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成功勵志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通用18篇)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對於成功企業家來說,成功是必然的,因爲他/她們足夠自信足夠努力,下面小編爲大家講訴一些成功企業家勵志故事,希望能幫助大家!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通用18篇)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

很早很早的時候,Facebook還只有不到15名員工,那時有個叫SteveChen的傢伙幹了幾個星期以後決定這地方不適合他,想走人,去創辦自己的公司,做視頻那塊兒。

當初僱傭他的MattCohler就勸他不要走,“你在犯一個可怕的錯誤你知道嗎。Facebook前途無量!而外面已經有一坨視頻網站了。你這麼做的話會後悔一輩子的!”

Chen沒有聽進去,還是一意孤行地走人了,然後創辦了一個叫YouTube的公司。SteveChen就是陳士駿。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2

Ferruccio以前是個造拖拉機的農民,他造得很成功,賺了很多錢,成了意大利最有錢的人之一。他有輛法拉利,老是給他製造點小狀況。到底他也是技工出身,於是決定自己修修看。

結果打開車蓋一看,他發現法拉利用的離合器跟他自己拖拉機上那款怎麼長得一模一樣呢。那可是法拉利啊,居然用這種劣質零件?於是Ferruccio一怒之下衝到摩德納的法拉利總部去投訴。

恩佐·法拉利一貫高傲,這次也不例外,對着Ferruccio說這跟車沒關係,問題出在他這個“農民”自己身上。

Ferruccio一聽氣爆了,立馬發誓要造出一輛能打敗法拉利的車。他苦心研究,後來果然報了這個仇,他造出的車以動力享譽世界,着實給了法拉利迎頭一擊。

知道這個老Ferruccio姓什麼嗎?他姓蘭博基尼(Lamborghini)。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3

1965年,FredSmith還在耶魯上學時,有篇研究美國物流的經濟學作業要寫。那會兒,美國貨運商大多都專注於用卡車或者客運飛機的空間運送大件物品。Smith覺得搞一個有專用飛機來更高效運送小件物品的公司能填補這個市場空缺。

他拖到最後一刻才寫完這篇論文,沒有在裏面細述怎麼來具體經營這個公司。於是他的教授給了他一個“C”。

但這個想法在Smith心裏生根發芽了,他真的在1971年把這個公司創辦了出來。可惜,三年後因爲石油價格大幅上升,公司一個月虧掉100萬,瀕臨倒閉,賬下只有5000美金。

這點錢壓根不夠給貨運飛機加油。Smith四處尋求資金被拒,於是一橫心,帶着這5000美金飛到了拉斯維加斯。整個週末他都在那裏玩21點。

到了週一早上,公司其他高層一查賬戶,驚呆了……公司名下的資金突然激增到了32000美金,正好剛夠給他們的飛機加上油,再飛個幾天。

有了這幾天緩衝,公司終於籌到足夠資金,並在5年後開始盈利。

這家公司名叫FedEx,全球最具規模的快遞運輸公司。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4

未雨綢繆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人類天生有一種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去改變現行的各種還過得去的做法,當這種做法還能夠讓人得到很大的滿足時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處在一種安逸的工作氛圍中而不自覺,那麼,就會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機真正到來時,就來不及了。青蛙法則告訴我們的,也正是如此。

百事可樂公司作爲世界軟飲料行業的大哥大級人物,可謂春風得意,每年有幾百億的營業額,幾十億的純利潤。但是,展望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公司的管理者們看到汽水業會趨於不景氣,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爲避免被市場打敗的命運,他們認爲應該讓自己的員工們相信公司在時刻面臨着危機。但百事公司一路凱歌高奏,讓員工相信危機這回事談何容易?

公司總裁韋瑟魯普決定要製造一種危機感。他找到了公司的銷售部經理,重新設定了一項工作方法,將以前的工作任務大大提高,要求員工的銷售額要比上年增長15%。他向員工們強調,這是經過客觀的市場調查後作出的調整,因爲市場調查表明,不能達到這個增長率公司的經營就會失敗。這種人爲製造出來的危機感馬上化爲了百事公司員工的奮鬥動力,使公司永遠都保證處於一種緊張有序的競爭狀態中。正是這些,保證了百事公司能永遠欣欣向榮地走向未來。

在世界著名的大企業中,隨着全球經濟競爭的發展,他們面對的挑戰會越來越激烈。要是沉醉於自己的優勢地位,就可能會遭到淘汰。爲改變這種狀況,各國企業都較爲重視推行“危機式”生產管理。百事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例。

如果一位經營者不能向他的員工們表明危機確實存在,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信譽,因而公司就會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國技術公司總裁威廉·韋斯看到,全世界已變成一個競爭的戰場,全球電訊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美國技術公司應該在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他先從公司上層推行“末日管理”計劃,啓用了兩名大膽推行改革的高級管理人員爲副董事長,免去了4名傾向於循序漸進改革者的高級職務。在職工中廣泛宣傳由於某些小單位忽視產品質量,成本上升,導致失去用戶的危機。他要讓全體員工知道,如果技術公司不把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以及用戶時刻放在突出的位置,公司的末日就會來臨。正是通過這樣的末日管理,才使得美國技術公司永遠走在同行們的前面。

在國內,很多企業也漸漸認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開始在實踐中推行這種管理方式。江蘇無錫小天鵝集團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危機管理的例子。

