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通用】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通用】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時代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一、課程性質

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之一。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爲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設定爲九個級別並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這種設計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能力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課程要求的有機銜接,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四)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爲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着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髮展與完善。

(六)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2

在新課改下,高中歷史不再象舊教材那樣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時間先後順序,從古到今,從中國寫到世界,把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內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節裏,而是以“專題”的形式,將古今中外的歷史編成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三個必修和數個選修教材,這樣更接近於大學歷史專業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生能夠系統地把握某一專題的歷史知識。作爲高中歷史新課改的第一線教師,我們該怎麼辦?我認爲應該完成三個轉變。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學校教育要成爲真正“活的教育”,成爲真正培養人的教育,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對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對新課改、面對新教材,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當務之急。假如還是一味地認爲學習歷史就是爲了考試,那就違反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歷史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考試的層次上,更多地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繫歷史,分析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後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再是培養只會考試的“書呆子”了。 新課改下的教育是真正意義上的“授之以漁”的教育。

2、轉變備課方式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歷史新教材的特點,我們在備課時將必須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資源,因爲網絡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利用互聯網絡,查找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覺好的材料。加強電子備課,這樣不但提高了備課效率,也提高了備課質量。加強集體備課,優化個人備課。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然後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這樣,備出來的一節課,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

3、轉變課堂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方法極爲重視,明確提出要教師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填鴨式”的課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當今的教師應該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網絡教學和在課堂教學中假設活動情境進行情景式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兩種較好的方法。

以上僅是這兩天學習和以往經驗的點滴體會,願與各位同學共勉。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3

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了爲期兩天的培訓,對於初中地理新課改感受頗深。現將幾點感受說出來,以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首先,新課改要求教師和學生要注意各自角色所發生的變化。原來,舊的課堂教學都是教師收集有關教學方面的圖片、地圖、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但是,現在這些內容都要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這些材料,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兩者的地位悄悄的發生了變化,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學生的視覺感知,讓學生去看、去描、去畫。人在認識事物時,第一印象最重要,要讓學生髮自內心的愛學地理,千方百計吸引他們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亞洲地形時,先讓學生聽聽歌曲“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學生們聽完歌曲後心潮澎湃,爲生活在亞洲而感到自豪,同學們在這樣一種情緒中去學習,效果顯然要比老師呆板的講解好的多。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從衣、食、住、行感知地理知識無處不在,而且要用優美、壯觀的圖片打動他們。

2、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常識積累,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只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教學才能引人注目,教師才能受人欽佩。如熱帶沙漠地區,阿拉伯人傳統服裝,是寬大的白色長袍,頭戴長紗,主要是適應本地炎熱乾旱的氣候。我國藏民的長袍腰間,主要總是喜歡把一隻袖子掛在腰間,是爲了適應溫差大的氣候條件。使學生掌握旅遊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環境尤其是氣候條件,準備好恰當的衣服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特產與交通條件需要豐富的地理知識。

3、在學習過程中,營造開放的思想空間,讓學生去玩、去動、去演。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活動內容爲求活提供了有效的空間。所謂地理教學活動,就是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具有活動性的地理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思考、實踐,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的教學形式。如亞洲的地形特徵不是老師一句話點出而已,而是讓學生們談《亞洲的地形圖》《亞洲地形剖面圖》《亞洲地形模型》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總結、歸納出亞洲的地形特徵,這樣全體同學參與得出的結論,學生理解記憶較牢固,而且增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該教學模式倡導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方式,與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自主、研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4、在學校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溫度帶教學爲例,應準備許多種教學軟件,包括反射投影儀、幻燈片、教學地圖。幻燈片製作選材要典型,能形象升動地提供給學生直觀的概念。

5、勇於實踐,實現學習方式多元化。我們不能只抓課堂而放棄課外,老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檢、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要

把所學的用到生活當中去,學生可以通過探險、實驗、野外實習等來獲得更廣泛的地理知識。這樣讓學生走出去,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用地理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能力,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是一項長期的、艱難而又複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新課程也在不斷推進,作爲一名地理教師,應當根據新理念對過去的常規教學觀念和方法進行重新的審視和思考。新課程的變革體現出來的絕對不僅僅是教材的變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一種轉變和改革。我們應該儘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和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4

爲促進初中歷史課改經驗交流,探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切實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益,9月29日,由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全市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會在渤海中學隆重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聆聽了渤海中學賈榮豔老師和高保新老師的兩堂示範課,兩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穫和體會。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創造高效課堂不亞於行軍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分秒必爭。要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爲重要。兩位教師都採用學案式的教學方式,賈榮豔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採用印發學案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學案設計了學習目標,重難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收穫平臺等環節,課件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又緊扣教材重難點豐富了課堂內容。高保新老師的《蒸汽時代》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三個自主學習問題,每個自主學習後緊接着設計三個思考探究問題,環環相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從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設計及課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做了大量課前的準備工作。

