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本文已影響 1.31W人 

會彈琴的人,可以用音樂豐富生活;會畫畫的人,可以用創作滿足人生;會閱讀的人,可以永遠不寂寞。彈琴、畫畫似乎可以靠後天練習養成;那麼愛上書、喜歡閱讀呢?坊間好像沒有這樣的才藝班,要教養出這種孩子,於是變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願望。父母送孩子學才藝、學語文,時間、金錢花得無怨無悔,那麼更重要的閱讀習慣,又該如何養成呢?

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1.念得夠久、夠多,孩子就愈能體會閱讀之樂

書和孩子不是天生就會互相吸引的,我們幫孩子念故事書,就跟商品在做廣告一樣,只要廣告播得夠久、夠好,我們就會愈發認同這項產品的可信度;同樣地,只要父母的故事念得夠久、夠多,孩子就愈能發現書本帶給他們的愉悅感受。

父母要不間斷地幫孩子念故事書,而且從愈小開始愈好。就這麼簡單嗎?沒錯,而且這是父母最積極主動的做法。「積極主動」乃是造就成功的基石,我們不能只是聽天由命,光想靠老天爺送我們一個天生愛書、喜歡閱讀的孩子而已。

其實,對從小飽聽故事書的孩子來說,故事裏豐富的背景知識和語彙基礎,就是讓他們得以從容面對各種學習的根本;而他們在學前對語文長期的耳濡目染,就是我對他們的信心來源。當孩子熟悉了注音符號之後,我還是繼續念故事書給他們聽。由於聽力會走在閱讀力之前,三歲的孩子可以聽五歲程度的故事書;五歲的孩子,則可以聽國小程度的故事書。會不會認字的「技巧」並不是重點,對書本有沒有「熱忱」纔是關鍵。技巧可以靠短時間密集學習,但熱忱可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了。

2.別光「叫」孩子看書,請直接拿書「念」給孩子聽

女兒在完全沒有外來壓力的情形下,直到小學二年級才真正開始主動閱讀書本里的文字,面對這麼久的「自動自發醞釀期」,換成是大多數的父母,早已心急如焚—— 「注音符號學了這麼久,怎麼還是光看圖、不讀字呢?」「老師規定的圖書館借書,明天就要還了,怎麼連看都還沒看呢?」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光用嘴巴「叫」孩子去看書,請直接拿起書本「念」給孩子聽。

所有優良的教育方式都無法速成,只要我們持續地念故事書給孩子聽,一旦將「自動自發閱讀」的開關啓動之後,父母只要順水推舟,確定孩子身邊的書本不虞匱乏,這個一輩子受用的閱讀嗜好,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念故事時間,就是愛的時間好品格的孩子、大能力的孩子、專心的孩子..不要以爲這是我當初念故事書給孩子聽所想要達到的目的,通通都不是!那是結果,是自然而然、日積月累所得的結果。

之所以先講結果,當然是希望這些有形的東西,能吸引住現代忙碌父母的目光——「哇!她的孩子一點都不讓人操心,她是不是有什麼教養孩子的訣竅?」訣竅、祕密、快捷方式..這些我都沒有,我有的,只是做父母都可以付出的耐心、愛心和時間。九年前,看着還在襁褓中的嬰兒時,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會是什麼樣的孩子呢?在我根本不確定這些好品格、大能力一定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時,到底是什麼力量,讓我無怨無悔、甘之如飴、日復一日地爲孩子念故事書呢?打開故事書,和孩子分享「愛的時間」

3.念故事書時,不要只想着品格與能力

可能是靜靜的午後、可能是冷冷的冬天,也可能是手邊工作剛好告一段落,只要我大喊一聲:「說故事時間到了!」不論孩子在家裏的哪個角落,總是會連忙朝我飛奔而來:「我要念這一本!」「不行,我要念那一本..」「媽媽今天很有力氣,一人選一本,全部都念!」於是,歡歡喜喜的我們三人,便跳上軟軟的牀鋪、鑽進暖暖的被窩,彼此肩靠着肩,聽我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故事。不論外面的天氣多麼惡劣、環境多麼吵雜,我總覺得那小小的被窩,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

