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1

這是嚴琦推薦的一本書,生物學方面的書,據說是進化論方面的經典著作。不過全文通俗易懂,中間稍微擺弄了一點淺顯的博弈論知識,完全不妨礙外行人如我來閱讀。

針對動物進化問題,作者道金斯認爲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羣,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爲都可以歸結爲基因的自私行爲,即爲了更好的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爲,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爲。

還好作者強調了,“不涉及到意識的動機”,要不然真的有點像嚴琦說的那樣有點“反人類了”。正因爲這樣,在看書的時候,我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作爲一個人類,我還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點的,雖然,基因可以這樣的自私。慶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識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別是在講到意識的產生的時候,“把意識視爲一個進化趨向的終點”,生存機器最終從主宰它們的基因手中解放出來,變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從能力的決策者,比如說拒絕生育。

雖然要知道這本書寫的不是基於人類的行爲,但作爲一個外行人的收穫,也許更多的是將人類納入這些“準則”中去思考,反思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自私行爲和利他行爲。當然,最好是同時懷着一顆積極的心。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2

這本書圍繞着一個核心思想:

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植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創造的生存機器,目的是爲了基因自身的複製。

有性生殖相對於無性生殖的優勢在哪裏?

作者認爲這是因爲有性生殖對負責有性生殖的基因有好處,而好處是:

“性活動和染色體交換起着保持原始湯的現代相等物的那種流動性的作用。由於性活動和染色體交換,基因庫始終不停地被攪混,使其中的基因部分地混合。所謂進化就是指基因庫中的某些基因變多了,而另一些則變少了的過程”。

也就是說,由於性活動這種交換機制的存在,負責有性生殖的基因得到了更大的生存機會,於是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

既然生物體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麼如何解釋複雜如大腦這樣的存在呢?

作者寫道:

“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大腦則是執行者。但隨着大腦的日趨高度發達,它實際上接管了越來越多的決策機能,而在這樣做的過程中運用諸如學習和模擬的技巧。這個趨勢在邏輯上的必然結果將會是,基因給予生存機器一個全面的策略性指示:請採取任何你認爲是最適當的行動以保證我們的存在。但迄今爲止還沒有一個物種達到了這樣的水平”。

也就是說基因不在直接負責具體的事物,而是制定一系列的策略,以及執行這些策略的機器。這就牽扯到了意識,一旦牽扯到意識,問題似乎就會到達另外一個維度,因爲意識沒辦法研究自身。

博弈論和自然選擇結合起來,可以合理解釋爲什麼動物的行爲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基因庫中各種類型的基因都不是全佔的,而是保持一個比例,而這個比例是在時間的推動下,經過基因見的“博弈”(雖然不是主動的,但效果相當於博弈)產生的一個“穩定的多態性”。

囚徒博弈中,能夠在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的博弈策略,往往具有兩個特徵:“善良”和“寬容”。“善良”只不率先背叛。”寬容“是隻有有限的記憶,一旦對方改邪歸正,就忘掉它醜惡的過去。

策略成功與否取決於對手的策略,所以在自然選擇下,生物體最終的行爲,會形成一個穩定的策略集。這基本就是博弈論的內容了。

爲什麼生物體會產生利他行爲?

廣泛存在的利他行爲,就是對近親,尤其是對直系子孫的照顧。從基因的角度上來說,一個生物體的父母和它的關聯是50%,它的子女和它的關聯同樣也是50%。爲什麼自然界廣泛存在的行爲是對幼體的照顧?從基因的角度來看,由於孫輩的預期壽命較長,或者說是預期生殖能力更強,所以操作生存機器援助一個年親的遠親,相比援助一個年老的近親,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自身複製的機會)。

另外,基因當然應該傾向於幫助親緣關係更近的個體,但問題是作爲生物體不太容易判斷其他個體與自身的親緣關係到底有多近,我們當然能夠判定我們自己100%就是我們自己,但自己的兄弟姐妹真的和自己有50%的基因相同嗎,這就很難確定。所以,作者說:

