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社會心理學心得

本文已影響 2.53W人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會心理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會心理學心得

社會心理學心得1

今年涉獵了心理學範疇的多本書,如《社會性動物》、《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人性的弱點》、《自控力》,但是都不如《社會心理學》全面,翻譯流暢,讀起來不像《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語言晦澀,排版和內容也比《社會性動物》更能讓人愛不釋手,大量的例子、名言、漫畫、表格讓人進一步理解書中的觀點。

在內容方面基本上涵蓋了《社會性動物》、《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這兩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心理學的範式教科書。這本書反反覆覆、讀讀停停持續大半年,是目前讀過的最厚的一本書,很高興自己堅持讀完了,並且以後還會反覆翻閱。也是因爲這本書,開始學做思維導圖,日積月累,最後完成的時候也驚歎於自己的耐力。

相見恨晚的同時也感謝自己在這個年紀讀了這本書,更夠更全面的看待社會,更包容、多方位的`看待他人,更重要的,進一步瞭解了自己,瞭解“人”的多樣性、複雜性,希望自己能夠更好的學以致用,學會和自己相處,接納自己愛自己。

社會心理學心得2

作爲一名幼教工,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

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小學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 3 -兒園學的小學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着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的心中。

社會心理學心得3

1、焦點效應與透明度錯覺:

我們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

這可能造成對於他人行爲的過分解讀,而理解這一點可以幫助自己緩解不利情緒,要清楚你所表現出來的尷尬或緊張別人很可能並未察覺。

2、預測誤差:

我們常常低估我們完成一項任務的時間;也常常高估情緒事件的持續性影響。

這意味着我們對自我的認識是有侷限性的,想要準確預測行爲最好參考過去在相似情境下的行爲,不能僅憑臆想。我們有較完善的心理免疫機制,使得重大事件帶給我們情緒的影響很可能比我們曾以爲的要輕微得多。

3、自我服務歸因:

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而把壞的結果歸因於其他。

就像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時候,我們常會將原因歸於我們超乎尋常的才智和品德;但當我們失敗時,我們會覺得自己的失誤是普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

這能夠保護人們免受抑鬱,幫助緩解壓力,並讓我們認爲自己比真實的更優秀,激發我們努力去自我實現。但過分地高看自己就顯得狂妄和傲慢了,而與之所對應的謙卑,並不是看輕自己,而更像是不太在意自己,一方面讓人們爲自己的專長而欣喜,另一方面也真誠地認可他人的專長。

4、自我妨礙:

我們會通過設置障礙來阻撓自己獲得成功。這個行爲看上去是自己拆自己的臺,但其實自我妨礙並不是爲了破壞自我而是保護自我。

因爲害怕失敗,我們可能在任務剛開始時不好好幹,以此不讓自己產生過高的`期望;因爲害怕失敗,我們在關係到自己形象的困難任務中不盡全力。盡全力失敗了比因耽擱而失敗更令人泄氣,如果在重重阻礙下我們竟然成功了,那對自己的信任會更加堅固;而如果失敗了也不會因此懷疑自己的天賦和能力,自己的自尊也不會受到損害。

5、錯覺思維:

我們常常在隨機事件中找規律,當我們期待發現某種重要聯繫時,我們很容易將隨機事件聯繫起來,以此來支持自己的信念。

假如我們相信事件相互關聯,我們更可能會更注意某些支持性的證據。就像答主高中時每當體育課因爲下雨取消就會記憶深刻,那時候我甚至總結出了體育課那天多半會下雨的經驗,現在想想體育課和下雨之間當然沒什麼聯繫。

而這種將隨機事件建立聯繫的行爲往往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控制錯覺,認爲各種隨機事件受我們的影響。這種控制感會讓人很爽,但它也能讓你沉迷在小概率事件的謎之自信中,比如賭博。

我認爲,這些內隱的思維習慣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說,能適應當時的環境就是有利的,能在進化中被篩選出來就說明它有它存在的生物意義。很多時候用自我意識去幹涉這些習慣並不一定有利,但能瞭解這些習慣確實能幫助我們提升生活體驗。

社會心理學心得4

見習目地:學習培訓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參加新教材的試驗,把新的教學理念融進到具體課堂教學中。推進和應用學過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能,得到文化教育和課堂教學上的單獨工作中及其和人協作的工作能力。