有一天,孩子不論走到天涯海角、或是經歷多少人生起伏,這個童年的回憶,都將是陪伴他們一生的重要情感。這就是我當初幫孩子念故事書的動機,就這麼簡單。當父母想要幫孩子念故事書時,不能一心只想着好品格、大能力。一旦讓親子交互淪爲有目的可圖的心態,我便要懷疑父母的耐心可以持續多久?教養孩子的過程可不是一百公尺的短跑,而是需要耐力的馬拉松;如果不能細細感受說故事時的那份幸福,父母可能在忍着性子幫孩子唸了三個月,卻納悶怎麼還看不到好品格時,便認爲:「這方法沒用,別念了!」然而,其實心目中期望養成的孩子就在眼前,只要父母繼續往前走,就一定會看到的。

4.念故事書不是工作,而是你對孩子付出的愛

對學前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像是他們的天與地;他們最愛的人若能放下全部的工作,只是專心地爲他們念個故事,即使沒有對他們說出「我愛你」,孩子也可以深深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每回當孩子聽了一堆故事書之後,我似乎總能感受到他們心裏的那份滿足感;那就像是我們自己讀了一本好書、或看了一部好電影之後,所獲得的那種充實的感受。

我常常在一邊念故事書時,一邊冷不防地給他們一人一個吻、或是說聲「我愛你」;也可能在他們問了一些令人讚歎的好問題後,只是故意瞪大眼睛,對他們投以佩服、讚歎的眼光。這時,我每每可以看到他們的眼睛裏透出幸福的光芒,臉上則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孩子上小學後,我開始爲他們讀精采的章節故事,因爲內容較多,必須分天分次、慢慢念。而每當一有新的故事開張,雖然明明已經看到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了,我卻還是淘氣地問他們:「好不好聽?」當聽得目不轉睛的孩子每每爆出一句:「好聽死了!」那份滿足的神情,就是做媽媽的我無窮幸福的泉源。

念故事書不是我對孩子所做的工作,而是一種生活,一種感動,一種活在當下。每一本書,都是父母給孩子「愛的庫存」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總愛讓他們坐在腿上,我會一邊熱情擁抱他們,一邊不疾不徐念着一個又一個故事。

有一回,已經讀小一的兒子依偎在我身旁聽故事,我突然像是想起什麼地對他說:「咦!你還記得小時候,姐姐去上學以後,你總是坐在我腿上聽故事嗎?」然後他便立刻跳到我腿上,想要重溫小時候的甜蜜時光。只是「歲月不饒人」,小一的兒子即使個子並不特別高大,但他的頭就是會硬生生擋在故事書前面,讓我念起來挺彆扭的,但我們倆都捨不得離開這份溫暖回憶,就還是這樣把故事書給唸完了。如果幫孩子念故事書是「愛的時間」,以一天一本來計算就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就是一千本;這一千本相當於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時間,也就是父母給孩子「愛的庫存」。

5.請和孩子眼望眼、心貼心地交互交流

我們常有機會聽到父母對子女的抱怨或無奈:「這孩子很不聽話,我好說歹說,他老是當耳邊風,根本管不動!」「老師對這孩子很頭痛,我也是威脅利誘、用盡各種方法,爲什麼他還是我行我素呢?」

問題的根源,可能不在於孩子聽不聽父母的話,而是父母平時和子女的對話與交集都是哪些內容。如果親子之間不交集則已,只要一有交集,不是催促、就是責罵或抱怨;即使是和善的父母,也常因生活步調太過快速,和子女的溝通慢慢只剩下日常生活的對話,這樣又如何能苛求孩子和父母心靈相通,並且感受到父母的溫暖關愛呢?當孩子興高采烈告訴我們一件事時,我們可能正想着公司的業績數字;當孩子很有自信地拿剛完成的圖畫與我們分享時,我們可能正在洗碗。現代的父母已經愈來愈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雖然不至於會說什麼「好煩,走開!」之類的話,卻可能不自覺地用「嗯!啊!」應付孩子,不然就是用一句「等一下」堵死一切。

