始,作者就運用一種獨白的聲音,訴說她在這片灰暗鄉間成長的經歷。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讓·馬·居·勒克萊齊奧

授獎辭:一個集背叛、詩意冒險和感性迷狂於一身的作家,探尋文明支配下的邊緣人性。

作者簡介:勒克萊齊奧全名讓-瑪麗·居斯塔夫·勒克萊齊奧(1940-),與莫迪亞諾、佩雷克並稱爲當代法國文學的三顆明星。他作品中的最大特色是一種跨地域、跨文化的兼容幷蓄,這與他七歲時與家人前往非洲尼日利亞度過童年時光,隨後前往英國讀大學,最後回到家鄉法國尼斯文學院深造的經歷有着脫不開的關係。而成爲作家後周遊世界的經歷,更是使他深入瞭解了各種文化衝突,以及對社會邊緣人的關注。這也直接催生了勒克萊奇奧對遁世題材作品的熱衷。1963年,勒克萊奇奧在進修碩士學位期間,他的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出版,當年即入圍法國文學最高獎“龔古爾”獎,併成功獲得法國重要文學獎勒諾多文學獎,一舉成名。1980年,他的小說《沙漠》獲得法蘭西文學院頒發的保羅·莫朗文學獎。1994年,勒克萊齊奧被法國著名文學月刊《讀書》評爲“在世最偉大的法語作家”。2008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訴訟筆錄》

作品簡介:長篇小說《訴訟筆錄》是法國著名文學家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在該作品中,主人公亞當·波洛被塑造成探求人類原始真善美的形象。在當下的社會,道德缺失,存在黑暗,人們迷失了思想的方向、得不到心靈的歸宿。因此,亞當·波洛想要改變社會現實,他用自己獨特的方法也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來進行鬥爭。《訴訟筆錄》通過對現代文明和現代生活的控訴和訴訟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揭示人類的生態本性和家園守望。

  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

授獎辭:她用懷疑、熱情、構想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她的史詩性的女性經歷。

作者簡介:四十年來被尊爲女權偶像人物的英國文學老祖母,與伍爾芙並稱“雙星”。 數次獲諾貝爾文學獎和布克獎提名。1919年生於伊朗,幼年度過了一戰後有如毒氣彈下的生活。十五歲因眼疾輟學,改以自修方式遍讀文學,後來做過電話接線員、保姆、速記員等。曾兩次結婚並離異,1949年攜幼子移居英國,全部家當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說草稿。該書不久以《野草在歌唱》爲題出版,使萊辛一舉成名。1962年,代表作《金色筆記》推出,作爲極易引起爭議的鴻篇鉅製,成爲其摘得諾貝爾獎桂冠的最充分理由。

 ▶ 代表作:《金色筆記》

作品簡介: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長紀錄,由一個故事、五本筆記構成。黑、紅、黃、藍四色筆記,一個不安靈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紅色代表政治生活,黃色代表愛情生活,藍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筆記,則是一種哲理的表述,一個生活的總結。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亂失重的靈魂。通過這部“跨國度的百科全書”,萊辛圖解了整個表面平平淡淡,骨子裏混亂無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間依次插入黑、紅、黃、藍四種筆記,涉及殖民主義、種族主義與男女間的愛情,兼具感性與知性。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稱《金色筆記》爲“一部先鋒作品,是二十世紀審視男女關係的巔峯之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