“就利他行爲的演化而言,‘真正的’親緣關係的重要性可能還不如動物對親緣關係所作出的力所能及的估計。懂得這個事實就懂得在自然界中,父母之愛爲什麼比兄弟姐妹之間的利他行爲普遍得多而且真誠得多,也就懂得爲什麼對動物而言自身利益甚至比幾個兄弟加起來更爲重要。”

關於生物體自身控制的“計劃生育”,比如每胎生幾個,作者認爲:

“爲的是使它們的出生率保持在最適度的數值上。“

生物體羣體性的行爲特徵,有時是決定於每個個體相同的行爲特徵。

“因此,一羣動物在前進時,處於邊緣的個體不停地往中心移動。如果這羣動物原來是鬆散的或者是七零八落的,這種向羣體中心移動的結果很快就會使它們擠作一團。即使我們所講的模式開始時沒有聚攏的傾向,被追捕的動物開始時也是隨意分散的,但自私的動機將會促使每一個個體試圖把自己擠到其他個圖中間以縮小各自的危險區。這樣,集羣迅即形成,而且會變得越來越稠密。”

覓母(meme)。

《自私的基因》中,提到了覓母(meme)的概念, 指的是文化、科技中那些體現出基因特性的東西,一段旋律、一個理論、一種科技都是meme。人類只是它們的“生存機器”。類似的觀點,凱文凱利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麼》中也提到過。Meme擁有的特性和基因類似:長壽、生殖力和精確的複製能力。

我覺得在現階段,這種思考維度更大的意義在於讓人們在現在的變化的洪流中,思考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所謂“集體性癲狂”、“集體無意識”、宗教衝突、以及各種網絡暴力,都可以看做是相關的meme在meme庫中擴大自己的比例。人類在其中更多地只是作爲運載和傳播的途徑。和基因類似,隨着時間的推移,meme們可能在不同的領域中發展出完全不一樣的“行爲特徵”,同時也會出現多種穩定態。不同穩定態下人類的生存狀態完全不同。當meme們脫離了人類載體的限制,人類的存在似乎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更有可能的是人類主動把意識遷移到更先進的承載物之上,可能是專門設計的超級大腦,也有可能是非生物體。

我認爲,人類文明的發展,最近一萬年擺脫了自然選擇,現在剛進入“人工主動選擇”的階段。人類在兩個方面擴展着自己的能力,一是人工智能,藉助計算機來增強人類大腦所不擅長的領域;二是機體制造,包括純生物方式和生化結合方式,除了大腦外的組織器官,會變得越來越“可插拔”。最後一個階段,可能是所有人類文明的個體在保持個體獨立性的同時,組織成一個整體的智慧體。

作者認爲,基因的影響範圍可以延伸到自身個體之外乃至很遠。

比如寄生生物,

“寄生生物的基因需要與宿主基因追求共同命運,享有共同利益,這樣寄生生物最終會停止寄生行爲”。

由於擁有同樣的生存機器,所以寄生基因最終會得出與宿主基因一樣的策略。所以,

“某些方面來說,這些片段是否來自入侵的寄生動物或者異己生物,其實並不重要,它們的行爲可能是相同的”。

所以,生物體表現出來的行爲,只有部分是來自於自身基因的“程序”,剩下的部分是在於不在自己體內的一些基因的控制。總有基因會受益,但不一定是生物體體內的那些基因。

一些讓人驚歎的東西:

“在人體內,血紅蛋白蒺藜以每秒約400萬億個的速度形成它們“喜愛”的形狀,兒童詩另外一些血紅戴白以同樣的速度被破壞。”

“我們是作爲基因機器而被建造的,是作爲覓母機器而被培養的,但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複製基因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3