巧思妙引,化難爲易

有創意的引導,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很快投入對問題的思考。從而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賈榮豔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大清國比作病入膏肓的病人,分析洋務運動背景,目的、人物,形象的比喻,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洋務運動內容是重點,這一環節賈老師具體劃分了四個藥方,同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時利用根基腐爛的大樹嫁接蘋果的.漫畫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可謂是教學設計的巧思。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的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布鞋和皮鞋,聯繫生活,使學生初步感受工業革命,誘發學生內在的知識潛能,可謂是教學的妙引。

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爲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此次兩位老師都以學案導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點,然後通過小組合作,提出並解決問題。在學生學習、合作的過程中,老師也在巡迴點撥、提示、交流。當問題提出後,先把權力交給學生,由學生回答,學生解決不了的,由老師通過講解或補充資料,來幫助解決。

學習大事,必作於細

做於細,首要的一點就是抓具體。教學過程是有諸多具體要素構成的,這個特性決定了課堂就是抓具體。具體了才能突破,具體了才能深入,具體了才能落實。賈榮豔老師在《洋務運動》學案中設計了學法導航提出了內容、方法、要求、時間,可見對課堂做了細緻的研備,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中教授瓦特改良蒸汽機一環節是特別強調了“改良”兩字並提示了蒸汽的“汽”的寫法,可見老師對考點易錯點把握精準,細緻入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觀自己,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鑽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並且在備課時儘量地讓我們的歷史貼近生活。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聽課學習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我的學習、反思的熱情一直都受鼓舞於老師的高超教學技能和細緻的教學思路,張弛有度、開合有法,我將以今日之所學爲我將來之所用,如此亦不枉此行。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5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基礎教育改革必須着力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爲此《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啓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交流,豐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發展思維和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慾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地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爲學生的負擔。爲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探究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樂於學習。比如上《月光曲》這一課時,要學生閉上眼睛,播放音樂讓學生仔細聽,然後問:剛纔你們聽到音樂時想到了什麼?有的學生回答:剛開始舒緩優美的旋律讓人猶如在清風明月中散步。有的學生回答:中途激昂雄渾的曲調就像大海的驚濤駭浪。這時我說:美妙的音樂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一起欣賞吧!這時學生迫不及待地觀看海邊月夜的錄像資料,當學生看得如癡如醉時,我滿懷激情地朗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在這裏巧妙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又特意讓學生先聽後看,激發聯想,也激發探究《月光曲》美妙深遠的.意境的慾望,爲感悟音樂與文字的聯繫搭起形象直觀的橋樑,使學生身臨其境、聽其聲、觀其境,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在歡樂的心態中學習知識。

二、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要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以大語文觀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提供自讀自悟的機會。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鼓勵學生大膽地試着講,老師適當點撥、引導、精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有利於學生主動再創造,有利於學生猜測與驗證。如教學《豐碑》一文時,我將學生質疑提出的問題經過篩選歸納,成爲兩個問題:

(1)豐碑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2)軍需處長爲什麼成爲一座晶瑩的豐碑?我以這兩個問題爲憑藉,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我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通過讀、畫、圈、批、注等方式積極參與自學,主動尋求知識,培養能力,既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組織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討論的時機,積極、有序地組織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及時抓住並利用有價值的信息,參與各組的交流討論,巧設懸念、精要點撥,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效果。例如教學古詩《遊園不值》時,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讀詩句、看插圖、聯繫註釋想詩意;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以小組爲單位按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並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小畫家、翻譯家、朗誦家、故事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表達對詩的感悟。然後再讓小組推薦、學生彙報學習結果,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與彙報的學生進行自由交流,教師只在關鍵處進行點撥、調控。這樣學生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鬆愉悅、樂於探究的氛圍中學懂古詩,而且在課堂中構建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形式交互進行的立體型的交流網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課堂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多元化感悟。

四、善於質疑問難、敢於探究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宋朝思想家張載說:於不疑處讀書,定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喜悅。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即使是無疑也要尋疑,將自身置於特定情境之中,從教材中發現問題,主動、大膽地圍繞課文題目、課中文句、課文插圖、課間空白等內容質疑,並且要引導學生對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教學《理想的風箏》一文時,讓學生自讀課文質疑,這時一個學生提出:爲什麼文章開頭要寫春天萬物復甦的景象而不直接描寫劉老師的外貌?這時教師不急於回答,而是組織學生聯繫課文中描寫劉老師的兩件事反映出來的人物精神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白,文章開頭的景物描寫並非閒筆,目的是借春天的生機盎然襯托劉老師樂觀向上、充滿朝氣與愛心的精神境界。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樂於探究,敢於探究。