被同行業稱爲“大哥大”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全國市場佔有率已達42?2%,銷量在全國連續多年保持了第一,併成爲國內洗衣機行業首家跨進億元利潤的企業。然而,這個行業的“排頭兵”卻在大好形勢下,充滿了危機感,採取令人警醒的“末日管理法”來鞭策自身不斷進取,向世界高水準衝擊。

集團董事長朱德坤對員工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要求:要唱好兩首歌。一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首是《國際歌》。他強調,小天鵝的處境就像國歌裏唱的那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願工廠破產的人們,請跟我一起拯救小天鵝。唱《國際歌》就是要大家明白“世上沒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道理。朱德坤認爲,一個沒有憂患意識與危機感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所以要求員工們天天唱這兩首歌,唱出信心,唱出志氣,唱出發展小天鵝的新舉措!

小天鵝公司的領導班子非常精幹,在他們的領導下,企業效益年年提高。然而,他們每個人的心中,始終充滿了危機意識。他們認爲,衆多企業在市場大潮中都領過風騷,有的青春常在,但有的卻曇花一現,其原因在於經營者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更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因爲,一種產品的銷量愈是接近鼎盛期,也就愈接近衰退期。所以,不管企業取得多大成績,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時時刻刻與國內、國外同行中的先進企業比。只要世界上有一個企業排在你的前面,你就是落後的,就必須毫不鬆懈地追趕對方。這種危機感督促該公司班子全體成員,在班子建設、人才培養、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做了許多超前性工作。

小天鵝把“末日管理”融入到決策、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之中,特別是把高標準的質量管理作爲企業“末日管理”的核心環節來抓。一次,有一批“小天鵝”洗衣機已裝上火車準備發往廣州,在抽檢時,發現有一臺洗衣機的排水管有輕微的漏水現象。有的人認爲,排水管輕微漏水不算質量問題,換一根排水管就是了。還有的說,乾脆把這臺撤下來,重新換一臺好的就行了。事情反映到朱德坤那裏。他立即趕到現場,要求對600臺洗衣機全部開箱檢查一遍。最後儘管檢查結果只有兩臺出現類似問題,但全廠員工的質量意識卻提高了。

市場給予小天鵝的回報是等價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不但連連保持了全國銷量第一,而且企業與五年前相比,產量和銷量雙雙增加了10倍,效益增加了130倍。

企業經營者和所有員工面對着市場和競爭,都要充滿危機感,不要陶醉在一度的“卓越”裏。今天的成功並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企業最好的時候往往是沒落的開始。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5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先生最近發表言論:“富貴險中求!凡是卓越的企業家或者卓越的企業家都接近神經病。”

對萬建林的這一言論,我首先是舉雙手贊成。其次,從企業家精神的角度,我談談我的理解。

第一,我經常說,人人都能當企業家,但是,卓越的企業家在人羣中的比例是固定的,也是很低的。正如人人都能唱兩首歌、都能吼兩嗓子,但是,真正的歌唱家卻是不多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職業,要做到極致、做到卓越,是需要天賦的,僅僅依靠後天的努力並不夠。而那些具有極強天賦的人,往往都有些神經質。

第二,不管是卓越的企業還是卓越的企業家,都需要歷經時間的考驗。那些兩三年就希望做強做大的公司,非但談不上卓越,而且會不幸夭折。這方面,已經有大量的案例。這裏面,實際上體現了一種重要的企業家精神,那就是堅持。正如王健林所說,“一個人沒有這種堅持、鍥而不捨的精神,太圓滑或者太容易放棄,是不會成功的。”

第三,在追求細節方面,卓越的企業家往往都是一個偏執狂。而正是因爲這個“細節”,恰恰能夠讓企業家變得卓越!我們經常說,爲客戶創造價值。而價值,包括基本價值和超值價值。基本價值只能讓客戶滿意,超值價值卻可以讓客戶舒服甚至感動。那麼,超值價值來自哪裏?超值價值就藏在細節中。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6

2012年,在揚州的國際酒店用品展上一張直徑10米、面積78.5平方米的鬆樂牌電動餐桌深深打動了組委會,經現場公證一舉創下最大電動餐桌的世界紀錄,獲頒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而這張餐桌正是出自婁底鬆樂自動餐桌廠。

然而,誰能想到這個擁有十多項國家專利的鬆樂自動餐桌的背後經歷了長達14年的研製期;誰又能想到,在資金最困難的時候家中的開支都是鄧卓瓊的奶奶默默支撐着。這種一心向往成功,卻又不知成功何時,且毫無退路的創業艱辛或許未曾經歷過的人根本無法體會。

“一個新產品從市場調查到研發,再到生產、推廣、銷售,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從1988年我父親開始研製,一直都是投入、投入,沒有產出,一直到2002年才研製出了第一張電動餐桌。”作爲全國第一家生產電動餐桌的企業,在創業初期,鬆樂經歷了艱難的研發與推廣過程。

“電動餐桌剛出來的時候,推廣非常非常難。”說起當時的情景,鄧卓瓊講了一個故事:“第一張電動餐桌研製成功後,我父親找到當時婁底最好的金香大酒店進行推廣,酒店李總連連搖頭嫌太貴,當時酒店的餐桌一般都是摺疊桌,頂多千把塊錢就能搞定,突然有人拿出一張一萬多塊錢的電動餐桌讓你買,確實很難接受。我父親就說,不用買,放在酒店免費用,用壞了算他自己的。這樣,我們第一張電動餐桌才找到一個安放的地方。不過,一個月之後,那張餐桌就被酒店買了下來。”