序言:歷時8周的文化教育見習,的確意義非凡。根據本身的爭得和各個方面的幫助,我不但榮幸到鳳崗銀星院校做一名實習老師,更幸運的是我都能到英才學校(東莞市知名的私立學校)和油甘浦實驗學校參觀學習,這毫無疑問要我得到了大量豐富多彩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的機遇!儘管在具體工作上碰到了很多的艱難,但在指導教師以及他在學校教師的協助下,加上學生們的緊密配合,讓我還在圓滿完成實習任務的基本上,學會了很多校園內沒能學得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讓我發現自身存有的諸多缺陷和不夠,鼓勵着我不斷髮展和發展!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艱辛,一波三折有獲得”啊!這爲我之後再次留到銀星工作中確立了非常好的基本。學員的純真、浪漫、求真似渴要我擁有真正的感受,經典勵志從今以後一定再次從業教育培訓行業,尤其重視學員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的學習培訓及指導。

剛離去院校,又走入了院校,這種感覺是既生疏又瞭解的,可以用“興奮十分”來描述。與銀星認識是由於銀星設立一個學員小記者站(我是新聞專業的),那一天正逢來考評我的領導幹部是院校老總成總,他得出了一道出乎意料的題型:寫進到這所院校得感受。那時候的創作與其說寫作倒不如說是心裏話,如今你是否還記得裏邊加劇又反覆的詞——興奮,熱情、細心、善心、崇高……。是的,做教師就是我自小的理想。

見習的具體內容包含教學課堂、班級管理方法教育調查分析。見習期內,教學課堂和班級管理方法給了我較深的感受。

一、課堂教學工作中:

基本情況:進行新講課12節,訓練課8節(語文課、數學課、英文、)因爲各種各樣緣故見習期內,在課堂教學工作中,我獲得的經驗教訓要遠比我獲得的獲得多。要我深入地搞清楚到:課堂教學工作中不能容忍粗心大意,要善於學習,要善於學習培訓,要認真完成!幫我較深感受的是一下幾個方面:

1、善於學習、善於學習培訓

課堂教學是一個很人性化的全過程,每一個教師都是有歸屬於自身的教學策略、教學特點,擁有自身的獨到見解,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擅於與別的教師的溝通交流、聽別的教師的課、從別的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學習培訓、謙虛地爲別的`教師求教,這要比自身盲目跟風地探索要立即、更省勁、更奏效。但學習培訓並非照本宣科,由於合適他人的物品卻不一定合適自身,一定要融合自身的具體,要有自身的見解。在課堂教學《翠鳥》時,我先聽了張老師在3班的課,在還沒有弄懂教材內容的狀況下,我只是簡易地效仿張老師的教學方法,將張老師的課生搬至1班,結果那堂課就是我上了最不成功的一節,邏輯性不清楚、教學重難點沒有掌握好,課堂教學對接不順暢,將徹底沒事兒的加減法與除法較爲課堂教學。這堂課讓我明白了,要在有自身的物品的基本上學習培訓,要會學,而不是效仿。

2、弄懂教材內容,掌握好課程內容和教學重難點,搞好備課教案工作中

一節課的課程內容並不是很多,知識要點也較爲細,在掌握教材內容、把握教學重難點層面有一定的難度係數。備課教案時,要熟識掌握教材內容,瞭解這課課程內容是啥,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又是啥,融合教材解析書和學員的訓練再說備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時纔會出現清楚的構思。針對在教學環節中沒法串起來的一部分能夠求教一些有工作經驗的教師。在備《文具店》時,根據閱讀文章教材內容,我明白本節課的關鍵課程內容便是“誰的好幾倍多少錢”的難題,其實質是“好多個幾”的難題,課堂教學的難題便是如何使學員區別“誰是誰的好幾倍-除法”和“誰的好幾倍多少錢—用加法”,在怎樣引進層面,我自始至終沒法掌握,古教師給了我一個提議,用一個“拍手遊戲”很順利地導進課堂教學。這堂課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提前準備,指導教師給與了較爲高的點評,教案設計非常好,課堂教學順暢,教學重難點解決得比較好,也強調了存在的不足,要我覺得發展了許多。

3、立即推進,查漏補缺

根據訓練與工作立即推進,查漏補缺。教師評講時,只准學員聽,不能學員更正,常見舉一反三的方式來評講考卷訓練,隨後再讓學員單獨更正不正確。把仍不容易的學員集中化出去,再開展個別指導,並且另外發消息給父母,讓父母在家裏提升指導,儘可能讓每一個學員都把握好學過的內容,讓每一個學員的知識要點通關。

