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入學技校教育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1.21W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我們進入新階段的時候,要對自己過去的思想和行爲進行反思,從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下面是小編爲您帶來的是入學技校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入學技校教育心得體會

一個人高尚道德品德的形成是接受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互統一過程。在他教過程中,轉化行爲的力量主要來自於外部壓力,受教育者是在“自我否定”的意識流程中改變原有的行爲狀態,容易挫傷自尊心、自信心。如果變“否定控制式”爲“肯定控制式”,受教育者自我意識將長期作用於自身,內在控制力就會逐步提高,就能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成爲社會的好公民。

職業學校加強公民道德教育,爲畢業生步入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勞動者的素質具有戰略意義。然而,良好道德行爲的形成,是多方面教育影響、反覆作用、長期薰陶的過程。職中學生畢業後,能否通過自我踐行把道德理論逐漸轉化爲自身的道德行爲,建樹良好社會公民的形象,還有一個鞏固過程,因此,職業中學公民道德教育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着力點放在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上。

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筆者以爲可從以下五個方面下手。

一、激發動機

人的思想道德形成過程是一個以自我認識爲基礎,以自我要求爲開端,以自我完善爲目的,經過自我體驗和自我踐行,按一定程序循環往復的螺旋式前進的過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激發學生奮發進取的動機是首要前提。

首先,職業學校應創設公民道德教育的環境氛圍。職業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各種有利條件,如黑板報、宣傳欄、小廣播臺、宿舍文化園地等宣傳陣地,採用主題班會、演講會、討論會以及參觀展覽、徵文比賽等形式營造氛圍,讓學生置身於這一氛圍之中,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認識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用親情找回差生失去的良智,用友情激發他們幾乎泯滅的自信,逐步引導學生觀察現實、體驗生活、追求真善美,融行爲規範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於一起,使學生真正悟出一個道理:只有現在做個好學生,將來才能做個好公民。

再次,所有教職工都要堅持循循善誘,以事明理,要耐心地通過一事一評,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辨別善惡,使他們懂得什麼事值得做,什麼事不能做,通過自我評價活動,增強他們的自尊,讓他們在接受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萌發自我踐行的衝動,從而變“要我這樣做”爲“我要這樣做”。

二、交給方法

大凡對自己要求不嚴的學生大多缺乏進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公民道德教育中,教給學生方法,組織學生有序進行道德實踐訓練,加強自我體驗是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好途徑。在進行禮儀教育時,我們可以在校內讓禮儀標兵掛牌示範,這樣既可以使禮儀標兵體驗到一種榮譽感,又可以使其他學生在標兵的率先垂範下受到感染,自覺接受明禮誠信的教育;在校內開展“青年自願者”活動時,有意安排他們互相幫助,甚至帶他們走出校門,接近羣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精神,使他們置身團結友善的氛圍之中。在校外實訓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先進企業,圍繞“什麼樣的人才最受企業歡迎”的主題,請企業家講創業史,請先進職工談奉獻精神,對學生進行活生生的敬業奉獻教育,還可以通過寫日記、設座右銘,對照校紀班規找差距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體驗能力,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把握原則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緊扣文明班集體建設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中心環節。

只有把班集體作爲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響源,才能使學生畢業後儘快適應新的集體。

中學生心理獨立性較強,只有在充分尊重其人格滿足其心理需要時,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與同伴合作,培養他們的合羣性、集體性,來改善學生在集體中的地位和關係,從而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爲。首先,要使他們確定主人翁意識,克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由主義傾向,讓他們個個參與班級體形象的設計,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在實施一人一崗制過程中,及時崗位互換,深化自我體驗。班級成員既是管理過程的參與者,又是管理成果的受益者,使每個同學通過體驗,準確把握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爲準則,形成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爲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形成奠定基礎。

再次,淡化“他律”,強化“自律”。學生是班集體建設的主體力量,班主任要在從實際出發、區分層次、着眼全面、鼓勵先進

、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下,啓發學生自我要求、自我體驗、自我踐行,讓學生達到自我支配、識別是非的境界。可以及時組織他們開展向不文明行爲告別、文明宿舍成員形象設計等貼近學生生活的專題活動,引導他們開展道德評價。這樣,既尊重他們,又督促了他們,加快了他們的“社會成熟性”。

四、榜樣引路

向學生提供道德評價榜樣,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是引導學生“得到崇高思想,並做出崇高行爲的唯一途徑”(愛因斯坦),也是把規範學生推向合格公民的必由之路。

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礎和前提。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感人的典型,教育者應及時抓住這些典型材料,組織學生開展道德評價,激發學生對榜樣的執著追求。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榜樣則是他們人生十字路口的一支鮮紅的路標,適時提供各類型榜樣,讓學生按照範例評價自我,學會認識和評價別人,並且把別人和自己比較,爲認識和評價自己提供標準和依據。這樣,抽象的道德理論才能具體化。在展開自我評價時,教育者再適時運用誘導機制,促使青少年進行批判性發思,喚起內省過程中主題的正義感、義務感、責任感、道德感。內省過程的完成和昇華,就會驅使其作出具體行爲的修正。自我教育自然生效,這充分體現了公民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五、感情交流

教師的愛,是學生心中的雨露和陽光。良好的師生關係之間的感情交流,可以感化和轉變學生的不良習性,還給學生自尊,恢復其失去的純真。

近年來,職校生源素質每況愈下,相當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存在不良習慣,這是由於獨生子女家庭的溺愛、應試教育的歧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等因素所導致的,但這些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職教工作者應對他們傾注滿腔熱情。對個別學生的不端行爲一邊“心中有數”,一邊也要“難得糊塗”,只要通過不易被他人察覺的暗示,使教育對象產生警覺即可。教育者要堅持不當衆揭短、不挫傷學生自尊心,學生的逆反情緒就不存在,相反,內疚之情頓生,內在良知驅使其加速反思,作出正確抉擇。再者,教育者應以平等的姿態出現,與犯錯誤的同學和風細雨地談心,進行感情溝通,有針對性地分階段向對象提一點“跳一跳,夠得到”的希望,讓犯錯誤學生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而且不費多大氣力就可以獲得“成功”。在他們“成功”之後,教育者應因勢利導,加大鼓勵力度,肯定其成績,指出其問題,再提出新的希望,這樣可以提高犯錯誤學生的自信心和奮發上進的自信力,促使他們步入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的軌道之中。這樣,在公民道德建設中,他們的內心情感得到了薰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實,行爲習慣有了改觀,思想境界進一步昇華,必然會逐步成爲新世紀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