受到第一張餐桌售賣成功的激勵,我們又通過廣告、展會、網絡等推廣,同行的加入,慢慢地讓酒店接受,使電動餐桌成爲了酒店的必配品。

適時把握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打造電商平臺創建湖南卡馥萊。現在高端酒店行業受到一定的衝擊,電動餐桌行業需要做的是調整產品結構,考慮中低端酒店的需求,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近兩年隨着經濟下行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實體經濟也都舉步維艱,如何尋找出路,謀求轉型,也是鄧卓瓊一直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兩個出路,要麼給鬆樂餐桌插上移動互聯網的翅膀,要麼做適合移動互聯網的產品。”

“機緣巧合,我們找到了德國卡馥萊。他們也非常想進入中國市場,因此,我們組建了湖南卡馥萊作爲德國總部在中國的分公司,全權代理德國卡馥萊日化品在中國市場的推廣。

在鄧卓瓊看來。一個產品能否成功打開市場,除了品牌號召力外,還要有好的質量。“我的頭髮是比較挑洗髮水的,我想如果我都能用的話,應該很多人都能用。經過試用,感覺產品質量確實不錯,洗一次三四天頭髮都不癢。試驗表明卡馥萊的產品完全可以和國際一線品牌媲美,這也堅定了我們合作的信心。”

“現在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如果你還想一個人單打獨鬥去創業的話,成功的機會很渺茫。”歷經多年的創業,鄧卓瓊對如何增大創業成功機率已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爲在互聯網的今天,要推廣一個新產品如果還是用以前的方法來做必死無疑。“我們要順勢而爲,用微商+電商+O2O三種模式來打天下。一個好的產品,加上一個優秀的團隊,再用好的銷售模式來推廣,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7

“趁年輕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是馮戰斌的創業動力。馮戰斌曾在鄭州一家醫藥公司做了十幾年業務員,如今他是新密來集鎮一家農業觀光公司的老闆。從業務員到獨自創業,馮戰斌說這來源於一個靈感。

2013年偶然的一個機會,馮戰斌發現有一個村在土地流轉以後,整體做苗圃種植,他被眼前整齊壯觀的景象吸引,靈光一閃:“這就是我要苦苦找尋的創業項目,不僅能靠生態農業創業致富,還能守住家鄉的綠水青山。”

馮戰斌隨後回到自己的家鄉王堂村,找村幹部暢談創業規劃,向羣衆解釋土地流轉的種種好處,得到村幹部和羣衆的支持,先期流轉土地近110畝。之後,他又赴北京聘請農科院專家進行實地規劃。資金有限,馮戰斌動員整個家族之力前後籌資360餘萬元。最終,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佔地近110畝,涵蓋生態農業觀光、苗木種植、農業養殖、垂釣、養生休閒等多種原生態項目的農業觀光有限公司順利成立。

馮戰斌在園區規劃、育苗品種選擇等方面,結合專家意見,因地制宜,率先提出“生態、綠色、循環、跨領域科學結合、向土地要最大效益”的經營思路,如今,在苗圃育培區,種植有大葉女貞3000餘棵、桂花樹6000餘棵,另搭配有廣玉蘭、國槐等適應市場多種需求的樹木品種。樹種上了,馮戰斌又利用林下空地,通過綠色農家散養的方式,養殖烏雞3000餘隻,柴雞4000餘隻,黑土豬20餘頭。在蔬菜種植區,種植有黃瓜、南瓜、大蔥等不染一滴農藥的時令蔬菜;在經濟作物區,種植有紅薯、小米、綠豆、秋葵等不上任何化肥的優質作物;在垂釣區,規劃佔地約15畝的魚塘目前正在緊張施工。

說到今後目標,馮戰斌充滿對未來事業的憧憬:“就在上個月,剛剛又流轉過來80餘畝土地,下一步還要擴大園區規模,還想利用其他荒坡,再投入打造20個特色窯洞。”他說他要在新密打造一個集農業生態觀光、瓜果採摘、垂釣、一站式農家吃住玩等結合在一塊的多功能園區,吸引更多的人氣,打造新密最美鄉村……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對於創業者來說更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光環,卻沒有看到,在成功之後,他們付出了我們不曾忍受的艱難困苦。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8

24歲的張天一決定在北京開一家常德米粉店之前,已經出過書,還是一名專欄作家,在全國辦過巡迴講座,有一批忠實“粉絲”。

那年的高考作文,他寫的文言文作爲反面教材上了新聞。大二時他放棄學生會主席轉正的機會,創辦“天一碗”餐館,開了兩家連鎖店。從北外畢業時,他放棄可出國交流的.保研機會,以總成績第一名考取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攀。

2014年6月,即將研究生畢業的他,又召集了3位合夥人,在寸土寸金的北京CBD環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層,開了一家“伏牛堂”湖南常德牛肉米粉店,並宣稱“我們是‘90後’,爲自己上班”“用知識分子的良知,在他鄉,還原家的味道”。