4、明確總體目標,快速發展

在教學環節中,掌握每一個學員,針對基本好的學員嚴格管理,針對基本較差的同學們放開規定,多一點誇獎。在對每一個孩子心裏有數的基本上,給每一個孩子簽訂一個總體目標,這一總體目標要緊密結合每一個孩子的具體,對合格的小孩還需要給予尤其的獎賞,激起小孩再次合格的興趣愛好。針對沒有合格但不斷進步的差等生還要給小小獎賞,激勵他再次加倍努力合格,提升小孩的信心,促進每一個小孩都是有發展。

二、班級管理方法:

機構過一次《感恩母親主題班會》示範課

前期的班級管理方法學習培訓,很機械設備、很反覆,僅僅簡易地跟晨讀、跟操、跟值日,以監視者的真實身份觀查教導主任怎樣進行院校分派的每日任務、如何處理班集體事務管理、怎樣與父母溝通交流,從看的視角去學習,感受在其中的細微之處,留意在其中的關鍵點難題,勤奮地記憶力,勤奮地效仿。見習中後期,由於一位教師臨時性因事休假,我對接了她的班集體,趕到了二(1)班。在2個禮拜裏,我之外路人的真實身份出任了這一班的老師,徹底以一位教導主任的真實身份融進到教師中、融進到學員中,單獨地做着班級管理方法,課堂教學、出操、分早飯、適應院校的工作查驗、解決班級的事務管理、做學籍檔案冊這些工作中都要我感受到作爲一名小學老師工作中的零碎,另外也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一名教導主任的義務,對班級管理方法擁有一個更形象化的瞭解。根據看、根據做、根據想,對班級管理方法我有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解與感受:

1、高度重視學生安全,安全性排第一位

2、明確規定,讓學員培養優良的生活方式

3、獎罰分明,恩威並重,言而有信

4、擅於塑造有工作能力的學生幹部

5、與父母的溝通交流很重要

三、彙總:

課堂教學,是一個繁雜的全過程,是一個悠長的全過程,是一個終生學習的全過程。擁有過多的感受,擁有過多的感受,擁有過多的期盼,期待自身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學習培訓、發展、發展。爭得校園內身心健康文化教育及其閱讀文章具體指導課等行業有更強的提升。

社會心理學心得5

心理學這一名詞,對於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心理學的瞭解不斷增加。

作爲師範生,心理學是一門必修課。對於所有大學生在校期間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來說,也是重要的與終身的必修課程,學習心理學有以下重要意義:

1.有助於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明確各專業活動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有利於自我教育與良好個性發展;

3.掌握心理規律,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效能;

4.有利於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個人身心健康發展。 人的心理是大腦的機能,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應。可見,我們正常的心理功能離不開我們的社會實踐。而人的心理活動對自己的行爲,對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指導和調節作用。所以我平時要有符合實際的計劃和目標,用行動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學可支配的時間真的很多,我總不能將其浪費於睡懶覺、玩遊戲等。這需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充分利用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參與更多有意義的活動,豐富我四年的大學生活,否則只能浪費青春罷了。

學習這門課程,讓我瞭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記憶品質。通過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能增強記性,防止遺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過分緊張疲勞,要勞逸結合,兼顧娛樂,學會放鬆與緩解壓力;增強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爲了培養我們良好的思維能力,需要敢於幻想,敢於實踐,敢於質疑,敢於創新,不受定勢的干預,大膽的發散思維。

在除了學習課本內容,張老師還給我們觀看《心理訪談》的節目,豐富了我的認識。同時,這些節目都是關於大學生遇到的問題,如如何告別依賴、面試技巧,有關的心理專家給了很多方法及建議。在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值得我學習借鑑。

總之,心理學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學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斷地學習。

社會心理學心得6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範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餘各章,有北京師範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爲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裏發生發展有關規律的科學,幼教工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可以提高自己瞭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髮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律。才能使自己“快速”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瞭解學前兒童的發展,以及如何運用於教學實踐。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裏發展的年齡特徵”、學前兒童注意到發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麼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後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展的特徵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初步發展。有意注意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於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餘時間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社會心理學心得7

一般人聽到變態心理學,都會覺得有些不自然,因爲變態這個詞總是和怪異、恐怖的行爲聯繫在一起。心理學中的變態心理源自英文Abnormal Psychology,我覺得翻譯成異常心理學會更易讓人接受一點。在hk實習的時候,就聽說心理諮詢師不同於精神科醫生,只有那些不太嚴重的問題才能靠諮詢解決;如果是腦器質性損傷,再怎麼諮詢都沒用,必須要精神科醫生用藥物控制病情。雖然我不是精神科醫生,但仍然需要了解異常心理方面的知識,原因是辨別出沒有精神障礙的案主,作爲諮詢對象,而將疑似有精神障礙的轉介給精神科醫生,以避免錯把精神病人當作一般心理問題來對待。

