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大學勵志

大學勵志文章:北大生的“換位”人生

本文已影響 1.61W人 

筆者也曾是留守兒童,筆者的爺爺也曾是空巢老人。僅靠家裏的那一畝三分地想供孩子上學那是父母想都沒想過的,村上與父母年齡相仿的大人都選擇去沿海城市打工,進一些輕工企業,對他們這種沒多少文化,也沒技術的農民來說,除了時間長點,工資、勞動強度都是他們能承受的,也相對較滿足。但隨着家裏老人的年紀偏大,身體狀況日漸下降,不得不選擇回鄉照顧老人。依靠種那一畝三分地雖能滿足日常柴米油鹽需求,但如若家裏有人生病,對剛供完孩子上學,無存款、無積蓄的他們來說,就不能負擔了。想找一份能養家餬口,又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家庭的工作,在內地農村、小鄉鎮也不是很現實。一些農民也想響應國家的號召,種經濟作物,但又沒有資本,雖然國家有相關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比如貼息貸款等,但對思想保守的他們來說,還是不敢嘗試,舊觀念認爲貸款仍有風險,賺了還好,賠了的話還貸款的錢從哪來,可能還會被諷刺“不務正業”。所以創業的思想就擱淺了,形成不了風氣。

大學勵志文章:北大生的“換位”人生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年輕人骨子裏認爲“務農”就是“沒出息”的表現。筆者小時候就經常被父母以“要努力學習,不然以後就只有像我們一樣,沒文化,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教育理念“洗腦”,多以現在和大多數年輕人樣,不願再回到農村種莊稼,也吃不了那苦了。偶爾在網上看到“某某大學生回家開養殖廠”這類消息也就一瞟而過,不會在心裏產生何種共鳴,有時還會鄙視:定時不能適應社會所致。筆者認爲,同我有相同想法的大學生不乏少數,更別說衝破千軍萬馬才考起的公務員了,雖然現在沒有鐵飯碗一說,但畢竟也還算是一份穩定的工作,養家餬口不難,要放棄,得像文章中所說:進大企業當高管、領高薪;和朋友合夥開公司創業等。辭職務農的還是沒有幾個人有這個魄力。

劉濤也認識到:“國家有很好的政策,也做了很多扶持工作。比如,修路架橋。但如果農村沒有人帶頭髮展實業,農民沒有嚐到甜頭,農村的人仍然會流失,農村的地依然會拋荒。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爲何國家政策這麼好,卻調動不了大家的積極性,好政策成了一個概念?通過劉濤的“換位”,定會給我們找到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