37平方米的空間在同層的餐飲店鋪裏顯得十分侷促。爲保證質量,他們每天只限量供應120碗米粉,想吃得提前一天預約。下午3點,遠遠就能看見門口掛着的“米粉已售罄,歡迎預約下一時段”的告示牌。

小店的佈置隱約有日式拉麪店的風格。張天一很推崇日本紀錄片《壽司之神》。每來一家媒體採訪,他都重複一次,說自己也想像片中賣了一輩子壽司的小野二郎那樣,“經營一種生活方式”。

許多湖南老鄉慕名前來,但大都帶着“不太可能好吃”的心理。一天晚上,一位在北京定居多年的66歲常德阿姨慕名前來,她不懂預約,最終趕到時,米粉已經賣完。阿姨匆忙離開,沒過一會兒又回來了,手裏端着一碗從隔壁家買來的沒有湯頭的面,她讓張天一給她澆上伏牛堂的湯頭。她一邊吃着,一邊激動地說,足足16年沒有吃到這樣的家鄉味道了。

爲了這個味道,張天一和表弟周全幾乎嚐遍了常德的米粉。

那時剛過完年,家鄉的雪還沒化盡,天氣陰冷潮溼。兄弟倆走街串巷,想要拜師學藝。常德最大的一家米粉店當時正缺人,他們想混進去。招聘的阿姨瞅了一眼:“你們恐怕不是來打工的吧?”

兩人改變策略:到店直接開吃,吃完再說明來意。老闆們的迴應更直接,大多手一揮:“走走走,不給不給。”直到一家小有名氣的米粉店老闆願意收徒,卻開口要60萬元。哥倆只好每天繼續吃着粉。一個多星期後,終於有一家米粉店老闆願意低價收徒。兄弟倆大喜,很快,《伏牛寶典》誕生。

現在,柳嘯是伏牛堂的“賬房先生”,宋碩負責品牌推廣,周全當起了負責產品的“CPO(首席流程官)”,張天一是“堂主”。周全此前從未下過廚,切菜的動作至今還很生硬,手腕上貼着大大的創可貼。“咳,常有的事。”張天一說他們掙的都是真正的“血汗錢”。

伏牛堂火了之後,很多投資人主動打電話找過來,許以“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張天一卻一一婉拒。他想得很明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他覺得帶着宗教般的虔誠去將一碗牛肉米粉做到極致是“一件非常理想主義的事情”,是“上法”。盈利、賺錢是“上法”的副產品,“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設定爲賺錢,那麼結果只能求其中,得其下”。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9

很早很早的時候,XXXk還只有不到15名員工,那時有個叫SteveChen的傢伙幹了幾個星期以後決定這地方不適合他,想走人,去創辦自己的公司,做視頻那塊兒。

當初僱傭他的MattCohler就勸他不要走,“你在犯一個可怕的錯誤你知道嗎。XXXk前途無量!而外面已經有一坨視頻網站了。你這麼做的話會後悔一輩子的!”

Chen沒有聽進去,還是一意孤行地走人了,然後創辦了一個叫XXX的公司。SteveChen就是陳士駿。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0

1982年,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裏的第一次高考。不過馬雲並沒因數學不好而退縮,反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因爲在他的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着:x大學。

當那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馬雲也算創造了個小奇蹟,他的數學成績是1分。

心灰意冷的馬雲和他一個表弟一起去賓館應聘服務生,結果因爲長得有點兒歪瓜裂棗的意思,愣是讓老闆給拒絕了。沒辦法,他通過找關係,才做了一份給出版社送書的活兒。也許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但是這時候路遙的《人生》改變了馬雲的想法,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並在19歲那年,再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不過他的數學成績嘛……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馬雲的數學成績實現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長——19分!

接着,馬雲又開始了一邊打工一邊複習的日子。就這樣,到了馬雲20歲那年,他毅然參加了第三次高考。在馬雲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餘的老師對馬雲說,就你這個數學成績,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兒倒過來寫。無論這老師是什麼心態,馬雲是被刺激得夠嗆,他想出了一個絕招。

在考數學之前,馬雲背下了10個基本數學公式,考試開始以後就一個一個往公式裏套。用這種獨門絕技,馬雲這次數學的考試成績還真就及格了——79分。

雖然馬雲這回數學成績大幅提高,不過他總分數比本科線還是差5分。唉,也行啊,馬雲心想,有所大學上就不錯了,管他是本科還是專科,也算圓了自己的一份堅持。就當馬雲準備進杭州師範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

當年杭州師範英語系由於剛升到本科,以至於報考的學生竟然不夠招生數。於是校領導做了一個令馬雲感覺是天上掉餡餅的決定,那就是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於是,英語成績很牛的馬雲光榮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範。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1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懷遠縣城。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績不好,貪玩,愛看小人書,經常被媽媽訓。1977年恢復高考,史玉柱開始認真學習。

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浙x大學數學系。但在浙x大學數學系剛過了一學期,史玉柱就放棄了成爲陳景潤的理想。

“從圖書館借到《數論》,看了之後,我才瞭解到數學是那麼難。”和周圍同學比聰明,也讓史玉柱壓力很大。“尤其是長x以南的,成績好的並不想上清華、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們那個班裏聰明人太多,學習好的也太多了。”

就這樣,史玉柱的數學理想破滅了。他開始跑步,培養各種愛好。他每天從浙大跑到靈隱寺,18裏,然後,再跑回來,堅持了4年。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2