聽了郭教授的8堂課,真是受益匪淺,他用簡單的語言、生動的例子,把枯燥的異常心理學講述的深入淺出,不僅記憶得快也方便理解,真不愧是中國心理學第一人啊。

尤其是他提到的例子,對於我這樣沒有經驗的準心理諮詢師來說,很有幫助。比如有些家長稱讚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是天才,能記住一年365天的天氣預報,又或者能記住城市所有的地鐵路線。這時,我們就要警惕了,這孩子是否是在記憶方面有所障礙。在記憶障礙裏有一種症狀叫作記憶增強,這是病理性的,表現爲患者只專注於記憶某一件事,而且記得特別清楚,這類患者通常都是精神障礙的躁狂發作或抑鬱發作,也有可能是偏執狂。作爲80後的年輕家長,如果不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很可能還真的認爲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還很驕傲的向朋友炫耀呢。讀寫障礙也是在小學前半階段常發的思維方面的疾病之一,在hk我就遇過一例,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分不清類似的字詞,無法分辨b和d,p和q,對中文也是如此,左右偏旁的字他會寫反。如果家長認爲這是因爲孩子不認真讀書,反而進行責罵,那對於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hk的`家長都會在孩子在小學前去專業機構進行一些心理測量,防患於未然。

不僅是孩子,我們也要注意身邊的大人。比如某個人特別執著於維護社會觀念,他每天都在努力尋找單位裏的“壞份子”,對人家進行批評教育,如果行爲嚴重的,還會去法院提起訴訟,即使被退回也堅持不懈。這樣的人,你能說他是維護社會公義嗎,這是典型的帶有超價觀念的人格障礙和心因性精神障礙。還有一些老人,年紀慢慢大了,也會有一些異常行爲,作爲子女,一定要特別關注他們,以便及早就醫。

作爲心理諮詢師,我們要做的除了對於一般性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疏解,還要及時發現那些有疑似精神障礙症狀的案例,轉介給精神科醫生儘早診治。隨着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壓力也在不斷的考驗着我們。面對壓力,是獨自疏解,還是找人傾訴,各有各招;但切記一定不能逃避,否則日積月累,你不處理它,它會來處理你。

社會心理學心得8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學科,它的學科生命力寓於全社會不同個人和由這些個人所組成的不同羣體的需要和應用之中。社會心理學是指社會因素引起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社會事物及社會關係並對社會行爲產生導向作用,對社會發生影響的心理活。通過讀這本書可以讓我明白社會心理學伴隨社會發展,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寓益突破歷史上形成的“心理—社會或社會—心理”這種社會心理學框架,用多學科的視角和方法去研究社會心理狀態、過程和社會對社會行爲的內在規定性,將會推動社會心理的進一步發展。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際關係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中要內容之一。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際關係的實際是人與人的利害關係。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你滿足了別人的需求,別人便同樣會滿足你的需求。總想從別人那裏得到什麼的人,是迷失於方向的人,只會把你原來的想法顛倒過來,只有給予、給予、再給予,那麼你就會贏得別人的喜歡。人際關係的兩個基本的維度是:感情上的“親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會交換理論看來,人際交往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人們之間的所有活動都是交換,是一種經濟交易,人們試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並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從而確保交換結果是一個正的淨收益。交換的東西是非常廣泛的,可以是“社會“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務和物品等。不過當人們建立關係後,分歧就難免,衝突也就可能出現。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種各樣的.信息。知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社會知覺是對人的知覺,它是關於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種屬性和特徵的一種整體性的知覺,人們也由此形成社會判斷,並進一步對他人作出有根據的歸因。它主要包括對他人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對羣體的認識,對社會因果關係的認識。自我知覺的內容有兩個基本成分:自我概念與自尊。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象鏡子那樣是從別人那裏發現自己的“。人們對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堅強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其實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爲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還沒有上場,精神首先敗陣。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的自暴自棄。所以我們要有自信。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對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對他人的知覺中的社會心理活動規律在實踐生活中的運用,而我們也應該在“皮格馬利翁效應“中得到啓示,對他人要有醫生的心腸,但不能有醫生的眼光。我們需要被別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積極的肯定與評價的一種精神需要。有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於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勵而邁上了成功之路,也有許多一時的誤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勵而重返正道。因此,我們要走出“暈輪效應“的迷宮,從客觀上去看待別人。