總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更新觀念,轉換角色,依據不同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喜歡語文、會學語文。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6

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要轉變教師角色,要改變原有的師生關係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到與學生平等,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實現有效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成爲有意義學習,不僅要記住所學的知識,還要理解並且會應用。

高中物理教學提倡探究式教學,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完成教學活動,改變那種自編自導自演的教學方式。要通過教學的實施,讓學生體驗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如何產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學會使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要求教師實施有效的實驗教學,要實施好演示實驗教學、學生分組實驗教學和學生課外實驗教學。實驗教學要求教師精心準備,學生分組實驗還要求學生認真預習,要在實驗前明確實驗的目的,直到實驗要做些什麼,寫出實驗步驟和,並畫出實驗表格等,而不是盲目的實驗。同時要祖師好學生在實驗中的合作。教師還要結合教學的需要,開發物理習題教學要注意習題(作業題)的選擇,不能過難,習題選擇要聯繫生活,要形式多樣,可以讓學生寫學習心得,讀書筆記,觀察筆記,開展學生課外實驗,並寫出實驗報告,開展學生討論,或者組織學生開展學生論壇,甚至可以讓學生組織教學等。而不再是侷限於書面的作業形式。

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多媒體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結合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和開展的需要,不能過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更不能對多媒體教學形成依賴,要結合實物教學和實驗教學,不能濫用多媒體教學。最好能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自行開發多媒體課程資源的開發。

教師在教學評價上要做到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的反應作用,而不再是注重甄別、選拔作用。教學評價的主體和形式也要多元化,要讓學生自評、心得體會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家長和社區評價相結合。

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展,尊重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

教師還要通過教學設計,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來提高教學效率,要在每節課所講的知識都儘可能讓學生學會,理解,而不是每節課講很多的知識,或者用大量的教學時間來教學,學生卻仍然學習效率低下,這樣的教學是很難提高效率。簡單地說就是在有效的時間內教的知識要能讓學生真正接受。

教學的有效性有賴於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教學規律,尤其是學生學習的規律,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只有這樣,纔可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教師還要不斷學習物理學科的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和物理教學法的知識,要不斷提高我們的專業素養。這樣我們才能在教學中不斷提高我們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水平。我們要有大教育的思想,要着眼於整個教育事業,而不能只是爲了應付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有探究意識,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教師在學習上要做好學生的典範,做學習型教師、研究型教師。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開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開展,國際競爭日趨劇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根底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開展的根底上實現有個性的開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開展尤爲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7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課堂改革恰如一陣春風,吹遍了烏蘭察布,吹進了我們的課堂,使沉悶的課堂充滿了活力。

20xx年的春天,由中國教師報主導的課改順應時代潮流,已經進入到了第三代。第三代課改的核心要義是從改變教學的意義走向改變教育的意義,從研究課堂走向研究教室,從課堂教學走向自主學習,從知識傳承走向知識創新。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疑難多,困惑多。一路走來我們很辛苦。然而付出就有回報。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走進安徽銅都雙語學校進行觀摩、學習,在體驗式培訓中接觸了最新觀念。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聽、評課、研討活動,爲我們提供了互相學習的平臺,也指導着我們每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我們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新課堂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重新定位,走進新的角色,改進自己的教學。爲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找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一年多的櫛風沐雨,終於摸索出一套適合我校教學實際的“四環20字”課堂模式,即: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質疑評價、總結提升。

新課堂中,教師不再是以前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直接參與者,教師應稱其爲“導學教師”。講課應該稱其爲“課堂學習”“指導學習”。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依照導學案自學,找出學習困惑,圍繞困惑對學、羣學、尋求幫助。以小組爲單位小展示,根據小展示進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對於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要進行“三查”即查自學的進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對子查,讓每一位學生都過關。

我們教師觀念、方式的轉變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的能動性、創造性。才能真正得到張揚、提升,才能成爲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的有責任的人。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被看成本次課程課改的顯著特徵和核心任務。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作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課堂改革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爲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該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生由過去被動學習的客體地位轉變爲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如今,通過課堂改革,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爲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學生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習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了,變得愛學習,更愛展示。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社會將如何生存”,這是美國商界一名人士的感嘆!這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會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教學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嘗試,我們的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合作意識好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我校教師深刻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還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8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爲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以綱爲綱,以本爲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鑽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爲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脫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爲“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這樣纔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爲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爲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1)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啓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2)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爲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爲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