1977年,因爲一些不可抗原因,家在農村的俞敏洪高一下半學期才進入高中。上高中以後,俞敏洪功課明顯跟不上,但高考就要來臨了。複習了10個月左右,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當時的錄取分數其實很低,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別的幾門也不理想。

高考失利之後,俞敏洪沒有特別失望,家裏人也沒有給他什麼壓力,反正不行就在農村幹活。俞敏洪在家裏開手扶拖拉機,x秧,割稻,後來去大隊初中當了代課老師。1979年俞敏洪再度參加高考,他的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結果再度落榜。

一天,俞敏洪高中的一個英語老師告訴俞敏洪,xx縣教育局準備辦個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俞敏洪的母親到城裏找到幾個親戚打聽,x實了這個消息,就讓俞敏洪去報名。俞敏洪和20多個男孩一起住在一個連廁所都沒有的大房間裏。老師指定俞敏洪當副班長,這對俞敏洪是一個很大的促進,既然是副班長,學習就要認真,俞敏洪帶領大家一起拼命,早上帶頭起來晨讀,和大家一起背單詞,背課文,做題,討論,晚上10點半熄燈以後,大家全部打着手電在被窩裏背單詞。

1980年的高考開始了,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俞敏洪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語老師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說今年就你一個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結果被你自己給毀了。他認爲俞敏洪這麼快就交卷,肯定沒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確實只需要40分鐘。分數出來以後,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3

生於山西陽泉的李彥宏並不覺得自己小時候有多麼大的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樣,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過是在“隨大流”罷了。李彥宏的父母在晉東化工廠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彥宏有3個姐姐1個妹妹,他的靦腆溫和或許與姐姐們的寵愛有關。

父親常常帶李彥宏去看戲曲電影,爲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他的舞臺很小,只是家裏的那張牀。他常常把牀單圍在腰裏做戰裙,拿一根棍子當x耍,一個人不斷亮相。山西陽泉晉劇團招收學員時,他去了,劇院老師從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種靈氣,決定錄取他。

但李彥宏對戲曲的興趣很快就淡了。李彥宏的大姐在剛剛恢復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學,引得四鄰豔羨。相比於學戲,上學因爲正統而更具有吸引力。

19歲時,李彥宏奪得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爲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如今看來,李彥宏當時的決定高瞻遠矚,令人敬佩。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4

在一次著名企業家報告會上,一個年輕人問作演講的企業家:“請問您過去走過什麼彎路沒有?可不可以給我們年輕人指條捷徑,讓我們少走彎路呢?”

沒想到這位企業家乾脆利落地回答道:“我不記得自己走過彎路,我只知道自己一直走在成功的路上。一條直線就能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就像山頂一樣,哪裏有什麼直路可以走呢?”

所有人都想找到一條到達山頂的捷徑,所以人們常常追問已經登頂的人,哪一條是直通山巔的捷徑。那些從山頂下來的人卻說:“上山的路哪有直通山頂的,所有的路都是彎彎曲曲的。想要到達頂峯,在沒有路的地方可能還要與懸崖峭壁作鬥爭。”

到達頂峯沒有什麼捷徑,成功的路絕不會一帆風順的。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夢想坐以飛機的速度達到成功。上帝是公平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經歷過一些,才能懂得一些。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5

初見高先鋒與魯華芳,是在他們的旺鋒養鵝場。這個農場毗鄰寧波市慈溪周巷水庫,四面環水,還被大塊綠色的農田圍繞起來。魯華芳身着一件粉紅色的連衣裙,精緻優雅,輕柔地喚着丈夫把車裏的水果拿出來,高先鋒則顯得沉熟穩重。

他們與平常的90後夫妻無異,喜歡在朋友圈裏曬家裏的兩個孩子,也喜歡各種旅行。他們還是網絡創業者,堅持在淘寶上賣法式鵝肝,並且銷量在整個淘寶網裏獨霸鰲頭———去年的銷售額超過300萬元,今年預計在400萬元左右(約佔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夫妻倆有條不紊地經營着養鵝場以及線上線下的店鋪,在其他90後上班族休息的節假日裏,他們常常要忙到凌晨一兩點鐘。

緣起

客戶一句話讓他開拓一片新天地

魯華芳是蕭山人,高先鋒是慈溪人。兩人大學時讀的都是市場營銷,因此認識,繼而發展成了戀人。魯華芳一口流利的慈溪方言,她靦腆地說:“嫁到慈溪後,與先生共同經營法國朗德鵝的事業,學會慈溪方言是必要的,雖然最初對我來說,這也是個門檻。”

起初,兩人只是單純在線下推銷法式鵝肝,偶然間遇到的一位客戶,成了他們進入電商領域的催化劑。

年初,一位寧波客戶在年貨展銷會上看到他們的產品,表達了購買意願,並問他們是否有網店。這句話爲高先鋒開啓了一個全新的思路,當年3月份,高先鋒就在淘寶上開了一家鵝肝專賣店。

魯華芳聽到這裏,突然俏皮地打趣道:“你好像沒跟我說過這個事情噢,我一直以爲是你自己想到的。”