我們也不是故意不理孩子,但是「等一下」的結果,常常就變成了「不了了之」。日復一日,親子之間真正的交心交互少之又少、甚至沒有,卻從來沒有人發現,「愛的庫存」在教育功能上的重要性。我家先生的工作非常忙碌,根本是朝九晚九,雖然他是個愛孩子的好爸爸,只要一放假總是以孩子爲重,開車帶孩子到處玩,但有一回我還是提醒他與孩子的交互太少了,這當然招來了他的抗議。我說:「你雖然陪着他們,但是在家裏時,你就像個活動傢俱;出門去玩,又變成了開車的司機。仔細想想,孩子已經九歲了,你真正放下工作與雜務,靜靜和孩子眼望眼、心貼心交互會話的時間,到底有多少?」你和孩子應該要一起下盤棋、一起騎車去兜風,而不是他拼圖,你在旁邊看報紙;他騎車,你還是在旁邊看報紙。

6.「愛的庫存」愈多,孩子也愈容易受教

如果父母能藉由念故事書,慢慢累積這些「愛的庫存」,在短短兩、三年之間,或許還感受不到它對教育子女的影響力,但等到有一天,我們要在生活中教導孩子規矩、或是設下父母的規範時,就會發現我們給孩子愛的庫存愈多,孩子就愈容易受教。當我要爲孩子立下規矩時-早上自己起牀、自動寫完功課、每餐吃青菜、飯前不吃零食、在7-11不買玩具、不看電視、不玩電玩,不只是毫不費力,而且他們願意遵守的程度,甚至超過我的想像。孩子犯錯當然是難免的,但不管錯誤大小,道理只要解釋過一次、甚至不用說第二次,他們就不會再犯了。「我輕輕地說,他們重重地聽」,不用威脅、不用利誘,孩子卻不會將我的話當耳邊風,其中的關鍵原因是什麼?就是「愛的庫存」。

別以爲這些愛的庫存得浪費我們好多時間去累積;這些一點一滴的愛,孩子都會感受於心,而且一定會在某方面回報給我們。愛孩子的方式很多,親吻、擁抱、買玩具、吃大餐、出國渡假...;但是,千萬不要錯過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因爲它同時兼顧了關愛和教育的功能,這是對孩子最重要的兩件事,卻可以透過念故事書達到一舉兩得的雙重效果。愛孩子的父母們,有誰願意錯過它呢!

故事書的插圖,是美育的最佳教材女兒在兩歲半時,我曾經用坊間流行的方式,以字卡教她認國字,這是一種藉由孩子對圖像的記憶,每天做三次、每次練習幾分鐘的簡單方法,而女兒也在短時間內就神奇地認得了許多國字。我原本還驚訝於女兒的「聰明」,但後來與朋友談起,才知道大多數孩子都能靠這種方法快速認字。

但是,我那經營幼稚園的母親所說的一番話,改變了我的做法。她說:「觀察幼稚園裏那些認字、讀字能力發展較快的孩子,往往會因爲專注於閱讀文字,而忽略了繪圖的欣賞。」母親只是將她觀察到的正反兩面情形告訴我,而我當下就打住了教女兒讀字的工作。

7.經典童書的插圖,就像一座「書本美術館」

我爲什麼不再教孩子讀字了呢?因爲在德、智、體、羣、美之中,美育是最抽象、也最難教導給孩子的;但故事書中的繪圖,其實就是教導孩子美育的最佳素材。想想那些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繪本童書,那一頁頁呈現在孩子眼前的插圖,就像是把美術館的名畫搬到眼前一般。當我一頁念過一頁時,有時文字較多的頁數會需要停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而幾本故事書念下來,就等於陪着孩子逛了一趟美術館。

