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祕訣

本文已影響 3.14W人 

感恩心,實際上就是一個人愛自己的同時也能有愛別人的能力。要做到培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本身要懂得愛的真正意義。下面父母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祕訣,一起來學習下吧:

父母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祕訣

表達感謝

12-18個月是孩子是從“不會用語言表達”過渡到“簡單語言表達”的階段。這個階段只需要讓孩子知道:當你給予他/她的食物、玩具的時候,他/她要說謝謝。

讓孩子明白,哪怕是父母給予他/她的,也不能當做是理所當然。

自主分享

18個月-36個月是孩子從“自我意識”漸漸過渡到“羣體意識”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建立基本規則的關鍵時期。如果在1歲半-3歲期間對孩子太過縱容,就會加強孩子的自我意識,削弱孩子對外界的關注,變得太自我。

哭,是這個階段最常見的衝突。因爲孩子對自己的所有物有強烈的佔有慾,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或者家庭成員總是無條件順着孩子心意,那麼孩子就會用哭的手段來試圖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長大以後也許是用新的手段。

所以,父母或者家庭成員要做的是:別太無私。你先給孩子示範“媽媽這裏有一塊餅乾,一半給你吃,一半媽媽吃”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習慣,當他/她手上也有一塊餅乾或者其他什麼食物時,孩子就會用同樣的說法和做法對你。

另外,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不要強制分享。比如:兩個孩子一起玩,同時看到了桌子上的一個麪包都想吃,誰也不願意讓給誰,也不願意將麪包撕成兩半。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強制要求任何一個孩子讓步,而是可以用商量和代替的方法來問 “我這裏還有一盒餅乾,你們倆看一看,誰選擇麪包,誰選擇餅乾?”

 學會知足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3歲多了,到超市見到什麼都要買;到飯店,什麼菜都吵着要吃。 不給買就留在原地不走,或者哭,或者跑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裏求助。

這樣的孩子背後,至少有一個對孩子言聽計從的家長、一個沒有底線和原則的家長,或者說性格比較軟弱的家長。家長變成了“小白兔”,而孩子慢慢變成“大灰狼”。

我的做法是:你可以在超市裏挑一件你喜歡的東西,但每次只能選1件,並且要告訴我“爲什麼想要,準備用來做什麼”此外,控制頻率,不以物質獎勵作爲培養習慣的誘餌。

 體會共情

這是培養3-4歲孩子漸漸懂得互相幫助的關鍵時期。

週末的時候去廣場上騎車,我一般鼓勵孩子先去找個小夥伴,一起玩。

當兩個孩子一起騎車,或者玩滑板的時候,其中一個孩子摔倒了,告訴你的孩子去扶一下摔倒的孩子,幫摔倒的孩子拍一拍身上的灰塵,幫對方把車子一起扶起來。然後問一下“有沒有摔疼?要不要緊?”教會孩子如何互助。

延遲滿足

如果孩子總是在一個時時刻刻被第一時間關注的環境中,他/她面對以後的挫折和困難時,心理承受力就會很差,還容易對父母抱怨、習慣於推卸責任。

最簡單的做法:當孩子對你說“媽媽,你快過來”的時候,請你允許自己等一等再過去,並且明確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在做XXX,需要等X分鐘過來。”

再比如:當孩子跟你說“媽媽,這個太難了,我不會做,你幫我做吧。”的時候,先看一看孩子問你的問題有多難,是否是孩子能力範圍外的事情。如果是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果斷告訴孩子“媽媽覺得你可以做到的,你只是需要想一想,動動你的小腦筋。”但如果確實是孩子能力範圍外的事情、或者非常危險的事情,那麼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先放一下,媽媽需要想一想,XX分鐘後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思考換位