如果你是個常人眼裏自私的人,那麼道金斯這本自私的基因再適合不過你了,如果你是個經常無私奉獻的人,那麼這本書你同樣需要一讀。

因爲讀完這本書,你才能明白自私的人是如何一點一點從這個世界上被自然選擇所消滅,而無私利他的人又是如何一點一點使得物種進步。

道金斯在書中提出了幾個重磅的觀點,這在1976年裏引起了軒然大波,直到今天,如果你未曾讀過道金斯的著作,或不曾關注過達爾文主義和進化論的學術研究,那麼可以肯定的說,這本書還是會在你的腦海裏興風作浪,讓你讀完一時無法平靜。

他的觀點主要在於,自然選擇發生在基因,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爲的個體,甚至是類羣。

這也是這本書開始後着重筆墨攻擊的對象,道金斯毫不留情的用簡潔明瞭的邏輯和生動形象的類比,彈無虛發的整體打擊了支持類羣選擇學說的同行們。我們人類站在今天的生物成就高度,是很難去理解幾百萬年前基因是採取了什麼樣的策略才能得以繁殖進化。

已經有幸活在健全社會當中的我們,理所應當的將羣體道德,羣體約束,羣體利益等概念強加於生物的進化原因之中,就好像非要用比特率來解釋和描述飛鴿傳書的傳輸速率,只會得個牛頭不對馬嘴。

事實上在生物早期發展階段,如果在一個以羣體利益爲終極追求的集體中,所以個體都本能的做着利他行爲,而這時如果有某個個體突變出自私的行爲,它在這個羣體中會享受到無與倫比的優勢,不論是它可以有更多交尾的機會,或是有更有利的條件來撫養後代,自然地會將他的基因更好的傳遞下去。而也是道金斯在書中描述的事實,動物會進化出欺騙與檢測欺騙的功能。繼續上面的例子,由於這種自私的基因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傳承自己,這個本來無私利他的羣體裏多了許多自私自利的個體,這時出現的情況往往是雙方如何通過進化來更好的保護自己的權益。

我們在這裏談論"利他"或"自私"僅僅是我們人類給予這兩種生存策略的名稱,但實際上策略就是策略,有效的就是好的,無效的就是壞的。當保持利他的羣體可以成功分辨自私自利者的欺騙行爲,自私自利者只好進化更復雜的欺騙行爲或接受在自然界消失的命運,反之亦然。似乎這樣的結果往往逃避不了一個羣體的覆滅,但道金斯通過引入進化穩定策略來解答這個問題。

進化穩定策略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爲便於闡述,道金斯在書中往往通過一個羣體當中的兩種基因,兩種性別,或着乾脆就用兩種生物來進行博弈。

事實上達成這種進化穩定策略往往需要主客觀,內外部的協調統一。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淮北則爲枳。一個種羣或多個種羣達成進化穩定策略的條件是極其複雜多變的,但是回顧歷史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實際的情況只能一分爲二,要麼達成進化穩定策略,要麼滅絕。這種進化穩定策略幫助了一片區域內,哪怕是敵對的物種之間的穩定進化,舉個例子,獅子和羚羊之間就屬於進化穩定狀態,當獅子第一次遇到羚羊時,很多的羚羊被捕殺了,倖存下來的羚羊無疑有着矯健靈活的基因,隨着獅子羣體的增大,羚羊日益快速靈巧,很多的獅子被活活餓死,而活下來的獅子不是成功忍飢挨餓,就是有着獨特的捕獵技巧。剛好進化的羚羊也繁殖的越來越多供進化的獅子享用,以此周而復始。

聽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這個時間跨度極長,其他客觀因素如環境,食物鏈等也會不同程度的影響進化穩定。但道金斯指出進化穩定策略是基因層面一定會達到的,不然這種基因就活該被淘汰掉。