通過看這本書,雖然沒有完全讀懂,但是可以學到和我們的交際心理學一脈相承的知識內容,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專業的知識,讓我獲益良多。最後希望學好心理學,我想以後應該很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我們的修養。

社會心理學心得9

心理學是一門並不古老但很神祕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認爲它可以使人聰明,瞭解別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成爲超凡脫俗的預言家。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爲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於生活,又指導生活。

對於幾乎每一個年輕人來說,似乎都覺得自己最瞭解自己;當然了,我也不例外,說實話我接觸心理學這門充滿神祕氣息的課程之前也是一直這樣認爲的。但是隨着這個學期對心理學課程學習的深入,我發現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頗:在走上坡路時,總是把自己估計得過高,似乎一切所求的東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爲是;在不得志時,又往往把自己估計得過低,把所遇到的困難和不利條件統統看作自己的無能,以至於做什麼事總是很極端。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我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爲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在楊老師的講座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於其價值。同樣,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大學裏開展心理衛生工作的意義了。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將心理學概括爲以下幾類:

經過一個學期對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之後,我逐漸發現想要了解自己其實並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首先要學會欣賞自己,無論你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小草,自我認同纔可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其次要學會善待自己,在氣憤時心疼一下自己,找一個僻靜處宣泄宣泄,不要讓那些無名之火傷身;第三就是憂傷時,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賴的朋友,訴說訴說,讓陽光復現;第四是在勞累時,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覺,人不過是血肉之軀,經不住太多風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時,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戰勝疾病的力量還是在自己堅強的意志。

在漸漸瞭解自己之後,我發現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複雜。但是現在我發現所學習的心理學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着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

我的性格,爲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爲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着。我很感謝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即將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纔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爲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

社會心理學心得10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羣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羣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爲,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等。羣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羣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羣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羣體決策等。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在社會心理學內部一開始就存在着兩種理論觀點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謂社會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在解釋社會心理現象上的不同理論觀點,並不妨礙社會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特點。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處等方面來體現個體社會心理現象。例如:如何成爲受別人喜歡的人。

人人都希望成爲一個討人喜歡的人,被他人讚賞和喜歡,能夠讓一個人感受到更爲強烈的成就感。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性中最強烈的慾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被人喜歡和尊重,可以激發一個人做事情的無限熱情和精力。如何成爲一個討人喜歡,並受人尊重的人呢?答案簡單而複雜,因爲大家都是同一個屬種的人,感覺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相通的。我們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那些只知道關心自己的人,人們會不屑地認爲他們自私,他們難以成爲討人喜歡的人;而那些只喜歡自己的人,也同樣難以成爲討人喜歡的人。

喜歡和尊重應該是相互的,當一個人對自己給予過度的關注和愛護,那麼他有限的精力用於真正關心他人的必然少了許多,當另一雙目光希望得到你的關注和愛護時,卻沒有得到滿足時,你又如何期盼在自己希望的時候得到他人的關心和喜歡呢?喜歡和尊重還應當是真誠的,而不是爲了某種目的的逢迎和討好,那種虛僞而不真實的感覺總是難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當你驀然回首時,卻發現自己總是生活在一種虛假的'感情中時,往往會將真實的自己一同喪失了。努力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當然很好,然而,凡事過猶不及,過分關注他人,希望被他人讚賞和認可,還需要在一個人獨立自尊的前提下。否則,一個失去自我的人,只能夠生活在他人的影子裏面。

不瞭解自己的所需所求,不能體會自己真正的需求,只是爲了讓所有滿意和喜歡自己,可能那種付出是真誠而單純的,但是這種付出的過程和最終的結果對於個人而言往往是非常辛苦的,這是同樣不可取的。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親人,都應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爲最好。“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是說,你在什麼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做一個真誠獨立的人,而決非一箇中庸的和事佬。其實一個真正討人喜歡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招致一部分人厭惡的人,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或許能夠更爲自如和自由看待如何討人喜歡,以及如何去做一個純粹的人。懷着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爲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爲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於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社會心理學心得11

隨着人們大踏步得邁進21世紀,心理健康越來越成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的關注焦點。心理學的發展也愈發的得到重視。

衆多的研究發現表明,許多生理疾病與心理的異常狀態有着密切的聯繫。同時心理狀態對生理疾病也有着重要的影響。例如,賽利格曼的一個博士研究生做過一次實驗,他給老鼠注射了癌細胞,將老鼠安排於不同環境中。第一組老鼠可以通過逃避(如抓碰開關)而成功地擺脫電擊,第二組則在第一組成功逃避電擊時候被電擊,因爲前者碰到開關則同時接通了它們的電擊線路,它們無論如何也逃避不了電擊。第三組老鼠在沒有危險的環境中。結果第一組老鼠中患癌症的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第二組爲四分之三,而最後一組有二分之一得癌症。這組實驗說明了積極有效地應對危險可以提升免疫力。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鬱症的平均發病年齡也從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與此同時,與抑鬱症相伴的常常是極高的自殺率。