在公共場合和一些孩子接觸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孩子都不喜歡謙讓。爬樓梯的時候,大家都想搶在第一個爬,盪鞦韆的時候坐久了也不願意下來給後面的小朋友玩。父母不但不說,還縱容孩子,覺得霸道就是行走這個社會的能力,並且奉行“我不讓你是天經地義,你不讓我就是不仁不義”

當有小朋友願意讓我們玩一會兒蹺蹺板的時候,要表示感謝。在玩了一會兒以後也要知道留給後面的小朋友玩的時間。“你考慮到我的立場,我也考慮到你的需要,互相感謝”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一定要從小培養、靠父母的言傳身教。

 嘗試關心

所謂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悉心照顧,那麼父母生病的時候,是怎麼讓孩子面對的呢?

很多人說:怕傳染給孩子就麻煩了,生病的時候只好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唄。總不能拖着孩子跟自己一起去醫院吧?沒事找事沾細菌回來不成?

其實,太多家長都太把自己當“神”了。適當也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生病的時候是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樣的照顧。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照顧自己的不容易,自然而然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允許拒絕

這是指的拒絕是指:允許孩子拒絕父母。

平日裏,往往是父母比孩子更多擁有權力:允許的權利、拒絕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和威信,不要專制,要民主。難就難在這裏,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不能接受父母去聽孩子的話。

比如:當孩子在專心致志搭積木的時候,你想要讓孩子去洗澡,但你知道孩子一定不樂意,除非你威逼利誘。那麼你就不能換個方法嗎?你可以跟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等你X分鐘後搭好這個積木,就去洗澡,洗完澡我們再來搭另外一個。

在不涉及到原則問題的時候,你要給孩子進退的兩種可能。你給孩子臺階下,孩子也會感謝你,並且以後都會尊重你。

  不忘本份

在兒子從幼托班畢業的時候,我應邀在畢業典禮上發言。其他說的有什麼我忘記了,但我記得我說了這樣一句“無論你以後如何功成名就,最不應該忘記了就是你的啓蒙老師。”

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兒子就站在旁邊聽着。孩子是會記住父母說的每一句話的,好的和不好的都會深深記住。

所以,父母怎麼做人,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父母如果是一個知恩圖報、不忘本分的人,孩子也不會壞到哪裏去。不用擔心別人利用孩子的善良,因爲總有人會利用。

 直麪人性

最後一步,我認爲是最難的,也最需要等待孩子自己去悟。

那麼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是不是適合去教了呢?這個要看不同父母怎麼看了。我的看法是:4-5歲的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是非概念了的。

我們可以通過正能量的動畫片、短劇來適當觀察孩子的反饋。比如:在看《葫蘆娃》的時候,看到最小的一個葫蘆被蛇精奪去養了,差一點要和兄弟相殘的時候,我發現小子顯得十分着急,我就問他“葫蘆兄弟怎麼自己人打自己人了啊?”他回答我說“是啊?!怎麼會這樣呢?老爺爺都哭了,怎麼辦媽媽?”但我只負責問,不負責解答,因爲我的解答只能代表我的看法,會干擾孩子自己的判斷。

再比如:在看《哪吒鬧海》的時候,看到哪吒爲了“一人做事一人當”的原則舉劍自刎的時候,我發現小子在偷偷地抹眼淚,並且很氣憤的樣子。於是我問他“你是不是覺得哪吒就這樣離開我們了,所以爲他抱不平?”小子點點頭。但他似乎不相信這樣的結局,坐在小板凳上託着下巴苦苦等着,等到哪吒再次從蓮花裏現身的時候,小子高興得跳了起來“媽媽!哪吒沒有死!太好了!”孩子眼裏放出的光芒告訴我:他已經能明辨善惡了。並且在整個過程中,他沒有輕易指責任何人,堅信自己認爲對的事情。

看到這裏,有人要問:直面善惡跟感恩心有什麼關係呢?

因爲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黑白相間、善惡交織的。有人對你施與恩,你要感謝;有人對你施與惡,你也要一笑置之。做人要知恩圖報,也要不計前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