道金斯對生物以及基因的解讀看上去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恰好這也是作者想表達的,我們不應該依靠剖析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羣體來試圖找尋遠古單細胞生物的進化策略和趨勢,而是應該分割再分割,像物理學中對"上帝粒子"的追求一般去追求進化論的構成粒子。道金斯給出了他所在時代最令人滿意的答卷,《自私的基因》客觀公正的闡述了道金斯及他的一系列同僚所發現的生物進化規律,以及其潛在的自然選擇原理及動力,如果你是個唯物主義者,那麼這本書將幫助你理解自己的構造,甚至可以引發出自己該如何定位自己在進化史當中的地位這樣的深度思考。

我們也可以通過自私的基因這種理論依據,去分析和解答當今社會當中的存在的各種社會現象,比如出軌,比如拖延。當然還有些更爲複雜的情形比如同性戀,獨身主義等,道金斯給出了他對這些問題的可能性解答,但實際上這些問題仍有待我們去進一步學習,科技進一步發展纔有可能得到答案。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4

爲什麼西歐人能輕而易舉的征服美洲的印第安人進而征服非洲乃至亞洲,難道是人種的原因?如果這個命題成立了,那麼爲什麼日本人同樣是亞洲人卻能征服亞洲進而打敗俄羅斯,並且敢於挑戰美國?什麼樣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治制度更適合人類發展?爲什麼有的人天生就聰明?爲什麼有的病能遺傳?人的本性是否是自私的?決定一個人心智水平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因素各佔多少?帶着這些問題,我認真閱讀了由英國生物學家道金斯撰寫的自私的基因。讀後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感受:

在現實社會裏,我們感覺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主要是由基因和文化決定的。基因是人類遺傳的基本單位,人體是基因的載體,是基因機器。人類生存的自然目的就是爲了基因的生存和繁衍。人類生存的社會目的,就是爲了人類文化的延續。基因和文化都能遺傳的,但方式不同,對人行爲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基因的遺傳方式是通過基因複製進化淘汰的方式依靠人體作爲寄生載體代代傳遞下去的,主要依靠種羣傳遞。而文化的傳遞則是通過人們後天的學習教化,形成共識認同而傳遞下去的,主要依靠個體傳遞。人的'心智智能先天的基因遺傳因素大約佔50%,在後天中,家庭環境影響大約佔20%,其他的影響,如在子宮環境中的影響和後天學習教化以及朋友影響大約佔30%。

從生物的遺傳進化方面看,生物的一切行爲都是由基因間接控制的,基因通過支配生物機器和它的神經系統的建造方式而對其行爲施加最終的影響。基因是主要的策略的制定者,而大腦是執行者。由基因的自私性決定了個體的自私本能。這裏說的個體的自私性是他的本能,是客觀存在性,不是說的是主觀意識方面。從這一點可知,聰明的人所生的後代天生就會聰明的,高大勇猛的人後代就會高大勇猛。有遺傳基因疾病的後代就會遺傳疾病。同時,通過科學家破譯人體基因,就會找到改變基因排序,達到治療疾病,攻克癌症,杜絕遺傳疾病的傳遞。也會通過改變遺傳基因使人們變得更加健康更加美麗的夢想,這些完全是可以實現的。

但從人類文化的影響看,人體作爲基因的載體,雖然接受基因的控制和影響,但是人作爲有意識有思想的動物,在基因面前並不是無所作爲,相反,人們的智慧能力足以抵抗基因的本能自私性,他受文化的影響至大。人只有擺脫自然慾望的控制,以自己設定的行爲規則來立身處世,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社會秩序的構建,本質上是用社會意義上的人來約束生物意義上的人,讓社會意義上的人實現真正自由,於是就有了道德、民主、法治。而道德是通過教育來實現的,民主法治則是通過人和人之間建立契約來實現的。人們的行爲是受文化的影響和引領的。當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超越其他國家和民族時,它智慧的視野和維度就會超越其他國家和民族。這就解釋了爲什麼西歐人能征服印第安人,日本人能征服亞洲,他們靠的不是力量,而是文化和智慧。