初涉電商,夫妻倆做過許多瘋狂的事情。魯華芳透露:“當時生意處於一種不上不下的狀態,僱一個客服不太划算,包產品的工作就由我去做。”當時,她第一胎已經懷孕四五個月了,孕期反應十分劇烈,常常是一邊頻頻起身去吐,一邊還要忙着工作。直到後來,飯也吃不下,只是一個勁地吐,吐出來的是酸水、膽汁,甚至是血。說到這裏,她頓了一下,略帶慚愧地補了一句:“現在想想,感覺蠻對不起大兒子的。”

越來越多的成交記錄帶給兩人信心,高先鋒與魯華芳開始思考更多的商業模式,將法式鵝肝的市場被徹底打開。

產品

從整塊營銷到私人定製

在談到電商上銷售的鵝肝產品時,魯華芳總是嚴肅地反覆強調:“我所認爲的電商一定要有實體作支撐。比如我們,就有一個養鵝場在支撐。”

爲此,她還特意帶人到養鵝場參觀。在繞過一條幽靜的小走廊後,喧鬧的鵝鳴聲傳入耳中。魯華芳指着鵝羣介紹:“我們會把小鵝、中鵝和大鵝分開,這裏是大鵝的養殖地。一般把鵝養到4~5個月後,就可以取肝了。”在實體的堅強支撐下,他們向客戶提供的都是當天取的新鮮鵝肝。

由於鵝肝的烹飪具有相當的門檻,夫妻倆決定拓展市場———銷售烹飪好的產品。魯華芳一邊不好意思地笑着,一邊分享最初的“小傻事”。“當時我們賣的都是一整塊鵝肝,居然真的會有人來買。”

後來,越來越多的顧客反映說,一整塊鵝肝吃起來不方便,也不易儲存。“於是,我和先鋒就想出了給鵝肝分片包裝的辦法,將其分成若干塊,每塊都用密封袋裝好,消費者可以隨吃隨拆。”這種細緻貼心的服務,自然受到了顧客的好評。

顧客的要求遠不止這些,於是,夫妻倆根據顧客的不同要求,對鵝肝進行差別化烹飪,甚至連醬汁都分了好幾種。高先鋒認真地說:“只要顧客在購買時提出要求,我們都能爲他完成定製服務。”

營銷

o2o“雙行道”帶動銷售量

說到營銷方式,夫妻倆談興更濃,甚至還夾雜着討論和爭論。

高先鋒說,他們的經營模式也分線上線下,線上是網店,線下則是農場、實體店和廚師配送公司。夫妻倆一致認爲,用單純的o2o模式來形容他們的銷售方式是不準確的,用“雙o2o模式”才更加貼切。

所謂“雙o2o模式”,是指一方面顧客可以在實體店中看到鵝肝後,再通過線上來購買,價格自然更便宜;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顧客在網上下單後,希望能夠到實體店驗貨、取走。這種模式能增強顧客對他們的信任,自然也會帶動銷量一路向上。

“對於營銷模式,我們也從未停止學習。”說這句話的時候,魯華芳的雙眸泛着光。在慈溪市團市委舉辦的“首屆青年創業大賽”上斬獲金獎後,他們一直在參加各種創業比賽。最瘋狂的是,魯華芳又懷孕了,她竟然挺着大肚子去參加慈溪市和美杯青年電商創業大賽。

幾次下來,魯華芳被戲稱爲電商“鵝娘”,她總謙虛地說“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我們全家人的功勞”,這也成爲了她的口頭禪。

魯華芳坦言,熱衷參加各種比賽,主要是在與其他選手交流過程中,可以收穫更多的靈感與想法,而不是做一隻井底之蛙在方寸之間自鳴得意。

傳播

一片鵝肝的小“心機”

在事業做得正紅火的時候,去年,夫妻倆發現一些劣質鵝肝產品混入市場,想要複製他們的模式來盈利。“發現這個現象着實讓我們大吃一驚,劣質產品會令消費者對法式鵝肝的印象變差,甚至會讓整個市場都被做壞。”魯華芳說。

兩人突然意識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於是,他們讓自己的所有產品都穿上了朗德康特有的包裝以及產品二維碼。

魯華芳還發現,最好的傳播介質其實正是產品本身。“1斤重的鵝肝通常可以被分爲40~50片,搬到餐桌上一定能讓每一位客人吃到。那麼每一片鵝肝都能輻射到一個顧客,吸引他去詢問這片鵝肝的來源。”魯華芳展示了網店二維碼,“這個時候,只要掃一掃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找到我們。”

據說,曾經有一位代辦酒席的廚師向他們反饋,有幾位外地來的客人吃到鵝肝後,立刻就被“征服”了,找人詢問可以從哪裏買到。這件小事,讓兩人開心了好久。

服務

“肯吃虧”的售後服務原則

“在互聯網時代,執拗着不肯吃虧可能會‘逼’走一大部分回頭客。”這是兩個人信奉的圭臬。

“消費者收到破損的鵝肝可以無條件進行退換,造成的損失由公司承擔。”魯華芳反覆強調,做好售前服務不稀奇,做好售後服務纔是令企業名聲遠揚的最佳方式。

在淘寶上你無法選擇自己遇到的顧客,卻可以堅持自己的服務。魯華芳舉了一個例子,“有個顧客說我們的鵝肝不正宗,我們說,退款可以但我們收回這個產品,收回來一看,他已將鵝肝吃得所剩無幾了,但他仍然強烈要求退款,我們最後還是統一退給了他。”真誠的服務自然會贏得絕大部分顧客的青睞,許多人都成爲回頭客,並且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客。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6

