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範文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物理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說課稿範文

物理說課稿範文1

開場白: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上物理引言《奇妙的物理現象》,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說,本節課題的設計思路。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啓蒙課,引言則是啓蒙課的開篇。向孩子們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展示五彩繽紛、充滿神奇的物理世界。通過引言學習讓學生們初步瞭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物理學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學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們對物理世界有一種新奇感、求知慾,產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引言體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的培養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引言可見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僅要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培養學生,而且還將注重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根據的懷疑精神,一定的創新意識等。

2、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物理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爲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實驗活動,初步感受物理現象的奇妙,激發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能力目標(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初步體驗觀察的方法,能根據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提出簡單的科學問題。

情感目標(3)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從而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繫。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使學生們對物理世界有種新奇感、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難點是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實驗。

二、說教法

物理課是八年級學生接觸的一門新課程。這門課對於部分八年級學生來說簡直有點“談虎色變”,因爲聽哥哥姐姐或高年級同學說物理最難學,所以對物理課已經產生逆反心理和畏難情緒。要改變同學們對物理課的偏見,必須用“興趣”心理去戰勝他們的“逆反”心理。心理學理論指出對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難忘的。而引言課是八上物理的第一節課,所以我精心設計,力求把它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們一接觸物理,就對它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美好的印象。本節課我採用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教師邊演示、邊導控,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着重指導學生如何觀看演示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啓發學生對物理現象提出問題。因爲這是初中物理的第一節課,對於這些物理現象,無需讓學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併產生追根究底的慾望,獲得科學研究方法的初步體驗,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幾幅圖片(如蔚藍色的天空、從樹上掉下的蘋果、浮在水面上的`鋼鐵輪船等)和一段二胡曲。從幼年起我們就對自然界中的現象懷有好奇心和神祕感,一個個現象覺得就是一個個謎,總想把它們打開,爲了揭開其中的奧祕,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2、進行新課

(1)觀察有趣的物理現象

本活動包括兩個簡單的演示實驗。完成這兩個實驗本身並不難,教師也無需花費力氣去講解實驗的原理,但在整個活動中要讓學生參與到對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實驗結果做出猜想,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不失時機的引導同學們討論研究,啓發學生對物理現象提出問題,對於提出有獨到見解問題的學生要給於鼓勵。例如,放在玻璃罩裏的長、短兩隻蠟燭,誰先熄滅的演示實驗,實驗前,先讓學生猜一猜究竟是那隻蠟燭先滅,引導學生討論,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實驗時控制條件可得出不同的實驗結果。實驗完成後,在啓發學生思考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提問。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會提出各種猜想,作爲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想呢?”接着做水煮金魚的演示實驗。實驗前讓學生猜一猜,實驗後,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

(2)動手做一做

這是學生第一次獨力觀察物理現象,我採用同座位的兩個同學爲一小組的方式進行。

活動(1)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書本上的字,你發現了什麼?請同學們做個小小科學家,實驗前先猜測結果,再做實驗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比賽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發現的物理現象最多。實驗時,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觀察和思考時間。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物理現象並說出自己的各種發現。如從杯子側面觀察發現書本上的字是變大了;發現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近,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大;書本離玻璃杯越來越遠,書本上的字就越來越小,其間還有一個字體左右反向的過程;從杯口向下觀察的情況等。教師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再請同學們將自己沒有發現的物理現象做實驗驗證。教師不要刻意追求學生得出完整的觀察結果,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最後請同學們參與探究活動。

(2)隔着玻璃板、課本、搪瓷盤、塑料板等物品,磁鐵對鐵釘的吸引會變化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發現了許多物理現象,也產生了許多疑問,要想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等你們學習了物理以後,就能將這些謎一個個打開。

3、課外作業

(1)調查一下,你周圍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和問題?

(2)做以下的小實驗:

[1]將一個生雞蛋放進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後逐漸向水裏加食鹽並使其溶解,注意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並對這個現象提出問題。

[2]小心地把水、食用油(每種一小杯)沿着杯壁依次緩緩倒入深玻璃杯內,然後再放入一粒葡萄或一小段蠟燭。將你觀察到的現象畫下來並提出問題。

4、板書設計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祕

第一節奇妙的物理現象

一、觀察有趣的物理實驗

二、動手做一做

物理說課稿範文2

1說課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節“力的分解”是在前五節學習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見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礎上,研究力的分解問題。它是前幾節知識內容的深化,依據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強化矢量運算法則,同時矢量運算始終貫穿在高中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爲以後學習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進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識的擴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學生只學習了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代數和”的運算在學生頭腦中已成定勢,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斷層,因此本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在具體情況中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難點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斷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說課目標

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面向全體,全面發展,提高科學素養爲指導思想,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理念,提出三維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義,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

②能力目標:強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維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德育目標: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對立統一規律,聯繫實際培養研究周圍事物的'習慣。

3說課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採用實驗體驗、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其指導思想是讓“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觀在教學中得以體現,從理論深入到實際。其操作策略是:

①問題學生提。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

②認知準備。注重學生認知準備,提高課堂教學的達成度,這堂課前的認知準備分兩個層次,一是淺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擊中要害,抓住關鍵。

③學生體驗、感受,形成直覺思維,能突破難點,同時留下深刻印象。

④巧用評價,激活學生內動力。採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的內在激勵方式,從深層、長久、公平的角度,讓評價內化爲學生內動力。

4說課指導

①引導學生質疑。質疑在不好理解處,質疑在不好分析處,質疑在不好掌握處。

②提供思維策略。用實際效果確定分力方向;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大小。

③教給分析方法。實際效果分析法,等效代替法。

5說課過程

1.課前預習,自主探索

①課前一天晚自習,引領學生學會預習,給足他們自主探索的時空,讓學生帶着一定的知識儲備走進課堂,提高合作、探索學習的有效性。

②提出問題(書面)教師彙集、列序。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裏有一個鉤碼,可用一根細線提起,可用兩根細線提起,哪種情況細線容易被拉斷。演示用一根細線提起來,再將此細線穿過鉤碼,兩端上提分開,細線斷了。以此激活課堂。

3.共識目標,質疑問難

同學們預習後提出了有價值、有水平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能達到本節的教學目標。展示教學目標、展示經教師篩選、排序的問題,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

4.循疑而進,問題解決

①什麼是分力?什麼是力的分解?屬表徵問題,學生在書上勾畫(多媒體展示)。

②爲什麼說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請學生回答:合力可等效代替兩分力,那麼兩分力就可等效代替合力?因爲分力的合力就是原來被分解的那個力(語言加工)。從而領會分力與合力的關係:等效代替不能共存。”

③什麼情況下力的分解有確定的解?

請學生畫,同桌討論,看教材上圖1—29。

引導學生總結: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兩種情況有確定的解。(這不是重點,欲放即收,決不越俎代皰)。

④在具體問題中怎樣進行力的分解?

通過實例分析說明:爲什麼要分解?實際效果怎樣定?分力方向如何找?分力大小如何求?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一個斜向上方的拉力F,請將F分解。

長膠板兩端擱置,中間放一木塊,用斜向上的力拖木塊。運動一段位移,請學生觀察此力的效果:長膠板彎曲程度減小,木塊水平起動(可多媒體展示)。

講清三個層面:

①沒有沿F的方向起動,說明沒有沿F方向的效果,因爲有兩個效果,所以要分解。

②膠板彎曲程度減小,即“垂直上提”和“水平起動”兩個效果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

③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然後計算求解(以上用動畫展示,絕不在數學上花功夫)。

例2物體靜止在傾角爲θ的斜面上,其重力產生的效果怎樣?

先請學生將教材放在手掌上,手掌斜向下,有何感覺?再讓學生分析、作圖、計算,教師巡視、糾編,找出做得好的通過實物展臺讓學生觀看,作出評價。最後,實驗驗證:橡皮繩一端系方木塊,另一端固定在傾斜的膠板上,如圖1。

觀察重力的效果。擡高膠板,使傾斜角增大,觀察重力的兩個效果的變化情況並與求解的分力表達式對照。請思考:斜面上的情況,重力一定沿斜面分解嗎?怎樣分解?如圖2,將重力G分解爲垂直檔板的F1和垂直斜面的F2。

5.聯繫實際,實踐探索

學生閱讀教材,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拖拉機拉耙來耙地,車輛上橋、下橋),深挖教材的編寫規律。討論:爲什麼公園滑梯傾角大而大橋要修很長的引橋來減小傾角?

6.回顧反思,學有所得

同學們,依據上例的解題過程,請你總結力的分解的方法:

①根據實例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

②由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大小。

7.思維策略,鞏固訓練

①如圖3支架,繩子對O點的拉力產生什麼效果。請一名學生上講臺,手伸直拿住竹杆的一端,另一端插在腰上,在手握處掛上適當重量(50N)的水桶,請他談談感受。同桌的同學,一人手叉腰,另一人使勁壓,互相交換做,這種自我感受、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印象深刻。教師展示分解過程,講解分解方法。創設問題,不知ΔABO的角度,怎樣計算分力大小呢?造成認知衝突,提出作圖法求解,教師講解此法,使本節課有整體建構。

②同學們,一根線和兩根線懸掛同一砝碼,兩根線的張角較大時,易斷!知道爲什麼嗎?多媒體展示畫好了的幾幅力的分解力,可得出結論。

8.總結擴展,突出重點

①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②在具體情境中用實際效果去分解力;

③分力的大小可計算、可作圖。

9.作業佈置,開放練習

①觀察身邊的力的分解實例;

②書面作業。

6板書設計(略)