因此,提升人們的心理狀態,對於人們的健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學發展的初期階段,心理學家大多致力於研究心理病態例如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理論就是從對精神病的研究起步的。自二戰之後,在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理論倡導下,人們的目光逐漸投向積極地正向的心理研究方向。

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它也是關於工作、教育、愛、成長和娛樂的科學。如果說以前的心理學研究是雨天裏的傘那麼積極心理學就是天氣預報。

積極心理學在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方面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繼承與超越積極心理學反對大量地對人類負性情緒即消極情緒,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消極心理學的研究,它和人本主義一樣強調人性的優點和價值,探索人類的美德、愛、寬恕、感激、智慧、控制和樂觀等等,把研究的重點轉向人性積極面。記得在積極心理學課上,馬雲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改變自己看世界的眼光,用新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他說的這句話,帶給我深刻的'印象,同時,在慢慢地理解這句話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個字,卻字字有力撞擊在我心中,使我茅塞頓開。細細的琢磨這是幾個字,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更懂得了如何去適應並生存在這個世界。

專家解釋說,如果樂觀者樂觀過度,因爲堅信“吉人自有天相”而不去嘗試解決問題,其實也是負面思考。而悲觀者若擁有解決問題的想法和方法,那也是正面思考,或者是所謂的“防衛型悲觀”。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他們雖然不同於樂觀的人,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的表現。

曾經有位悲觀到讓人無法理解的女孩,在接到別家公司高薪邀請的時候,發現自己從業八年來一直拿着行業裏不到別人二分之一的工資,差點兒崩潰。習慣性的悲觀情緒讓她認爲,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我不夠好,我沒有別人努力。”進而謝絕了高薪誠聘,決心在公司加倍工作,證明自己實力。於是她以這種“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抱着最低的期望,成功的將心中的焦慮轉成了正面的力量,一年之後在機會終於出現時,以自己的資歷和成績,被升爲主管,擺脫了低薪的命運,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職場。對此斯利戈曼提出:“一個企業需要樂觀者,同樣也需要悲觀者。像業務、行銷、創意人員最好是樂觀者擔任,但財務或研發人員最好是稍微悲觀的人任職。

積極向上的心態是生活的保溫瓶,是我們應付困難駛向未來的順風車。要保持積極的心態首先要培養正面的思維方式。有數據顯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真正能夠做到正面思考的人不到10%,而如果是幸運地被包含在這10%裏的人,則多數會在生活事業上取得成功,前文提到的賽利格曼教授用他的3000萬美金在美國大都會人壽公司的15000名員工裏篩選了11001人作爲觀察對象,在對他們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追蹤調查後發現,正面思考的員工業績比負面思考的人高88%,而負面思考者的離職率是樂觀觀者的三倍。

首先,正面思考需要不斷練習改變思路,將其內化爲一種習慣。正確使用歸因方式也是正面思考的重要方面。把成功歸因爲內在的穩定的特質(像能力),而把失敗歸因爲不穩定的外在的特質(如努力程度)。都會有利於正面思考的形成。負面思考的人會從不愉快的事件中感到“無助”,認爲自己無法改變現狀,認爲無論怎麼,做到最後都是壞的後果,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事件的理性判斷,做出負面的決策,但這個時候只要在思考的路徑裏假設兩個步驟———反駁和激勵———就可以將負面轉成正面思考。

其次,保持一顆寬恕的心事快樂的不二法寶。最快樂的人身邊總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們不關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鄰居的腳步。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顆寬恕的心。正如《真正的快樂》的作者塞利格曼所說,快樂的人很少感到孤單。他們追求個人成長和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他們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從來不管別人做什麼或擁有什麼。利諾斯州大學的心理學家愛德·迪恩納說:“對於快樂來說,物質主義是一種毒品。”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質主義者也不及那些不關心掙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興。快樂的人以家人、朋友爲中心,而那些不快樂的人在生活中,時不時地冷落了這些東西,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倍感孤單。迪恩納還認爲,如果經常與炫富的鄰居做比較,這將會是不高興的開始。

正如每種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點,積極心理學同樣如此。它強調積極快樂的心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人們對於生活的意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幸福快樂對於某些文化來說只是一種態度卻不是生活目標。這是涉及到積極心理學存在意義的重大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