“一個人的成功不叫成功,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才叫真正的成功。”一一鄧明善

十多年前的鄧明善,一個在廣東打工的普通農民工,每個月400元的收入,今天的鄧明善,中科創意產業園董事長,他讓一張照片在不同材料上產生各種神奇效果,他的全景奇畫王國,創造了1,5億元的驕人銷售業績,成爲中國青年創業百強精英人物。初中文化,農村青年,他的成功路確實是有着傳奇的色彩。而走進他的世界,纔會真實地感受到,那些辛酸與拼搏,激情與感恩是鐫刻在其生命中的。他的身上有許多標籤:農民工、青年、殘疾人、發明家、創業先鋒……

我的夢想我要創業

因爲家裏窮,孩子又多,鄧明善初中沒有讀完就被迫輟學,並外出打工,掙錢彌補家用。1993年他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 廣東東莞,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第一次來到廣東,人生地不熟,又沒有什麼太高的文化,只能做苦力活。他先是來到一家建築公司當小工,月工資400元,因爲個子小幹不了重活,常被工頭責罵。半年以後,他來到廣東某禮品廠當學習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靠勤學苦幹,掌握了一定的技術,隨後到了東莞的一家印刷廠聘用他做技術員,工資待遇有了提高,生活工作基本穩定下來。

追求成功是每個人的夢想,誰都渴望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鄧明善不甘心一成不變的打工生活,1997年他果斷辭職。他用5000元接手了一家複印店。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客戶來到店裏,拿出一張名片,問能不能製作?客戶說這名片是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他想定做1000張。鄧明善看到這張名片時,立刻被它的獨特所吸引,從側面看一幅圖片、從正面看又一張別的圖片,可相互變幻,還有點空間感,奇妙無比。但是找遍了東莞甚至整個廣東,多數人都沒有見過這種奇特的名片。

雖然這張單子卻最終沒有做成。然而通過這件事,使他對這種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的鄧明善已經意識到這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目前國內做得很少,所以這是切入這個領域的一個絕佳的機會。長期以來,成像領域一直都有專業技術人員在不斷攀登技術高峯,他們做不了的事情,難道鄧明善能做出來?一個初中生去做專家才能做的事情,他要付出的艱辛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我是半面人我不認輸

鄧明善對這種新型技術的研發到了醉心癡迷的程度,但就在他滿腹激情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時,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在一次產品研發過程中,一瓶硫酸不慎落到了鄧明善的臉上,強烈的化學腐蝕,令鄧明善的面部皮膚嚴重損壞,從此,他成爲一名“半面人”。

如果說,沒有經歷的男人或許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男人,那麼鄧明善的經歷可以寫本自傳了。曾幾何時,“殘疾”這個詞是他心上的痛,爲了一項發明,毀容幾乎毀了風華正茂的鄧明善。曾經一度,他不敢與人正視,因爲他的半張臉,和一個聽不到的耳朵,他被人恥笑過、排斥過。但鄧明善相信這種新型技術一定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他決不會放棄他的選擇。他一方面請教專家,一方面將國內現有的技術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同時他自己做試驗搞研究。在這段時間裏,他做試驗產生的廢品就達數噸多,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多的時間下來,他已經在立體畫領域小有成就。由於已經有了先期的技術積累,他的研究很快進入了快車道。2006年,代表最新成像科技的全景奇畫研製成功,這是鄧明善人生事業的一個輝煌時期。

這項用巨大的身心創傷換來的發明,讓他不但實現了人生舞臺的華麗轉身,由一個從山裏走出來的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爲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而且爲世界成像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爲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成像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商機。如今,我們看到經過歷練的他全新蛻變。他微帶自嘲地說,以後要將“半面人”設計註冊成爲商標。

除了空氣和水,無一不被征服

鄧明善開發研製的全景奇畫,是當今成像行業中照片、圖片、印刷品表現的最高形式,代表了成像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它採用了視差營造、景深拓展、層間優化、多維展示等先進技術,能將任何普通的畫產生神奇變幻效果,震撼人心,開創出新的藝術境界,號稱“有生命力的圖像”、“紙上動畫”。產品防油防水、不沾灰塵,薄如一張紙,百年不褪色,徹底顛覆了傳統成像製作工藝,是一項劃時代的技術創新。

全景奇畫開創了成像技術的新時代,將爲廣告行業、印刷行業、包裝行業、室內裝飾畫行業、工藝品行業、攝影等行業帶來革命-眭的影響,推動這些行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市場應用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全景奇畫開發成功後,鄧明善開始將目光從紙上做畫轉向在其他材質上做畫,他對新型制畫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又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鄧明善想到了把各種技術進行全面融合,爲此他發明了一種新的石畫製作工藝——神奇石畫。不僅普通的磚塊,石板上能印畫,而且,在瓦片、玻璃等特殊的物體上都能印上畫。

鄧明善的制畫技術已經可以延用到各種媒介物質上,用他的話說,除了空氣和水,任何物質都可以制畫了。

領軍,複製創業之星

“兩年內幫助一萬人成功創業,創業帶動就業超過十萬人。”鄧明善說,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說辭,你會看見事實的見證。