物理說課稿範文3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出自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2節《二力平衡》。主要涉及到的內容有三個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條件及其應用。二力平衡是物體受兩個力作用而保持的平衡狀態,是物體受力平衡問題中最簡單的一種情況,在力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牛頓第一定律的延續,又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其它力學知識的基礎,所以二力平衡知識是聯繫新舊知識的一個紐帶。這部分內容和方法的學習,關係到學生以後會不會進行受力問題的分析問題。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

(3)會應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2)學會分析一個物體受幾個力及這幾個力的平衡關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於二力平衡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能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樂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的意識。

3、說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二力平衡條件是學生進行力與運動關係分析的基礎,所以二力平衡條件是重點。

(2)難點: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難點;由於初中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還處於萌芽狀態,對物體受平衡力作用的分析、判斷能力比較弱,所以運用二力平衡條件解決實際問題也是本節的難點。區別一對平衡力與一對相互作用力也是一個小的難點。

4、說教學器材

教師演示:

(1)自制二力平衡演示器

(2)有關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情

(1)學生已有的有關力及運動方面的知識爲本節內容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

(2)學生經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探究這種方法,這爲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證。

(3)學生還存在着一定的思維障礙。例如:電梯停止在三樓,要使它勻速上升到四樓,所用的拉力必定大於電梯靜止時受到的力;當我們推講桌而推不動的時候,學生往往會認爲這是推力小於阻力的原因等。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對一個物體在平衡狀態下,對平衡力的理解和應用產生思維障礙。

三、說教法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①先演示;

②安排學生“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對實驗進行實驗設計、操作、觀察、思考;

③學生相互交流討論自己得出結論,教師再適時地進行點撥,體現出“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說學法

新課程要求學生“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因此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探究實驗,充分發揮實驗的直觀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其它任何學習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在實驗中,指導學生學會“實驗探索—思考深入—歸納總結”的實驗探究問題的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另外,爲了讓學生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真正掌握二力平衡知識,安排了幾個隨堂練習。

五、說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第一步:導入

爲了順利實施目標做好知識上的鋪墊,提出已學問題: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麼?能不能反過來說: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

學生明確回答後,列舉常見的例子。

(一)創設情境引入:

(1)找一個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上臺即可,能夠激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位同學站在這裏靜止不動,雖然只受兩個力的作用爲什麼會保持靜止呢?

(2)教師邊手拿粉筆盒上下做勻速直線運動,邊問學生粉筆盒所處的狀態、受到幾個力的作用?

(上述兩個問題的設置是爲了讓學生能把當前的問題同牛頓第一定律聯繫起來: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麼處於這兩種狀態下的物體是不是就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呢?實際生活生產中,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這時物體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當物體雖然受力但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此時稱爲力的平衡。從而自然而然地引出二力平衡內容。用多媒體投影:“力的平衡”,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由於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是最基本、最簡單的'二力平衡,我們就從這開始。有的同學會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物體的其它狀態:例如,火車剛出站或將要進站的時候處於平衡狀態嗎?顯然不是!那麼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呢?

(設置這樣的過度語能夠爲學生探究新知留下懸念,激發其解決問題的。)

(1)教師首先演示一下課本中的實驗。(在這裏教師做演示,目的是能給學生一個示範;有很多的問題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我們也知道學生的探究活動大多是已知結論的探究,並不是科學家們的那種未知結論的研究。所以演示還是有必要的,也可以改成邊演示邊探究實驗。)

實驗步驟:

①硬紙板受到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

②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

③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

④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

開始第五步前,提出問題:是不是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就一定位於平衡狀態。

⑤將兩鉤碼系在硬紙板上使兩小車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用剪刀將硬紙板剪斷,觀察硬紙板的運動狀態。

按照探究實驗的常規分幾步進行,重點放在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上,等到學生完成後,先找幾個成績好一點的同學向全班同學展示一下(討論交流),然後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我的設計方案以及空的記錄表格,再由學生進行具體地實驗(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針對投影上提出的觀察問題,請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來回答。同時啓發學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條件。最後歸納、總結並投影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2)在整個學生的探究實驗中,教師的及時引導再加上前面演示,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學生的設計、操作、觀察、思考和總結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於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了,也反映了面向全體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3)在得到二力平衡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提煉處理,使學生易記、易用。教師最後總結成八個字:同體、等大、反向、共線。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條件的記憶和理解,也能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

(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對所學知識作小結後,出示實例:吊着的電燈保持靜止,燈受重力20牛,則此燈受拉力大小爲多少?

先由燈處於靜止得到它受平衡力;然後分析燈受哪兩個力,即重力和拉力,最後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已知重力20牛,確定出燈受拉力20牛。

最後再以提問的方式向學生強調一下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區別。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應用二力平衡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趁熱打鐵,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隨堂練習(能夠起到緊扣重點、越過難點的作用),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說小結和作業

作業要儘量少而精,以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習指導與聯繫的基礎梳理。

七、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二力平衡的條件,爲了能使學生對這個重要的內容深刻理解,一方面要認真做好演示實驗,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做好探究實驗,主動地探求二力平衡條件,這是關鍵之所在!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