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感恩勵志

感恩勵志文章:別忘了回家的路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你說,我們到底是應該陪在父母身邊,還是在外努力工作呢?

感恩勵志文章:別忘了回家的路

昨晚半夜,阿瑤問了我:小墨,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在快樂的時候很少會想起父母,卻在傷心孤單的時候想的厲害。

這倒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因爲對於大部分的我們來說,好不容易從小鄉鎮跑到大城市讀書上學,見了世面,志氣很高,總想着去更繁華的都市打拼青春。

我們很想出人頭地,很想衣錦還鄉,也很想過上好日子。

所以,我們掙扎在煩悶的出租房,奔波在擁擠的地鐵上,隱忍在忙碌的崗位。我們每天爲着生計打拼,爲着關係籌謀,爲着感情煩惱。

我們再也拿不出更多的時間,閒暇時跟父母叨嘮一句:爸媽,今天晚上吃了什麼?

我都不知道自己今晚吃了什麼。

辛羽前些天發微信給我:小墨,我打算明年回老家工作了。

我有些驚訝,問她:那你把培訓工作給辭了?薪酬那麼高,你可考慮清楚了?

她發來一個無奈的表情,然後是一段長長的語音。

她說:小墨,我知道這份工作薪水不錯,可我覺得太累了。我每天要上10小時的課,現在喉嚨已經半啞了。我在這裏雖然很自由,可是你知道嗎?

當我一個人躲在只有十幾平米的小房間裏,每天吃着難吃還死貴的外賣。我沒有周末,輪休了別人都在上班,我也不知道去哪,只能躺在牀上看綜藝消磨時間。

生病難受的時候一個人去醫院打點滴,被上司責罵只能在廁所嚎啕大哭。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過節,一個人逛街。

我就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在圖什麼?

說實話,我沒什麼宏圖大志,也沒什麼理想追求,我就想回家。

我想下班的時候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家常菜,難過的時候能跟我媽嘮嘮嗑,閒暇時也能陪着我媽去村子口看老爺子下棋,看大媽們跳跳舞。

我還能帶我媽去商場買衣服,她穿了大半輩子的舊衣服,我想給她張羅幾樣上得了檯面的東西

而且我媽這些年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她孤身一個人在老家,晚上去廠裏上夜班總是忘東西。有次沒帶鑰匙和手電筒就出了門,一不小心就掉進了泥坑。

我放心不下她。

辛羽一句句語音發過來,聽到最後一句,我原本還想勸說的話在喉嚨裏滾了幾圈,嚥了回去。

我說,你其實可以把你媽接過去的。

剛說出口的話,就開始嘲笑自己天真。於是忙改口:不過,阿姨可能會不適應,畢竟她在老家那邊還能有份工作,還能隨時去左鄰右舍串串門。

辛羽笑了,我們聊起近況,聊起少不更事時做的種種傻事,還聊起誰和誰的八卦。聊到最後,辛羽說:

你一個人在外,也要照顧好自己。

我說好,還約定今年寒假回去要和她同牀共枕,煮個火鍋,喝點小酒,看部電影,聊到不醉不睡。

也突然發現,年少時我們一起在合歡樹下許出的諾言,那些輕狂早已被時光磨平了棱角。我們越來越懂得折中,越來越學會溫和。

我不知這是好是壞。

因爲誰也不能讓當初的自己指着現在的自己說,你的眼界呢,你的世面呢,你的傲氣呢,你的...夢想呢?

葉靈昨天在羣裏說:我國慶要回去,你們幾個在的話咱們約一局。

我說,約約約,你一年回來一趟不容易,此次不約,更待何時呀!

葉靈自從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重慶,她從小就是他爸一手拉扯大的,所以去年春節把他爸接到重慶過了年,也就沒再回老家。每年國慶長假會回去看望奶奶,還有就是找我們幾個老友敘敘舊。

我之前問過葉靈,你在外面想不想家?

葉靈說,想,可光想又能怎麼辦,我又沒能力把我爸接過來,可也不想回老家工作。小墨,很多事,不能兩全。

我知道。

所以,我一直想在離家近的城市找一份工作,既能相對較快照顧到父母,又能不違心困在小鎮。可這依舊是一個很難的抉擇,因爲只要不是住在家裏,回家的時間肯定是,少之又少。

以前我總是能在電視上聽到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到如今還會哼幾句: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然後那時我在家裏哼唱,我媽就笑話我,你要把這歌詞記進心裏,別以後離家了就忘了。

印象很深的還有電視上的公益廣告:一個老人過節做了一大桌的菜,等着兒子女兒幾家人團圓,結果大家有事都沒來。老人站在空蕩蕩的老宅,掛斷的電話聲“嘟嘟嘟”的響着,只能無奈嘆氣說,忙,忙,都忙…

嗯,我們從小忙到大,總是忙的忘了回家。

小時候,我們忙着出去和小夥伴玩遊戲,天黑了才肯回家。

長大後,我們忙着學習,忙着聚會,忙着趕作業,總是喜歡把門擋住父母關心的步伐。

離家後,我們忙着談戀愛,忙着社交,放假回家又忙着約朋友,忙着看電視,忙着玩電腦,於是父母把洗好的水果放在房間,欲言又止地關上了門。

上班了,我們更忙了,我們似乎也已經找不到時間回家,一年回去兩三次也被旁人誇有孝心,父母有福氣。

可是,見一次,少一次。

去年有一道“親情計算題”很火,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3次,每次3天,總共9天,減去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大概只有約45小時,30年總共才1350小時,差不多兩個月。

可有些人,甚至一年回去不了9天。

其實,回到阿瑤提出的那個問題,我並不是說,我們不能離家去外面工作,也並不覺得常年陪在父母身邊就一定是好事。

因爲有時越是親近的人,呆在一起久了越會矛盾重重,更何況父母和孩子之間隔了一代,很多想法和觀念的差異很大。

我想說的是,你可以選擇回到父母身邊,就像辛羽,自己不會那麼孤單,也能照顧父母,如果父母殷實,還能庇佑到你。

但你也會遇到很多的困惑和拘束,你甚至會覺得周遭的環境總是無形中讓你不自由。

你也可以選擇離家遠行,一個人去大城市打拼,去追夢,去見更廣闊的天地。

但你也要承受得起隨之而來的壓力和苦楚,更要時刻記得回家的路。

沒有什麼選擇是萬全的,也沒有什麼選擇是不需要割捨的。

我們大多數時候選擇的,無非是內心覺得價值相對較高的那個選項,所以需要百般衡量,纔會百般苦惱。

這是人在這世上必經的磨難,但所有的選擇都是不離其中,那就是忠於自己的內心。

所以,阿瑤,我並不能幫你做出任何一個選擇,我只能給我自己做出選擇。

但如果你也和我一樣選擇了後者,那麼曾經如此有孝心的你一定也會常回家看看,國慶節能夠陪父母好好吃頓飯,嗑瓜子聊天。那場景,想必就是每個父母心中的天倫之樂。

今天的夜深了,希望你明天記得回家的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