社會心理學心得12

談起研究生考試,不得不承認說我的高考,由於今年高考的不順心,挑選了一個一般的二本院校。可是我依然我還記得,高三的志願填報高校排行榜上是南師大。因此,在大一第一次班會的情況下,我也講出了我的願望-南師大碩士研究生。因此,考南師大就是我一直不容置疑的信心。

最先我談一談社會心理學專業科目的備考,由於我很喜歡社會心理學,因此我還在高校前2年的時間打好專業科目基本,而真真正正提前準備研究生考試、掌握研究生考試是以大三假期逐漸。因爲以前南師的社會心理學考試的內容一直按照聯考的節奏感來的,因此我買了聯考的書本和材料下手備考,在一開始的3-6月時間裏,我關鍵閱讀文章專業科目書籍,累積專業科目知識要點。我那時買的專業科目版本號就會有很多。在其中社會心理學有關鍵俊的《教育學》、十二五規劃的《教育學基礎》,中國教育史主要是孫培青的《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有吳式穎的《外國教育史教程》、周採的《外國教育史》,教育學心理學有劉儒德的《當代教育心理學》、全國各地十二所關鍵學校《教育心理學》,教科研有裴娣娜的《教育科研方法》、袁振平的《教育科研方法》等,我花了近4個月的時間閱讀文章教材,梳理多元性,記筆記及其比照不一樣的叫法這些。儘管這一全過程很枯燥乏味,也非常容易令人厭煩或是沒有滿足感,可是我堅持不懈出來了,由於這一累積的全過程、思索的全過程會內化爲自身的物品,並不是靠記誦記憶力的。下邊我詳盡說說我每門課的備考:

因爲這幾科課我還在大學本科環節都學過,經歷一定的基本,所以我可以掌握書籍中基本上的.內容。在備考《教育學》時,我先記憶力書籍中文件目錄架構,掌握這本書大約的內容,隨後逐漸閱讀文章書籍,我想說的是的是書籍一直到考試前都不可以丟,每一次看教材都是會又不一樣的獲得。在閱讀文章第二遍時融合聯考考試大綱記筆記,梳理出自身的手記。針對東西方教育史,我覺得關鍵有兩根案件線索:一是文化教育教育家,二是教育體制史。把這兩根案件線索理清晰而且加多記憶力與較爲就可以了,因爲這兩本內容比較多,勞動量較爲大,不一樣的我國,不一樣的教育模式與內容,必須多方面區別,而不是光憑記憶力,假如不理解,記住了之後也會忘記。

這三這書我一直耗費的時間比較多,佔有了這4個月的絕大多數時間,在一些視頻材料、聲頻材料開展填補。實際上社會心理學的材料許多,各式各樣的材料都是有,自身應當有挑選的開展備考,而不是都去看看,都去做,時間上和活力上都是會不足用。我還記得那時候的視頻材料和聲頻材料全是朋友之間相互之間備考幫我的,也沒有系統軟件報完培訓機構,由於我教過這一技術專業,所以我選擇自己備考。自然,我也不否定,組織的考試資料對於我也是有非常大的協助。

因此,我覺得轉專業的學員能夠對於自身狀況有選擇都買材料及其報培訓機構。次之,針對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式,我佔有的時間較爲少,由於我剖析了南師大社會心理學考試真題,她們的得分較爲小,所以我絕大多數時間耗費在前三門專業科目備考中。可是,我覺得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有很多互通的地區,社會心理學的5門課都不能隔斷起來,在系統軟件備考完書籍以後能夠聯絡起來看,它是十分關鍵的。

整體而言,專業科目便是早期看書籍,中後期梳理記誦、多刷題,中後期提升記憶力與思索及其備考錯題本(關鍵單選題,針對聯考的學員很必須)。

社會心理學心得13

這幾天一直在學習社會心理學。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虞積生教授講的。幾年前聽過一次。老人70歲了,精神還那麼朗碩。他講的內容生動有趣不乏知識性,讓我們聽得精神大振,沒有課間休息,沒有睡覺的、看閒書的。可見教授的不一般。

有幾點內容我印象深刻。

他談到中國人的婚姻狀況分四種:第一種:可心;第二種:可過;第三種:可忍;第四種:可棄(不可過)。實際上每個人認真思量一下自己的婚姻都能夠對上號。我想更多的是在可心和可過之間更多。