而且,只有學齡前的孩子有這樣的能力,對於「書本美術館」可以一逛再逛、百看不膩-有經驗的父母應該都知道,對於同一本故事書,孩子往往可以一聽再聽、一看再看,好像永不厭倦。就是因爲這個階段的孩子不用分心去閱讀文字,所以他們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故事、欣賞繪圖。繪圖的欣賞應該要比閱讀文字更爲優先,因爲在整個人生中,閱讀的機會非常豐富,但只有這個年紀的孩子有此能力和興趣,可以只用耳朵多聽我們朗讀,眼睛則能盯着繪圖看個不停。所以我當然很想好好把握這個階段,讓他們多欣賞美的東西。

8.技巧可以速成,美育的感受卻必須發自內心

送孩子學音樂、學畫畫,似乎是父母除了智育以外,最常爲孩子做的美育投資。然而美育是一種感受教育,而非只是教會孩子如何彈琴、如何畫圖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沒有發自內心,對這些事物生成感受與熱情。技巧可以靠着練習養成,也可以是不需要感情的;而感受則是完全無法量化的東西。喜歡畫畫的孩子,即使是隨手塗鴉,也可以對自己的創**不釋手,這是美育;兩歲的孩子喜歡玩石頭、排樹葉,達到忘我的境界,這也是美育。

只要孩子能發自內心,對事物生成感受和感動,都是美育。兒子念小一的時候,會對着照片裏朋友剛學步的孩子說:「娃娃好可愛喲!」這也是美育。父母幫孩子念故事書,就等於在爲美育播種。孩子愛這個故事,就會在心裏生成感受;孩子目不轉睛地看着繪圖,就是美的欣賞。孩子當然無法用言語告訴父母他感受到了什麼、欣賞到了什麼,但是那些深沉的美感教育,就會這樣在一本一本的故事書中累積出來了。

雖然我不想陷父母於俗氣的功利目標之中,但若真要從實際的狀況來觀察,當前各企業的求才趨勢,對國外MBA的需求比例確實已大降,對藝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卻反而大增。某個暑假時,有機會帶念小二的女兒和幼稚園大班的兒子去紐約訪友,我很想趁機重遊大都會博物館,卻又顧慮到這麼小的孩子哪有耐心看藝術作品?沒想到在我詢問之下,他們竟毫無異議地說要跟我去。

當時博物館正在舉行美術大師馬諦斯的特展〈其實我對藝術一竅不通,但欣賞應該不限於專業〉,入口大廳則有自動導覽的耳機可以租借。許多展覽作品前都有一個編號,只要對着耳機輸入編號,它就會開始介紹這件作品的歷史淵源、創作動機或是藝術家的生平事蹟等,每則介紹的長度約是七、八分鐘不等。而當孩子要求我租耳機給他們聽時,我心裏根本不相信他們聽得下去。還好,我給了孩子機會。

從頭到尾的一個半鐘頭裏,他們倆完全不理會我,一選到自己喜歡的畫,就徑自輸入編號聽了起來,還不時和我分享他們聽到的解說〈我並沒有租借耳機,一來我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和耐心聽這些東西;二來則是覺得待會兒就可以接收他們不想聽的耳機了〉。其中有一幅名畫四周擠滿了人,只見兩個個頭很小的孩子,鑽到最前面,似乎只有他們倆帶着耳機,而且目不轉睛地看着那幅畫,表情專注而肅穆。

小精靈溫馨提示:

這一幕不僅震撼了我,連周圍的大人們也覺得訝異,紛紛對他們投以感動的眼光。不要問我,這麼小的孩子爲什麼有這種欣賞的能力與耐力,很多事情可能只有老天爺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不要讓孩子錯過故事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