因此,從承認基因的自私性到承認人的自私性,是事實求是的態度。只有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纔會知道怎麼約束自己的行爲,纔會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世上所發生的事情。思考問題纔會更加理性和符合邏輯,纔會正確處理理性和現實之間的矛盾,纔會使人更加陽光、鮮活、充滿朝氣地渡過美好的一生。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5

基因在億萬年的進化長河中廝殺倖存並不是因爲它們本身懂得競爭和爭取,自私只是一個比喻。基因纔不懂得要存活下來自己必須得做什麼,必須得擁有什麼條件,得適應什麼環境,存活就存活了,那些億萬年來死亡消失的基因連自己敗在哪裏都不會知道,就像這些倖存下來的基因也不會知道爲什麼偏偏是自己得以倖存,或許,只是一個很隨機很偶爾的機遇。自私只是一個比喻,人類的比喻。

很喜歡作者的這種表述方式,喜歡他談論這些東西的口吻。喜歡他一再強調自己只是在用一個人們的都很喜歡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來闡述基因的不自覺無意識無目的性。喜歡他有時候得費力的向我們說明,些些的矛盾我在會意的時候往往內心裏是充滿笑容的。

作者用自私這個比喻想要表達的卻和自私這樣一個人類術語完全相悖的理念。有時候我看着這些矛盾的表述不禁佩服起作者來。正如作者所說,他只能用這個我們都能理解的比喻來做這次闡述,所以,這個標題很恰當卻又很不恰當。

其實讀完這本書是和DM巴斯的進化心理學混着讀的,讀完還是有些想法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實在有限,也表達不出什麼。不過相信以後會有機會的。

《自私的基因》讀書心得6

在達爾文之前的人類,都覺得自己是神的子孫,或者是跟神有某種關係,然後達爾文橫空出世,拿着一堆動物的骸骨和化石,對狂妄自大的人類說:別做夢了,咱們不過是猴子的親戚而已,咱們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賤的生物,咱們也終將被更高級的生物所代替。

達爾文的這些話即使是在今天看來,也是很難接受的,看看日本人就知道了,讓他們承認自己的爺爺輩曾經幹過傷天害理的事情都那麼難,更何況承認自己是豬狗的後代呢?

不過《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給我們提供了另一條思路,當然作者自己也說,這種新思路甚至在達爾文時期就已經初現端倪了,什麼思路呢?那就是,我們只不過是基因製造出來的保護殼而已,世間的生物只不過是各種不同形式的保護殼,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基因繁衍下去。

說得更簡單一點兒,作者認爲,咱們其實就是一輛坦克,而駕駛員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沒關係,如作者所說,這只是一種思路而已,當然他覺得這種思路更加符合事實。

暫且接受這個觀點,看由此出發能推導出什麼結論。

首先,這個理論肯定了人類在生物界的特殊性。因爲人類之前的進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變,這種方式漫長而無效率,而人類產生之後,人類就可以利用雜交等技術使得進化變得有方向性了,而更進一步,人類可以改變基因,創造出任何生物。

這個結論聽上去有倫理問題,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沒關係,後面的結論大多是比較有意思的。

基因的壽命無限長,而它的載體卻沒必要很長。這是對生老病死的一種解釋,因爲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續下去,而我們——基因的載體,只要完成了這個任務,那繼續活下去也就沒啥用了,所以當人完成了撫養未成年人的任務之後,就要面對死亡。

基因不會直接控制我們,而是生產出我們之後聽之任之,就像程序員與電子遊戲,程序員編出來遊戲後就不做什麼大的修改了,只要把它放到市場上就好,成功的遊戲留在市場上賣錢。

一個社會的領導者總是少的,羣衆總是多的,厲害的人總是少的,受欺負的總是多的,因爲基因博弈論證明,少數鷹派和多數鴿派是種羣的最佳搭配方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