另:有人請他去座談,談“署”。“署”是什麼意思呢?教授仔細思量原來是“第四者”。什麼是第四者呢?大家都知道人的感情分“親情”、“友情”、“愛情”。第三者出現在“愛情”裏,而第四者則出現在“友情”和“愛情”之間,應該說屬於那種“紅顏知己或藍顏知己”並沒有發生過關係的人。細想想我們的'身邊是否有這個人存在,我們是否想把這種第四者變成第三者,或者由第四者成爲第三者?很懸。就像教授說的一樣,做這樣一個人需要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和自控能力,並且要具備法律道德意識。這個人做起來要比第三者做起來更難、更累。不過我們還是希望自己的身邊能有這樣一位忠於自己但又不會給自己惹麻煩的人存在。

社會心理學心得14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裏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夥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同齡夥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瞭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着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夥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爲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爲規範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着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

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着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我會繼續瞭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社會心理學心得15

我是經過選修課接觸社會心思學的,經過老師的精心的教導,我收穫頗豐。讓我懂得了如何端副本人的心態,如何更好的順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確了本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現我將這半期以來的學習感受總結如下:

對社會心思學的瞭解:

首先,經過老師的講解,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社會心思學――社會心思學是鑽研個體和

羣體的社會心思景象的心思學分支。個體社會心思景象指受別人和羣體制約的個人的思維、感情和行爲,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依從等。羣體社會心思景象指羣體自身特有的心思特色,如羣體凝聚力、社會心思氣氛、羣體決策等。

隨着古代社會的的發展,社會心思學對咱們每個人的生活也顯的越來越重要。作爲個體的人,人們需求意識本人的'心思與行爲發生的機制,探求本人所思所想所爲爲何?使本人能更好地順應社會生活、更好地安頓本人的心靈、調理本人的行爲;同時人作爲社會的人,也需求瞭解社會心思,如中國人的心思與行爲特點,需求意識自我與別人之間關係,如怎麼與別人溝通,怎麼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及咱們如何影響別人和如何被別人影響等。因此許多人已開始盲目地尋求社會心思學的指點與協助。總之,學習社會心思學概括地講一是可以讓咱們更好地意識和把握本人,二是協助咱們更好地瞭解和理解別人、更好地與別人建立關係,並有效地避免和處理生活中的人際成績或人際衝突等等。這就是人的生存智慧,我想每一個人都想獲得這種智慧吧。

結合本身談領會:

大學給我的感覺是壓力挺大,也很茫然。在未接觸心思學前我不知道如何調整本人。學習之後,我懂得如何解決好本人的人際關係,釋放本人的壓力。要害在於咱們要有踊躍的心態。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並非順暢,壓力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想成功,但如今很多人生活在壓力和波折感中,覺得有無力感、無法感,轉變的要害是——你如何看待它們?想想科學家們通過無次的失敗而獲得成功,靠的是什麼?是踊躍的態度,是堅強的遺志。波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咱們被它戰敗。大學的四年,是咱們立志成才的黃金時期,是咱們走向社會的最後一道門檻。咱們在這裏從童稚走向成熟,每長一歲,咱們對事物的認知便又會不同。人是始終提高的,咱們應給本人一個奮鬥的指標,給本人的大先生活擬一份計劃。“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只要這樣,咱們才更有動力,纔不會迷失自我。

其次,咱們還要善於利用課餘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娛樂活動,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一些本人喜愛的書籍報刊。以讀書爲樂事,既可以排遣煩憂,愉悅性情,又可以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對大學重生身心的瘦弱發展非常無利。

更重要的是,咱們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強團隊合作。這樣無疑會給你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帶來諸多的便利益處,也會給你的個性發展、身心瘦弱、事業發展帶來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無利於構成健全的個性,而瘦弱的個性又利於人際交往和良好關係的建立。先生時代咱們大多數時間是和同窗同住在一同的,接觸密切,這是建立友誼的良好的主觀條件,應充分利用這一條件,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與同窗、朋友、老師保持適度的接觸頻率,才使人際關係不至於淡化甚至隱沒。切忌“有事有人,無事無人”。另外要始終構成良好的個性特色,留意克服性格上的弱點,自動真摯地去結識交往,這樣持之以恆下去,當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需求他人的協助之時,他們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大學不只僅是咱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而又平凡的驛站,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只僅是在大學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就能造就出來的,它需求咱們在本人的人生旅途中始終地積攢,吸取成功之家的經驗教訓,進而讓它在咱們的人生髮展歷程中發揮出應有的貢獻。

以上就是我學習這門課程的感受,我相信它將讓我的思維,舉動等失去一次徹底的蛻變。從而讓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