記者面前的鄧明善,早已不是當年的打工仔,也早已褪去塵世浮華,他的中科創意產業園總部地處北京cBD國際商務中心東區,從一個園區,已發展到4個分園,總佔地120畝,辦公場地及廠房超過了10萬平方米,是一個專業以創新科技研發、創意產業孵化、精品項目推廣、技術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自主產業園區,專業致力於數碼、創意、影像、廣告、裝飾、禮品等各類項目創業孵化,目前已成爲國內較高知名度的創意產業基地,成爲中國創意產業先鋒企業。

經過十餘年發展歷程,鄧明善和他的中科創業產業園始終秉承“創業帶動就業”、“爲創業者服務”的至上原則,開創了“一臺電腦創業”的模式,幫助了上萬名創業者成功創業,並提供一條龍式的創業服務12011年初,鄧明善與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共同成立了“中國創業就業扶助基金”,發起中國創業就業扶助工程,旨在幫助更多有識之士實現成功創業或再就業夢想,致力於傳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臺,以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2011年3月中科創意產業園與北京大學聯手、吉利大學、華西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共同探討設立成功創業課程,並將中科創意產業園設立爲多所大學的創業培訓基地。

有人稱鄧明善是創業教父,鄧明善笑着迴應說:“一個人去闖,去奮鬥是寂寞的,孤獨的,倘若能幫助到他人,那真是一種幸福,很奢侈的幸福。”“我經歷過苦難,所以我想把我奮鬥出來的果實能夠與現代青年們一同分享,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7

中國人的性格具有深刻、廣闊、單純、細膩、重情等特點;品格包括氣質、道德品質、意志等因素,體現人在一定社會中受教育和自我修養的文明程度;資格包括能力、尊嚴、價值、地位、權利等因素,體現人在一定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不同的人格,造就不同的社會;不同的社會,打造不同的人格。而企業家人格則是衡量一個企業文明進步與發展狀態的標誌。

企業的成功是由無數個成功個體所組成的,我們期待着成功。成功使我們每個個體從自然人轉變成了組織人或企業人,從而演變成了富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人,但這個轉變是個曲折而又漫長的過程。

正直、公正、信念、恆心、毅力、進取精神等等優秀的人格品質無疑會提升企業家的影響力和個人魅力,從而擴大其追隨者隊伍。物以類聚,企業家的個人價值觀會吸引着具有同類價值觀取向的人凝聚於組織,增加對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企業家的人格和價值觀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組織成員,成爲組織默認的行爲標準。具備優秀價值觀和人格的企業家會使組織成員對其產生敬佩、認同和服從等心態,其影響力無疑會不斷得到提高。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現代企業職業經理人體系建設被逐步提上日程,很多學者開始對現代企業家的生存與發展這一問題倍加關注。

中國企業家隊伍的成長,是在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快速變革的背景下進行的。在這種不斷變革的環境中,企業家隊伍的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增強企業家羣體對於環境的適應性。在經濟全球化、社會經濟環境不斷變革的背景下,創新成爲國家強盛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企業家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對於推動企業和全社會的創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爲中國企業家,我們應該正確認知企業人格的未來,不斷在一次次成功之後審視自我人格的缺陷,讓它在市場人格、情場人格和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18

當全球其他的電腦製造廠商正在經歷着銷售低迷的痛苦時,戴爾電腦繼續着繁榮。當它遍及世界的出貨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長18%時,其他廠商的出貨量則下降了4%。37歲的邁克爾·戴爾至今已經在其創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裏擔任了將近20年的首席執行官。戴爾計算機在1984年成立時註冊資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2002年《財富》雜誌的全球500強中,戴爾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爾公司爲何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直接面向顧客銷售的“直接模式”和對顧客進行分類的“市場細分”方式是其兩大法寶。但實際上,這都取自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少年時的偶發靈感。

當邁克爾·戴爾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發生了興趣。在他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爲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託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這讓邁克爾戴爾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穫,即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絕對值得采取一些行動。在嚐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後,邁克爾戴爾在稍大後的創業嘗試中,把這一“直接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初中時,邁克爾·戴爾擁有了一臺蘋果電腦,並迅速將興趣轉移向電腦背後的商機。不久,他注意到了商業用途更多的IBM個人電腦。他熱切地學習一切有關電腦的知識,利用賣報紙所賺到的錢來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後賣掉,獲取利益,接着再改裝另一臺。這期間,他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很沒有常規。一臺售價3000美元的IBM個人電腦,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買到。而且,大部分經營電腦店的人不太懂電腦,並不能爲顧客提供技術支持。而他當時已經買進了一模一樣的電腦零件,並把電腦升級後賣給認識的人。於是,邁克爾戴爾涌現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夠跟那些店去競爭,因爲沒有中間商,所以自己改裝的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的上的優勢,即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在他開着用賣報紙的錢賺來的白色寶馬車,後座載着三部電腦,成爲得克薩斯大學一名另類的大一學生後不久,他認識到電腦將成爲20世紀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機會。當時,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戴爾則想憑藉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爲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並希望藉此成爲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爲“戴爾計算機公司”。

支撐學生時代的邁克爾·戴爾鼓搗計算機的資金,來自於他從16歲開始的一份賣報紙的業餘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爲《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接着,他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啓迪他日後創造了“比顧客更瞭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